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延勋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76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益都人,先世于明永乐中迁京师。字耳伯,号北海、退谷。明崇祯四年进士。在明官至刑科都给事中。明亡,李自成授为防御使。入清,任吏科都给事中,历官兵、吏两部侍郎。年六十,引疾归,家居二十余年而卒。有《经翼》、《春明梦馀录》、《庚子销夏记》等。
维基
孙承泽(1592年—1676年),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上林苑监籍山东益都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孙承泽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户部观政,授陈留县知县,六年调祥符县,十年行取,十一年钦授刑科给事中。
在大顺政权中任四川防禦使。
入清后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极受多尔衮的宠信,孙承泽批评说用满洲礼仪祭天不当,多尔衮仍听得下去。
顺治十年(1653年),因题奏保举大学士陈名夏担任吏部尚书,引起顺治帝不满,认为孙另有所图,于是承泽“引疾乞休,(上)允之”,隐居西山樱桃沟,顺治十一年(1654年)建退翁亭、闲者轩、砚山斋(今孙公园处)。
晚号退谷。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卒,赐祭葬如例。
安徽会馆原为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
同治五年,安徽籍官员吴廷栋等75人倡议兴修安徽会馆,同治七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于同治八年二月修建安徽会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性休,字尺木。明宗室后人。
清诗别裁集
字尺木,前朝宗室后,未详省县。
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
性休,号尺木,俗姓朱,大同人。
幼补弟子员,善诗文,工草、隶。
值闯贼之变,弃家云游。
戊子始薙发,于雩之龙坑庵,从崆峒戒子传衣钵。
游汉口,遇不退禅师棒喝悟道。
卓锡于沁之永庆寺,岁癸巳正月二十三日早斋毕,忽乞十王殿前地于院主。
院主允之,遂趺坐而逝。
夜半复苏,索笔书塔铭曰:“卜地卜地,三上之三。
乘时乘时,二月之二。
万汇萌芽,造化顺理。
一稼反生,吾道乃逆。
遇雷而鸣,逢火出世。
”至二月二日,出定沐浴,扶至塔前,对众说偈,掷杖而化。
著有《铜鞮语录》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性美,字恒明。
姓王氏,顺天人也。
生而敦厚,资禀聪颖,而气力雄健,刻厉有为。
髫龄丧母,美泣曰:“慈亲长逝,我愿入山。
”其父允之,送入广济寺剃度。
时主席洗元,道风藉甚。
美执弟子礼,不少怠,周旋进退,悉中机宜,洗元大奇之。
及长,有志焚修,京市辐凑,颇厌諠杂,乃退隐玉泉山二圣庵。
闭户禁足,草衣木食,并日而餐。
时明崇祯元年也,清室方兴,用兵攻取,进逼燕京,掠玉泉山而过,所获男女,少者衣以彩绘。
美亦在虏中,因使之监守兵行,与诸妇处。
日夜诵经不绝,人皆敬服。
兵退,悉全节归。
崇祯十五年,清兵复从墙岭下,守将逆战半日,擒杀数千人,陈尸遍野。
及清人还师,战场外,血肉糜烂,腥秽薰蒸,过客触之辄病。
美恻然悯之,荷长锹率弟子掘土,深五尺,举尸埋焉。
或见颡有泚,掩其鼻,及托故不行者,美因说法,感以至诚,发其善念,用是不复憎恶。
辛劬月馀,乃毕其事。
然天阴夜黑,时闻哭声,往往白昼见形,人有逢之,无不死者。
美复建水陆大会四十九日,自兹以后,灾戾消灭,人庆安居。
初,美之被虏也,军士以手指之曰“瓦迷瓦迷者”,华言杀主者,以其方外头陀,令勿杀。
美因于万众奔窜中,仍还故居,低徊不忍去。
明使来略地,亦不之疑。
盖真实无欺,取信远人,人亦望而知为长者。
美住二圣庵时,地甚逼隘,四方禅客,归之达六千聚。
乃迎满月讲《华严疏钞》,众闻之,皆有省悟。
美以一人饭六千众,人皆果腹而已。
独半餐饭而不菜,咸以“白斋”称之。
尝刺血书《华严经》,足不履城市,而名啧啧禁庭。
时兵吏两曹,以至御史内院,访谒不绝,马蹄车辙,时交于门。
司礼监太监王永祚尤加敬礼,为置蔬圃十亩,附益寺基。
流贼李自成犯阙,荼毒生灵。
清兵入关,扫除寇乱,定鼎燕都。
而八旗所处,皆故明宅第。
戎马从横,多散处寺院。
有乐山僧为广济耆宿,恐力不支,因马化龙舍柳林地十二顷,迎美于二圣庵,乃复入广济寺。
初乐山之来请也,众以京邑荒残之后,车骑蹂躏,旦夕数惊,皆不欲行。
满月亦拘守二圣庵中,峙䠧不前。
美独毅然以护法自任,飞锡而至。
于是从百馀人,相随入院。
诸藩府闻之,皆仰其清德,追述旧事。
言及保全妇节,掩埋战骨,尤津津不置。
檀那慕之,来者阗塞,其门如市。
更请满月,敷讲席于广济,演《护国仁王经》。
八王随喜,见美有加礼。
方中原鼎革,京国汹汹,草创未定,而法会不衰。
象教复起者,美之力也。
五年春,王师南下,用兵淮江。
京卫物价腾涌,谷食尤甚。
寺无恒产,仰食檀施,而僧侣日众,相依不去,时有在陈之叹。
一日忍饥键户,瞑目禅床。
忽有叩户声,启扉视之,则米车五两,粲粲盈门。
问所从来,则冯居士显功,夜梦中有人告曰:“广济绝粮,胡不将去。
”如是者三,故相馈耳。
其灵感如此。
玉光律师者,寺中老宿也。
因朝五台,回翔京阙。
美即迎居方丈,执弟子礼甚恭,事详本传。
广济为都门律席,实美倡之。
尝南渡江,览雨花、牛首诸胜。
东至灵隐,考槃三月。
后过金陵,印藏经五千四十八卷。
十六年秋,自江南归,玉光把手甚欢。
康熙二年,始建藏经阁庋之。
沈宫詹荃为题额焉。
寂于康熙六年正月十三日。
将示疾时,呼弟子德光复初天孚,告曰:“吾大愿已足,从此逝矣,汝辈好为之。
”众愕然。
乃起,沭浴更衣,趺坐叠掌而逝,塔于玉泉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20 【介绍】: 即朱翊钧。明朝皇帝。穆宗子。隆庆六年,穆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万历。初年,张居正以司礼监冯保为内助,排高拱而为首辅,以天下为己任,整顿武备,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国势颇振。而神宗年少,颇以“大伴”(冯保)、“张先生”之约束为苦。万历十年十二月,张居正死未半年,即黜逐冯保。次年,追夺张居正官爵。此后,申时行当国,遇事迁就。言官对奏,空有抗直之声,其实徒争意气。万历中期,帝不临朝,不批答章疏,不补缺官,政事荒怠日甚。自二十四年起,遣宦官赴各地征税开矿,借此勒索。十余年间,民变迭起。帝宠郑贵妃,爱其所生福王朱常洵,以皇太后及群臣故,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而夺嫡之疑时起。四十二年,福王赴洛阳就国,所给大量庄田,皆夺之民间,海内骚然。朝臣门户之见日深。其时后金(清)勃兴,辽东形势紧张。四十七年,杨镐四路之师覆败。军费匮乏,遂以辽饷为名,增赋三次。民穷财尽,内外交困,明之灭亡,征兆已见。死于四十八年七月,距甲申之变,不满二十四年。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神宗讳翊钧,穆宗长子,建元万历。
在位四十八年崩,葬定陵。
有集一卷。
(《野获编》:今上以冲圣禦宇,张江陵相公进《帝监图说》以劝讲,内列「圣哲芳规」、「任愚覆辙」二项,以寓劲戒。
自是益勤史学,更命进讲《贞观政要》。
至十六年,阁臣进太祖御劄在内阁者,凡七十馀通。
上命留内恭藏,因索累朝实录进览,阁臣对以实录成时,史臣俱会同焚稿于芭蕉园,人间并无底稿,惟皇祖世宗特建皇史宬以藏列圣实录宝训,但册样稍广,宜减为书册,庶便展阅,容令中书官誊进,陆续上呈。
允之
由是金匮石室之藏,俱登乙览矣。
于慎行《谷城山房集》:上初即位,好为大书,内使环立求书者,常数十纸;而外廷臣僚得受赐者,惟内阁讲臣而已。
字画遒劲,鸾回凤舞。
时圣龄十馀岁矣。
丙子,张公位及慎行补入讲幄,上顾相君曰:「新讲官二人尚未赐与大字。
」内使已濡墨俟,上遂大书二幅,赐位及慎行。
字画比赐诸公者稍大,庄劲胜前。
时御龄已十五矣。
《续玉笥诗谈》:司礼张维,蓟人也,少侍今上春宫。
为予言上初学诗,咏新月云:「天边一轮月,其形光皎洁。
可比圣人心,乾坤多照彻。
」帝王气象,宛然二十字中。
钱谦益《列朝诗集》:上天藻飞翔,留心翰墨,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论》、米芾《文赋》以自随。
《劝学诗》一章,御书赐太监孙隆刻石吴中者也。
内府藏颜鲁公书《孝经》,命江陵相装潢题识,珠囊绨几,未尝一日去左右。
丧乱之后,朝士以百钱买得之。
鲁公法书精楷,俨如《麻姑仙坛》,每章有吴道子画,精彩映发,手若未触。
天球琬琰,零落人间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遂安人,字孺初。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府推官。历巡漕御史,天启时巡抚应天。党附魏忠贤,为魏建生祠于苏州虎丘。天启六年,捕杀怒打阉党走卒之苏州颜佩韦等五人,以媚阉党。崇祯元年,以附阉党被逐。
维基
毛一鹭(?
—1628年),字序卿,号孺初,浙江淳安汾口镇毛家村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曾任松江府推官。
三十八年考选,四十年授广东道御史,四十二年巡按贵州,四十三年丁忧,四十六年起补广东道御史,巡按直隶及漕运,四十八年提督苏松等处学政。
天启二年(1622年)升大理寺右寺丞,三年升本寺右少卿,五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
六年升南京兵部右侍郎,七年改南京兵部左侍郎。
天启年间,任应天巡抚,依附阉党,为魏忠贤立生祠于苏州虎丘。
天启六年(1626年)毛一鹭与织造太监李实构陷东林党人周顺昌等,激起苏州民愤。
魏忠贤派锦衣卫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苏州人民激于义愤,数万人云集衙门,痛打锦衣卫,毛一鹭躲到厕所而侥倖逃脱,事后捕杀了颜佩韦等五抗暴领袖。
天启七年(1627年)七月,毛一鹭因病辞官,允之
崇祯元年卒。
《古今图书集成》载:抚台毛孺初痢如鱼脑,肠鸣切痛,闻食则呕,所服皆芩、连、木香、菖蒲、藿香、橘红、芍药而已。
后有进四君子汤者,疑而未果,飞艇相招,兼夜而往,诊得脉虽洪大,按之无力,候至右尺,倍觉濡软。
余曰:「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亟须参附可以回阳。
」孺翁曰:「但用参朮,可得愈否?
」余曰:「若无桂、附,虽进参朮,无益于病,且脾土大虚, 虚则补母,非补火乎?
」遂用人参五钱,熟附一钱五分,炮姜一钱,白朮三钱,连进三剂,吐止食粥。
再以补中益气加姜、附,十四剂后,即能视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重泰(1572-1636),字原博,一字大来,号淡缘。
明无锡人。
延勋子。
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
任山东郓城教谕,迁福建长乐知县,有政绩。
以触忤上官论调,欣然束装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堂邑人,字蓬元。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以军械不备,下狱,旋戍边。召还后授兵部侍郎。甲申之变时,曾受李自成军拷掠。寻南下福建,为明唐王浙直总督。顺治三年归清,官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有《礼经集注》、《乐经集注》。
维基
张凤翔(1577年—1657年),字稚羽,号元蓬,山东东昌府堂邑县(今山东省聊城县),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授直隶广平府推官,升吏部稽勋司主事,万历三十五年,任文选司主事。
万历四十年,升任验封司员外、文选司郎中。
泰昌元年,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天启元年,任北太常寺少卿。
天启二年三月,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此后叙平妖靖乱功,加升右副都御史。
天启三年十月,加升兵部左侍郎,孙翕之荫锦衣卫百户,十一月刑部左侍郎乔允升升任尚书,张凤翔被命回部管事。
丁忧归。
天启五年正月起补原官,寻署部事,六月引疾求去,允之,寻为御史田景新、陈朝辅疏参为门户传头,东林帮手,被令冠带闲住并削荫子。
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工部尚书,时清军入关,京师戒严,以都城悬帘狭薄,崇祯帝大怒,二年十一月与兵部尚书王洽同被入狱,谪戍陕西。
四年四月,上念旱,释前工部尚书张凤翔、左副都御史易应昌、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
明亡后归顺清朝,顺治三年,起用为户部右侍郎,请减山东加饷八十三万。
顺治五年,改吏部左侍郎,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请设三省总督,用张存仁平诸土寇。
顺治八年,升任工部尚书,同年加太子太保。
十年正月以年老致仕。
顺治十四年卒,年八十一。
十五年三月赐祭葬如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