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超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人,字明德,号静传。
理宗景定间榷茶富池,度宗咸淳末为武康令。
宋亡,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
有《庐山集》、《西湖留咏》。
全宋诗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著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为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为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为第十卷。
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董嗣杲,字明德(一作德明),号静传,杭州(治今浙江杭州)人。
景定间榷茶九江富池,咸淳末为武康令。
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
工诗,今存《西湖百咏》二卷、《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
见《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宋诗纪事》卷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7—1318 【介绍】: 宋末元初道士。
太平州当涂人,字处逸,号南谷子。
十四岁出家。
度宗时赐号辅教大师。
修道武康计筹山升元报德观。
后为元世祖召见,上疏言求贤养贤用贤之道。
诏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扬宫。
成宗大德七年,授杭州路道录教门高士真人,仍领升元观事。
仁宗皇庆元年,授隆道冲真崇正真人。
有《老子原旨》、《原旨发挥》、《关尹阐玄》、《文子缵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6—1231 【介绍】: 宋人,先世居杭,徙家湖州乌程,字商卿,自号青松居士。光宗绍熙四年进士。授吴县尉,知招信县。宁宗嘉定中历知安丰军、常德府。在任备马储粮,随军策应,颇著劳绩。七年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寻以昏老寝罢与祠禄。理宗宝庆二年致仕。筑室西湖九里松,晚喜观释氏书。有《青松居士集》。
全宋诗
俞灏(一一四六~一二三一),字商卿,号青松居士。
世居杭州,徙家乌程(今浙江湖州)。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
授吴县尉,历户部犒赏武康酒库,知招信县,镇江都统司主管机宜文字。
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充淮东安抚司参议官。
二年,监行在都进奏院,兼添差淮东安抚司参议官。
三年,知安丰军。
六年,知常德府。
七年,提举湖北常平盐茶,寻主管冲佑观。
十二年,提举千秋鸿禧观。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致仕。
绍定四年卒,年八十六。
有《青松居士集》,已佚。
事见《平斋文集》卷三二《提举俞太中行状》。
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57 【介绍】: 宋郑州管城人,字元辅。
王超子。
年十七随父出击李继迁。
累迁内殿崇班。
仁宗时,历殿前都虞候、知枢密院事、宣徽南院使。
因状貌类太祖,降知随州。
契丹求关南地,以兵压境,拜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徙真定府、定州路都总管,训练士卒,加强守备。
累拜同平章事、判澶州,以太子太师致仕。
再起,历官至枢密使,封鲁国公。
卒谥武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范溶(一○八二~一一三五),字茂宽,兰溪(今属浙江)人。
始以祖任补郊社斋郎,调开德府司理参军,历洪州左司理、潍州士曹左推狱,知历阳、武康二县,权通判饶州。
绍兴五年卒,年五十四。
事见《香溪集》卷二二《范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了义。
德清人。
俗姓杨。
母张氏。
宋景定癸亥举师。
六岁始能言。
从其母诵法华经。
人世事懵无所知。
姿貌凝然。
志若有所待。
年十七。
有僧遇之。
举高峰上堂语。
师矍然起立。
谓僧曰。
能引我往见之乎。
母具装遣之。
行见高峰于天目狮子岩之死关。
以童子给侍左右。
乃令提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因名之曰从一。
他日室中。
举牛过窗棂话。
师儗开口。
峰随痛棒之。
不觉堕于崖下。
同学明通。
扪萝接磴以救之。
则已出半山无所苦也。
谓通曰。
我机缘不在此。
往江西见钦公去也。
通曰汝负老汉棒矣。
即与还山之西禅庵。
自誓曰。
我七日不證则决去。
端直坚壁。
忘废寝食。
夜则攀树。
露立达旦。
未及所期。
豁然大悟。
驰至死关。
呼曰。
老和尚。
今日谩我不得。
呈颂曰。
大地山河一片雪。
太阳一出便无踪。
自此不疑诸佛祖。
更无南北与西东。
明日峰上堂云。
我漫天网子。
打凤罗龙。
不曾遇得一虾蟹。
今日有蟭螟虫撞入。
三十年后。
向孤峰绝顶。
扬声大叫去在。
自此呵励同学。
言不少逊。
乃曰。
尽大地有一人发真归源。
我皆知之。
峰叹其俊快。
久参者愧焉。
几有命如悬丝之虑。
遂归德清。
其母为卖簪珥。
同入武康上柏山。
结茅以居。
人见其混俗。
罔测其意。
峰召之还山。
峰曰。
大有人道。
你[掐-臼+也]泥带水。
师曰。
两眼对两眼。
峰为落发受具。
改名了义。
元贞乙未。
高峰示寂。
师亦韬晦。
或游禅林居下板。
孤峭严峻。
不假借人辞色。
或嬉笑怒骂。
粗言秽语。
人所不堪。
或不因劝请。
随机开导。
声如奔雷。
自是王公贵人争相迎。
奉布施充斥。
视之漠如。
以泰定三年。
归坐祖山。
学士大集。
示众曰。
除却语默动静道。
将一句来。
又曰。
一息不来。
向何处安身立命。
答者皆不契。
观师就席之意。
勉徇众望。
多非得已也。
至顺中。
仁宗闻师道行。
诏命宣政院。
使赍香入山宣问。
敕有司加护。
元统二年。
赐号佛慧圆明正觉普度禅师。
玺书未至山而师化矣。
前一日召众云。
汝等克念先宗。
弘扬大法。
念报佛恩。
勿生懈怠。
旦起众。
闻空中雷声隐隐。
师已跏趺就逝。
世寿七十二。
僧腊四十九。
藏全身于狮子岩之后。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断崖了义禅师者。湖州德清汤氏子也。六岁始言。言即入理。常随其母。诵法华经。因牵母衣而问曰。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土。靡不周遍。母曾见么。母答曰。佛放瑞光。如优昙花。时一遇耳。又问曰。因甚又道。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母良久。抚其顶而叹曰。儿有慧根乎。更宜广见高明休自屈。年十七。闻举高峰妙公警策语。乃勃起曰。此大善知识也。我往从之。其母甚喜。竟造狮子岩。谒妙公。公爱其挺特。俾提一归何处话。且授名曰从一。妙公每呼从一。一每应诺。公曰。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一罔措。自是一归何处。与牛过窗棂话。结成一片。如碍铁围。或间求示。非拳则棒一。又疑拳棒与本参。岂相干耶。偶过钵盂塘。见松梢雪坠有省。即举似公曰。不问南北与西东。大地山河一片雪。声未已。又被痛棒打。退不觉陨身崖下。同学扪萝救之。一乃誓限七日。昼则桩立。夜则攀树。临崖露立达旦。未及期。大彻扣关。大呼曰。今日瞒我不得也。公曰。作么。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照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妙公乃上堂曰。我布漫天大网。打凤罗龙不曾。遇得一虾一蟹。今日有个蟭螟。虫撞入三十年。后向孤峰顶。扬声大叫。且道。叫个甚么。举拂子云。大地山河一片雪。一便夺拂子云。尽大地有一人发真归源。我悉知之。公便下座。于是举扬料拣。词不少逊。而从一行者之名大显。辞归。德清结茆武康。居以事母。名缁乐访之。又五载还天日。妙公曰。大有人道。你拖泥带水在。对曰。两眼对两眼。妙公。乃为薙落。更从一。名了义。自号断崖。遂单瓢只杖。渡淮杨。历齐鲁。访燕赵。登五台。随所至处。辨论风生。海内丛席为之大震。中峰本公。状其生平曰。撞漫天网。解狮子铃。情亡义断。石裂崖崩。夺庞老金珠。高挥大抹。将阿爷门户。竖柱横撑。这边那边。了无羁绊。问禅问道。不近人情。大地山河一片雪。话头流落至今行。名刹争起之。不顾。逮本雍二禅师相继化去。义始住天目正宗寺。年已七十。道风益峻。众未尝登百辈半受诸方付嘱者。就正请益。不敢生。忽尝示众曰。若要超凡入圣。永脱尘劳。直须去皮换骨。绝后再苏如寒灰。发焰枯木重荣。岂可作容易想。我在老和尚处。多年每被大棒打。彻骨髓不曾。有一念远离心。直至今日。才触著痛处。不觉泪流。岂是你欢喜踊跃。咬著些子苦味。便乃掉头不顾。殊不知苦味。能除百病。大凡功夫若到。省力时。如顺水流舟。只要梢公牢牢把柁。才有丝毫异念。生管取丧身失命。若到纯一处。不可起一念精进心。不可起一念懈怠心。不可起一念求悟心。不可起一念得失心。才有念生。即被一切邪魔入你心腑。使你颠狂。胡说乱道。永作魔家眷属。佛也难救你。戒之戒之。元统元年除夕。告众曰。有一件事。天来大还。委悉么良久云。明日。是元朝越六日。指法云塔西空地曰。更好立个无缝塔。归与禅者谈笑自若。乃曰。老僧明日天台去也。侍者曰。某甲相随得么。曰。骑马趁不及。次日跏趺而逝。世寿七十二。坐夏四十九。奉遗命。塔于所指之处。赐号佛慧圆明正觉普度大师。义初会葬中峰时。笑谓众曰。过后十二年。更为老僧。一会及入灭时。正符其谶。 赞曰。棒头觅落处。何如捞月水中。喝下越端倪。却似分胶膝里。师初扣关。见高峰孤硬。有上山推毂之难。自后立地知此道。平常有顺水放舟之快。想其为人烈丈夫也。故其问道出家之迹。颇与卢行者相若说法。写自心曲。以真实诲人。至今传其语。为禅关策要。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55—约1221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往来于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工诗词,擅书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清虚骚雅,对后世影响较大。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
全宋诗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历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为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为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乾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姜夔(1155-约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
黄鹤楼志·人物篇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词人、诗人、音乐家。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幼时随做官的父亲流寓于湖北汉阳一带,后长期寓居湖州、杭州,一生未仕。姜夔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淳熙十三年(1186)冬,和友人游览新建成的南楼(又称安远楼),写下《翠楼吟•武昌安远楼成》这首音调谐婉、文笔优雅、寓意深长的词作。又有《清波引•冷云迷浦》,回忆了相伴“鹦鹉之草树,黄鹤之伟观”而客居汉阳时的情景。
钦定四库全书·白石道人诗·提要
白石道人诗集》二卷,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夔学诗于萧𣂏。而卷首有夔自序二篇。其一篇称:“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不若无所学者之为得。”其一篇称:“作诗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其学盖以精思独造为宗。故序中又述千岩、诚斋、石湖咸以为与已合,而已不欲与合。其自命亦不凡矣。今观其诗,运思精密,而风格高秀,诚有拔于宋人之外者。傲视诸家,有以也。《宋史·艺文志》载夔《白石丛稿》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白石道人集》三卷。今止二卷,殆非完本。考《武陵旧事》载夔诗四首,《咸淳临安志》载夔诗三首,《研北杂志》亦载夔诗一首,皆此本所无。知在所佚一卷之内矣。 夔又有《诗说》一卷,仅二十七则,不能自成卷帙,旧附刻词集之首。然既有诗集,则附之词集为不伦,今移附此集之末,俾从其类。观其所论,亦可以见夔于斯事所得深也。
白石道人诗·原序
诗本无体,三百篇皆天籁自鸣。下逮黄初迄于今人异韫,故所出亦异。或者弗省,遂艳其各有体也。近过梁溪见尤延之先生,问余诗自谁氏。余对以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駮如也。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顾不若无所学之为得。虽黄诗亦偃然高阁矣。先生因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温润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有如杨廷秀者乎?高古如萧东夫,俊逸如陆务观,是皆自出机轴,亶有可观者。又奚以江西为?余曰:诚斋之说政尔,昔闻其历数作者,亦无出诸公右,特不肯自屈一指耳。虽然,诸公之作,殆方圆曲直之不相似,则其所许可亦可知矣。余识千岩于潇湘之上,东来识诚斋、石湖,尝试论兹事,而诸公咸谓其与我合也。岂见其合者而遗其不合者耶?抑不合乃所以为合耶?抑亦欲俎豆余于作者之间而姑谓其合耶?不然,何其合者众也。余又自唶曰:余之诗,余之诗耳。穷居而野处,用是陶写寂寞则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钓能诗声,不惟不可,亦不敢。【一】 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若求与古人合。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彼惟有见乎诗也。故向也,求与古人合,今也求与古人异,及其无见乎诗已,故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其来如风,其止如雨。如印印泥,如水在器。其苏子所谓不能不为者乎。余之诗,盖未能进乎此也。未进乎此则不当自附于作者之列,悉取旧作,秉畀炎火,俟其庶几于不能不为而后录之。或曰不可,物以蜕而化,不以蜕而累,以其有蜕,是以有化。君于诗将化矣,其可以旧作自为累乎。姑存之以俟他日。【二】
全宋文·卷六六一一
姜夔(一一五五?
——一二二一?
),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寓居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因自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帝。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试礼部不第。
自是不复求仕,遨游大江南北,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诸人为友。
夔通音律,擅书法,工诗词。
其诗格高秀,词亦精深华妙,为南宋词人中之重要作家。
著有《白石诗》一卷、词五卷,又有《绛帖平》、《续书谱》等。
见陈思《白石道人年谱》(《辽海丛书》第三册),《全宋词》第三册第二一七○页。
庄必彊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五四
庄必彊,字弱翁,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
大观三年进士及第,授婺州兰溪尉,调太平州繁昌县丞,历知丽水、奉化、武康三县,皆有治声。
绍兴三年以荐除太常丞,迁兵部员外郎,移度支员外郎,丁外艰。
服除,擢祠部郎官,旋除右司郎中。
十二年,以言者论其附会范同罢归。
起知常州,与倅贰引嫌俱罢,未几卒。
累官朝散大夫。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京口耆旧传》卷七。
韩崇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0 【介绍】: 宋磁州武安人,字知礼。
韩重赟子。
以荫补供奉官。
从征河东,权知麟州。
屡败西夏李继迁。
以功擢西上閤门使,邠、宁、环、庆、清远军都巡检使,徙镇定、高阳关行营钤辖,屯镇州。
契丹兵至威武军,崇训陈兵唐河,扼其要路,迫敌遁去。
移并、代钤辖,权知并州,与大将王超袭破契丹于定州。
真宗景德初,契丹兵南下,又与王超追袭至镇州。
大中祥符二年,授右龙武军大将军,领韶州防御使。
以本官分司西京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2—1226 【介绍】: 宋饶州安仁人,字升伯,初号随适居士,晚更号存斋。汤德威子。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尽得家学之传。为武昌军节度推官。历南剑、嘉兴二郡学,多所成就。仕终通直郎。有《史汉杂考》、《楮币罪言》及文集等。
全宋文·卷六九七五
汤千(一一七二——一二二六),字升伯,号随适居士,晚号存斋,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东北)人。
父德威于古学无不通,千尽得家学之传。
登庆元二年进士第,调黄陂尉。
主金华簿,辟江西都统司机宜文字,武昌军节度推官,教授南剑、嘉兴二郡学。
宝庆二年卒,年五十五。
有集二十卷、《泮宫讲义》二卷、《史汉杂考》二卷、《记闻》十卷等。
见真德秀《汤武康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二)。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