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种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识之一。即第八识之异名。又名种子识。言执持一切种子而不失之识也。(参见:识)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
一切人中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毗卢遮那如来也。义释十三曰:「此上有一切人中尊,即是毗卢遮那也。」
一切如来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空三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三昧證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若经说: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三昧,亦名般若波罗蜜多。佛佛道同,更无异路。若行人初发心时,能如是正观心佛性者,亦即名入如来定。」
一切皆空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华严宗所立十宗之一。(参见:十宗)
十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门之宗派也(一)华严宗有五教十宗之说。即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是也。(二)律宗一名南山宗,俱舍宗一名有宗,成实宗,三论宗,一名性空宗,天台宗一名法华宗,贤首宗一名华严宗,慈恩宗一名相宗,禅宗一名心宗,密宗一名真言宗,净土宗一名莲宗,亦称十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宗者,律宗(南山宗),俱舍宗(有宗),成实宗,三论宗(性空宗),天台宗(法华宗),贤首宗(华严宗),慈恩宗(法相宗),禅宗(心宗),密宗(真言宗),净土宗(莲宗)也。杨仁山先生之十宗略说,以前九宗分摄群机,后一宗普摄群机。极为简而易晓。【又】日本昔时流布之十宗。有二说,一大乘律宗,俱舍宗,成实宗,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小乘律宗,净土宗也。二于前之十宗除大乘律宗加禅宗为十宗者。
【佛学常见辞汇】
俱舍宗、成实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三论宗。在此十宗中,前二宗属小乘,后八宗属大乘。
1,俱舍宗,以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为主,发扬诸法的有谛,阐明无我之理。认为宇宙间的业力不灭,所以万法皆是实有。至于人,则系诸法的假和合而成,所以在诸法中,实无有虚妄的我,这法有我空的看法,便是本论的主旨。本论主张以无漏真智,观四谛之理,而證涅槃之果。始祖:梁武帝时真谛三藏。
2,成实宗,以诃黎跋摩法师的成实论为依据,发挥人法二空之理,立我法二空观以断除烦恼及所知二障,人法既空则世间万有悉归于涅槃寂灭之境。始祖:姚秦时僧睿等
3,禅宗(又名佛心宗),以不著言论,不立文字,偏重修心,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教义。在印度以摩诃迦叶为始祖,在中国以梁武帝时达摩为始祖。
4,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对宇宙万象都用三谛说明。讲修持要断三惑,故立一心三观以断惑。此宗肇始于北齐慧文,而集大成于隋之智顗。
5,华严宗(又名贤首宗)以华严经为依据,显示法界缘起,十玄六相的妙义,表现事事无碍,相融相即的旨趣。始祖:唐初杜顺和尚。
6,真言宗(又名密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真言秘教为依据,以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四曼(即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及三密(即身口意)为教义,谓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始祖:唐玄宗时善无畏及金刚智。
7,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识宗、相宗、有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主要依据,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晓得了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可以转识成智而入佛智。在印度以戒贤大师为祖,在中国以唐时玄奘三藏为始祖。
8,净土宗(又名念佛宗、莲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教人起信发愿,以念佛为行持,以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寿命无限,直到成佛为止。始祖:东晋时慧远大师。
9,律宗(又名南山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主张遵守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来节制日常的思想行为与观念,久后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就可以證得佛果。始祖:唐初终南山道宣律师。
10,三论宗(又名法性宗、性宗、空宗、般若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理论根据,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关系变动的,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證入真空本性。始祖:东晋时鸠摩罗什。
附注:释尊说法,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中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
一切真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百光遍照真言之暗字也。大疏十八曰:「此是暗字一切真言之心,于一切真言最为上首。」
一切真言主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两部之诸尊也。瑜祇经曰:「一切真言主,及金刚界大曼荼罗王,皆悉集会。」
一切智慧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也。大日经一曰:「一切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彼优昙华,时时乃一现。」
一切佛心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一切遍智印之异名。
一切普门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足四重法界之遍一切身也。大疏八曰:「供养一切普门身。」
一切遍智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谓三角形也。是为火形,以智火烧烦恼之意。大日经疏五曰:「于大日如来上,画作一切遍智印,作三角形,其锐向下,纯白色,光焰围之,在白莲华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印也,亦名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义,谓佛坐道树以威德大势降伏四魔,得成正觉,鲜白是大慈悲色也。
一切法生界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三种三昧耶印中之法界生三昧耶印也。
一切佛顶轮王
【佛学大辞典】
(佛名)由佛眼尊流出之金轮佛顶也。以八辐轮为其三昧耶形。瑜祇经曰:「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辐金刚宝轮。」【又】摄一切佛顶轮王之略称。
一切菩萨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与普通种子心真言同。见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一切种妙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得此三昧,则得以一切种之功德庄严吾身。见智度论四十七。
一切法界自身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表者,表现之义,于一切法界中表现自身。而使一切众生知见,谓之一切法界自身表。大日经五曰:「法界生如来身,一切法界自身表,化云遍满。」义释十一曰:「一切法界自身表者,谓能令一切众生悉知见也。谓如来身表普现色身,如彼大云,遍于法界。云是遍满义也,言化身之云,遍满于法界,遍于十方世界,不可限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