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道士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丁启睿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丁魁楚从子。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十一年代孙传庭巡抚陕西,以杨嗣昌荐,代郑崇俭督军,累加兵部尚书。时形势紧张,他无法措置。旋被迫进军朱仙镇,督诸将拒李自成军,不战即溃。以此下狱,旋得释。南明弘光时曾充事官。
维基
丁启睿(1595年—1647年6月23日),字性如,号圣临。
明末河南永城人。
丁魁楚之侄,弟丁启光。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郎中、太原知府。
崇祯初年,任山东右参政,因罪贬为山西副使。
崇祯九年(1636年)宁夏兵变,丁启睿斩王辑等为首者六人,功升任右布政使,随巡抚孙传庭镇压农民起义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升任右佥都御史,代孙传庭巡抚陕西。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杨嗣昌荐为兵部右侍郎,代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次年升兵部尚书。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数次围攻开封,丁启睿督催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傅宗龙等人率兵解围。
后左良玉逃走,其他各军阵脚大乱。
九月,李自成军在马家口决开黄河,水灌开封,开封失陷。
丁启睿与杨文岳逃奔汝宁,明军一路死伤无数,傅宗龙战死,启睿的敕书、尚方宝剑等全部丢夫。
崇祯大怒,将其革职入狱,不久释放。
明亡后,丁启睿靠马士英当上事官,总督河南,后因擒斩归德伪官,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南明弘光朝廷灭亡后,启睿归乡里。
顺治四年(1647年)五月二十一日,因与部分降清官员涉入「王道士案」,以谋反跟兄弟儿子一起被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懿成,号竹轩、芦山老人。徽宗宣和三年进士。为婺州兵曹,释死囚之无罪者。高宗绍兴时以赵鼎荐为台官,累迁吏部员外郎、太常少卿。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勾践事争之,大忤桧,罢去。后以直秘阁奉祠。有《竹轩杂著》。
全宋诗
林季仲,字懿成,号竹轩,晚号芦川老人(本集卷六《苏诏君赠王道士诗后》署),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调婺州司兵参军,迁仁和令。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赵鼎荐为台官,以事罢,主管江州太平观。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为秘书郎。
六年,试太常少卿。
七年,知泉州。
鼎再相,召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八年,因力沮和议夺职。
九年,起知婺州(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一)。
十三年,知处州,旋奉祠。
卒于三十一年前。
有《竹轩杂著》十五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
宋史翼》卷一○、清光绪《永嘉县志》卷一四有传。
 林季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清乾隆翰林院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参校清光绪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本(简称丛书本)。
全宋文·卷三九一八
林季仲(一○八八——?),字懿成,晚号芦山老人,又号竹轩,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宣和三年进士。调婺州兵曹,迁仁和令。建炎初改宣教郎。绍兴四年以赵鼎荐除秘书郎,五年改祠部员外郎,六年七月试太常少卿。七年正月以母老乞补外,除直龙图阁、知泉州。十月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八年三月,以御史言罢,寻夺职。九月,起知婺州,复以奉祠卒。著有《竹轩杂著》(存)。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一、七七、八五、一○三、一○八、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宋史翼》卷一○,民国《平阳县志》卷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