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十朋

相关人物:共 37 位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越州幕僚,失其姓名,与王十朋在越幕时同僚(《梅溪后集》卷六《张思豫主簿送丹桂蜡梅》其二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197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兴之。
王十朋子。
由太学以恩授承务郎。
累官知光州,有善政。
仕至提点江东刑狱。
人称其父子之施政,皆能爱民而又能去害民者,故卒时民多哀之。
全宋诗
王闻诗(一一四一~一一九八),字兴之,乐清(今属浙江)人。
十朋长子。
历知和州、光州。
召为考功郎,检详枢密院文字。
终提点江东刑狱。
宁宗庆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卒,年五十七。
事见《水心集》卷二○《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王闻礼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6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立之。
王十朋子。
由太学以恩补承务郎。
累官知黎州,平定边乱。
移知常州,以明义、厚俗、省争讼为本。
后为江东转运判官。
凡居官遇事有法理不顺者,皆直前疏治,面折无讳,以果敢激烈称。
全宋文·卷六三九四
王闻礼,字立之,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十朋子。
以父恩补承务郎,监湖州乌青镇,徙泉州惠安丞。
辟为四川钤辖干官兼制司,再辟机宜文字。
历知常州、德安府。
改太府丞,除考功郎。
出任江东转运判官。
加直秘阁,提举冲佑观。
开禧二年六月以疾卒。
见叶适《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一七)。
董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七
董储,字尧卿,密州安丘(今山东安丘)人。
真宗时登进士第。
仁宗天圣初为滑州观察判官,翰林侍读学士孙奭举之,诏特与太子中允。
景祐初,以屯田员外郎知宿州。
时龙图阁学士范讽以事贬官,储与讽善,坐黜为吉州通判。
宝元二年以都官员外郎知眉州,与苏洵游。
工书,苏轼谓近世少其比。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一一六,《东坡全集》卷八,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二九,《皇宋书录》卷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觉,蜀僧(《舆地纪胜》卷六八)。明永乐《乐清县志》卷八有宗觉,字无象,号西坡,俗姓郑,乐清(今属浙江)人,住明庆院。徽宗宣和间为敌所迫,坠崖无伤。工诗文,有《箫峰集》,已佚。疑即其人。
全宋诗
释宗觉,字无象,号西坡,俗姓郑,乐清(今属浙江)人。
为明庆院僧,善弈工诗,与王十朋有唱和。
有《箫峰集》,已佚。
明永乐《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俗姓叶。幼有出尘志,间从天宁微禅师游。年十九,礼普照觉印英禅师,得度。去参佛眼清远禅师,契悟。后辞省亲。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国知处州,请开法于寿宁。次迁法海天宁乌巨。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从知饶州陈璹请,至饶。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称雪堂道行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号雪堂,俗姓叶,处州(治今浙江丽水)人。初依普照英公得度,复参佛眼禅师,遂大悟。出世初住南明,历主荐福、乌巨。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雪堂行拾遗录》一卷(存)、《金刚经注》三卷。见《嘉泰普灯录》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一○。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众虽下语未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师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谈玄说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既参佛眼。一日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遂大悟。出世住南明荐福乌巨。所至道声弘宣。龙象景附。极一时法道之尊。时称龙门法幢高庵雪堂禅。不至二老之门则非禅也。师慈仁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于口。无峻阻不暴怒。至于去就之际。极为介洁。住乌巨时。衲子有献铁镜者。师曰。溪流清泚。毛发可鉴。蓄此何为。谢却之。应庵住明果。师。未尝一日不过。从间有窃议者。师曰。华侄为人难得。予因重之。数往何伤。师虽见道龙门。而持身行事之间。实得之家教。尝谓弟子云。予弱冠之年。见独居士言。中无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语宜终身践之。圣贤事业备矣。予佩其语。在家修行。出家学道。以至率身临众。如衡石之定重轻。规矩之成方圆。舍此则事事失准矣。一日示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候。以后事委之。示以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服。跏趺而逝。阇维。五色舍利。烟所至处累然。齿舌不坏。瘗而奉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禅师名道行。
号雪堂。
处州人也。
其父叶公常游禅社。
自称见独居士。
以积厚流光而生行。
行生而岐嶷。
壮克节俭绝笑。
俚爱博施。
叶公尝谓行曰。
中无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语宜终身践之。
圣贤事业备矣。
行茂年不乐。
与诸子伍。
乃依普照英禅师得度。
英有鉴裁。
舂汲樵㸑。
必使行董之。
行乘间参请不倦。
无所得辞。
英参佛眼。
因与高庵竹庵。
同得究竟法。
方是时。
佛果佛鉴人满大江南北。
而佛眼下诸贤。
多驰化于浙水东西。
是以东山法道大阐于三佛。
高庵初在龙门时。
骨鲠寡交独喜。
行盘桓不间。
尝叹曰。
稠人广众中。
鄙者多。
识者少。
鄙者易习。
识者难亲。
果能自奋于其间。
如一敌万。
庸鄙之习。
力尽真挺特。
没量汉也。
行感佩其言。
如雪峰之事岩头。
故终其身未尝不举高庵之为人。
行居荐福。
谓众曰。
我佛眼老人。
住龙门时。
龙象满席。
尚自潸然太息。
以为终愧老东山也。
今山僧复愧老人倍倍耳。
其流涕太息。
可胜道哉。
行虽寓名山。
去就如流云。
闻妙喜之子博山本有贤操。
遂达郡守吴公。
以本住持荐福。
行迁乌巨。
为终焉计。
及门者有且庵仁退庵休晦庵光辈。
俱为懿范。
行老且病。
汪乔年王十朋来往问道。
行答不厌频。
尝谓十朋曰。
金堤千里溃于蚁壤。
白璧之美罹于瑕玷。
况无上妙道。
非特金堤白璧也。
而贪欲非特蚁壤瑕玷也。
要心之端谨。
行之精进。
守之坚确。
修之完美。
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又示乔年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见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一日召乔年。
嘱以后事。
沐浴更衣。
跏趺而寂。
阇维。
齿舌不坏。
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
人皆获之。
塔于西寺。
赞曰。
济下宗师。
如钜鹿鏖兵。
万夫辟易。
壮矣。
行公去临济。
其世十三番。
为名葩秋月。
人人得而就之。
经云。
具足优婆夷。
得菩萨无尽福得藏解脱门。
能于小器中。
随诸众生种种欲乐。
出生种种美味珍奇。
悉令充足。
其行公之谓耶。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行,字雪堂,处州叶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众虽下语,末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道行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谈玄话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跏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0—1800 【介绍】: 清浙江桐乡人,字星实,一字诒曾,晚号踵息居士。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累迁鸿胪寺卿,出为江西布政使。
罢归后,取王十朋、施元之、查慎行诸家苏轼诗注,考其是非得失,广搜博采,为《苏文忠公诗合注》,另有《学语稿》。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
冯应榴,字诒曾,号星实,桐乡人。乾隆辛巳进士,授内阁中书,历官鸿胪寺卿。有《学语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慈溪人。
孙梦观兄。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
仕至朝请大夫。
晚年隐居四明山。
博综古今,善属文,尝采会稽遗事作《越问》,以补王十朋《风俗赋》之缺。
全宋诗
孙因,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仕至朝请大夫。事见清光绪《慈溪县志》卷二五。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七七六一
孙因,庆元府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梦观兄。宝庆二年进士,仕至朝请大夫。晚年隐居四明山。博综古今,工文笔。见吴潜《孙梦观墓志铭》(《雪窗集》附录),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商霖,名不详,号可叟,与王十朋乡校同学(《梅溪后集》卷七《陈商霖挽词》)。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万世延(一○九七~一一五四),字叔永,乐清(今属浙江)人。
平生,笃善教子。
子庚、庠皆以儒学名家。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卒,年五十八。
事见《梅溪前集》卷二○《东平万府君行状》。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