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三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伊字之三点譬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参见:伊字三点)。性灵集七曰:「三点凝心,四量满怀。」梁高僧传八曰:「始自鹿苑,以四谛为言初。终至鹄林,以三点为圆极。」【又】密教称理智事为三点,手镜钞上曰:「法身是自性身,般若是自是自身,解脱是他受用身,是名理智事三点。即大日上三身也,亦名名字印形三秘密身也。」【又】道家有系心悬中之法。以两目为左右两点,两目齐平山根处之一点为中点,谓之悬中。恰如伊之三点也。按此说本出于佛家,即小止观所云令心住悬中是也。
伊字三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书(伊字)之形,从三点成,谓之伊字之三点。是不纵不横,而有三角之关系,故以譬物之不一不异,或非前非后。涅槃经譬之于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烈火「」之形为横,譬物在一时为体之别。如牛之两角,又点水「氵」之形为纵,譬物在异时为体之别。如花与实。涅槃经二曰:「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
三部三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万义曰:「莲华部法身,金刚部般若,佛部解脱。」莲华部为理,故配于法身,金刚部为智,故配于般若,斯理斯智,解脱缠缚,显行佛地,故佛部配于解脱。见秘藏记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