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狼牙  拼音:láng yá
1.植物名。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有毒。茎长而直硬,叶互生,每一叶柄有三小叶,花黄色,果实为黑色乾果。可治热气、恶疡。也称为「狼齿」。
2.武器名。在圆球上钉满长钉子,如狼的牙齿一般。并以绳或铁鍊系住圆球,可用力甩出以击杀敌人。
《漢語大詞典》:寄当归(寄當歸)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遂与母相失”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杂记》曰:“初, 姜维 诣 亮 ,与母相失,復得母书,令求当归。 维 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 曹公 闻其( 太史慈 )名,遗 慈 书,以篋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宋 辛弃疾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昌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漢語大詞典》:地锦(地錦)
(1).中草药名。又称“斑地锦”、“奶浆草”。全草入药,有利尿、通乳汁、止血等功效。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地锦
(2).即爬山虎。落叶藤本植物。可供观赏。根、茎入药,有祛风活血的作用。
(3).地黄的别名。
《漢語大詞典》:水松
(1).藻类植物。可入药。文选·左思〈吴都赋〉:“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刘良 注:“水松,药草。生水中,出 南海 交趾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水松﹝集解﹞引 陶弘景 曰:“水松状如松。”
(2).落叶乔木。为我国特产植物。分布于 广东 、 福建 、 广西 、 江西 、 四川 、 云南 等地。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叶如檜而细长,出南海。” 清 方以智 通雅·植物:“水松,水杉也。 闽 广 海塘边皆生之,如凤尾杉,又如松。”
《漢語大詞典》:仙人杖
(1).菜名。可入药。又名仙人杖草。 唐 陈子昂 《观荆玉篇序》:“夏四月,军幕次于 张掖河 。河洲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仙人杖草﹝集解﹞引 苏颂 曰:“仙人杖有三物同名:一种是菜类,一种是枯死竹笋之色黑者,枸杞一名仙人杖是也。此仙人杖乃作菜茹者。”
(2).枸杞的别名。为常用中药。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
(3).中药名。一种枯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仙人杖﹝集解﹞引 陈藏器 曰:“此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
(4).仙人掌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全身长有细毛刺,茎成圆形,长一米左右,形状象拐杖。五六月间,开黄色花朵于杖的顶端。供观赏。参见“ 仙人掌 ”。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國語辭典》:枳壳(枳殼)  拼音:zhǐ ké
芸香科枸橘、枳已成熟的果实。皮薄中虚,风乾后可入药,有消积、化痰、止痛、治胸腹胀满等作用。
《漢語大詞典》:松皮
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 金 朱弁 有《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小把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胜於凿取及煮成者。”
《國語辭典》:橘皮  拼音:jú pí
柑橘的果皮乾燥后,存放长久成陈皮,因性温,味辛苦,能化痰,治呕吐、咳嗽等症。
《漢語大詞典》:柏实(柏實)
柏树结的果实。可入药。传说服之轻身延年。晋书·隐逸传·郭瑀:“﹝ 瑀 ﹞隐於 临松 薤谷 ,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新唐书·地理志二:“ 陕州 陕郡 ……土贡:麰麦、栝蔞、柏实。”本草纲目·木一·柏﹝集解﹞引 苏颂 曰:“柏实以 乾州 者为最。三月开花,九月结子成熟,取采蒸曝,舂擂取仁用。”
《漢語大詞典》:苦楝
木名。又名黄楝,果实叫金铃子,味苦,可入药。例如:黄蘖苦楝侧柏之木。——·刘基《苦斋记》
《國語辭典》:石脂  拼音:shí zhī
一种石类。产于山谷之中,性黏,有青、黄、黑、赤、白五色。古代用来涂丹釜或作为药用。
分類:石脂入药
《国语辞典》:莲须(莲须)  拼音:lián xū
莲花的花蕊。可入药,有固肾、止血等功效。
《漢語大詞典》:甲香
海螺介壳口圆片状的盖。可入药,也可作合香原料。新唐书·地理志七上:“ 广州 南海郡 ,中都督府。土贡:银、藤簟、竹席、荔皮……沉香、甲香、詹糖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海螺﹝集解﹞引 苏颂 曰:“《南州异物志》云:甲香大者如甌,面前一边直搀长数寸,围壳岨峿有刺。其厴,杂众香烧之益芳,独烧则臭。今医家稀用,惟合香者用之。”
《國語辭典》:蛇蜕(蛇蛻)  拼音:shé tuì
蛇所脱下的表皮,作筒状薄膜,半透明,有光泽。中医用以入药,可治惊风、抽搐、癫痫等。也称为「蛇符」。
《國語辭典》:青皮  拼音:qīng pí
1.无赖汉。《通俗常言疏證。流品。青皮》引《保闽杂记》:「芜湖等处曰青皮,上海曰流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所有地方的青皮光棍,没有行业的人统通被他招了去。」
2.性情乖谬、言语态度不和蔼的人。如:「他是一个青皮,很难相处。」
3.「青橘皮」、「青柑皮」之俗称,即以未成熟的青色橘子皮制成的中药药材。可治疗胃痛、吐逆,并可解热、消痰。
4.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而带绿色,故称为「青皮」。叶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尖锐锯齿缘,细脉网状,明显。花序近伞形,单生当年生枝条叶腋,花冠六至七裂,白色。果实球形有凸头,熟则呈红色。也称为「多脉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