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逐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逐客
金阳公移锡七长寺诗 明 · 权近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七
即位更化之初。流放共驩。而予谪来德原。明年春。迁于兴海。皆海曲荒僻之区。夏又徙于金。金虽益远。邑巨民稠。人皆以是徙为幸。予亦乐蒙涵育之仁而自庆。及至判官益阳李侯。予旧知也。馆予于金阳古寺。寺之主瑜珈圭公。质实无伪者也。悯予窜逐日夕在侧。予得李侯依归。遇圭公为友善。益自庆而乐之不知身之谪于远也。未浃旬月。李侯见代。圭公亦移之七长。相继舍去。朝而失其依归者焉。莫而失其友善者焉。夫人会而相离则悲者。情之常也。况当流落困穷之际。而失其所依归忧愁抑郁之中。而失其所友善。则其攀恋怅恨之情为如何哉。呜呼。人之离合聚散皆天也。非人所为有幸不幸者焉。予以负罪放窜之馀。得不死而遇公于玆者幸也。忽此相离。又何不幸之若是欤。虽然为州与忠相邻。而有山曰芒异在其境上。其西则七长。而东则忠之阳村也。吾家旧业在焉。距七长仅十馀里而尔。若被天泽。获自便而为民。归而耕于阳村。则携筇腊屐。陟芒异之巅。以寻公于七长。汲泉煮茗漱涤尘烦。以忘今日之忧。其为幸益多。而自庆而乐为益大矣不知天意果使何时而得此哉。临别恻恻不能无言。故书此以为赠。继之以诗云。
金阳古寺清幽逐客南来到此留。
去国情怀难自写,共僧谈笑可宽忧。
阶前绿竹风声细,窗外青山雨气浮。
今日黯然别恨何时携杖更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