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允贞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金溪人,字继疏,吴悌子。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曾抗疏争三王并封事。久之,擢吏部主事,历考功郎中,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天启中拜工部左侍郎,因与赵南星、杨涟等善,为魏忠贤勒令致仕。
维基
吴仁度,字君重,一字继疏,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授中书舍人,三王并封议起,抗疏争之。
久之,擢吏部主事,历考功郎中。
三十年(1602年),稽勋郎中赵邦清被劾,疑同官邓光祚等嗾言路,愤激力辩,章下考功,仁度欲稍宽邦清罚,给事中梁有年遂劾仁度党比。
时光祚引疾去,而仁度代为文选,御史康丕扬复劾仁度倾光祚而代之,诏改调之南京。
自邦清被论后,言路讦不已,都御史温纯恚甚,请定国是以剖众疑,而深为仁度惜。
仁度寻补南京刑部郎中,擢太仆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砥廉隅,务慈爱,与魏允贞齐名。
居四年,以疾归。
熹宗初,起大理寺卿,进兵部右侍郎,复称疾去。
再起工部左侍郎,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以仁度与赵南星、杨涟等善,勒令致仕,寻卒。
仁度名父子,克自振励,邹元标亟称之,邑祀乡贤。
著有《吴继疏先生集》十二卷。
孙吴灏之。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三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
新会人。
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
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
年八十七卒。
有《西屏集》行世。
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区越诗,以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四年刻《区西屏集》为底本(简称嘉靖本),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维基
区越,广东新会县潮连乡人(今广东江门蓬江区潮连岛)。同进士出身。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嘉靖二年(1523年)任福建建宁府知府,嘉靖四年(1525年)由谢阶接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5—1596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君泽,号环洲。
乡试出高拱门。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授兵部主事。
隆庆中高拱再相,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时俺答初封贡,而昆都力、辛爱阴持两端,常扰边为患。
兑有智计,操纵俺答与三娘子,使一心与明和好。
万历中以功加兵部右侍郎,进尚书。
后为魏允贞等劾其历附高拱、张居正及受将吏馈遗事去职,后数年卒。
维基
吴兑(1525年—1596年),字君泽,号环洲,浙江绍兴府山阴(今属绍兴市)人,匠籍。
嘉靖戊午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五名举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己未科会试第三十五名,二甲第六十名进士。
后历授兵部主事,郎中,湖广参议,蓟州兵备副使等职务。
隆庆五年(1571年)被破格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在治理边疆事务方面非常有建树。
万历二年(1574年)吴兑加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万历五年(1577年)吴兑代方逢时总都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万历七年(1579年)吴兑被明神宗召还回京师,加右都御史。
万历九年(1581年)以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并兼任应天巡抚。
因斩泰宁、速把该有功,封太子少保,进兵部尚书,并仍然兼任右都御史的职务。
吴兑后来遭到御史魏允贞的弹劾而去官,魏允贞劾吴兑附高拱、张居正,结交宦官冯保、王继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18 【介绍】: 明河南宁陵人,字叔简,号心吾,一号新吾。万历二年进士。为襄垣知县。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召为左佥都御史,历刑部侍郎。二十五年上疏极言天下安危,不报。称疾乞休。家居二十年,孙丕扬为吏郡,以坤与沈鲤、郭正诚为三大贤,屡次推荐,帝终不纳。福王封国河南,赐庄田四万顷。坤在籍上书谏,又移书执政言之。著作甚富,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四礼约言》诸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叔简,宁陵人。万历甲戌进士,知襄垣大同二县入为吏部主事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升刑部侍郎有去伪斋集
维基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号抱独居士、心吾、新吾,河南宁陵县人(今属河南商丘),明朝官员、思想家,写有《呻吟语》,因被捲入国本之争,“第一次妖书案”中,有心人说吕在阿谀郑贵妃,吕坤怒而辞官返乡,官至刑部侍郎。
天启初年,追赠刑部尚书。
据《吕李姓源碑》载,其先祖是元末菜农,因向明军报信而立功,得到朱元璋奖赏,并诏其回乡安居,然而朱元璋在手诏中误将“吕”姓写作“李”。
至吕坤时,方上奏将“李”姓改回“吕”姓。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吕坤中河南乡试第三,隆庆五年(1571年)会试中式,但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
万历二年(1574年)守丧期满,补应殿试,中三甲第50名,同赐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万历四年(1576年)调大同县知县。
万历六年(1578年)升吏部主事,之后多年没有升迁,于此期间结识杨东明 (万历进士),吕坤长子吕知畏并娶东明长女为妻。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升任山东济南道参政。
万历十七年(1589年)迁按察使,万历十九年(1591年)升陕西右布政使,隔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吕坤升左佥都御史,次年升刑部右侍郎,不久转左。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上《忧危疏》劝明神宗励精图治:“自万历十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
……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
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宁夏之变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各几百万矣。
”吕坤还在疏中言采矿一事:“朝廷得一金,郡县费千倍。
”皇帝不予理会。
吕坤在山西按察使时,辑录历史上的贤媛淑女事迹,撰成《闺范图说》,由宦官陈矩带入宫内,受到明神宗赞赏。
之后朝廷出现国本之争,朝臣支持皇长子常洛,但神宗宠信郑贵妃,并打算把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常洵立为太子。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有匿名者撰题《忧危竑议》,号称《闺范图说》之跋,广传京师。
文中称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通过郑承恩向郑贵妃献书,交结宫禁,包藏祸心。
最后御史赵之翰进言,认为武英殿大学士张位为主谋,张位被免职,张的人马礼部侍郎刘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免官,国子祭酒刘应秋出京,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谪戍典史,是为“第一次妖书案”。
吕坤对官场黑暗深为不满,称病退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病逝于家,之前将其未刊行的手稿焚烧。
卒葬宁陵县东南。
天启元年(1621年),追赠为刑部尚书。
共 14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