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沈侯”,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沈侯
第 3 句因包含“拥鼻”,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拥鼻
第 3 句因包含“浩浩,洪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浩浩洪流
第 11 句因包含“英雄,曹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曹刘
第 12 句因包含“抚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抚髀
第 13 句因包含“响遏,行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响遏行云
第 13 句因包含“六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六合
第 14 句因包含“碎,击,唾壶”,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击唾壶
第 16 句因包含“谈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谈柄
第 20 句因包含“桑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桑梓
第 24 句因包含“不二,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不二门
第 36 句因包含“濮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濮上
第 40 句因包含“黄钟,大吕”,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黄钟大吕
天柱山诗会,梁东先生即席吟诵辛弃疾南乡子》,慷慨悲凉,真天地间元音也。爰次韩退之寒食日出游》韵,敬赋长古呈寄 当代 · 汪茂荣
 押敬韵
沈侯作诗声病,此事唐人意转盛。
拥鼻浩浩洪流风度才情相映
梁公岂得不传传,造诣动与古人竞。
绝代稼轩豪放词,纷纷羸尪那得咏。
元气淋漓公能叔世高吟矫正
南渡英雄曹刘北望抚髀时难更。
响遏行云六合唾壶击碎讵委命
末路转以才人鸣,千古一例谈柄
弥天悲愤藉谁宣,泣下数行为公庆。
固知声音入人感物翻生桑梓敬。
海峰论文重诵哦,因声求气入幽夐桐城派倡“因声求气”之说。据长老所传,刘大櫆丰伟,日取古人之文,纵声读之。以为学文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得之字句,则思过半矣。)
此意惜抱殊广之,法门不二自作圣姚鼐患气羸,然亦不废哦诵,但抑其声使之下耳。以为古文各要从声证入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湘乡画像礼惜翁,雄伟深远得还并曾国藩亟许于姚鼐,至列之《圣哲画像记》,以为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承姚鼐绪论,曾亦认为学古人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
先正遗法后学,公其承之抑天性(梁老语余,抗战时曾就读安徽二临中,其时该校设置黄甲山区任教者多桐城派文人。)
从来声音与政通,理乱何知觇气横。
方今大圜阳九举世滔滔滑欲迸。
礼崩乐坏物役簠簋不饬自镜
乱世之音怨以怒,桑间濮上征乖政。
一扫淫哇岂无时,颓风当挽角弓劲。
公力倡之吾其从,黄钟大吕终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