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韦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李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稳(1479年—?
年),字邦泰,号松风,直隶徐州砀山县人。
治《诗经》,行五,由国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应天府乡试第七十四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百七十三名,第三甲第四十一名进士。
初授浙江仁和县知县,七年五月选授山西道御史,九年巡按山西,十年冬十月因打死太原人刘澄及庠生连瑀等人,被告到京城,锦衣卫捉拿至京讯问,吕楠等人疏救,被革职为民。
嘉靖初,诏起浙江按察司佥事,不久乞终养归,未几吏部以贤能起用,竟不起,终于家,乡人钦佩其行为,立木坊旌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承芳。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性刚廉,中官索钱,不与。超迁浙江按察使,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为权贵所嫉,左迁云南副使。孝宗即位,累官佥都御史,巡抚云南,极言土官袭职时官吏勒索之弊。卒谥贞肃。
维基
杨继宗(1426年—1488年),字承芳,山西阳城人。
官至云南巡抚。
天顺元年(1457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整理刑事卓有功绩。
成化初年(年)因王翱荐,擢嘉兴府知府,赴任时只有一位仆人随从,其性格刚廉孤峭,问百姓疾苦。
当时太监问起索贿,其不允。
汪直欲见,杨继宗不理。
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孰廉?
”汪直则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年之后,他升为浙江按察使,屡次与中官张庆忤辩。
恰逢张庆兄张敏在朝中,屡次在明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张敏惶恐,遗书其弟收敛。
杨继宗母丧,只带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随后升为云南副使。
明孝宗继位后,升任湖广按察使。
之后以左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不久去世。
杨继宗为人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以礼。
在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月俸送至,命量之,溢者退还。
当其为乡试监考官时,阅读两人答卷后,穿朝服再拜称:“这两人当大魁天下,我为朝廷得此两人庆贺。
”拆卷后,为王华、李旻两人,之后果然相继中状元。
时人纷纷钦佩其鉴才之能。
天启初年(年)谥贞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8—1510 【介绍】: 明应天府人,字尚文,号辣斋。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初,与同官上疏,极言古今宦官之害。复劾中官牛玉奸欺,宜重谴,被谪贵州普安判官,后弃官归。弘治初,起陕西左参议。
维基
王徽(1428年—1510年),字尚文,应天府上元县(江苏省南京市)人。
天顺四年(1460年)庚辰科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
明宪宗继位后,与同官王渊、朱宽、李翔、李钧疏陈四事。
同年冬,宪宗废吴皇后,宦官牛玉被指干预先前立后的事而被谪南京,王徽等人认为对牛玉的处罚太轻,又指责重臣李贤等「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求降罪李贤等。
宪宗批评王徽等「妄言邀誉」,欲加罪。
诸位给事中、御史论救,王徽改贬贵州普安州判官。
七年后弃官归,虽然屡有言官举荐,但因宦官厌恶而不再录用。
孝宗弘治初年,吏部尚书王恕举荐,起用为陕西左参议。
又一年因病辞职归乡。
有一子王韦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飞声(1858-1934) 字剑士,号兰史。番禺(今广州)人。清贡生。早年随洪钧出使德国,入柏林大学讲授中国语言文学。归国,保举知县,改授国子监典籍,荐举经济特科,皆不就。寓居香港,为报刊撰稿。入民国,寓居沪上。诗文词并工,为南社社员,与高旭、俞锷、傅专并称"南社四剑"。其诗清响可听,雄秀并具。词极婀娜之致。有《说剑堂集》、《在山泉诗话》。词在集中,名《海山词》、《花语词》、《珠江低唱长相思词》。
全台诗
潘飞声(?~?),字兰史,广东番禺人〖参考林鹤年《福雅堂诗钞》题词;又王松《友竹行窝遗稿》附《哀挽录》,注明潘氏里籍为「上海」,姑存疑。〗。生平不详。(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1858-1934,字兰史,广州市番禺人。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长于诗词书画,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诗笔雄丽,时有奇气,广东美术史上关健人物,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海山词·序
岁在戊子,蒙方傍星轺,涉欧海。役形竿牍,息影衙斋。閒抽青琴,同调斯䍐。仰视白日,异域可悲。歌敕勒以苍凉,唱河干而僾悒。孤欢易坠,一稔有奇。则有潘君兰史者,莹鉴月皎,才锋雷鸣。吞篆妙龄,噪名宙合,毡裘绝域,雁贽远遗。乃浮博望之槎,高设马融之帐。碧瞳黄发,羌北面以从风;白狄红番,沐东溟之化雨。客居清暇,与我周旋。家世河阳,种桃满县;行歌海国,掷果盈车。授简援毫,排寒送暑。堂名说剑,催诗刻烛之雄;室号相思,补屋牵罗之趣。语多隽逸,目无浅营。近复出海山词一集见示,蘤辞焰发,琚谈色飞。玉田之疏,梦窗之密,柳永长亭之雨,髯苏大江之浪。包罗胸襟,奔赴腕底。间或惆怅明珰,流连翠被,指楼头之盼盼,索纸上之真真。搴杜芳洲,纫兰空谷,寤寐所接,髣髴其人。因而妙语珠穿,纨情绮合。美人香草,一例寓言;佛子秋波,三生禅悟。翳不乖乎宗旨,实连犿以无伤。使君不凡,吾党心折。时则青女晨妒,素妃夜愁。南窗偶开,北风如刺。拥衾不寐,阁笔欲焚。万感无聊,一杯独酌。纵览宏制,不期块垒之消;附缀刍言,请待国门之𡩡。光绪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宁乡陶森甲矩林序于德意志拍尔陵使署之西楼。 予使太西,始识兰史于百林。年少翩翩,盛名鼎鼎。携镂玉雕琼之笔,作栈山航海之游。草草光阴,流连三载;花花世界,邂逅群仙。汇其诗词,分为两集。独开生面,妙写丽情。盖古来才人未有远游此地者,才人来百林自兰史始。读者艳其才,并艳其遇矣。上海姚文栋。 大词哀感顽艳,凄入心脾。所恨者厚尘务坌涌,不能以师事之。奈何。赐题画芙蓉一阕,尤洽鄙怀,意外之意,日来闷甚。正拟把酒朗诵数过,藉遣天涯幽绪耳。兀鲁特部落承厚。 海西万里外,不闻此调如广陵散矣。今读此编,激越清泠,纯乎天响,如鼓成连琴于山海间。令我移情久也。戊子冬月张德彝拜识于柏林行馆。 此卷词清旷瑰丽,以冰雪之笔,写海山之景。琼岛瑶台,隐现纸上,令人目迷五色。古来词家所未有也。日本井上哲拜读拜服。 题词 满洲桂林竹君 草窗风调梦窗词。情是三生杜牧之。如此华年如此笔,却来海外画蛾眉。 新声传写遍蛮笺。镂玉镌琼字字妍。记唱寿楼春一曲,万花低首拜词仙。 虞美人 满洲承厚敦伯 庾郎才调江郎笔。来继金荃集。新声传诵到欧西。处处冰弦檀板唱君词。 多情小杜伤春惯。又感秋无限。漫夸薄倖遍扬州。千载天涯一样说风流。 又 离情每被柔情扰。梦影愁多少。三生绮债几时休。流水落花风雨一天愁。 琵琶谁诉飘零客。旧曲翻新拍。相逢海国久知君。可许卢仝从此拜韩门。 日本金井雄飞卿 此乡未合老温柔。细按红牙教莫愁。却笑腰缠无十万,年年骑鹤上扬州。 尊前休唱雨淋铃。旧曲天涯只怕听。为问珠江今夜月,水天閒话付樵青。 不卷重帘夜听潮。绿天风雨太无聊。寒灯水阁潇潇夕,只有琴娘伴寂寥。 歌舞欧西眼易青。冶游休说似浮萍。洋琴试按衷情曲,帘外蛮花解笑听。 风流家世是潘郎。几度金针绣锦鸯。遮莫上人嗔破戒,海山新曲又催妆。 扶桑有客识才名。同是江湖载酒行。剩得閒情一枝笔,也题黄绢拜先生。 日本井上哲君迪 黄河词调世争传。玉貌风尘尚少年。爱向海山题艳曲,细腰人拜杜樊川。 蛮娘能唱浪淘沙。合写羁愁付琵琶。一样伤春感零落,为君重诉二桥花(日本新桥柳桥花月为东京之冠。)。
花语词·序
兰史大兄三世词宗,一家韵事。宫商绳武,研祖砚以雕琼;律吕承欢,读父书而戛玉。命小红以低唱,我欲吹箫;浮大白而高歌,卿当按拍。况复六家之后,顾曲寥寥;五岭以南,知音落落。沈只陀之金缕,刬袜未前;陈虞苑之铜琶,横刀而去。君则河满一声,阳关三叠。数楼台于南国,不少钟情;问松柏于西陵,偏多寄慨。何止盈盈秋水,破粉成痕;淡淡春山,结眉表色也哉。于时花坞香浓,珠江月皎。船船绮席,绿熊则坐子樽前;处处晶窗,金凤则挂臣冠上。鸳鸯沙实冶游之地,杨柳岸有酒醒之时。可无小令追欢,新声填恨,播诸乐府,度以名倡者乎。爰制金荃,更抛红豆。拍遍王郎摺叠之扇,薰满卢家苏合之香。一卷乌丝,应付当筵部伎;两行红粉,如调上苑春莺。仆向工愁,不禁命酒;君犹摘艳,或妒搓酥。岂曰销魂,直令神往已。光绪癸未中和节,西园种菜叟萧𦥍常。
珠江低唱·序
兰史夙承家学,后来诗人罕见伦比。
又擅倚声,癖爱拙词。
属书册上,摘录数首,即希伯正。
光绪己卯九月陈良玉。
尝与兰甫、朗山论吾粤词家,自吴石华后继者绝鲜。
兰史年少好学,以精妙之思,运英隽之才,发为倚声,绮艳中时露奇矫之气,屡为兰甫、朗山所赏。
岭表词坛洵堪独秀矣。
余少喜填词,老而荒废。
今睹是编,不无自愧,益当自勉也。
光绪乙酉十月尺冈归樵陈璞书于息园。
兰史大兄足下,前月由都抵家,奉惠书垂念,拳拳心感,曷既久不晤,驰系维劳。
昨在星堂处读近作诗词,深叹其工,词尤属必传之作。
兹谨呈诗笺,求赐题秋琴图、桐院读画图诗。
如命书缴雪鸿图,忘置行箧,当与樱花图诗同书再呈也。
十载交游,相知最深,况吾兄英年俊才,尤所钦佩,安能无言。
容搜索呈诸大教耳。
汉阳嘉洗、兰亭砚,皆稀世之宝,欲作一诗,附之以传,特恐才力薄弱,不能称此好题目也。
敬颂吟安,欲言不尽。
愚弟黄绍昌顿首。
长相思词·题辞
蝶恋花 满洲承厚伯纯 孤馆红芳空问影。天上人间,此恨何时醒。花语兰衾愁记省。离乡为觅忘忧境。 到底江湖风雪冷。冷入琴弦,怨轸休重整。读罢君词心自警。天涯共是多愁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9—1538 【介绍】: 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
陈钢子。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编修,进侍讲。
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
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
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
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
甬上耆旧诗·卷十
字鲁南先世徵入太医院遂居南京先生体短疏眉目风神朗秀五岁能属对八岁能摹古人画十岁能诗十二岁作孔墨解赤宝山赋传诵人口名晔然起时野亭刘公白岩乔公柴墟储公俱海内硕望相继来官留都并引先生为忘年交及中进士改庶吉士年已四十有八为夙名士矣授编修进侍讲所撰进讲章善寓讽谏上心识其名以见忤永嘉出为江西参议多惠政迁山东参政值岁灾后先生身行部发官帑市牛给民垦艺且宽其租岁既熟又为捐除种马薪木运部诸猺民得苏息入贺遇永嘉长安道上劳之曰先生久外行召矣先生曰齐民困甚能行吾疏殊胜吾受德也永嘉意拂然遂改为山西行太仆卿力请老归里先生性笃孝友事二亲死生情文备极人所难及素廉于财营弟妹婚嫁贷以备礼闻乡闾有缓急匍匐救之惟恐后至甬上人客留都先生尽与款接情若比邻不稍分疏近晚年筑遂初斋于家园杜门撰述绝意世事所著诗文拘虚集总修金陵志南畿总志山东通志自撰翰林志金陵世纪蓄德录诲似录花岩志游名山录晤言诗谈诸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鲁南,鄞县人,徙上元。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脩进侍讲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转行太仆卿有遂初斋拘虚馆二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五
沂字鲁南,先世鄞人,徙上元。
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迁侍讲,出为江西参议,迁山东参政,改山西行太仆卿。
有《遂初斋》、《拘墟馆》二集。
(《国雅》:陈鲁南才与顾华玉、王钦佩并称,如「鸟声林叶暗,山影石溪寒」,「悬灯动星月,转梵起鱼龙」,「漏转云车急,花深月殿开」,「鹊观月华还映雪,龙池水色巳含春」,恍乎临蓬山而俯瞰阆洲,深远郁然。
《金陵琐事》:陈鲁南书法苏眉山,评者谓不减于吴匏庵。
篆隶亦隹。
六七岁便搦笔模仿古人画,后入翰林,与文徵仲讲论,其画更进。
凡宦游所历览名山大川,皆图成卷轴,最得马河中、夏禹玉之妙。
(《列朝诗集》:鲁南论诗专以唐人为宗,谓少陵七言声洪气正,格高意美,非小家妆饰,但才大不拘,后学茫昧,特拾其粗耳。
于时大江南北,文士称朱、顾、陈、王四家。
朱、顾皆羽翼北地,共立坛墠,而鲁南能另出手眼,讼言一时学杜之敝,钦佩亦与之同调。
江左风流至今未坠,则二君盖有力焉。
田按:鲁南论诗针砭北地之失,可谓谈言微中。
但其所作去北地乃不可以道里计。
枚斋援鲁南以攻北地,譬如挟邾、莒小国以抗斋、楚,多见其不知量也。)
维基
陈沂(1469年—1538年),初字宗鲁,后改字鲁南,号石亭居士、小坡,南京太医院医籍浙江鄞县人,明朝文人、政治人物。
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工诗文书画。
陈沂少有文名,其名言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善书画,与顾璘、王韦并称“金陵三俊”。
又与顾璘、王韦、朱应登并称“江东四大家”。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四十八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二百三十八名,廷试二甲五十七名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升编修,与修《武宗实录》,嘉靖二年礼部聘会试同考官,三年充经筵讲官,四年持节册封楚王。
嘉靖六年(1527年)十一月出为浙江参议,复除江西,九年四月移山东左参政。
因不依附张孚敬、桂萼,改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
归里后,在南京筑遂初斋,闭门著述。
曾应南京提学御史闻人诠聘请纂编《南畿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5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
字华玉,号东桥居士。
弘治九年进士。
授广平知县。
正德间为开封知府,忤太监廖堂,逮下锦衣狱,谪知全州。
后累迁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归。
少负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又添朱应登并称四大家。
诗以风调胜。
晚岁家居,治息园,筑幸舍,延接胜流,江左名士推为领袖。
有《息园》、《浮湘》、《山中集》、《凭几集》及《息园存稿诗》、《息园存稿文》、《国宝新编》、《近言》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顾璘(1476~1545) 明代官员、诗人、藏书家。
字华玉,号东桥。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南京)。
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吏部郎中、开封知府、都御史巡抚湖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遭谤罢官归。
与陈沂、王韦、朱应登并称“金陵四大家”,“弘治十才子”之一。
诗以风调胜,江左名士推为领袖。
有七律《秋日同总镇二公饮黄鹤楼》三首及《黄鹤楼野望》。
黄鹤楼诗碑廊录存其《题黄鹤楼》。
其评崔颢《黄鹤楼》诗曰“一气浑成,太白所以见屈”,为学者熟知。
明诗纪事·丁签·卷五
璘字华玉,先世吴人,徙上元。
弘治丙辰进士,授广平知县。
入为南吏部主事,进郎中,出知开封府,降全州知州。
历台州知府,断江左参政,山西、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乞终养,忤旨落职。
寻起巡抚湖广,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再改工部,晋尚书,督显陵,工竣还朝,改南刑部尚书。
有《浮湘》、《山中》、《凭几》、《归田》、《息园》、《缓恸》诸集。
(《四库总目》:璘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不失为第二流之首也。
甫田集》:东桥居士诗矩矱唐人,而刂芟陈烂,时出奇峭。
《艺苑卮言》:顾华玉诗如春原尽花,𦬎蘼不少。
四友斋丛说》:顾尚书东桥好客,其坐上常满,又喜谈诗。
余尝在坐,闻其言曰:「李空同言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
此空同之过言也。
夫规矩方圆之至,故匠者皆用之,杜亦在规矩中耳。
若说必要学社,则是学某匠,何得就以子美为规矩耶!
何大复所谓舍筏登岸,亦是欺人。
」 《金陵琐事》:顾东桥公镇楚,三司请游黄鹤楼,先磨一石,饮后乞公留诗。
东桥在舆中,已得「云荒赤壁」二句,遂援笔书石上云:「黄鹤仙人身姓随,空传崔颢旧题诗。
云荒赤壁周瑜垒,江绕青山夏禹祠。
浮世古今堪洒泪,高楼今古几衔卮。
天寒月白孤鸿远,徙倚阑干送目迟。
」三司皆服其工。
《国雅》:顾司寇体裁变创,工于发端,斐然盛明之羽翼也。
如「经旬谢宾客,春草当门生」,「鹿饮红泉细,猿啼翠壁重」,「缘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足使文通变色,彦升失步。
《明诗选》:陈卧子曰:「华玉才调警丽,但风格未高。
」 《列朝诗集》:华玉少负才名,举进士,即自免归,与陈侍讲沂、王太仆韦肆力为诗文,时称金陵三俊。
官留曹六年,学益行闻,所与游若李献吉、何大复、徐昌谷相与颉颃上下,声名藉甚。
诗才情烂然,格不必尽古,而以风调胜。
延接胜流,如恐不及。
诏修承天大志,聘楚名士屏弃者王廷陈、王格、额木分任之。
书成不称旨,士论以此益附之。
晚岁家居,文誉藉盛,又居都会之地,希风问业者户屦恒满。
构息园,治幸舍数十间,以待四方之客。
客至如归,命觞染翰,留连浃岁无倦色。
即寸长曲技,必兴周旋款曲,意尽而后去。
喜设客,每张必用教坊乐工以筝琶佐觞,最喜小乐工杨彬。
常诧客曰:「蒋南冷诗昕谓『消得杨郎一曲歌』者也。
」正奏乐时,每发一谈,则乐声中阕,谈竟乐复作。
议论英发,音吐如钟每一发端,听者倾坐,咸以为一代之伟人。
处承平全盘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
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
维基
顾璘(1476年—1545年—Gu顾璘),字华玉,号东桥,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应天府上元县(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匠籍。
弘治丙辰进士,嘉靖朝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祖籍苏州吴县,高祖顾通在洪武年间由苏州迁上元。
少有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又与宝应的朱应登称为四大家,亦是十才子之一。
弘治八年(1495年),顾璘以附学生易经中式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
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
弘治十二年(1499年)授直隶广平县知县,十五年徵入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进稽勋司郎中,正德四年(1509年)知开封府,与镇守太监廖堂、王宏忤不和,正德八年(1513年)被逮下锦衣狱,谪全州知州。
秩满,十一年(1516年)迁浙江台州府知府,升浙江布政司左参政。
嘉靖改元,奉表入贺,半道升山西按察使,以亲老辞,不允,寻以病免。
嘉靖七年(1528年)起为江西按察使,未上任,升浙江右布政使,转左布政,九年召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上疏乞终养,忤旨,以布政使致仕。
十六年(1537年)再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十八年升刑部右侍郎,不久迁吏部右侍郎,又改工部左侍郎,督修明显陵,进工部尚书,工程竣工,改南京刑部尚书。
晚年致仕归里,筑息园,大治亭舍,好宾客,座无虚席。
世称东桥先生。
钱谦益称之:“处承平全盛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
”卒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