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隆裕太后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32 【介绍】: 宋湖州长兴人,字希范。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宣和四年为监察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为尚书主客员外郎。
钦宗靖康初,除中书舍人,陈“十开端之戒”。
高宗立,迁吏部侍郎,疏陈荆、陕、江、淮守御之略,升吏部尚书。
以端明殿学士、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隆裕太后奉神主往江西。
金人追击,卫兵溃,责授秘书少监,贬衡州。
旋卒于梧州。
有《吴兴集》、《两汉蒙求》等。
全宋文·卷三二一九
刘珏(一○七八——一一三二),字希范,长兴(今浙江长兴)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中为监察御史、尚书主客员外郎,迁太常少卿。钦宗立,除中书舍人,以言李纲责降事提举亳州明道宫。建炎初复为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出知宣州,再入为吏部侍郎、尚书。隆祐太后奉神主入江西,珏以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金兵追太后,舟至太和县,卫兵溃散,奉太后退保虔州。贬衡州,后许自便。绍兴二年卒于梧州,年五十五。有《吴兴集》二十卷、《集议》五卷、《两汉蒙求》十卷。《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范正国,字子仪,吴县(今江苏苏州)个。
纯仁第五子。
以父荫补承奉郎,知延津县。
靖康之乱,避兵蔡州。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枢密院干办官扈从隆裕太后如洪州。
绍兴间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六之六五、食货二六之三○)。
官终荆湖北路转运使。
秩港,卜居临川。
以疾卒,年六十二。
事见《范忠宣公集补编·宋朝请大夫荆湖南漕运使赠中奉大夫子仪公传》。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范正国,字子仪,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纯仁第五子。以荫补承奉郎,迁知开封府延津县。靖康之乱,避兵蔡州,旋丁母忧。建炎三年起为枢密院干办官扈从,绍兴初除广南西路提刑,九年,知临江军,用举为广东路转运判官。累官至朝请大夫,除荆湖北路漕运使。晚卜居抚州。至吴省墓,遇疾卒,年六十二。有《斐然集》二十卷、奏议五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四、一三三,《宋朝请大夫荆湖漕运使赠中奉大夫子仪公传》(《范忠宣公集》补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夔龙(一八五五—一九四八),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历任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直隶总督。有《梦蕉亭杂记》、《松寿堂诗存》等。
维基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夔鳞,字筱石,号庸庵居士,贵州省贵阳人,清末封疆大员,其文才洋溢,书法、诗文自成一家。
著有《梦蕉亭杂记》、《庸庵尚书奏议》、《花近楼诗存》等。
清文宗咸丰七年(1857年)生,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取秀才,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八国联军登陆后,他于6月13日正式署理顺天府尹,这是他官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庚子五大臣被杀后,端郡王载漪指十五位大臣是汉奸,奏请立即处死,名单中他列名最后。
在李鸿章回奏后,慈禧太后将奏折留中。
他得知后认为署理顺天府尹吃力不讨好,请调,7月12日署理太仆寺正卿的王培佑回任,而他则署理太仆寺正卿,7月21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历任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曾反对废除科举。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时,力主袁世凯出兵剿杀革命党人。
袁世凯进京后,孝定景皇后以太后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结束清朝的统治,创建民国后,陈以病告假,拒绝袁世凯邀请出任民国政要,退隐上海,常叹“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从此断送,哀何可言”。
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大力拥护张勋复辟,被任命为弼德院顾问大臣,举事不济后,再度匿居上海。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回师北京,于11月5日将清皇室驱赶出紫禁城,听闻后大力反对冯玉祥此举,更是痛心疾首写下:“瞻望北庭,神魂飞越”表其心。
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前后的7月13日到10月15日,陈夔龙写就《梦蕉亭杂记》一书。
在上海与清朝遗老陈三立、冯煦与瞿鸿禨等组织“逸社”,定期约会,饮酒赋诗,排遣忧思,但始终关心桑梓。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去世,享年91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4—1128 【介绍】: 宋虔州兴国人,字先之,号章贡。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历西京国子监教授,独为程颐所器许。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遇赦注汀州司户。徽宗时尝召对,言颇切直。蔡京欲笼络之,朴力拒不见。钦宗即位,除著作郎,半岁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而卒。有《章贡集》、《丰清敏公遗事》等。
全宋诗
李朴(一○六三?
~一一二七?
),字先之,虔州兴国(今属江西)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
程颐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言隆裕太后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复虔州教授,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知临江军清江县,主管广南东路安抚司机宜文字。
钦宗即位,迁国子祭酒,以疾不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有《章贡集》二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
李朴(一○六四——一一二八),字先之,虔州兴国县(今江西赣州)人,潜子。绍圣元年进士,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居官所至有声。高宗初除秘书监,趣召,未至。建炎二年卒,年六十五。有《章贡集》二十卷、《丰清敏公遗事》(存)。见《宋史》卷三七七本传。
邹嘉来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邹嘉来(1853年—1921年),字孟方,号紫东,自号遗盦。
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光绪八年(1882年)顺天乡试举人。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一百二十三名进士出身。
授主事,签分礼部。
十八年(1892年)授总理衙门章京。
二十七年(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后,改任外务部庶务司主事,升员外郎、外务部考工司郎中。
受外务部尚书瞿鸿禨赏识。
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时,依国际公法维护国家利益,获得重用;九月二十一日,升授外务部右参议,同时以右参议署理外务部右丞。
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十一日,授外务部左丞。
九月二十一日,中央官制改组,仍任左丞。
,赏紫禁城骑马。
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十一日,以外务部左丞署理外务部右侍郎。
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十六日,以外务部左丞署理外务部右侍郎。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初二日,迁外务部右侍郎。
二年(1910年)四月十六日,改外务部左侍郎;四月二十日,署理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尚书。
六月二十二日,实授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尚书、充参预政务大臣。
三年(1911年)四月十日,改组庆亲王内阁,署理外务部大臣。
六月十五日,改授弼德院副院长。
民国后,袁世凯聘为外交部顾问,邹嘉来拒绝,避居天津、青岛,与其他遗臣密切往来。
二年(1913年)自青岛前往河北拜谒隆裕太后梓宫、清崇陵。
六年(1917年)张勋复辟,授弼德院顾问大臣,复辟行动失败后转徙苏州、上海。
十年(1921年)九月卒于苏州宅邸。

人物简介

维基
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字星联,生于海峡殖民地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州),籍贯大清广东新宁德行都(今中国广东省台山市四九镇下坪西边巷村)。
中国著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是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为中国的现代医学建设与医学教育、公共卫生和传染病学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回到马来亚开办诊所,在吉隆坡医学研究院研究热带病。
1907年,伍连德应邀到英国伦敦参加神学博士文英兰主持的禁鸦片烟会议。
同年,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即副校长职)。
1911年初,他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
1911年,隆裕太后传旨嘉奖,获赏医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