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子居于硖中,已闻西山之可游。
盖武信之美,尽在西山,而西山之美,无如兹楼。
己卯之冬,归自益州,始及西山之下而休焉。
霜露既降,天高气清,山川开除,氛雾不兴。
乃从主人问兹楼而登焉,四山苍苍,其峙如屏,江流茫然,如带萦城,一目千里,野旷川平。
主人乐之,顾客而喜,将以是为东皋,每登之而必赋也。
晁子曰:富丽便美,流连光景,非今之所谓诗乎?
世方吹竽伐鼓其门,在于五风,不几于淫。
如曰山林之乐,可以忘归,藻绘岩壑,与之光辉,往告市朝,殆以为欺。
曾未加重,嗤点随之。
主人亦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古者十五国之诗乎?
当酒酣而未阑,时劳宾而寿主,辩者纵谈,豪者起舞,试为之歌《蟋蟀》,则宴游者无荒而有度也;
为之歌《既醉》,则五福可致,而六极可去也;
为之歌《七月》,则有事于农者,识三时之先务也;
为之歌《硕鼠》,则收养吾父兄子弟者,感动而知惧也;
为之歌二南,则美哉乎,如周召之亲睹也。
于是至而乐之,登而赋之,其十五国之所咏,皆足以托吾意之所寓。
凡其乡人,孰不愿主人之日游而喜兹楼之有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