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灰阳物。
铜管阴类。
阳物以健动为宜。
阴类以虚受为器。
一则本乎天。
一则通乎地。
因时出矣。
本乎天者亲上。
乘气泄焉。
通乎地者启閟。
感两仪以成道。
应六管而为事。
明夫律通则气来。
灰动则时至。
知昼夜之迭代。
表子午之更位。
辨方辨卦。
乃立节而为八。
定至定分。
故均气以为四。
于是圣人设矣。
君子用之。
于以则地气。
于以奉天时。
仲夏将临。
则蕤宾设候。
孟秋既届。
乃夷则应期。
大吕具实。
而冬穷于丑。
太簇己散。
而春蠢于寅。
可谓自微形著。
有条不紊。
明天道之大备。
则帝道之广运。
且夫范金以为律。
当其空有律之明。
燔葭以为灰。
当其动用灰之轻。
律之空其或吐或纳。
灰之轻则有虚有盈。
由是识坤德之顺静。
探乾德之游行。
其入也柔顺。
其出也刚胜。
或处阳而阴生。
或在阴而阳孕。
见律中而灰动。
知地感而天应。
如此。
神可以穷。
数可以究。
事可得而待。
时可得而候。
是以圣人执兹一柄。
形被九有。
时寒暑之往来。
辨昏明之妍不。
夫物之妙用。
则感于无为。
物或不爽。
则应用无差。
彼葭灰之造微。
与天地而宜契。
我皇敬授不忒。
故能燮理无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