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方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白鹿洞赋(1180年3月) 南宋 · 朱熹
《白鹿洞赋》者,洞主晦翁之所作也。
翁既复作书院洞中,又赋其事,以示学者。
其词曰:
承后皇之嘉惠,宅庐阜之南疆。
闵原田之告病,惕农扈之非良。
粤冬孟之既望,夙余驾乎山之塘。
径北原以东骛,陟李氏之崇冈(地名李家山。)
揆厥号之所繇,得颓址于榛荒。
曰昔山人之隐处,至今永久而流芳
自升元之有土,始变塾而为庠。
俨衣冠与弦诵,纷济济而洋洋
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
皇穆穆以当天,一轨文而来混。
念敦笃于化原,乃搜剔乎遗遁。
朌黄卷以置邮,广青衿之疑问。
乐菁莪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
迨继照于咸平,又增修而罔倦
旋锡冕以华其归,琛亦肯堂而诒孙
怅茂草于熙宁,尚兹今其奚论
夫既启余以堂坛,友又订余以册书(寻访之初,得樵者指告其处,客杨方子直遂赞兴作之谋。既而刘清之子澄亦裒集故实来寄。)
谓此前脩之逸迹,复关我圣之宏模。
亦既震于余衷,乃谋度而咨诹。
尹悉心以纲纪,吏竭蹶而奔趋。
士释经而敦事,工殚巧而献图。
曾日月之几何,屹厦屋之渠渠(事具吕祖谦伯恭所作《书院记》。)
山葱珑而绕舍,水汩㶁而循除。
谅昔人之乐此,羌异世而同符。
伟章甫之峨峨,抱遗经而来集。
岂颛眺听之为娱?
实觊宫墙之可入。
愧余脩之不敏,何子望之能给?
矧道体之亡穷,又岂一言而可缉?
请姑诵其昔闻,庶有开于时习。
曰明诚其两进,抑敬义其偕立。
允莘挚之所怀,谨巷颜之攸执。
彼青紫之势荣,亦何心乎俛拾!
乱曰:涧水触石,锵鸣璆兮。
山木苯䔿,枝相樛兮。
彼藏以脩,息且游兮。
德隆业茂,圣泽流兮。
往者弗及,余心忧兮。
来者有继,我将焉求兮?
⑴ 陈舜俞《庐山记》云,唐李渤,字浚之,与兄涉偕隐白鹿洞。后为江州刺史,乃即洞创台榭,环以流水,杂植花木,为一时之胜。
⑵ 《庐山记》又云,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学者大集。乃以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掌其教授。《江南野史》亦云,当时谓之白鹿国庠。
⑶ 谨按《国朝会要》,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乞以九经赐白鹿洞,诏从其请,仍驿送之。六年,以洞主明起为蔡州褒信主簿,旌儒学、荣乡校也。
⑷ 《庐山记》又云,咸平五年,敕重脩,又塑宣圣、十哲之象。
⑸ 郭祥正《书院记》云,祥符初,直史馆孙冕以疾辞于朝,愿得白鹿洞以归老,诏从之。冕未及归而卒。皇祐五年,其子比部郎中琛即学之故址为屋,榜曰「书堂」,俾子弟居而学焉。四方之士来者亦给其食。
⑹ 《庐山记》熙宁中作,已云鞠为茂草矣。
阁下相期久,山中把酒稀。
未能容我去,又复送君归。
柱史宁终隐,威颜暂咫违。
壮心谁与语,看剑一灯微。
无人为辨乐羊书,却向空山问草庐。
世上荣枯无定在,眼前毁誉竟何如。
寸心未彻九重上,百口仍行万里馀。
只恐君王思旧学,便看飞诏促严徐。
东溪诗似老弥明,倾盖论诗绝点尘。
笔墨为供无尽藏,江湖乞得自由身。
出门远送成惆怅,无计相留更主臣。
但愿皇天开老眼,不应空谷滞斯人。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