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734,分3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五言律詩(续上)
己丑歲暮感事(2009-12-29) 當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詩
怅然吟小宛,履薄自兢兢。
心死身猶健,天低夢欲騰。
憲章光熠熠,岸獄霧層層。
隔海春潮湧,終看谷變陵。
註:《詩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穀?”“溫溫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岸:古同“犴”。

翼軫星光接,龍泉匣底收。
臨風懷季友,斂衽識荊州。
波坼天開鑒,觴飛月滿樓。
不辭拚醉飲,槁項片紅留。
註:王季友,唐代詩人,號雲峰居士,洪州人。隱于豐城株山龍澤智度寺,有《龍澤遺稿》。 陳無己詩云:“短髮愁催白,衰顏酒借紅。”

其二 次韻和仰翁(2010-04-26)
五言律詩
自擁臯比坐,低昂北斗樽。
絃歌雲外急,草樹雨中蕃。
論誼師兼友,爲詩厚且敦。
藹然滋萬類,風過不留痕。
註:傅休奕《雜詩》:“良時無停景,北斗忽低昂。”

黃州赤壁懷古(2010-04-28) 當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詩
探幽來赤壁,隔雨望烏林。
蘇子蹤猶在,周郎艦已沉。
從知遏雲氣,不及遂初心。
漠漠荒煙裏,陶然酒自斟。

庚寅六月初六謁金谿象山先生墓(2010-07-21) 當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詩
炎暑銷金石,不磨惟此心。
沿溪徑高下,瘞恨草幽深。
落照紅依樹,流雲翠滴襟。
一元歸易簡,儒釋本同岑。
【註】陸子靜和其兄子壽詩云:“墟墓興衰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滄溟水,拳石崇成太華岑。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只今。”
【附】
徐梵澄《陸王學述 論學之詩》
“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這是周濂溪之說。周子是主張“文以載道”的。“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篤其實而藝者書之。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為教。故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不知務道德而第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噫!弊也,久矣!”1後之道學家多同此見解。
朱子是曾有“詩人”之稱的。陸子所留下的詩不多,不過數首。因牽連一學術討論會,故分錄之。
淳熙二年(1175),呂東萊約先生2及象山、紫陽,會於廣信之鵝湖寺。先生謂象山曰:“伯恭約元晦為此集,正為學術異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鵝湖之同。”遂與象山議論致辯。又令象山自說,至晚罷。先生曰:“子靜之說是。”次早,象山請先生說。先生曰:某無說。夜來思之,子靜之說極是,方得一詩云:
鵝湖示同志
孩提知愛長知欽,古聖相傳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
留情傳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轉陸沉。
珍重友朋勤切琢,須知至樂在於今。
象山曰:“詩甚嘉。但第二句微有未安。”先生曰:“說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象山曰:“不妨一同起行。”及至鵝湖會,東萊有問先生別後新功。先生乃舉詩,纔四句,紫陽顧東萊曰:“子壽早已上子靜船了也。”舉詩罷,遂致辯于先生。象山曰:某途中和得家兄此詩,云:
墟墓興衰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太華岑。
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只今。
三年之後,朱子乃和此詩:
德義風流夙所欽,別離三載更關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籃輿度遠岑。3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卻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4
三首妍媸略同。象山謂“第二句微有未安”,想來在“只此心”三字。古聖相傳者,是“道心”,堯命舜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危。”人人皆具之心知,亦不必古聖傳授。但道心即是人心,人固不可有二心。此亦無論。終究“微有未安”者,想系指此。其次,“著意精微轉陸沉”,此頗有見地。“陸沉”二字首見《莊子 則陽》“物沉于水,則淪沒;人隱于世俗,則陸沉”,同一形況詞。“精微”之學,原是“著意”不得的。何況這是心學。往往至精深極微妙之處,只可心領神會,於此不可執著。以道學正統自矜者,未免此過,使人感覺其道高深莫測。或者朱學之徒亦有之,而陸氏總說“易,簡”——“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5
——此象山“易簡功夫終久大”句之由來。
此一學術討論會,朱子當然不懌而去。三年之後方答辯以一詩,於其末二句致譏,曰:“不信人間有古今”。——這似乎也不完全是譏諷。在修為上,無論是儒或釋或道,有此一心境,靜定到某一階段,是主觀上時間、空間的觀念雙泯的。客觀的時、空當然不因此而改變。粗略觀之,朱子是存譏諷。
從文學立場用現代眼光看,三首皆不是怎樣的佳作,屬講學家的議論,近於口號。講學家從來多是薄此不為,沒有好詩。因為這頗明白揭出陸學主旨,故拈出一說。
【註釋】
1 《通書》。 2 即陸九齡,子壽。 3 此朱子之所以為詩人也。
4 以上均見《學案》所引。 5 《易經·系辭二傳》。

雙龍何矯矯,一女自纖纖。
歌起梁塵落,花飛酒興添。
濃薰生四座,險夢隔重簾。
恍覺炎蒸盡,霜崖影入檐。
按:【註】座中男士皆豪飲,惟任紛紛女史以茶代酒,坡翁所謂“從來佳茗似佳人”是也。
【附】
殊熠《金水高涼二兄蒞昌,諸友因聚。酒瀉樽開,令行花舞。二兄薄暮即別,更向江湖深處矣。次熊社韻》
萬里供飄泊,不持筇杖纖。江山隨處看,情味此回添。亂有花飛席,略無風捲簾。暮中猶遠舉,肯似燕歸檐。
草嘯《金水高涼二兄來昌熊社做東余等亦叨陪兼行酒令後約賦》
壯遊京客識鴻途,枉道江灣未問漁。蘸酒蓮花飛舌底,放懷詩興話秋初。尊前巧笑春風面,夢里多思菊徑廬。此去浙南應不遠,碧雞明月枕頭書。
朱授之《依熊先生韻和<江右諸子聚飲于江灣酒店把酒論詩飛花行令感而賦>詩》
獨行求賜教,逐士晦窗嫌。江右非吾座,懷中是贖縑。雲無零雨落,梅有柵欄嚴。淚湊傷情去,逡逡扣顙謙。
鄱湖《金水高涼兄過昌與江右同仁聚會步梅雲先生韻》
暢飲清華婺,飛龍筆自纖。品茶香實在,摘句味平添。翦翦花飛信,行行夢拂簾。西山秋應好,寄語到軒檐。
任紛紛《金水、高涼兄南昌取道溫州,席中飛花傳令 步梅雲先生韻以記之》
薫风迴餞席,煙結篆纖纖。試茗喉初润,飛花興正添。墨匀舒倦眼,市遠隔重簾。客履絶塵處,靑山接翠檐。


雞鳴風雨夜,天地遏悲音。
耿耿孤星隕,茫茫百感侵。
豈惟傷大劫,更欲挽頹心。
前路熹微裏,休言陸漸沉。

辛卯中和節感懷(辛卯中和节) 當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詩
已淆天地位,誰與致中和。
峻極強哉矯,狂來嘯且歌。
魂迷華表鶴,淚湧夕陽波。
為問蟠桃宴,仙家醉幾多。
按:【註】據《舊唐書》卷十三《德宗紀》,貞元五年(789)正月詔:“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官司,休假一日。”蓋寓《禮記·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意也。今則以二月二爲中和節,俗稱“龍抬頭”。唐德宗詔中“三令節數”,指中和節(二月一)、上巳節(三月三)、重陽節(九月九)。因後二節月與日數字均同,故後人將中和節亦改為二月二也。

雨中謁李中堂故居 當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詩
油盡燈枯後,蒼涼李少荃。
舉朝皆欲殺,孤憤更誰憐。
太息疏鑿手,難支殘破天。
碧翁應慘惻,淚共雨綿綿。

臨風懷小謝,綠黯古今愁。
杜若隨春老,波光入夢流。
絮飛輕似蝶,江晚冷于秋。
雲外謫仙幻,倚欄思俊遊。
【附】李白《謝公亭》: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燕子磯次施愚山韵 當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詩
一燕飛還止,長棲峭壁間。
離群孤欲絕,閱世幾曾閒。
翠翦春江浪,紅憐夕照山。
千年悲鎩羽,未肯伴人還。
【附】施閏章《燕子磯》:絕壁寒雲外,孤亭落照間。六朝流水急,終古白鷗閒。樹暗江城雨,天青吳楚山。磯頭誰把釣,向夕未知還。

蜃幻章江浦,依稀見海樓。
欲邀波底月,同泛夢邊舟。
花雨紛紛灑,星光緩緩流。
醉中空反顧,雲漢邈高丘。

竃不因人熱,眉偏與案齊。
五噫歌未竟,九域夢先睽。
冢畔要離守,林間野鳥啼。
同儕皆涙泫,幽磴草萋萋。
按:【註】①《東觀漢記·梁鴻傳》:“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竃更燃火。”②《後漢書·梁鴻傳》: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並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跪牀下請曰:“竊聞夫子高義,簡斥數婦,妾亦偃蹇數夫矣。今而見擇,敢不請罪。”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隱居之服。”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頃,妻曰:“常聞夫子欲隱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鴻曰:“諾。”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仰慕前世高士,而為四皓以來二十四人作頌,因出東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方乃舍之於家。鴻潛閉著書十餘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之於嬴博之間,不歸鄉里,慎勿令我子持喪歸去。及卒,伯通等為求葬地于吳要離冢傍。咸曰:“要離烈士,而伯鸞清高,可令相近。”

七言律詩
抱璞(1992) 當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詩
抱璞荊山哭幾回,瞢騰天醉孰憐才?
淚添夜雨滋花去,愁挾春雷裹夢來。
遠志何妨名小草,高情原不乞殘杯。
傷心最是鐘聲寂,耳畔惟聞瓦釜雷。

辛未除夕遣懷步孔凡老韻 其一 (1992.2) 當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詩
嚴霜凜凜伴愁來,驛外梅苞凍未開。
落月繞梁慵對酒,浮雲蔽眼怯登臺。
藏身藕孔真無計,托夢槐根亦可哀。
懶聽鄰家喧爆竹,悄吟小院獨徘徊。

其二 (1992.2)
七言律詩
僵臥胡床懶上燈,驚心塵海變頻仍。
青梅酒熟空相待,黃絹辭工豈自稱?
夢裏庭莎柔似水,愁邊霜月冷於冰。
年來負盡湖山約,慣看長蛇畏井繩。

其三 (1992.2)
七言律詩
高梧端合鳳凰棲,紫燕雙飛莫浪迷。
殘雪壓枝萌翡翠,霽光浮瓦漾琉璃。
融融春釀今宵酒,漠漠香牽舊日題。
牆外何人吹玉笛,尋聲知在小樓西。

其四 (1992.2)
七言律詩
小樓西望綠波橫,環佩丁當鳥不驚。
洗盡鉛華游墨海,拋殘心力坐書城。
鏡中長幻三生石,箋底空留百劫情。
斜拔玉釵敲夢斷,篆煙輕裊寂無聲。

其五 (1992.2)
七言律詩
群鴉聊飾九州喑,敢效靈均澤畔吟?
縱有千年長治策,難收四海未歸心。
驚回日角乘槎夢,冷卻胸中報國忱。
斗室無人慵自語,任他苦淚濕重衾。

其六 (1992.2)
七言律詩
幾見城頭換大旂,撩人春色在郊圻。
鵝黃新綻橫塘柳,眉黛輕描採石磯。
醉裏山川渾似夢,吟邊沙礫盡成璣。
何須更戀長安闕,萬里風塵染素衣。


共734,分3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