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献夫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6—1560 【介绍】: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一字原明,号甘泉。
少师事陈献章。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
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
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
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
卒谥文简。
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全粤诗·卷一九一
湛若水(一四六六—一五六〇),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以书经魁东省,登孝宗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迁南祭酒,进礼部侍郎。累迁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致仕,居天关讲学。卒年九十五。赠太子少保,谥文简。若水从陈献章游,潜心理学,一时学者称为甘泉先生。前后开讲席,来学者,每示以澄心见道设教,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从游至三千馀人。所著有《甘泉问辨》、《心性书》、《遵道录》、《樵语》、《古小学》、《四书测》、《五经测》等。诗文集有《甘泉集》。《明史》卷二八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有传。湛若水诗,以明嘉靖十五年刊《甘泉先生文集内编》、《外编》,嘉靖刊、万历二十一年重修《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为底本,内编、外编、续编未收诗,以康熙二十年黄楷刊《湛甘泉先生文集》所收诗补全。
泉翁大全集·序
吾师甘泉先生倡明斯学于时。四方学者各以其所●见先后编次,或自刻于其乡,以淑诸人。散漫不一,年久易亡。后有作者,其考弗究,不能不重贻无极之疑。垣奉上命,按兹岭南,与少汾冼子遍访同志,乃得十有九册,八十五卷,汇梓于朱明书院,谓之大全,以其全集诸子之所录也。而先生之学之全体,见于语默辞受、仕止久速之间者,亦在兹矣!亦在兹矣!夫道无多少,亦无小大,语默辞受,仕止久速,无先后,亦无彼此,而求之以其●也。何居?曰非以其道也,以言先生之学道者●●●●身也。非以其学也,以言观先生之者之以会●●●犹之天地然,观天者以春,观地者以冬,冬与春焉,尽之矣。然必合春、夏、秋、冬四时以为言者,见天地之全体,自元至贞,流行而不息也。观先生之用者,以语以受以仕以久,观先生之体者,以默以辞以止以速。四者观其一焉,尽之矣。然必合体用始终彼此以为言者,见先生之学之全体,自少至老,流行而不倚也。是故不观归鲁,则栖栖者佞矣;不观无言,则终日言者支矣;不观辞万钟,则后车数十乘者泰矣。归与不归、言与不言、辞与不辞,时也;一辞一受、一言一默、一归一出之间,阖辟交成者,中也。中即天理别名。自孔、孟、周、程、而后,知此懿者,鲜矣。先生崛起数千百载之后,痛斯道之失传,遂毅然以兴起为己任。虽其所得于白沙、阳明师友之间者,固有所自;至其潜心默会,洞见道体,以上接精一执中之传,则有非诸儒所及知者。故其学以理为至,以勿忘勿助,不著丝毫人力为功。止至善者,止此者也;格物者,格此者也;言行顺应者,言行乎此者也。至近而远,至博而约,即事而理存焉,即体而用在焉,体用而中见焉,即中而功夫不外是矣。是故观先生之问辩,与其欲无言欲无作文之类也,语语默默,全体之中焉见矣。观●●●从者数百,与其辞赙、辞有司之馈之类也,辞辞●●●。全体之中焉见矣。观先生之居樵,与其应召出,出而求归之类也,而其仕止久速,全体之中焉见矣。中无不在,观者或昧焉,故不得不集其全以示之。见其全焉,虽一言至道可也。若徒以文求之,斯末矣。先生所著,有古文小学、遵道录、白沙诗教、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易经传测、学庸训测、圣学格物通,此则各为全书云。 皇明嘉靖十九年,季秋朔后二日,赐进士山东道监察御史,门人新安洪垣撰。
泉翁大全文集·序
闻人子曰,书以纪言也,言以达意也。是故有德者必有言,德成则言不期文而自文矣。有刻甘泉先生文录于维扬者,间尝取而阅之,渊渊乎!至理之言也,道德显矣。而辑之者若漫而无纪也。有刻樵风于嘉禾者,沨沨乎!乐进之言也,情性顺矣,而辑之者若举而未备也。有刻两都风咏于吴门者,便便乎!时出之言也,感应通矣,而辑之者若偏而匪全也。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而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而后货财殖焉。先生之学,随处体认天理,片言单词,罔非斯道之发,固无俟于博求尽取。犹之为卷石勺水焉耳矣,学者窃睹一斑,未必不为坐井之见,固不可谓之非山与水,欲求见夫宝藏货财之兴殖,则眇焉无所于得。是故君子之志于闻道,每恨无以窥见其全,而陟崇涉深,若昧津麓。诠窃忧之,乃命郡博士高子简、乡进士沈子珠,博采精较,汇类编摹,去分部之烦,合诗文之粹,定为内外两编。会同统异,若网在纲;以帙叙年,如鱼在贯。先生身体力行之实,立言垂训之意,灿然明白。诠举而伏读之,乃知古今圣愚,本同一性,随处体认天理之外,真无馀学。内编所载,说理为详,而子臣弟友之道无不尽;外编所载,纪事为悉,而鸟兽草木之类无不该。大之则有以尽天地之变化,小之则有以穷万物之幽微。远不禦,近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登太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集诗文之大成,阐德礼之精蕴,夫岂卷石勺水而已哉!读之馀月,肉味俱忘,犹惧所传之不广也,仍命江都学火生增刻梓,寘诸新泉精舍,俾来学者咸得有所宗云。 时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上元辛未。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三
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南祭酒,擢礼部侍郎、进尚书,改兵部。谥文庄。有《甘泉集》三十二卷。 田按:甘泉诗莫名共体,似道家演诀而非诀,似禅家说偈而非偈、盖参合宋击壤、明定山诸派而成者也、若「北风吹湖船,帆挂南岳树」,「桃李默不言,流莺语春风」,「渼陂名胜在,不欠杜陵诗」、「夜瓮分江水,春茶煮楚云」、何尝不清脆,但集中不可多得耳。
维基
湛若水(1466年11月20日—1560年5月16日),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更名为雨,后又更名为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学者称甘泉先生,晚号默翁,广东增城人,祖籍江浙莆田(今福建),明朝理学家。进士出身。生于成化二年十月十三日(1466年11月20日)。弘治五年(1492年)中广东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擢编修。当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湛若水、吕楠与其相唱和。不久,奉命出使安南。正德年间,母亲逝世,丁内艰归乡,为其守墓三年。守丧结束后卜居西樵山讲学,来此求学的书生,湛若水会先要求其学习礼仪,而后才能入席听讲,兴起者甚众。嘉靖初年入朝,升翰林院侍读,不久升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后致仕归乡。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1560年5月16日)逝世于番禺的禺山精舍,享耆寿九十四岁,后归葬故乡增城天蚕岭。追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30 【介绍】: 明湖广松滋人,字时泰,号松月。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善弓马。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以断案得罪权贵,下狱,斥为民。刘瑾败后,再起。后任吉安知府。佐王守仁平桶冈、横水等山寨。宸濠反。文定迎守仁入吉安,出兵平叛。嘉靖间累官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卒谥忠襄。
维基
伍文定(1470年—1530年),字时泰,号松月,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松滋县(今湖北省松滋市西北老城)人,军事将领,同进士出身。
伍文定强于骑射,有力气,喜欢议论。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授常州府推官,善于决断案件,期间劝魏国公徐与勿佔用民田,退田予民。
后因刘瑾接受徐与贿赂,巡抚艾朴等十四人悉数被逮捕,当时伍文定已经升至成都同知,也因此下诏狱,被贬斥为民。
刘瑾伏诛,伍文定重新起用,并平定江西姚源、王浩八等民乱,此后升为河南府知府,擒拿张勇、李文简叛乱。
因政绩,调任吉安府知府,平定永丰及大茅山叛乱,此后辅佐巡抚王守仁平定桶冈、横水。
宁王朱宸濠称兵造反,吉安府官民争相逃亡,是为宁王之乱,伍文定斩杀一个逃亡者后,众人纷纷安定,并迎接赣南巡抚王阳明入城抗敌。
此后知府邢珣、徐琏、戴德孺等纷纷前来共同讨伐,伍文定担任大帅。
在战场上,伍文定中弹,火烧其须而不动。
平定叛乱后,因功最大,升江西按察使。
太监张忠、许泰抵达南昌,意图冒功,但王阳明已经俘虏朱宸濠抵达浙江。
至此张忠大恨,伍文定反被捆绑,伍文定怒骂张忠是想帮宁王报仇,张忠听到指控颇惊,只好将他放了。
之后,伍文定仍然升为广东右布政使,未赴任时,世宗已经嗣位。
伍文定于是上疏称张忠自称皇弟、刘晖自称皇子,许泰自称皇帝的副手威武副将军,都是欺君之罪,并请发放朱宸濠赀财,还给江西官署,并释放被张忠、许泰冤枉之人、宁王王府中的宗室兄弟,明世宗对此表示嘉奖并批准。
此后论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
嘉靖三年(1524年)讨平海贼董效,后因病请辞。
嘉靖六年(年)召为兵部右侍郎,同年冬升任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
次年,升任兵部尚书,提督云南、四川、贵州、湖广军,讨伐云南土酋安铨叛乱,并后因尚书方献夫、李承勋诋毁而令致仕。
嘉靖九年(1530年)去世。
天启初年(1621年)追谥忠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1538 【介绍】: 明河间府任丘人,字宗易,号序庵,又号松溪。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嘉靖中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安静为宗旨,所建诸典礼,皆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为贤。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卒谥文康。有《南城召对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宗易,任丘人。弘治壬戌进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康有藢花堂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时字宗易,任丘人。
弘冶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历侍读、右谕德、侍读学士,擢礼部侍郎,改户部,复改礼部,进本部尚书,改吏部,历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入参机务。
屡加太子太保、少保、少傅、太子太师。
赠太傅,谧文康。
有《薇花堂稿《。
(列卿纪:嘉靖十二年,帝幸南内,召张孚敬、李时、方献夫、翟銮同游西苑,制古乐府、七言、五言各二章命和。
十三年五月,上幸南内,召孚敬、时同阅青爵尊,赐扇及酒食。
阅宣宗《舆地图》诗,及禦和诗。
十四年三月,召同游南内,时等各作《奉制记乐赋》以献。
帝亦作一诗,命曰《禦帛记乐同游》,刊示群臣。
十五年五月,召时同夏言、郭勋泛舟西苑,命荡桨近龙舟,被顾问,赐宴无逸殿。
翌日时等表谢,以为自宣宗赐蹇义同游万岁山、杨荣同游西苑后,今仅再见云。
田艺蘅《留青日劄》:嘉靖十二年四月十三日,上演马南城,召大学士张孚敬、李时、方献夫、翟銮同游环碧殿、嘉乐馆,锡宴重华殿,赐孚敬蟒服,时等飞鱼服。
上赐律诗二首纪之,群臣应制奉和,张公句云:「环碧殿前先试马,苍龙阙外更观花。
」李公句云:「内苑草茵迎玉辇,行宫花气袭雕鞍。
」翟公句云:「巧剪绯罗缠宝监,分题玉篆佩花鬃。
」方公句云:「应制渐无《天马赋》,南薰惟诵舜廷歌。
」)
维基
李时(1471年—1539年),字宗易,号序庵、松溪,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明朝内阁首辅,弘治壬戌进士,嘉靖年间累官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父李楘、子李坦,皆进士。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顺天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正德年间,升翰林院侍读、右谕德。
明世宗继位后,任讲官,升侍读学士。
嘉靖三年(1524年)升礼部右侍郎,因丁忧离职。
服阕,任户部右侍郎,后复任礼部右侍郎,代替方献夫任礼部尚书,为张孚敬、夏言所恶。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加太子太保。
同年秋,因桂萼去世而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与翟銮同时辅政,为人谨慎谦虚,曾经论救魏良弼、冯恩等人。
累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1539年初)卒于任,赠太傅,谥文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天宇。少即有志经济,比长造诣益深。正德三年进士。任嘉定知县,律己廉慎,锄强植弱,均徭役,宽宿逋,节民财,析经讲道。嘉靖中官至左副都御史,上言当今国事未定,人心未一,综核之严,反成操切。世宗恨之,借故斥下诏狱。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先生字天宇少为诸生即学古论经济以豪杰自负中进士知嘉定县居官廉白未尝妄取一纸魏国弟徐淮以豪横行州县间先生执其党治之吴郡通判县丞索长税金先生发其赃巨万徵拜御史武宗喜微行先生以死争之诏取乌思藏佛复力谏直声大著出按山东持大体决疑狱数十剔蠹铲邪所过长史悚息帝南行公从容筹应无不办徙督学畿内力以正士风为已任常面诫诸生曰学莫先立志近来士习但见侪辈中有尚学好古或以修身名世辄指摘非议必欲于无过中求其有过其尅忌私小庸劣无志徒自绝于君子耳又曰国初气化浑厚士有实学故发而为文论事析理足裨世教近时文体衰薄动以古书句字相模拟求其中则索然无有不惟文不成体学不成章往往居官任职乖理偾事俱学术之祸也畿内士习为一变冉迁大理少卿嘉靖改元进佥都御史抚畿内以讨平王朝相赐金绮先生疏辞曰愿陛下留以待有功适晋寇起官军数败帝震怒特改命巡抚山西贼久闻先生名即解散先生至斩其首乱者声震晋阳迁副都御史摄宪台上条陈时务疏谓当今国事未定人心未一譬若大病初解元气尚微正宜休养生息以俟其充议者昧此徒知事机可乘而不知求治不可太速徒知积弊宜革而不知荒秽不可不包一时异议纷然综覈之严翻成刻核伤浑厚之体失悠远之图使陛下频年望治曾不得享一日安静和平之福内阁方公献夫见其疏叹曰此真当今药石王业之基也未几以台愆下狱免归里居名益重御史张君为起定斋书院于江东以风示学者台省举天下耆逸忠贤数以先生名荐将召用会卒于家所著诗文集行世定斋先生诗浑涵高脱即置诸开元之际可谓大家及观其视学畿内所告诫诸生以为学先立志不得轻议正人长者自绝于名教文章无徒仿摹句字其中索然致贻学术之祸一何深中后来学者之病痛切其言之也今日里中诸君子皆知束身学古文章取法大家浙河东西彬彬并作余故为详叙先生之言使学者益知自励先民遗训诚所谓高曾之规矩百世不祧者也
明诗纪事·戊签·卷十
应鹏字天宇,鄞人。正德戊辰进士,除嘉定知县。人为御史,历大理少卿,擢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改抚山西,进右副都御史,协理院事。有《定斋集》。 田按:定斋诗颇有秀句,如「良月便从今夜得,好诗还到故山吟」,「钟声出岫客初到,月色满庭僧未归,皆可诵也。
维基
王应鹏(1475年—1536年),字天宇,号定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治《易经》,行一,由府学生中式丁卯科(1507年)浙江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年三十四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十四名,第三甲第二百十三名进士。正德五年(1510年)任直隶嘉定县知县。正德十年(1515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清戎八闽兼理鹾政、出按山东。嘉靖元年,调提北直隶学校,后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嘉靖三年,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嘉靖六年,担任山东按察使,后授大理寺少卿。嘉靖七年,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荆关,后改巡抚山西兼提督雁门等关。嘉靖十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守仁,号省吾。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忤刘瑾系狱罢官。瑾诛,复出。历官广东、广西右布政,官至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提督军务。卒年六十六。
维基
林富(1475年—1540年),字守仁,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军籍,弘治壬戌进士,嘉靖间官至两广巡抚。
福建乡试第三十名举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三甲196名进士。
授大理寺评事,因忤权宦刘瑾,被廷杖三十,下狱。
在狱中与王守仁研讨《易经》。
后罚米一百石,勒令罢官。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后,复起为袁州府同知,擢拔为宁波府知府。
嘉靖元年(1522年),擢广西参政。
嘉靖二年,升广东右布政使。
嘉靖七年(1528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
嘉靖八年,林富上书说:“五年采珠之役,死者五十余人,而得珠仅八十两。
天下谓以人易珠,今日恐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嘉靖九年(1530年),疏请佛朗机(葡萄牙)在广州贸易。
因得罪方献夫被罢官。
嘉靖十九年(1540年)卒。
著有《省吾遗集》。
共 15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