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道恒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桐庐人,自号清冷山沙门。幼强识,能文词。晚居扬州慧照寺。其品藻臧否古今之义,生徒录之,号《顺正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睦州相庐人。
然不知姓氏所从出。
童年即强识。
志大言高。
耆宿皆伟其器。
从师隶业圣德寺。
依姑苏开元道恒师
习毗尼。
殊爱其勤谨。
晚讲训维扬著顺正录十卷。
世呼淮南记主。
自号清冷山。
沙门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省躬。
睦州桐庐人也。
为童强识。
耆宿呼语怪其志大而言高。
每厌樊笼。
忽投圣德寺慕道从师。
敕恩得度。
性灵天发于毗尼道。
学如温习。
复择名师得姑苏开元道恒师
曰。
甚矣吾得躬也。
门人日益亲。
及乎探颐精微愈征愈远。
时有击论互指为迷者必请见。
躬为其判之。
坐分曲直。
谚曰。
义尽省躬。
言到躬义无不尽也其博综律乘捍禦师门也若此。
曰。
自吾有躬也恶言不闻矣。
躬避席叶拱而对曰。
某不佞也。
仰师之道。
若采扶桑以啖𧔞蚕。
所患者未能呕繁丝以报主耳。
曰。
视子吐园客五色丝。
可供黼绣之资。
言太谦矣。
晚赴维扬之召。
广训徒焉。
然其满口雌黄品藻否臧古今之义。
生徒明敏者各录之。
都加润色号顺正记。
十卷行之。
复著分轻重物仪别行沿袭十三章门。
条例外加近世现有物之重轻。
颇为要用。
躬复高儒学作碑颂越多。
以其曾化邪沟。
故呼淮南记主。
自号清冷山沙门焉。
竺法汰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法汰,东莞人,少与道安同学,太元中终瓦官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东莞人。
长八尺。
美风姿。
少与道安同学。
决南游。
旅病于阳口。
时桓温镇荆州。
要过供事汤药。
安遣弟子慧远问疾。
疾小间诣温。
温欲留汰久语。
汰以疾作起去。
初不辞谢。
坐客仰其高韵。
沙门道恒执心无义。
盛行荆楚间。
汰曰邪说也。
当亟破之。
遣弟子昙一。
集僧以难。
未即屈。
且则慧远就席。
才及数番。
觉堕负。
以麈尾扣案。
未得所答。
远曰。
不疾而速杼轴何为。
坐者皆笑。
其义遂沮。
至建邺。
止瓦棺寺。
晋太宗简文帝。
深相敬礼。
开放光题。
大会。
帝亲临幸。
公卿毕集。
众至千人。
瓦棺寺。
本河内山玩墓山公为陶处。
兴宁中。
沙门慧力启乞为寺。
至是而汰更新之。
王珣谢安石。
皆相过从。
弟子昙一昙二。
并有名。
太元二年殁。
寿六十八。
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竺法汰。
东莞人。
少与道安同学。
虽才辩不逮而姿貌过之。
与道安避难行至新野。
安分张徒众命汰下京临别谓安曰。
法师仪轨西北下座弘教东南。
江湖道术此焉相望矣。
至于高会净因。
当期之岁寒耳。
于是分手泣涕而别。
乃与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馀人。
沿江东下。
遇疾停阳口。
时桓温镇荆州。
遣使要过供事汤药。
安公又遣弟子慧远。
下荆问疾。
汰病小愈诣温。
温欲共汰久语。
先对诸宾未及前汰。
汰既疾势未歇不堪久坐。
乃乘舆历厢回出。
相闻与温曰。
风痰忽发不堪久语。
比当更造。
温匆匆起出接与归焉。
汰形长八尺风姿可观。
含吐蕴藉词若兰芳。
沙门道恒颇有才力。
常执心无义大行荆土。
汰曰。
此是邪说应须破之。
乃大集名僧令弟子昙一难之。
据经引理析駮纷纭。
仗其口辩不肯受屈。
日色既暮。
明旦更集慧远就席。
设难数番关责锋起。
自觉义途差异。
神色微动。
麈尾扣案未即有答。
远曰。
不疾而速。
杼轴何为。
座者皆笑矣。
心无之义于此而息。
汰下都止瓦官寺。
晋太宗简文皇帝深相敬。
重请讲放光经。
开题大会。
帝亲临幸。
王侯公卿莫不毕集。
汰形解过人流名四远。
开讲之日黑白观听士女成群。
及咨禀门徒以次骈席。
三吴负帙至者千数。
瓦官寺本是河内山玩公。
墓为陶处。
晋兴宁中沙门慧力启乞为寺止有堂塔而已。
及汰居之更拓房宇修立众业。
又起重门以可地势。
汝南世子司马综第去寺近。
遂侵掘寺侧重门沦陷。
汰不介怀。
综乃感悟躬往悔谢。
汰卧与相见。
傍若无人。
领军王洽东亭王珣太傅谢安并钦敬无极。
临亡数日忽觉不悆。
乃语弟子。
吾将去矣。
以晋太元十二年卒。
春秋六十有八。
烈宗孝武诏曰。
汰法师道播八方泽流后裔。
奄尔丧逝痛贯于怀可赙钱十万丧事所须随由备办。
孙绰为之赞曰。
凄风拂林。
鸣弦映壑。
爽爽法汰。
校德无怍。
汰弟子昙一昙二。
并博练经义。
又善老易。
风流趣好与慧远齐名。
昙二少卒。
汰哭之恸曰。
天丧回也。
汰所著义疏。
并与郤超书论本无义。
皆行于世。
或有言曰。
汰是安公弟子者非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吴国人。史不书氏。少师事台寺支法济。有敏才。与僧迁道流。依慧远学。远叹曰。此辈易悟。不复忧后生矣。俄迁流蚤丧。远尤痛惜之。道流撰诸经目。未就。祖为成焉。后还京师瓦棺寺讲说。桓玄每往观听。谓人曰。道祖愈于远公。但闻见之博未逮耳。玄辅政。欲使沙门敬王者。祖乃辞还吴之台寺。玄篡位。敕郡送祖至京师。祖以疾辞。元熙元年殁。寿七十三。 慧要昙顺昙诜。皆远公弟子也。要长于巧思。以木刻芙蓉十二叶。流转水中。定山中𠷳。漏无少误。又尝作木鸢。飞可至数百步。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道祖。
吴国人也。
少出家为台寺支法齐弟子。
幼有才思精勤务学。
后与同志僧迁道流等共入庐山。
七年并山中受戒。
各随所习日有其新。
远公每谓祖等易悟。
尽如此辈不复忧后生矣。
迁流等并年二十八而卒。
远叹曰。
此子并才义英茂清悟日新。
怀此长往一何痛哉。
道流撰诸经目未就。
祖为成之。
今行于世。
祖后还京师瓦官寺讲说。
桓玄每往观听。
乃谓人曰。
道祖后发愈于远公。
但儒博不逮耳。
及玄辅正欲使沙门敬王。
祖乃辞还吴之台寺。
有顷玄纂位。
敕郡送祖出京。
祖称疾不行。
于是绝迹人事讲道终日。
以晋元熙元年卒。
春秋七十二矣。
远有弟子慧要。
亦解经律而尤长巧思。
山中无刻漏。
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
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
晷景无差焉。
亦尝作木鸢飞数百步。
远又有弟子昙顺昙诜。
并义学致誉。
顺本黄龙人。
少受业什公。
后还师远。
蔬食有德行。
南蛮校尉刘遵。
于江陵立竹林寺请经始。
远遣徙焉。
诜亦清雅有风则。
注维摩及著穷通论等。
又有法幽道恒道授等百有馀人。
或义解深明。
或匡拯众事。
或戒行清高。
或禅思深入。
并振名当世。
传业于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3或344—413 【介绍】: 即拘摩罗耆婆、鸠摩罗什婆。意为“童寿”。十六国时高僧,龟兹人,祖籍天竺。七岁随母出家。九岁以后,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学小乘、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等,誉满西域。二十岁还龟兹。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吕光破龟兹,得罗什,遂滞留凉州十八年,得通汉文。后凉灭,入长安,为后秦姚兴国师。兴辟逍遥园译场,罗什为译主。前后八年,据《大唐内典录》载,共译佛经98部,425卷。著名弟子有僧肇、僧睿、道生、道融,世称“什门四圣”。大乘部之《妙法莲华经》、《大方等大集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大智度论》等,均出其手,译文典丽而不失原意。现存著作有《大乘大义章》。
全晋文
鸠摩罗什,一作句摩罗耆婆,天竺人。为吕光所获,历事吕纂吕隆,至后秦弘始中迎入关,卒于长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世为相国。大父达多有重名。父炎将嗣相位。避之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名。郊迎之。尊以为国师。王有妹年二十。才敏绝人。诸国交聘不许。及见炎逼以妻之。生二子。其一罗什。其一则弗沙提婆。始什之妊也。其母慧解倍常。闻雀黎大寺多名僧。有得道者。呼女伴往听法。忽通天竺语。难问锋出。有达么瞿沙者。见曰。是必孕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时事。什生七岁。母因野行。见冢骨。从炎乞出家。炎不可。因不食六日。气如缕。乃许之。遂与什俱落发。母以专精禅观。获初果。什诵经日千偈。偈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义亦自通。龟兹人方加礼事。母辄携什避去。游诸国。什九岁。渡新头河。至罽宾。师事异僧槃头达多。受杂藏中长两阿含。凡四百万言。达多奇之。什自是声称达王。王集异道。立论相攻难。异道慢什年小。不为备。什乘隙折困之。异道愧伏。王设上供。差大僧营视。惟恐其去。年十二。母携还龟兹。而诸国交聘以好爵。悉不应。已又携至月氏。北山尊者见之。谓其母曰。此沙弥使三十五岁。毗尼无玷者。度人如优波鞠多。不尔正一俊法师耳。至沙勒。顶戴佛钵。私念钵大而轻如此耶。即重不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曰儿心分别。故钵轻重耳。遂留沙勒一年。博览五明诸论。及阴阳星算。皆妙达其要。沙门喜见劝王请什开法。曰。当有二益。国中比丘。耻不及之。而加精进。龟兹王必以为尊什。是敬己也。来脩旧好。王然之。于是会道俗如其劝。什真率忽绳墨。或者疑之。时有莎车王子须利耶跋陀。参军王子须耶利苏摩兄弟。皆弃国位为沙门。苏摩尤才辩。尝为什说阿耨达经。以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乃坏破诸法至是耶。因共研覈大小乘。移时。而什悟。叹曰。吾昔于小乘。如以鍮石为金。遂受中百二论。十二门观等。温宿国龟兹之北境也。有异道。立义击鼓。求论辩。什适随母在焉。卒挫衄之。自是名重葱左。居龟兹。广说诸经。学徒自诸国来者云委。尼阿竭耶末帝。王女也。博观群经。已證二果。闻法欣跃。更请开演。什益分别诸法本空。阴界假名非实等法义。听者晓悟。年二十。即王宫。从卑摩罗叉受戒。学十诵律。顷之母谓龟兹王白纯曰。汝国寻衰柰何。谓什曰。方等深教不可思议。传至东土。惟尔之力。但于汝无利。惜哉。什曰。必使大化流传。虽苦无所恨。母以为然。寻往天竺。进登三果。什独留止国之新寺。后于寺侧。得放光经。而文字隐蔽。不可读。什心知其魔。不为动。既而可读耳。闻空中语曰。智人何用此书。什曰小魔敢尔。留二年。益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张金座锦耨。使坐以说法。什以其师盘头达多未悟大乘。请往化导。俄其师至。什为先说德女问经。盖以其多明因缘空假。而昔与师俱所不信者。师谓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遽尚之。什曰。大乘深妙。有法皆空。非小乘滞相偏局可拟也。师曰。汝言一切皆空。甚可畏也。汝亦知舍有爱空之患乎。昔有狂人。使工绩缕。工已极其细好矣。狂人犹以为未。工指空曰。此缕也。狂人曰。我何不见。工曰缕细。我良工且不见。况他人乎。狂人喜厚饷之。汝之空法正类此也。什曰。小乘执有。大是颠倒。如人病目。见空中华。以为实有。坐以待果。要人共尝。其不为明目者所笑乎。于是达多悟。礼什为师。西域诸国。咸伏什神异。其说法时。诸王皆长跪坐侧。令什践而升座焉。苻坚闻之。久有迎什意。建元十二年。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大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耶。乃遣骁骑将军吕光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谓光曰。若获罗什即驰驿送之。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曰。当有勍敌。从日下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王不纳。发兵拒光。大为光所破。遂获什。光见其齿少易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不可。光曰。道士岂复非气血生耶。尚何辞。乃饮以醇酒。闭之密室。光还中路屯师山下。什曰。宜从屯陇上。光不纳。夜果大雨潦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人。光异之。光欲留王西国。什曰。推运揆数。此不宜留。前有福地可居。还至凉州。闻苻坚已为姚苌所害。于是窃号河右。属姑臧。一日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而自定。俄有叛者。寻皆殄灭。沮渠蒙逊。先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光遣子纂。率众讨之。时论以业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克。光以访什。答曰。此行未见其利。纂果败于合黎。会郭黁起兵。纂军轻骑还。又为黁败。仅以身免。 中书监张资病。光博营救疗。外国道人罗叉云。能瘥资病。光喜络赐不赀。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术试之。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灰浮为绳自若。未几资亡。光亦寻卒。子绍袭位。纂杀之自立。有猪生子三首。黑龙升井中。蟠卧殿前。比旦失之。纂以为瑞。号殿为龙翔。俄又升于当阳宫门。又改为龙兴门。什曰。比日潜龙出游。豕妖呈异。龙者阴类。出入以时。今屡见灾也。是必下人有谋者。宜克己脩德。以答天戒。纂不纳。竟为从弟超所杀。什在凉州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姚兴遣姚硕德。西破吕隆。迎至为国师。初延入西明阁逍遥园。译出众经。多所暗诵。又览旧经纰缪。与沙门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传受其旨。更出经论。凡三百馀卷。僧睿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睿言。西方辞体。特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王见佛。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翻梵为秦。失其蔚藻。虽得大意。殊乖文体。正如嚼饭饲人。非徒无味。乃令人呕哕也。什尝以颂赠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十偈。词喻皆尔。雅好大乘。志在敷演。常叹曰。吾著笔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比也。无深识者。因悽然而止。著实相论二卷。注维摩经。皆肆笔成文。无所窜定。兴奉之若神。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馀人。肃容观听。兴曰。法师才明超悟。海内无双。何可使法少种嗣哉。遂以妓女十辈。逼令受之。什亦曰。定中常见小儿登吾肩。欲障也。自是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诸僧或欲效之。什乃聚针于钵谓曰。若能食此乃可耳。因举匕进针如常食。卑摩罗叉律师。什受律师也。至则欣迎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事。问曰。汝于汉地有大缘。受法者几何人。什曰。经律未备。新经皆什所传。三千馀人。相从授法。但什以业重障深。于律有缺。不能深弘耳。杯渡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相见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世耳。什未终夕。日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别众曰。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自以暗昧。谬充传译。所出经论。唯十诵律。未及删烦。若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不焦坏。遂终于逍遥园。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晋义熙五年也。阇维果舌存焉。晋书有传。
神僧传·卷第二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善经律论化行于西域。及东游龟兹(音丘慈)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处之。时符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引见。二王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竖建元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八年九月。坚遣骁将吕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临发坚饯光于建章。谓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载与俱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是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密而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迁揆数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土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年称大安。大安二年正月姑臧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继而反。寻亦殄灭。至光龙飞二年。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叚业为主。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众五万讨之。时论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剋。光以访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于合黎。俄又郭黁(奴昆切)作乱。纂委大军轻还。为黁所败仅以身免。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广求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既叉治无效。少日资亡。顷之光又卒。子绍袭位。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称元咸宁。咸宁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纂。以为美瑞。号大殿为龙翔殿。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号为龙兴门。仔奏曰。比日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生。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剋己修德以答天戒。纂不纳。与什博戏。杀棋曰。斮胡奴头。什曰。不能斮胡奴头。胡奴将斮人头。此言有旨。而纂终不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果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时人方验什之言也。什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教。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苌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茞。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初杯度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什未终少日。觉四大不宁。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馀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以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灰尔。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鸠摩罗什。
此云童寿。
天竺人也。
家世国相。
什祖父达多。
倜傥不群名重于国。
父鸠摩炎。
聪明有懿节。
将嗣相位。
乃辞避出家。
东度葱岭。
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
自出郊迎请为国师。
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
一闻则诵。
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
诸国娉之并不肯行。
及见摩炎心欲当之。
乃逼以妻焉。
既而怀什。
什在胎时。
其母自觉。
神悟超解有倍常日。
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
又有得道之僧。
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
弥日设供请斋听法。
什母忽自通天竺语。
难问之辞必穷渊致。
众咸叹之。
有罗汉达摩瞿沙曰。
此必怀智子。
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證。
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
顷之什母乐欲出家。
夫未之许。
遂更产一男名弗沙提婆。
后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
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
若不落发不咽饮食。
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
夫乃惧而许焉。
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
即敕人除发。
乃下饮食。
次旦受戒仍乐禅法。
专精匪懈学得初果。
什年七岁亦俱出家。
从师受经日诵千偈。
偈有三十二字。
凡三万二千言。
诵毗昙既过。
师授其义。
即自通达。
无幽不畅。
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妹利养甚多。
乃携什避之。
什年九岁。
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
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
即罽宾王之从弟也。
渊粹有大量。
才明博识独步当时。
三藏九部莫不该练。
从旦至中手写千偈。
从中至暮亦诵千偈。
名播诸国远近师之。
什至即崇以师礼。
从受杂藏中长二含凡四百万言。
达多每称什神俊。
遂声彻于王。
王即请入宫。
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
言气始交。
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
什乘隙而挫之。
外道折伏愧惋无言。
王益敬异。
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
此外国之上供也。
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
有若弟子。
其见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
其母携还龟兹。
诸国皆聘以重爵。
什并不顾。
时什母将什至月氏北山。
有一罗汉见而异之。
谓其母曰。
常当守护。
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
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
与优波掘多无异。
若戒不全无能为也。
正可才明携诣法师而已。
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
心自念言。
钵形甚大何其轻耶。
即重不可胜。
失声下之。
母问其故。
答云。
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
遂停沙勒一年。
其冬诵阿毗昙。
于十门修智诸品无所咨受。
而备达其妙。
又于六足诸问无所滞碍。
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名喜见。
谓其王曰此沙弥不可轻。
王宜请令初开法门。
凡有二益。
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
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
而彼尊之是尊我也。
必来交好。
王许焉。
即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
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
什以说法之暇。
乃寻访外道经书。
善学围陀含多论。
多明文辞制作问答等事。
又博览四围陀典及五明诸论。
阴阳星算莫不必尽。
妙达吉凶言若符契。
为性率达不厉小检。
修行者颇共疑之。
然什自得于心未尝介意。
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
委国请从而为沙门。
兄字须利耶跋陀。
弟字须利耶苏摩。
苏摩才伎绝伦专以大乘为化。
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
什亦宗而奉之。
亲好弥至。
苏摩后为什说阿耨达经。
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
怪而问曰。
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
答曰。
眼等诸法非真实有。
什既执有眼根。
彼据因成无实。
于是研覈大小往复移时。
什方知理有所归。
遂专务方等。
乃叹曰。
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
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
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
即龟兹之北界。
时温宿有一道士。
神辩英秀振名诸国。
手击王鼓而自誓言。
论胜我者斩首谢之。
什既至以二义相检。
即迷闷自失稽首归依。
于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
龟兹王躬往温宿。
迎什还国。
广说诸经。
四远宗仰莫之能抗。
时王子为尼。
字阿竭耶末帝。
博览群经特深禅要。
云已證二果闻法喜踊。
乃更设大集请开方等经奥。
什为推辩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
时会听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
至年二十受戒于王宫。
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
有顷什母辞往天竺。
谓龟兹王白纯曰。
汝国寻衰吾其去矣。
行至天竺进登三果。
什母临去谓什曰。
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
传之东土唯尔之力。
但于自身无利。
其可如何。
什曰。
大士之道利彼忘躯。
若必使大化流传。
能洗悟矇俗。
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
于是留住龟兹止于新寺。
后于寺侧故宫中。
初得放光经。
始就披读。
魔来蔽文唯见空牒。
什知魔所为。
誓心踰固。
魔去字显。
仍习诵之。
复闻空中声曰。
汝是智人何用读此。
什曰。
汝是小魔宜时速去。
我心如地不可转也。
停住二年。
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
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
以大秦锦褥铺之。
令什升而说法。
什曰。
家师犹未悟大乘欲躬往仰化。
不得停此。
俄而大师盘头达多不远而至。
王曰。
大师何能远顾。
达多曰。
一闻弟子所悟非常。
二闻大王弘赞佛道。
故冒涉艰危远奔神国。
什得师至欣遂本怀。
为说德女问经。
多明因缘空假。
昔与师俱所不信。
故先说也。
师谓什曰。
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
什曰。
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
小乘偏局多诸漏失。
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
安舍有法而爱空乎。
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
绩师加意细若微尘。
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
此是细缕。
狂人曰。
何以不见。
师曰。
此缕极细。
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
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织师。
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
汝之空法亦由此也。
什乃连类而陈之。
往复苦至经一月馀日。
方乃信服。
师叹曰。
师不能达反启其志。
验于今矣。
于是礼什为师。
言和上是我大乘师。
我是和上小乘师矣。
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
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
令什践而登焉。
其见重如此。
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
时符坚僣号关中。
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
并来朝坚。
坚引见二王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
请兵往定以求内附。
至符坚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
太史奏云。
有星见于外国分野。
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
坚曰。
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
襄阳有沙门释道安。
将非此耶。
即遣使求之。
至十七年二月。
善善王前部王等。
又说坚请兵西伐。
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
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
率兵七万。
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
临发坚饯光于建章宫。
谓光曰。
夫帝王应天而治。
以子爱苍生为本。
岂贪其地而伐之乎。
正以怀道之人故也。
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
为后学之宗。
朕甚思之。
贤哲者国之大宝。
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
光军未至。
什谓龟兹王白纯曰。
国运衰矣。
当有勍敌。
日下人从东方来。
宜恭承之勿抗其锋。
纯不从而战。
光遂破龟兹杀纯。
立纯弟震为主。
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
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
强妻以龟兹王女。
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
光曰。
道士之操不踰先父。
何可固辞。
乃饮以醇酒。
同闭密室。
什被逼既至遂𮓪其节。
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
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
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
将士已休。
什曰。
不可在此。
必见狼狈。
宜徙军陇上。
光不纳。
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
水深数丈。
死者数千。
光始密而异之。
什谓光曰。
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
推运揆数应速言归。
中路必有福地可居。
光从之。
至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
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
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
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风。
什曰。
不祥之风当有奸叛。
然不劳自定也。
俄而梁谦彭晃相系而叛。
寻皆殄灭。
至光龙飞二年。
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从弟蒙逊反。
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
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
率众五万讨之。
时论谓业等乌合。
纂有威声势必全剋。
光以访什。
什曰。
观察此行未见其利。
既而纂败绩于合梨。
俄又郭馨作乱。
纂委大军轻还。
复为馨所败仅以身免。
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
光甚器之。
资病。
光博营救疗。
有外国道人罗叉。
云能差资疾。
光喜给赐甚重。
什知叉诳诈。
告资曰。
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
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
乃以五色系作绳。
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
灰若出水还成绳者。
病不可愈。
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
既而又治无效。
少日资亡。
顷之光又卒。
子绍袭位。
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
称元咸宁。
咸宁二年有猪生子。
一身三头。
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
比旦失之。
纂以为美瑞。
号大殿为龙翔殿。
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
纂改九宫门为龙兴门。
什奏曰。
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
龙者阴类出入有时。
而今屡见则为灾眚。
必有下人谋上之变。
宜剋棋修德以答天戒。
纂不纳。
与什博戏。
杀棋曰。
斫胡奴头。
什曰。
不能斫胡奴头。
胡奴将斫人头。
此言有旨。
而纂终不悟。
光弟保有子名超。
超小字胡奴。
后果杀纂斩首。
立其兄隆为主。
时人方验什之言也。
什停凉积年。
吕光父子既不弘道。
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
符坚已亡竟不相见。
及姚苌僣有关中。
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
诸吕以什智计多解。
恐为姚谋不许东入。
及苌卒子兴袭位。
复遣敦请。
兴弘始三年三月。
有树连理生于广庭。
逍遥园葱变为茝。
以为美瑞。
谓智人应入。
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
隆军大破。
至九月隆上表归降。
方得迎什入关。
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
兴待以国师之礼。
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
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
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
涉历魏晋经论渐多。
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
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
什既至止。
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
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
转能汉言音译流便。
既览旧经义多纰僻。
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
于是兴使沙门增䂮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
更令出大品。
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
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
众心悏伏莫不欣赞。
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
信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
故托意九经游心十二。
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
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
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侯嵩并笃信缘业。
屡请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经。
续出小品金刚波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论凡三百馀卷。
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
于时四方义士万里必集。
盛业久大于今咸仰。
龙光释道生。
慧解入微玄搆文外。
每恐言舛入关请决。
庐山释慧远学贯群经栋梁遗化。
而时去圣久远疑义莫决。
乃封以咨什语见远传。
初沙门僧睿才识高明。
常随什传写。
什每为睿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
天竺国俗甚重文制。
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
凡觐国王必有赞德。
见佛之仪。
以歌叹为贵。
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
虽得大意殊隔文体。
有似嚼饭与人。
非徒失味。
乃令呕哕也。
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
心山育明德。
流薰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
清音彻九天。
凡为十偈辞喻皆尔。
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广。
常叹曰。
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
非迦旃延子比也。
今在秦地深识者寡。
折翮于此将何所论。
乃悽然而止。
唯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
并注维摩。
出言成章无所删改。
辞喻婉约莫非玄奥。
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
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
性仁厚汎爱为心。
虚己善诱终日无勌。
姚主常谓什曰。
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
若一旦后世。
何可使法种无嗣。
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
自尔以来不住僧坊。
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每至讲说常先自说。
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
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
初什在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
卑摩后入关中。
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
卑摩未知被逼之事。
因问什曰。
汝于汉地大有重缘。
受法弟子可有几人。
什答云。
汉境经律未备。
新经及诸论等。
多是什所传出。
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
但什累业障深。
故不受师教耳。
又杯渡比丘在彭城。
闻什在长安。
乃叹曰。
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
杳然未期。
迟有遇于来生耳。
什未终日。
少觉四大不愈。
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
未及致力转觉危殆。
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
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
方复后世恻怆何言。
自以闇昧谬充传译。
凡所出经论三百馀卷。
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
存其本旨必无差失。
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
今于众前发诚实誓。
若所传无谬者。
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
卒于长安。
是岁晋义熙。
五年也。
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
薪灭形碎唯舌不灰。
后外国沙门来云。
罗什所谙十不出一。
初什一名鸠摩罗耆婆。
外国制名多以父母为本。
什父鸠摩炎。
母字耆婆。
故兼取为名。
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
或云弘始七年。
或云八年。
或云十一年。
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
而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
恐雷同三家无以正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此云童寿。
天竺人也。
家世国相。
什既道流西域。
名被东国。
时苻坚僭号关中。
有外国前部王。
及龟兹王弟。
并来朝坚。
坚于正殿引见二王。
因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
乃请兵往定。
以求内附。
至苻坚建元十三年正月。
太史奏云。
有星见外国分野。
当有大德智人。
入辅中国。
坚曰。
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
襄阳有沙门道安。
将非此耶。
即遣使求之。
十八年九月。
坚遣骁骑将军吕光。
陵江将军姜飞等。
将前部王。
及车师王等。
率兵七万。
西伐龟兹。
及乌耆诸国。
临发。
坚饯光于建章宫。
谓光曰。
夫帝王应天而治。
以子爱苍生为本。
岂贪其地而伐之。
正以怀道之人故也。
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
深解法相。
善闲阴阳。
为后学之宗。
朕甚思之。
贤哲者国之大宝。
若尅龟兹。
即驰驿送什。
光军未到。
什对龟兹王白纯曰。
国运衰矣。
当有勍敌日下。
宜恭承之。
勿抗其锋。
钝不从而战。
光遂破龟兹。
杀纯立纯弟震为主。
光既获什。
未测其智量。
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
强妻以龟兹王女。
什拒而不受。
辞甚苦到。
乃饮以醇酒。
不亏其节。
或令骑牛。
及乘恶马。
欲使堕落。
什曾无异色。
光惭愧而止。
光还中路。
置军于山下。
将士已休。
什曰。
不可在此。
必见狼狈。
宜徙军陇上。
光不纳。
至夜果大雨。
洪潦暴起。
水深数丈。
死者数千。
光始异之。
什谓光曰。
此凶亡之地。
不宜淹留。
归中路。
必有福地可居。
光从之。
至凉州。
闻苻坚已为姚苌所害。
光三军缟素。
大临城南。
于是窃号关外。
称年太安。
顷之。
光卒。
子绍袭位。
光庶子纂杀绍自立。
光弟保有子名超。
杀纂斩首。
立其兄隆为主。
什停凉积年。
苌闻高名。
虚心要请。
诸吕以什智计多解。
恐为姚谋。
不许东入。
及苌卒。
子兴袭位。
复遣敦请。
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
生于庙庭。
逍遥园。
葱变为𦶜。
以为美瑞。
谓智人应入。
至五月。
兴遣陇西公硕德。
西伐吕隆。
隆军大破。
至九月。
隆上表归降。
方得迎什入关。
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
至于长安。
兴待以国师之礼。
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
则淹留终日。
研微造尽。
则穷年忘勌。
自大法东被。
始于汉明。
涉历魏晋。
经论渐多。
兴少崇三宝。
锐志讲集。
什既至止。
仍请入西明阁。
及逍遥园。
译出众经。
尽转汉言。
音译流便。
渐览旧经。
义多纰缪皆由先译失旨。
不与梵本相应。
于是兴使沙门僧䂮。
僧迁。
法钦。
道流。
道恒
道标。
僧睿。
僧肇等。
八百馀人。
咨受什旨。
更令出大品。
什持梵本。
兴执旧经以相雠校。
文义圆通。
众心惬伏。
兴以佛道冲𨗉。
乃著通三世论。
以勖示因果。
王公已下。
并钦赞厥风。
续出小品。
金刚般若。
十住。
法华。
维摩。
思益。
首楞严。
持世。
佛藏。
菩萨藏。
遗教。
菩提。
无行。
呵欲。
自在王。
因缘观。
小无量寿。
新贤劫。
禅经。
禅法要。
禅要解。
弥勒成佛。
弥勒下生。
十诵律。
十诵戒本。
菩萨戒本。
成寔。
十住。
中百十二门。
诸论。
凡三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9—429 【介绍】: 即佛驮跋陀。意译觉贤。东晋末南朝宋初僧人。北天竺迦维罗卫人。幼丧父母,年十七出家,以禅律驰名。游学罽宾,受业于大禅师佛陀斯那。东晋安帝义熙四年,与沙门智严共至长安,大弘禅业,从者甚众。与鸠摩罗什友善,每有疑义,常共咨决。终因宗派不同,为罗什门下谤黩,逼离关中,南走庐山,与慧远相见。八年至江陵,为刘裕所敬重,俱归扬都,止道场寺。译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十余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觉贤。
迦维罗卫人。
甘露饭王裔也。
大父达磨提婆。
此云法天。
旅游北天竺。
因家焉。
父达摩脩耶利。
此云法日。
与母俱蚤世。
跋陀养于舅氏三岁矣。
其从祖有鸠婆利者。
爱其慧敏。
度为沙弥。
年十七。
受业禅师佛大光。
既登具。
益精经律。
僧伽达多久与同学。
而识其神俊。
然所造诣则未之知也。
游罽宾国。
坐密室中跋陀遽来。
问何自。
曰。
暂往兜率致敬弥勒。
语卒不复见。
达知其已證圣矣。
秦沙门智严至罽宾。
请跋陀宣授禅法于东土。
许之。
于是历六国。
至交趾既附舶。
望见海岛指以语众欲游焉。
舟人以风顺不肯留。
俄而转风。
舶至岛下。
众咸以为神。
于是一舟听其进止。
有顷欲发。
跋陀又止之。
发者果覆没。
忽中夜呼众欲急发。
众方寐不应。
跋陀乃自整帆独发旋。
贼掠馀舶。
至青州。
闻什在长安。
往从之。
什倒屣门迎大悦。
恨相得之晚。
议论多发。
药谓什曰。
公所释未出人意。
而致高名何耶。
什曰。
吾年运已往。
学者妄相粉饰。
公雷同为高。
可乎。
秦太子泓延至东宫。
对什论法。
问曰。
法云何空。
答曰。
众微成色。
色无自性。
故色常空。
又问。
既以极微破色。
空。
复云何破一微。
答曰。
诸师或破析一微。
我意不尔。
又问。
微是常耶。
答曰。
以一微故众微空。
以众微故一微空。
宝云译出此语。
不解其意。
皆谓跋陀所计。
微尘是常。
他日更请。
跋陀曰。
法不自生。
缘会故生。
缘一微故有众微。
微无自性。
则是空矣。
宁当言破一微乎。
秦既崇向出入宫阙者三千馀僧。
贤静退颓然而已。
偶谓弟子曰。
昨见天竺五舶俱发。
众闻为显异。
而贤有弟子。
自言得阿含果。
有以飞语闻者。
祸起不测。
众多遁去。
贤不以为意。
僧䂮道恒曰。
佛犹不听说己所得法。
五舶之说。
何所穷诘。
又弟子诳惑。
互生异同。
于律有违。
理不同止。
贤笑。
与慧观等四十馀人渡江。
姚兴惊。
诟䂮等。
即遣使追之。
不可。
遂至匡山。
沙门慧远。
迎待甚勤敬。
遣门人昙邕。
致书关中。
解其摈事。
又请出译禅数诸经。
五舶果至。
游江陵。
道化益盛。
施者奔走焉。
跋陀不受。
持一钵行乞而已。
宋武帝为太尉。
讨刘毅。
在江陵。
陈郡袁豹。
为长史随府。
跋陀尝从豹乞。
未餍辞退。
豹曰意似未足。
跋陀曰。
檀越施心有限耳。
豹呼左右益饭。
饭果尽。
豹大惭。
即问慧观而知其为人。
竟启太尉。
请相见。
邀与俱止京师。
道场寺沙门支法领。
于于阗得华严前分三万六千偈。
未有宣译。
内史孟顗。
右军褚叔度。
讲跋陀译之。
沙门法显。
游西域得僧祗律。
请跋陀译。
语在显传。
跋陀译观佛三昧经六卷。
泥洹及脩行方便等论十五部。
一百十七卷。
元嘉六年没。
寿七十二。
神僧传·卷第二
佛驮跋陀罗。
此云觉贤。
本姓释氏。
迦维罗卫人。
甘露饭王之苗裔也。
幼丧父母从祖鸠婆利。
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
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
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
众皆一月贤一日诵毕。
其师叹曰。
贤一日敌三十夫也。
及受具戒修业精勤。
博学群经多所通达。
少以禅律驰名。
常与同学僧迦达多。
共游罽宾同处积载。
达多虽服其才明。
而未测其人也。
后于密室闭户坐禅。
忽见贤来。
惊问何来。
答云。
暂至兜率致敬弥勒。
言讫便隐。
达多知是圣人。
未测深浅。
后屡见贤神变。
乃敬心祈问。
方知得不还果。
常欲游方弘化备观风俗。
会有秦沙门智严。
西至罽宾睹法众清净。
乃慨然东顾曰。
我诸同辈斯有道志。
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
即咨询国众孰能流化东土。
佥云。
佛驮跋陀。
其人也。
严既要请苦至。
贤遂悯而许焉。
于是舍众辞师。
裹粮东逝。
步骤三载绵历寒暑。
既度葱岭。
路经六国。
国主矜其远化。
并倾怀资奉。
至交阯乃附舶循海而行。
经一岛下。
贤以手指山曰。
可止于此。
舶主曰。
客行惜日调风难遇。
不可停也。
行二百馀里。
忽风转吹舶还向岛下。
众人方悟其神。
咸师事之听其进止。
后遇便风同侣皆发。
贤曰。
不可动。
舶主乃止。
既而有先发者。
一时覆败。
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
无肯从者。
贤自起收缆。
唯一舶独发。
俄尔贼至。
留者悉被抄害。
顷之至青州东莱郡。
闻鸠摩罗什在长安。
即往从之。
什大忻悦。
共论法相振发玄微。
多所悟益。
时秦主姚兴专志佛法。
供养三千馀僧。
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贤守静不与众同。
后语弟子云。
我昨见本乡有五舶俱发。
既而弟子传告外人。
关中旧僧咸以为显异惑众。
僧道恒等谓曰。
佛尚不听说己所得法。
先言五舶将至虚而无实。
又门徒诳惑互起同异。
既于律有违理不同止。
宜可时去勿得停留。
贤曰。
我身若流萍去留甚易。
但恨怀抱未伸。
以为慨然耳。
于是与弟子慧观等四十馀人。
俱发神志。
从容初无异色识真之众咸共叹惜。
道俗送者千有馀人。
姚兴闻去怅怏。
乃谓道恒曰。
佛贤沙门挟道来游欲宣遗教。
缄言未吐良用深慨。
岂可以一言之咎令万夫无导。
因敕令追之。
贤谓使曰。
诚知恩旨无预闻命。
于是率侣宵征。
南指庐岳。
沙门释慧远久服风名。
闻至欣喜倾盖若旧。
远以贤之被摈过由门人。
若悬记五舶止说在同意。
亦于律无犯。
乃遣弟子昙邕致书姚主及关中众僧解其摈事。
远乃请出禅数诸经。
贤志在游化居无求安。
停山岁许。
复西适江陵。
遇外国舶主。
既而讯访。
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见者也。
倾境士庶竞来礼事。
其有奉施悉皆不受。
持钵分卫不问豪贱。
时陈郡袁豹为宋武帝太尉长史。
宋武南讨刘毅。
豹随府届于江陵。
贤将弟子慧观诣豹乞食。
豹素不敬信。
待之甚薄。
未饱辞退。
豹曰。
似未足且复少留。
贤曰。
檀越施心有限。
故令所设已罄。
豹即呼左右益饭。
饭果尽。
豹大惭愧。
既而问慧观曰。
此沙门何如人。
观曰。
德量高远非凡所测。
豹深叹异以启太尉。
太尉请与相见甚崇敬之。
资供备至。
俄而太尉还都。
请与俱归安止道场寺。
以元嘉六年卒。
春秋七十有一。
名僧传抄
(或云浮头婆驮。梁言觉贤)。北天竺人也。九岁失父母。为外家所养。年十七出家。师令诵经。五人同业。四人一月。敌其一日。博览经律。精力过人。笃好禅思。遇境斯得。雅游九次。妙入八解。同学僧伽达多。心相赏遇。同游罽宾。达多闭室安禅。先自念言曰。无得觉我者也。有顷忽见觉贤对倚弹指。达多问曰。何从得入。答曰。向往兜率。见子意云无得觉我。故相观耳。达多方悟。非凡夫人焉。苦从谓问。乃云得阿那含也。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佛驮跋陀罗。
此云觉贤。
本姓释氏。
迦维罗卫人。
甘露饭王之苗裔也。
祖父达摩提婆。
此云法天。
尝商旅于北天竺。
因而居焉。
父达摩修耶利。
此云法日。
少亡。
贤三岁孤与母居。
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
从祖鸠婆利。
闻其聪敏。
兼悼其孤露。
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
众皆一月。
贤一日诵毕。
其师叹曰。
贤一日敌三十夫也。
及受具戒修业精勤。
博学群经多所通达。
少以禅律驰名。
常与同学僧伽达多共游罽宾。
同处积载。
达多虽伏其才明。
而未测其人也。
后于密室闭户坐禅忽见贤来惊问何来。
答云。
暂至兜率致敬弥勒。
言讫便隐。
达多知是圣人未测深浅。
后屡见贤神变乃敬心祈问。
方知得不还果。
常欲游方弘化备观风俗。
会有秦沙门智严。
西至罽宾。
睹法众清胜。
乃慨然东顾曰。
我诸同辈斯有道志。
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
即咨讯国众。
孰能流化东土。
佥云有佛驮跋陀者。
出生天竺那呵利城。
族姓相承世遵道学。
其童龀出家已通解经论。
少受业于大禅师佛大先。
先时亦在罽宾。
乃谓严曰。
可以振维僧徒宣授禅法者佛驮跋陀其人也。
严既要请苦至。
贤遂悯而许焉。
于是舍众辞师裹粮东逝。
步骤三载绵历寒暑。
既度葱岭路经六国。
国主矜其远化。
并倾心资奉。
至交趾乃附舶。
循海而行经一岛下。
贤以手指山曰。
可止于此。
舶主曰。
客行惜日调风难遇。
不可停也。
行二百馀里。
忽风转吹舶还向岛下。
众人方悟其神。
咸师事之。
听其进止。
后遇便风同侣皆发。
贤曰。
不可动。
舶主乃止。
既而有先发者一时覆败。
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
无肯从者。
贤自起收缆。
一舶独发。
俄尔贼至留者悉被抄害。
顷之至青州东莱郡。
闻鸠摩罗什在长安。
即往从之。
什大欣悦。
共论法相振发玄微多所悟益。
因谓什曰。
君所释不出人意而致高名何耶。
什曰。
吾年老故尔。
何必能称美谈。
什每有疑义必共咨决。
时秦太子泓欲闻贤说法。
乃要命群僧集论东宫。
罗什与贤数番往复。
什问曰。
法云何空。
答曰。
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虽色常空。
又问。
既以极微破色空。
复云何破微。
答曰。
群师或破析一微。
我意谓不尔又问。
微是常耶。
答曰。
以一微故众微空。
以众微故一微空。
时宝云译出此语不解其意。
道俗咸谓贤之所计微尘是常。
馀日长安学僧复请更释。
贤曰。
夫法不自生缘会故生。
缘一微故有众微。
微无自性则为空矣。
宁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
此是问答之大意也。
秦主姚兴专志佛法。
供养三千馀僧。
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
唯贤守静不与众同。
后语弟子云。
我昨见本乡有五舶俱发。
既而弟子传告外人。
关中旧僧咸以为显异惑众。
又贤在长安大弘禅业。
四方乐靖者并闻风而至。
但染学有浅深。
得法有浓淡。
浇伪之徒因而诡滑。
有一弟子。
因少观行。
自言。
得阿那含果。
贤未即检问。
遂致流言大被谤读。
将有不测之祸。
于是徒众或藏名潜去。
或踰墙夜走。
半日之中众散殆尽。
贤乃夷然不以介意。
时旧僧僧䂮道恒等谓贤曰。
佛尚不听说己所得法。
先言五舶将至虚而无实。
又门徒诳惑互起同异。
既于律有违理不同止。
宜可时去勿得停留。
贤曰。
我身若流萍。
去留甚易。
但恨怀抱未申。
以为慨然耳。
于是与弟子慧观等四十馀人俱发。
神志从容初无异色。
识真之众咸共欢惜。
白黑送者千有馀人。
姚兴闻去怅恨。
乃谓道恒曰。
佛贤沙门协道来游欲宣遗教。
缄言未吐良用深慨。
岂可以一言之咎令万夫无导。
因敕令追之。
贤报使曰。
诚知恩旨无预闻命。
于是率侣宵征。
南指庐岳。
沙门释慧远久服风名。
闻至欣喜若旧。
远以贤之被摈过由门人。
若悬记五舶止说在同意。
亦于律无犯。
乃遣弟子昙邕致书姚主及关中众僧解其摈事。
远乃请出禅数诸经。
贤志在游化居无求安。
停止岁许。
复西适江陵。
遇外国舶至。
既而讯访。
果是天竺五舶先所见者也。
倾境士庶竞来礼事。
其有奉遗悉皆不受。
持钵分卫不问豪贱。
时陈郡袁豹为宋武帝太尉长史。
宋武南讨刘毅随府届于江陵。
贤将弟子慧观诣豹乞食。
豹素不敬信。
待之甚薄。
未饱辞退。
豹曰。
似未足。
且复小留。
贤曰。
檀越施心有限。
故令所设已罄。
豹即呼左右益饭。
饭果尽。
豹大惭愧。
既而问慧观曰。
此沙门何如人。
观曰德量高邈非凡所测。
豹深叹异以启太尉。
太尉请与相见甚崇敬之。
资供备至。
俄而太尉还都。
便请俱归安止道场寺。
贤仪范率素不同华俗。
而志韵清远雅有渊致。
京师法师僧弼与沙门宝林书曰。
斗场禅师甚有大心。
便是天竺王何风流人也。
其见称如此先是沙门支法领。
于于阗得华严前分三万六千偈。
未有宣译。
至义熙十四年。
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即请贤为译匠。
乃手执梵文。
共沙门法业。
慧严等百有馀人。
于道场译出。
诠定文旨。
会通华戎。
妙得经意。
故道场寺犹有华严堂焉。
又沙门法显。
于西域所得僧祇律梵本。
复请贤译为晋文。
语在显传。
其先后所出观佛三昧海六卷。
泥洹及修行方便论等。
凡一十五部。
一百十有七卷为究其幽旨妙尽文意。
贤以元嘉六年卒。
春秋七十有一矣。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此云觉贤。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父少亡。贤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诵毕。其师叹曰。贤一日敌三十夫也。及受具戒。修业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常欲游方弘化。会有秦沙门知严。西至罽宾。慨然东顾曰。我诸同辈有道志。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即咨询国众。孰能流化东土。佥曰。有佛驮跋陀者。可以振维僧徒。宣授禅法。严要请苦至。贤遂悯而许焉。于是舍众辞师。裹粮东逝。步骤三载。绵历寒暑。既度葱岭。路经六国。国王矜其远化。并倾资。奉至交趾。乃附舟海行。经一岛下。贤以手指山曰。可止于此。舶主曰。客行惜日。调风难遇。不可停也。行二百馀里。忽风转吹舶。还向岛下。众人方悟其神。咸师事之。听其进止。后遇便风。同侣皆发。贤曰。不可动。舶主乃止。既而有先发者。一时覆败。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无肯从者。贤自起收缆。唯一舶独发。俄尔贼至。留者悉被抄害。顷之至青州东莱郡。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什大欣悦。共论法相。振发占微。多所悟益。秦太子泓。欲闻贤说法。乃要命群僧。集论东宫。罗什与贤。数番往复什问曰。法云何空。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唯色常空。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复云何破一微。答曰。群师或破析一微。我意谓不尔。又问。微是常耶。答曰。以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时宝云译出此语。不解其意。馀日长安学僧。复请更释。贤曰。夫法不自生。缘会故生。缘一微。故有众微。微无自性。则为空故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秦主姚兴。专志佛法。供养三千馀僧。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贤守静。不与众同。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请贤为译匠。手执华严梵文。共沙门法业。慧义。慧严等。百有馀人。于道场译出诠定。文旨会通。妙得经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727 【介绍】: 唐僧。安州安陆人,俗姓曹。幼于安州明福院出家,习《法华》、《维摩》二经。后依北宗神秀,从侍数年,传其学。后辞观方,居上党寒岭,从者甚众。郓帅吴文涣请住郓州安国院,传法化徒。后入五台山,历二十余载,卒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曹氏。安陆人。弱龄禀朗禅师。隶业于州治之明福院。始诵法华维摩二经。受具已。遍扣南宗。复造北宗。秀公所。秀问曰。白云散处如何。曰不昧。曰到此后如何。曰正见一华开五叶。既佩密印。乃辞之。上党卜寒岭而居焉。学徒激扬日至。郓帅侍中吴文焕慕其风。遣使迎归府供养。俄为建安国寺。尝问曰。今日后如何。答曰。地布金沙。人安宝刹。吴加敬信。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示寂。于所居寺。寿八十一。建塔葬全身。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巨方。
姓曹氏。
安陆人也弱龄干节立身从师。
禀业于州治明福院朗禅师。
而听诵法华维摩二经。
功毕受具。
讲述南宗论数席。
即拂衣而起。
禅会必参。
后造北宗秀公所锐精稽考。
一见默许之。
秀问曰。
白云散处如何。
曰不昧也。
又。
问。
到此间后如何。
曰正见一枝生五叶。
秀颔之。
数载之间入室侍对。
庶几真道罕有伦儗。
乃辞观方至上党寒岭而居积稔之间学徒数百。
求请无阻。
凡所提唱真妄同源迟速异剂。
得心助道在乎修治。
大较如此。
郓帅吴文涣侍中。
钦慕其风遣使请归。
府建安国院传法化徒。
尚祖风者不离于席。
顿悟多矣。
郓帅问曰。
今日后如何。
答云。
地布金沙人安宝刹。
吴帅信伏。
因兹一府军民咸加宗仰。
吴氏家无少长。
重若神明。
檀施丰厚。
方后于五台山道化。
涉二十馀载入灭。
时告众曰。
吾齿尽于此矣。
言讫长逝。
春秋八十一。
以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全身入塔云。
次河中府安国院释智封。
姓吴氏。
怀安人也。
中年学道励操谨躬。
行头陀之行。
卯食之后水浆不度齿焉。
于本州清静寺恒法师下落发受具。
综习唯识论。
或人所诘责之以滞于名相。
愤发罢讲。
游行登武当山见秀师会。
疑冰解泮。
思养圣胎。
倏辞出蒲津安峰山。
禁足十年。
木食涧饮。
属州牧卫文升请归城内建新安国院居之。
因兹奔走毳衣。
蔚然繁盛。
使君问曰。
某今日后如何。
对曰。
日从濛泛出照树全无影。
使君初不喻旨。
拱叶而退。
少选开晓充诎于怀。
封来往中条山二十馀年。
俭薄不充。
得其道者不可胜纪。
入灭后门人于州北三十步建塔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游洛阳。
尝得疾而卒。
七日复苏曰。
始随胥卒。
见阎罗王。
立殿下。
王坐殿上。
使吏捡籍。
史以为误追耳。
寿未尽也。
因放还。
当时又有五沙门在焉。
所谓宝明寺智圣。
般寺若道品。
融觉寺昙谟最。
禅林寺道恒
灵觉寺宝明。
王则据案。
悉诘其平生所为事。
智圣曰。
某留心禅那而已。
道品曰。
某诵涅槃经四十一卷而已。
昙谟最曰。
某讲涅槃华严二经。
领徒千数。
道恒曰。
某劝诱四辈檀越。
造一切经。
雕塑佛像十躯。
宝明曰。
某未出家时。
尝为陇西太守。
造灵觉寺。
出家之后。
礼拜不缺。
王既听其辞。
乃复谕之曰。
沙门之道。
必须摄心禅诵。
不矜村德。
不事干求。
不务名誉。
讲经者情分彼我。
恃能傲物。
募人造经像者。
图财起贪。
具足三毒。
在官起寺者。
恃势困民。
假善谢罪除。
智圣道品。
宜令青衣童。
送生天堂。
外其昙谟最道恒宝明。
皆宜遣皂衣卒。
押付地狱。
事闻于朝。
太后胡氏。
密敕黄门侍郎徐纥。
遍于京城。
访求凝所说寺额僧名。
虚实何如。
既而报云。
其寺额僧名。
果与凝所说符合不谬。
于是太后叹异。
诏请坐禅诵经僧百人。
常于内殿供养。
且诏。
自今比丘不许持经像。
巡街乞索。
如有私财营造者听。
凝竟遁于白鹿山。
由是中州率尚禅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慧凝。
未知何许人也。
栖止洛邑而无异艺。
正修练心戒耳尝得疾暴终七日而苏起说冥间报应。
及见区分更无毫发之差。
所睹者五沙门。
一是宝明寺智圣。
以坐禅苦行得升天堂。
次一是般若寺道品。
以诵涅槃经四十卷同前智圣次是融觉寺昙谟最。
称讲涅槃华严经领徒千数。
琰摩王曰。
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𣣋物。
比丘中第一粗行。
今唯试坐禅诵经最曰。
贫道立身已来唯好讲导不能禅诵。
王曰。
付司。
即有青衣数辈。
拥送最向西北门。
屋舍皆黑。
似非好处。
次是禅林寺道恒
唱云。
教导劝诱四辈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
王曰。
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务喧繁。
虽造经像止欲得他财物。
既得财物贪心即起。
既长贪行三毒炽然具足烦恼。
与最同入黑门。
第五是灵觉寺宝明。
自称未出家时。
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
即弃官入道。
虽不禅诵礼拜不阙。
王曰。
卿作刺史之日。
曲理枉法劫夺民财。
假作此寺非卿之力。
何劳说此。
亦付青衣送入黑门矣。
凝由此省悟。
最先见王属吏检寻名籍误追摄耳。
时胡太后闻之。
遭黄门侍郎徐纥依凝之说。
散访验寺额并僧名。
有无奏报。
云城东有宝明寺。
城内有般若寺。
城西有融觉禅林灵觉三寺。
并智圣道品昙谟最道弘宝明等。
皆实有之。
太后称叹久之。
诏请坐禅诵经者一百僧。
常在内殿供养焉。
续有诏不听比丘持经像左街路乞索。
如私有财物造经像者任意。
凝入白鹿山隐居修道。
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禅观诵持大部经法焉。
系曰。
昙谟最坐讲法而人我因入黑门中。
若禅诵者人我随增。
知亦不免。
最与道士姜斌争论护法之功。
可补前过。
无谓传法之人皆堕负处。
胡后偏见不亡。
吁哉。

人物简介

全晋文
道标师事鸠摩罗什,与道恒齐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593 【介绍】: 一作僧可。东魏僧。俗姓姬,虎牢人。博览群书,尤精玄理。出家后,精研三藏。年四十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于嵩洛,从学六载,亲受衣钵为东土禅宗第二祖。后于邺都大弘禅法,弟子中传其衣钵者为三祖僧璨。
全北齐文·卷十
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虎牢人,初名神光,久居伊洛,事达摩于少林,得法传衣,是为二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尝以无子祷于佛。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娩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幼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后览佛书。若超然自有所得者。素好游。不事家人产业。即抵洛阳龙门之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于永穆寺。浮沈讲肆。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二。返香山终日宴坐。阅八载。于寂嘿中。见神人。谓曰。汝将南受果位尚滞于此。可乎。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召善医者治之。空中忽有声曰。此易骨耳。非常痛也。可遂以见神事白师。师视其顶。即五骨峣然。如五峰秀出。因曰。吉祥相也。吾闻达磨大士南居少林。汝宜趣往而师事之。必有所證。此神所赞也。可受教造少室。晨夕参承。达磨每面壁端坐。无所诲。可自念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顾我何人。而敢易邪。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可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达磨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可悲泪曰。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磨曰。诸佛无上妙道。自非旷劫精勤。能行难行。能忍难忍。而欲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冀有所得。不可也。可闻诲。潜取刀断左臂。置师前。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身。汝今断臂吾前。以求佛慧。可也。遂与易名。曰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磨曰。诸佛法印。此心是也。岂从人得哉。可曰。我心未安。乞师与安。磨曰。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磨曰。我与汝安心竟。后磨以衣钵付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此衣钵所以表信也。至吾灭后二百年。衣钵不传。法周沙界。潜符密證者。亦何可数哉。可既得弟子僧璨。乃复付以达磨衣钵。而说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且谓。汝善护持。吾有宿累。今当偿之。隋开皇十二年。遂往邺都管城正救寺。谈无上道。听者云会。先是辨和法师者。讲涅槃经。学徒悉引去。和不胜忿。遂谗于邑令。加以非罪。可怡然委顺而终。年一百七塔磁州淦阳县唐德宗追谥大祖禅师。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僧可。
一名慧可。
俗姓姬氏。
虎牢人。
外览坟素内通藏典。
末怀道京辇默观时尚。
独蕴大照解悟绝群。
虽成道非新。
而物贵师受。
一时令望咸共非之。
但权道无谋显会非远。
自结斯要谁能系之。
年登四十。
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游化嵩洛。
可怀宝知道一见悦之。
奉以为师。
毕命承旨。
从学六载精究一乘。
理事兼融苦乐无滞。
而解非方便慧出神心。
可乃就境陶研净秽埏埴方知。
力用坚固不为缘陵。
达摩灭化洛滨。
可亦埋形河涘。
而昔怀嘉誉传檄邦畿。
使夫道俗来仪请从师范。
可乃奋其奇辩呈其心要。
故得言满天下意非建立。
玄籍遐览未始经心。
后以天平之初。
北就新邺盛开秘苑。
滞文之徒是非纷举。
时有道恒禅师
先有定学王宗邺下。
徒侣千计。
承可说法情事无寄。
谓是魔语。
乃遣众中通明者。
来殄可门。
既至闻法泰然心服。
悲感盈怀无心返告。
又重唤亦不闻命。
相从多使皆无返者。
他日遇
曰。
我用尔许功夫开汝眼目。
何因致此诸使。
答曰。
眼本自正。
因师故邪耳。
遂深恨谤恼于可。
货赇俗府非理屠害。
初无一恨几其至死。
众庆快。
遂使了本者绝学浮华。
谤黩者操刀自拟。
始悟一音所演。
欣怖交怀。
海迹蹄滢浅深斯在。
可乃纵容顺俗。
时惠清猷乍托吟谣。
或因情事澄汰抱写割烦芜。
故正道远而难希。
封滞近而易结。
斯有由矣。
遂流离邺卫亟展寒温。
道竟幽而且玄。
故末绪卒无荣嗣有向居士者。
幽遁林野木食。
于天保之初道味相师。
致书通好曰。
影由形起响逐声来。
弄影劳形。
不知形之是影。
扬声止响。
不识声是响根。
除烦恼而求涅槃者。
喻去形而觅影。
离众生而求佛喻默声而寻响。
故迷悟一途愚智非别。
无名作名。
因其名则是非生矣。
无理作理。
因其理则诤论起矣。
幻化非真谁是谁非。
虚妄无实何空何有。
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
未及造谈聊伸此意。
想为答之。
可命笔述意曰。
说此真法皆如实。
与真幽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
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
当知万法即皆如。
悯此二见之徒辈。
申词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
何须更觅彼无馀。
其发言入理未加铅墨。
时或缵之。
乃成部类。
具如别卷。
时复有化公彦公和禅师等。
各通冠玄奥。
吐言清迥托事寄怀。
闻诸口实。
而人世非远碑记罕闻。
微言不传清德谁序。
深可痛矣。
时有林法师。
在邺盛讲胜鬘并制文义。
每讲人聚乃选通三部经者。
得七百人。
预在其席。
及周灭法与可同学共护经像。
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
我观汉地惟有此经。
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可专附玄理如前所陈。
遭贼斫臂。
以法御心不觉痛苦。
火烧斫处血断帛裹乞食如故。
曾不告人。
后林又被贼斫其臂。
叫号通夕。
可为治裹乞食供林。
林怪可手不便怒之。
可曰。
饼食在前何不自裹。
林曰。
我无臂也。
可不知耶。
可曰。
我亦无臂。
复何可怒。
因相委问方知有功。
故世云无臂林矣。
每可说法竟曰。
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
一何可悲。
有那禅师者。
俗姓马氏。
年二十一居东海讲礼易。
行学四百南至相州遇可说法。
乃与学士十人出家受道。
诸门人于相州东设斋辞别哭声动邑。
那自出俗。
手不执笔及俗书。
惟服一衣一𭽽。
一坐一食以可常行。
兼奉头陀。
故其所往不参邑落。
有慧满者。
荥阳人。
姓张。
旧住相州隆化寺。
遇那说法便受其道专务无著。
一衣一食但畜二针。
冬则乞补。
夏便通舍覆赤而已。
自述一生无有怯怖。
身无蚤虱睡而不梦。
住无再宿。
到寺则破柴造履。
常行乞食。
贞观十六年。
于洛州南会善寺侧宿柏墓中。
遇雪深三尺。
其旦入寺见昙旷法师。
怪所从来。
满曰。
法友来耶。
遣寻坐处。
四边五尺许雪自积聚不可测也。
故其闻有括访诸僧逃隐。
满便持衣𭽽周行聚落无可滞碍。
随施随散索尔虚闲。
有请宿斋者。
告云。
天下无人方受尔请。
故满每说法云。
诸佛说心。
令知心相是虚妄法。
今乃重加心相。
深违佛意。
又增论议殊乖大理。
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
随说随行不爽遗委。
后于洛陶中无疾坐化。
年可七十。
斯徒并可之宗系。
故可别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湖州长城下若人,俗姓钱,名俨,字志鸿。
少出家于石门乡寺。
具戒后,往苏州依道恒习经。
因感前人释《南山抄》否臧无准,遂集四十余家解律之言,成《搜玄录》二十卷。
代宗大历间,澄观为作序。
春秋一百有八岁,敕署长寿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钱氏。
湖之长城下若人。
本名俨。
志鸿字也。
少出家于乡里之石门寺。
即梁之静林寺也。
纳具后。
依茂苑道恒师
研覈律部。
与昙清省躬相切磋。
意以为先德之释南山钞。
未尽善。
乃著搜玄录二十卷。
尽囊括大慈灵岩已下。
四十馀家之说。
华严疏主澄观。
于大历间。
为作序引。
以冠其首。
春秋百有八岁。
矣尚无恙。
诏号长寿大师。
世不敢以名而以字。
则其尊之可知。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志鸿。
俗姓钱氏。
湖州长城下若人。
本名俨。
志鸿字也。
少出俗于石门乡寺。
则梁静林也。
削染受具讫。
往茂苑亲道恒师盛集研覈精微。
时昙清省躬互相切磋。
卒成洪绪。
然慊先德释南山钞。
商略不均否臧无准。
捕蝉忘后补衮不完。
囊括大慈灵崿已下四十馀师记钞之玄。
勒成二十卷。
号搜玄录。
大历中华严疏主澄观披寻。
乃为序冠于首。
然其解判不无所长。
其如科节繁碎是其短也。
春秋一百有八岁。
敕署为长寿大师焉。
近世止行其字而已。
今双林累遭兵革。
加以水潦碑碣失踪。
閟于言行也。
吁其俨公氏族本生。
必与南山宣律师相同。
亦为美事矣。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