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琨

相关人物:共 30 位
共 45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书感 清 · 杨文萃
七言律诗
鲸鲵未剪漫兴波,惆怅沧溟唤奈何。
误国群奸真是贼,筹边六练竟降倭
金牌已抱千秋恨,铁券空输局一和。
独喜将军刘越石,海天重返鲁阳戈(台湾已为弃地,刘渊亭踞守不下)
⑴ 丁汝昌率铁甲船降倭;押「倭」字,典切
上河剌史诗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排律
观夫贤士大夫应时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书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无穷。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宽政则鲁恭为中牟令。专以德化而不任刑。波点之为东海守。其理宽大而不细苛。刘宠为会稽守。简除烦苛。郡中大化。龚遂为渤海守。专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为平章守。人有罪过。但用蒲鞭者是也。其善政则黄霸为颍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长于利人。卫飒为桂阳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韩延寿为更都守。为天下最。梁彦光为鄱阳守。称为理最。刘广为莒州刺史。善政为第一者是也。其感政则郑弘为准阳守。随车致雨。孟尝为合浦守。去珠复还。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境。刘琨为弘农守。暴虎负子渡河而去。玉皋为重泉令。鸾翔于庭。政称三异者是也。其报政则唐彬为邺县令。道礼齐俗。期月乃成。第五访为新都令。手反化行。邻县归之。宓子贱为单父令。鸣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顾凯之为山阴令。昼夜垂帘。务简事理者是也。其廉政则胡威迁徐州刺史。世尚清洁。勤于政化。刘虞拜幽州牧。弊衣绳履。食无鱼肉。羊续为南阳守。悬鱼杜意。时苗为寿春令。留犊而去者是也。其有劝课农桑则张湛为渔阳守。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召信臣为南阳守。躬耕劝课。开通沟渎。赵轨为峡州刺史。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狱止讼则玉涣为洛阳令。能断法理。莫不曲尽。周处为广汉守。郡多滞讼。一朝决遣者是也。又复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贺之守荆州也。昔无襦今五裤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凶灾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者。朱晖之为临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之化民不忘也。又有陆云之为凌仪令。羊祜之为荆州刺。笋勖之为安阳守。各留遗爱。吏民思之。为立祠碑。第五伦之罢会稽也。父光攀辕相泣。相随数百里。姚元崇之罢荆州也。所乘鞭镫。民皆截留。侯霸之罢临淮也。百姓卧辙不许去。伟哉此徒。赫然德誉。光辉传记。寥寥万古。激砺后人。然各能一艺。远播遗风耳。今我刺史之镇兹邑也。天姿粹敏。风彩轩昂。以秋水之清。冰轮之白。晴雷其令。时雨其恩。绥抚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考诸理国之设称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间旧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国之须。不得已敛役。则计定日时。榜示于内。牒传于外。咸使闻知。民皆悦从。事无不立。弊无不蠲。二年之间。民不见吏。往日逋逃。趋风慕义。尽还本土。凡使客迎送之费。不抽民户。皆以公钱支应。男有馀粟。女有馀帛。冻馁之患绝矣。因以删除苛法。宣畅和风。其为民吏或有罪过。宽容且慈。不加刑罚。论之以理。导之以德。此其政之宽也。惠均于鳏寡。威振于顽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处画。悉皆合宜。务为敏速。事简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则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给之事。禁断酒肴。凡百杂冗。一一蠲免。不纳苞苴。身远嫌疑。虽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终不容私以补官用。朝与夕惟一饭一羹。厨火萧疏。机案凄凉。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为忠直。惩诫顽凶。奸猾变为循良。体狱有阴功。神明扶佑。决讼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绝于四境。此亦报其政也。劝课农桑则土地尽辟。风雨顺时。飞蝗不入。人不失时。去其凶秽。霜又延降。五谷丰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则所谓宽政善政廉政报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备焉。吾于一眼悉得见之。于乎。当国步多艰之际。深念圣明君之忧勤。抚我残封。操持劲义。尽忠竭力。贤劳庶务。使吾残民咸得苏息。其为惠爱。曷胜言哉。由是政声传闻于庙堂。以至士庶。中外迩遐皆称叹美。方知盛誉光辉青史。传万古而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扬历班行。每当要地。提按四道。采访二方。再执兵权。树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间。一国重权。皆归掌握。立成之节。表于朝端。与大人相国观风一时。为郡一时。人皆曰。如此荣宠。三韩千载。一家而已。虽使照天蜡烛。水精灯笼。复生于世。岂敢与公当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泽者久矣。将欲颂德。操管所窥。有何益于褒青赞白乎。然默默而不传。则后之人焉能尽知今日之美论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侪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将来者。谨写其诗奉呈机下。(刘随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精灯笼。田元均凡有政讼。问之尽情。人谓之照天蜡烛。)
利见龙飞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贤。
恩波浩浩涵千里,寿域熙熙咏二天。
成俗化人诚尽美,孝家忠国亦俱全。
乘时号令晴雷殷,冠世功名白日悬。
囹圄久空闲木索,闾阎再活足财钱。
煌煌一邑风还变,赫赫三韩道已传。
拄笏朝朝山气爽,鸣琴夜夜月华圆。
于民心重徵租绝,父老谈高颂德连。
政价罕今尤罕古,义声无后更无前。
龙楼凤阁应催竉,兽穴禽栖总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当卧辙野亭边。
韦弦薤水犹多事,燕坐棠阴自寂然。
赠阳山顾愿 明 · 张元凯
七言律诗
吴市花深醉浊醪,樽前携手解绨袍。
青山宅在无三亩,白雪歌成有二毛。
肝胆未倾刘越石,梦魂先逐郑樱桃。
江干更赴琵琶约,杨柳春风系小舠。
鹖冠凋敝亦何求,蓬累那堪忆壮游。
函谷风烟存赵璧,中原星斗散吴钩。
淮阴自乏资身策,越石今为绕指柔。
莫讶唾壶频击碎,秋风骥老不胜愁。
将军白首玄池阴,手持毛锥如绿沉。
千人独扫杜陵老,百犗欲连东海任。
中山豪族一当百,即墨坚垒高临深。
孙郎精骑固无匹,长卿偏师那可侵。
久知良工须利器,岂但善贾缘多金。
故追老兔尽三窟,已倒霜松踰十寻。
于菟犹存凤阁卧,黄庭不博鹅池临。
(四库本作请)越石已成冢,始信管城真尽心。
客卿摩顶利天下,修竹欲汗南山林。
儒生意广亦自苦,但有遗迹藏来今。
两公笔阵略相抗,往往钺并张旗参(四库本作往越并张旗觜参)
铺扬功伐借二物,寸木可使齐高岑。
嗟余绝学久焚弃,嘿守三一朝飞森。
⑴ 原作鹿,据四库本改
生长夫差国,家住专诸里。
锻鍊昆吾成,一匣明秋水。
秋水泠泠声绕扉,凄清中夜蛟龙归。
空庐独抱朗月卧,高天飒动霜华飞。
提携神物无人觉,何来白虹常在握。
锋芒卫霍耀天山,精灵荆聂倾河岳。
结客纷纷向五陵,呼卢博采且浮沉。
宁输百万留三尺,悬在腰间酬寸心。
鸊鹈新淬光如彗,照见人间不平事。
玉玦金镮日日间,匣中一掬明珠泪。
严城吹角秋夜清,风凄月肃邻鸡鸣。
揽衣起舞欲拔剑,无乃岁久青苔生。
莫邪空老无人齿,世人共宝铅刀耳。
幕南塞北行路难,酬恩报怨竟谁是。
沦落沉埋一蒯缑,耻将弹铗动诸侯。
丰城不掩干霄气,越石何嗟绕指柔。
捐弃明时分所甘,无家何处著茅庵。
便凭黄阁筹生计,愿寄沧洲得纵探。
冰积峨峨几止北,鸢飞跕跕罢征南。
负刍越石嗟枯槁,门下虚烦解左骖。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欢,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类聚》八十八作古艳歌。《乐府诗集》三十九作艳歌行。不署作者。广《文选》十二作艳歌行。《诗纪》六。又《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扶风歌。引摧、围二韵。九百五十四引摧、围、悲、班、香、梁六韵。事类赋柏赋注引摧、围、悲、般、香、梁六韵。○逯案。古《诗纪》此篇编入汉诗。然据《御览》及事类赋。知为刘越石作。今编之于此。)
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排律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
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
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
刘琨增坐啸,王粲乍销忧。
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
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
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
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
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
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
⑴ 自注:某与龙图公同年,复为延安交政。
碣石横燕甸,天津控海门。
梯航万国会,貔虎五营屯。
远浪含夷岛,长沙接塞垣。
人传新节制,清啸似刘琨
共 45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