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句因包含“海,蓬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蓬瀛
木兰花 清 · 范咸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台之草木土人多以臆名之。如梨子茇檨子之属,或无其解,或并无其字。而士大夫之自中土至者,又率先一索隐志怪之心,不深察物之情状雅意附会。真若琪树之花可接,而若木之枝可攀也。余阅《使槎录》载:「木兰花淡黄,芳似珠兰亦名树兰。」考《群芳谱》:「木兰一名木莲一名黄心,其香如、其状如莲。」白氏长庆集》云:「木莲身如青杨,有白纹。叶如桂厚大,无脊。花似辛夷内白外紫。」则与《使槎录》所云花淡黄迥异矣。盖树兰,自又一种。余所见者,花细碎如黍米。正与《使槎录》同,而不得谓之木兰也。又《使槎录》载贝多罗花云:「大如酒杯,瓣皆左纽白色。近蕊则黄。」《采风图考》亦:「花外微紫内白,近心甚黄。土人称为番花,不知贝多罗也。」考《拾遗记》:「贝多叶一尺五六寸,阔五寸形似琵琶厚大。」《寰宇志》:「贝多实如椰子。」今所见番花,叶酷似枇杷。其长与阔,皆不及拾遗记》之半,且有花无实。其非贝多明甚。而所花大酒杯,则木兰之似辛夷也。所云外微紫内白,则木兰内白外紫也。余细察其干,有斑痕眼,则木兰之如青杨有白纹也。试截其枝,中有黄晕,则木兰一名黄心也。至叶如桂厚大,则更无可疑矣。然则树兰木兰也,番花非贝多也。既真知其为木兰矣,不可不纪之以歌。
诗人赋物善言理,不似庭前竹子
当知多识即是学,废目任耳非为美。
我来蓬瀛大海东,探奇直欲穷苍穹
周诹询度百不厌,肯教过眼烟云空。
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
犹惭臆断失真,订误考疑敢云倦。
贝多罗花诗已讹,琵琶形似如何
就中无实伪托佛经欲写空槎编者按:「槎」,余文仪《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作「搓」。)那。
因阅长庆顿悟辛夷恍与木兰遇。
内白外紫状如莲,点点青杨虫食蠹。
昔人几度上芳舟,不识征帆编者按:「帆」,余文仪《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帆」。)远游
今日模糊认得新翻乐府风流作者注:「词有木兰花慢。」)。(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