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师观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贵谦,字益文,三山(今福建福州)人。
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后知太平州。
释师观有交,曾为其撰《祭文》《塔铭》《语录序》等。
事见《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一
陈贵谦,字益父,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贵谊兄。嘉泰二年中博学宏词科,赐同进士出身。嘉定二年除秘书省正字,累迁秘书省著作郎,知安宁府。迁礼部郎中,终广东提刑。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五。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号五峰。陕西人。律身严谨。遇事精勤。一夕与天童话次。童蓦伸脚曰。你作么生。师以脚踢之。童笑曰未在未在。师曰和尚道看。童倒卧。师曰。也只是困。童曰。你又与么去也。师礼拜。一日辞行。童握拂曰。唤作拂子则触。不唤作拂子则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不得不语。不得无语。不得错举。若不错举。即分付汝。师连跳两跳曰。不要不要。童曰。犹是乱叫乱跳。更试举看。师转身曰。某甲去也。童乃付。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如学,字无为,晚号五峰。
姓任氏,临潼人。
降生之辰,白光满室,与佛生同日,故莲胎含素,鹤骨出尘,有自来也。
年二十,恃怙并失,薙发五台,从天齐师观修净业,昼夕思维向上,以了生死,斯心未安,决志行访。
始谒熊耳无言,即往圆戒于澄律师,依止律堂,勤披藏卷。
复遍游金刚台、虎跑、伏牛、终南,行力艰深,境界叠更,自得解释。
历抵黄檗、匡庐、云门、径山,还至龙池参密云悟,深契法旨,及从入天台通玄,亲承煆炼,屡临血捧,机不放过。
久之,入室请辞,悟握拂云:“唤作拂子则触,不唤作拂子则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错举,若不错举即分付汝。
”学即跃起云:“不要不要。
”悟云:“犹是乱叫乱跳,更试举看。
”乃转身云:“学今去也。
”悟即付之,承受记别去。
后省悟于金粟。
崇祯辛未,来主大沩同庆,斩石诛茅,仅蔽风雪,从侣朋兴,宗绪丕振。
癸酉,出山将行化于五台,至金陵,为余集生中丞请说法祗陀林,吼声弘亮,四众惊服,东南望为大法幢。
无何,自期厌世,是秋七月二十二日示寂。
先以手书入山属法于养拙明使主沩山,示众偈云:“痛举钳锤为阿谁?
可怜漆桶自狐疑。
为伊结下来生债,五夜霜花开玉墀。
”依法阇维,塔于大沩,羊城陶汝鼐为之铭。
先是,崇祯戊辰有圆上座者,骑犊披榛,把茆晏坐,觇枯杏复芽之异。
明年,大宗伯李公 腾芳来访白牛寻源黄木,与圆公一宿树下而去,属同游者陶子汝鼒作记,胡子懋选造庵得前令周公瑞豹所请,复官田三十馀亩供香积,咸钦聚石之风,颇忆画灰之语。
俄而学至,才举南宗,遽还中印。
时有金铜瑞像,宫绣幢幡,赍自行僧,出于大内,诸方闻者莫不谓“大沩之山兴复有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州仙掌人,梵名般伽舍末底。幼出家。太宗贞观中,至京师,于大兴善寺听经论,习梵语。寻西行,出流沙,登雪岭,陟葱阜,过睹货罗,到吐蕃国。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印度,住阇兰陀国四载,国王钦重之。复往中印度,于莫诃菩提住四年,入那烂陀寺住三年,住信者等寺又三年。高宗麟德元年,取道泥波罗、吐蕃归唐。经年复奉敕西行,至北印度,转向西印度,广参名迹。居四年,欲归唐,因陆路阻隔而未行。病卒于中印度庵摩罗跋国,年六十余。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沙门玄照法师者。
太州仙掌人也。
梵名般迦舍末底(唐言照慧)乃祖乃父冠冕相承。
而总髻之秋抽簪出俗。
成人之岁思礼圣踪。
遂适京师寻听经论。
以贞观年中乃于大兴善寺玄證师处。
初学梵语。
于是仗锡西迈挂想祇园。
背金府而出流沙。
践铁门而登雪岭。
漱香池以结念。
毕契四弘。
陟葱阜而翘心誓度。
三有途经速利过睹货罗。
远跨胡疆到吐蕃国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
渐向阇阑陀国。
未至之间。
长途险隘为贼见拘。
既而商旅计穷控告无所。
遂乃援神写契仗圣明衷。
梦而咸徵。
觉见群贼皆睡私引出围。
遂便免难。
住阇阑陀国经于四载。
蒙国王钦重留之供养。
学经律习梵文。
既得少通。
渐次南上到莫诃菩提。
复经四夏。
自恨生不遇圣幸睹遗踪。
仰慈氏所制之真容。
著精诚而无替。
爰以翘敬之馀。
沈情俱舍既解对法。
清想律仪两教斯明。
后之那烂陀寺。
留住三年。
就胜光法师中百学等论。
复就宝师子大德受瑜伽十七地。
禅门定潋。
亟睹关涯。
既尽宏纲。
遂往弶(巨亮反)伽河北。
受国王苫部供养。
住信者等寺复历三年。
后因唐使王玄策归乡。
表奏言其实德。
遂蒙降敕。
重诣西天追玄照入京。
路次泥波罗国。
蒙王发遣送至吐蕃。
重见文成公主。
深致礼遇。
资给归唐。
于是巡涉西蕃而至东夏。
以九月而辞苫部。
正月便到洛阳。
五月之间途经万里。
于时麟德年中。
驾幸东洛奉谒阙庭。
还蒙敕旨令往羯湿弥啰国。
取长年婆罗门卢迦溢多。
既与洛阳诸德相见。
略论佛法纲纪。
敬爱寺导律师观法师等。
诸译萨婆多部律摄。
既而敕令促去不遂本怀。
所将梵本悉留京下。
于是重涉流沙还经碛石。
崎岖栈道之侧。
曳半影而斜通。
摇泊绳桥之下。
没全躯以傍渡。
遭吐蕃贼脱首得全。
遇凶奴寇仅存馀命。
行至北印度界。
见唐使人引卢迦溢多于路相遇。
卢迦溢多复令玄照及使傔数人向西印度罗荼国取长年药。
路过缚渴罗到纳婆毗诃罗(唐云新寺)睹如来澡盥及诸圣迹。
渐至迦毕试国礼如来顶骨。
香华具设取其印文。
观来生善恶。
复过信度国方达罗荼矣。
蒙王礼敬安居四载。
转历南天。
将诸杂药望归东夏。
到金刚座旋之。
那烂陀寺净与相见。
尽平生之志愿。
契总会于龙华。
但以泥波罗道吐蕃拥塞不通迦毕试途多氏捉而难度。
遂且栖志鹫峰沈情竹苑。
虽每有传灯之望。
而未谐落叶之心。
嗟乎苦行标诚利生不遂。
思攀云驾坠翼中天。
在中印度庵摩罗跛国遘疾而卒。
春秋六十馀矣(言多氏者即大食国也)。
伤曰。
卓矣壮志。
颖秀生田。
频经细柳。
几步祁连。
祥河濯流。
竹苑摇芊。
翘心念念。
渴想玄玄。
专希演法。
志托提生。
呜呼不遂。
怆矣无成。
两河沈骨。
八水扬名。
善乎守死。
哲人利贞(两河即在西河。
八水乃属京都)。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
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
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
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
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
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末附《行实》,又见《西天目山志》。
 释慧开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偈颂、《禅宗无门关》中的颂古编为三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字无门,俗姓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幼出家,从天龙肱和尚受业,继谒月林师观得法。
嘉定间住安吉报国寺,历迁龙兴天宁寺、黄龙翠岩、苏州开元、灵岩、镇江焦山、金陵保宁等刹。
淳祐间还里居西湖北山。
有旨入内演法,赐号佛眼禅师,就其居地建护国仁王寺。
著有《禅宗无门关》一卷,其弟子辑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今并存。
事迹见《语录》末小传,《补续高僧传》卷一九。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慧开。
字无门。
杭之良渚人。
俗姓梁。
母宋氏。
礼天龙肱和尚。
为受业师。
月林观公开法于万寿。
师同石霜印公。
往谒之。
林令看无字话。
六年迥无入处。
乃奋自尅责。
誓云。
若去睡眠。
烂却我身。
每至困剧时。
廊下行道。
以首触露柱。
一日在法座边立。
忽闻斋鼓声有省。
成偈云。
青天白日一声雷。
大地群生眼豁开。
万象森罗齐稽首。
须弥𨁝跳舞三台。
入室通所得。
林叱曰。
何得见神见鬼。
师便喝。
林亦喝。
师又喝。
自此机语吻合。
嘉定间。
出世住安吉报国。
迁龙兴天宁。
黄龙翠岩。
苏之开元灵岩。
镇江焦山。
金陵保宁。
淳祐间。
还里。
于西湖北山林木幽荫处。
乐而居之。
有石自山趾斗折而上。
𥓂砑不合如砺。
师之来其下。
划然出泉。
色绀而甘。
洌澄若重渊。
言者谓。
师自黄龙移是山。
盖龙随师锡而归也。
遂呼其石处。
为黄龙洞。
而峰为黄龙峰。
是凡夏雨初霁。
有物蜿蜒松上。
气茀茀而黄。
其黄龙焉。
时境内大旱。
少保孟珙。
丞相吴潜郑清之。
奏师道行。
致泉自涌龙时现。
必能为苍生救枯槁也。
有旨。
召入文德殿演法。
师升座。
无所说唯嘿坐。
雨应时大作。
远近普洽。
上喜甚。
问何以致是。
师曰。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上悦。
赐号佛眼禅师。
被以金缕伽梨。
敕祠黄龙。
曰灵济侯。
于黄龙峰下。
建护国仁王寺。
拨平江官田三千亩。
命师开山。
师形体矬小。
其赴召也。
指日众。
而后踰阈。
施重墄于座级而升焉。
朝士多窃笑之。
师誓弘法教。
惟自讳报身不伟。
洞之颠。
有玉峰一片。
削成插天。
莹如脂肪。
高二丈馀。
因命工肖己形。
长丈许。
飞云隐其足。
缘背光𦦨蔚起。
凿龙首蟠。
绕右向虚。
左窦可俛入。
前施案焉。
皆就石势镂之。
幻若从地涌出。
而登坐于空中者。
私祝云。
愿后有身视此。
师迁化之夕。
钱塘孙氏妇。
梦一僧篝灯。
自称开道人。
寄宿。
翼日产男子。
后为大禅师。
即中峰本公也。
师法嗣为永嘉见和尚。
高峰语石屋云。
温有瞎驴。
是也。
亦为大宗匠。
不坠家声者。
月林镜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月林镜公。
杭人也。
少颖异。
稚龄出家剃染。
专意净业。
间叩名硕。
俾参本来人。
久之有省。
偈曰。
本来人。
本来人。
无胸无头作么寻。
蓦然揪着个鼻孔。
试勘元来是白丁。
硕见睨视曰。
可是。
师与一掴。
繇是名振一时。
出世住径山。
当第八十代也。
进士张公宁。
疏词曰。
宓以舞凤飞龙。
五结青莲于天目。
灵鸡驯兔。
一鉴光彻于祖师地。
既白灵天其有待。
恭惟。
新命径山堂上大和尚镜公月林禅师
瑞芝三秀。
古柏十围。
得正度于无传。
嗣妙法于东屿。
顷者五百间。
清风净扫。
人望方归。
迩来三千年。
优钵猛开。
王气犹在。
起龙瞑于下界。
兴象教于中衰。
丞相开选佛场。
和尚悟出世法。
乘流而行。
遇径而止。
命当年国一。
亦起于昆山。
容首度坡仙。
重游于方丈。
凡吾方外之友。
尽赞僧中此郎。
师住径坞。
行止虽失传。
然想见其人。
致时贤咏叹如此。
是必有大过人者。
不然堂堂海内名山。
天龙瞻仰之位。
岂空乏者。
所能承当耶。
正德乙卯归寂。
年八十六。
塔凌霄峰之东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