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少昊墟

相关人物
少昊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河南道·衮州〉
少昊是为玄嚣,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河南道·衮州》
「春秋时为鲁国。武王即位,封周公于少昊之墟曲阜之地。」「武德五年,讨平圆朗,改鲁郡置衮州。」

例句

遗墟当少昊,悬象逼奎娄。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高适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

典故
少皞墟

相关人物
少昊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八〈昭公·传十七年〉~835~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晋·杜预注:「少皞,金天氏,黄帝之子,已姓之祖也。」
《艺文类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少昊金天氏〉~2~
《左传》曰:郯子曰:「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焉。」《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即图谶所谓白帝朱宣者也。故称少昊,号金天氏,在位百年而崩。【赞】陈思王曹植〈少昊赞〉曰:祖自轩辕,青阳之裔,金德承土,仪凤帝世,官鸟号名,殊职别系,农正扈氏,各有品制。
《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州郡部六·河南道下·衮州〉~908~2~
《元和郡县图》曰:「禹贡衮州之域,春秋时为鲁国。武王即位,封周公于少昊之墟曲阜之地。周公不就,至子伯禽乃就封。之后三十四君为楚所灭,楚以鲁为薛郡,初为鲁国魏太祖为衮州牧焉。」
《國語辭典》:丘墟  拼音:qiū xū
1.荒芜的地方。《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文选。班彪。北征赋》:「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2.形容破败荒凉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明。沈鲸《双珠记》第三八出:「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3.坟墓。宋。陆游 叹老诗:「朋侪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國語辭典》:村墟  拼音:cūn xū
村庄、村落。或指村中的市集。唐。杜甫〈草堂〉诗:「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诚恐得罪非小,不得已夤夜奔逃,潜匿村墟。」
《國語辭典》:墟落  拼音:xū luò
1.村落。唐。王维〈渭川田家〉诗:「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宋。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也称为「墟里」。
2.丘坟。晋。夏侯湛〈张平子碑〉:「剪其墟落,宠其宗人。」
分類:村落
《漢語大詞典》:郊墟
郊外;村野荒丘之间。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霽,新凉入郊墟。”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伤心满目故人疎,看郊墟,尽荒芜。” 清 顾炎武 《侨居神烈山下》诗:“典得山南半亩居,偶因行药到郊墟。”
分類:郊外村野
《漢語大詞典》:荒墟
(1).犹荒芜。 汉 扬雄 《宗正卿箴》:“宗庙荒墟,魂灵靡附。”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自虏寇惊骚, 淮 人奔迸南渡,生理破坏,田舍荒墟,十郡萧然,无復保聚。”
(2).废墟。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试携子姪辈,披榛步荒墟。” 宋 曾巩 《彭城道中》诗:“ 楚 汉 旧歌流俚耳, 韩 彭 遗壁冠荒墟。”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三折:“昨日个深居华屋,今日个流窜荒墟。”
分類:废墟荒芜
《國語辭典》:墟里  拼音:xū lǐ
村落。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唐。王维 辋川閒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也称为「墟落」。
分類:村落
《漢語大詞典》:遗墟(遺墟)
犹废墟。 唐 高适 《古大梁行》:“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餘草木根。” 宋 苏舜钦 《和邻几登繁台塔》:“ 孝王 有遗墟,寥落千里餘。” 金 元好问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诗:“翁仲遗墟草棘秋,苍龙双闕记神州。” 清 翁志琦 《田氏紫荆里》诗:“ 田氏 遗墟没草莱,春风犹见紫荆开。”
分類:废墟
《漢語大詞典》:故墟
(1).遣址;废墟。后汉书·冯衍传下:“忠臣过故墟而歔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嘆。” 宋 陈师道 《秦少游字序》:“顾今二虏有可胜之势,愿効至计,以行天诛,回 幽夏 之故墟,弔 唐 晋 之遗人,流声无穷,为计不朽,岂不伟哉!” 清 刘大櫆 《吴君墓志铭》:“经 子推 之故墟,吊 公孙杵臼 之遗躅。”
(2).荒芜的田地;休闲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 石声汉 注:“本书所谓‘故墟’,是指种植过而现在休闲的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葵:“地不厌良,故墟弥善。”
《漢語大詞典》:邱墟
亦作“邱虚”。 废墟,荒地。 汉 扬雄 《太玄·礥》:“次六,将其车入于邱虚。” 司马光 集注:“虚,与墟同。”东观汉记·冯衍传:“庐落邱墟,田畴芜秽。” 唐 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邱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清 陆次云 《咏史》:“儒冠儒服委邱墟,文采风流化土苴。” 清 刘震 《祖龙》诗:“六国邱墟九宇恢,更张 周 典见雄才。”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风尘澒洞,天地邱墟,莽莽神州,虏骑如织。”
《漢語大詞典》:墟烟
犹言烟尘。比喻虚无的事物。 赵清阁 《梦》:“旧时代,将美好的生活化为墟烟,变成了梦,新时代,将理想的梦变成了现实!”
分類:烟尘虚无
《國語辭典》:墟墓  拼音:xū mù
墓丘或墓地。《礼记。檀弓下》:「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三:「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分類:丘墓墓地
《國語辭典》:归墟(歸墟)  拼音:guī xū
古代传说海水归宿汇聚的地方。后喻事物的终结、归宿。《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清。龚自珍〈上清真人碑书后〉:「余平生不憙道书,亦不愿见道士,以其剿用佛书门面语,而归墟只在长生。」
《漢語大詞典》:拘墟
见“ 拘虚 ”。
《漢語大詞典》:拘虚
亦作“ 拘墟 ”。 比喻孤处一隅,见闻狭隘。语本庄子·秋水:“井鼃不可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益知天下事经纬错综,决非印板所能印定,而出格之语,不可与拘墟者道也。” 郭沫若 《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故尔我们的努力,是要一纵一横,亦大亦小,决不好高骛远,亦不拘虚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