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光

相关人物:共 39 位
共 3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潘良能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材倚,一字季成,原名育,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潘良贵弟。
绍兴五年进士,治诗赋。
十三年二月乙亥除秘书省正字,九月坐与李光通书,通判江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字仲实。
徽宗宣和六年进士。
高宗绍兴八年为湖州州学教授。
十五年除太常寺簿,以汪勃奏其出入李光之门罢,出为福建安抚司机宜。
绍兴二十年,乡人郑炜告其作《夏二子传》讥毁大臣,又家有潜光亭、商隐堂,有心于党李,无意于事秦。
为秦桧所恶,谪容州卒。
全宋诗
吴元美,字仲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一)。十五年,出为福建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二十年,以忤秦桧除名,容州编管,卒于贬所(同上书卷一六一)。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
吴元美,字仲实,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宣和二年贡首,六年第进士。绍兴中历湖州州学教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除太常寺主簿。十五年罢,出主管福建路安抚司机宜文字。元美尝作《夏二子传》,谓蚊与蝇,其乡人郑炜告其讥毁大臣,除名勒停,容州编管,卒。二十六年追复旧官。其后杨椿年等言其操履端方,无辜坐罪,诏特与一子下州文学。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九之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一七三,《淳熙三山志》卷二八,《宋史翼》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1—1152 【介绍】: 宋吴郡人,字原仲。
徽宗宣和末补太学录。
金兵陷汴京,愿奔济州。
高宗立,以秦桧荐,为枢密院编修官。
登绍兴二年进士第。
桧擅权,召为秘书丞,愿一意迎合,相与攻劾高闶、李光、文会等人,累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罢提举太平观。
官终知建康府。
全宋诗
杨愿(一一○六~一一八四),字谨仲,新喻(今江西新余)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年五十馀方入官,历县主簿、郡博士(《文忠集》卷五二《杨谨仲诗集序》),由吉州州学教授召主管车辂院,旋奉祠归(《文忠集》卷一九《跋杨愿与王伯刍诗》)。孝宗淳熙十一年卒(《文忠集》卷四七《跋老泉所作杨少卿墓文》),年七十九(《杨谨仲诗集序》)。有《寿冈集》,已佚。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二六三
杨愿(一一○一——一一五二),字原仲,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宣和末补太学录。高宗即位,授修职郎,御营司辟机宜文字。为枢密院编修官。登绍兴二年进士第。迁计议官。主管崇道观,复除秘书郎,通判明州。召为秘书丞,以谄事秦桧,累迁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给事中。十四年为御史中丞,寻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次年罢,提举太平观。又三年,起知宣州,移建康府。绍兴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二。见《宋史》卷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
史简孙。
徽宗政和八年进士。
高宗绍兴二十三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以贻书李光,为秦桧党羽所诬,落职提举宫观。
全宋诗
史才(?~一一五九),字闻道(《甬上宋元诗略》卷三),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高宗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为国子监主簿。二十二年,充御史台检法官,拜右正言。二十三年,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二十四年罢,二十九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一六三、一六五、一八二)。事见《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一
史才(?——一一五九),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史简之孙。政和八年第进士。绍兴中历任国子监主簿、右正言、右谏议大夫。二十三年十月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次年六月罢。绍兴二十九年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一六三、一六四、一六五、一六六、一八二,楼钥《攻愧集》卷七四《跋叶氏夫人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5 【介绍】: 宋开封人,南渡后居宁国太平,字仁甫。吕夷简从曾孙。徽宗宣和七年进士。屡辟主管机宜文字。历知德安县,招辑流亡,建学舍以教其子弟。累除权礼部侍郎,凡内禅典礼前未有者,多所订正。官终知池州、徽州。
全宋文·卷四三四七
吕广问(一一○三——一一七五),字仁甫,宣州太平(今安徽太平东)人。
年二十,贡太学。
宣和七年进士,授宣州士曹掾,改司理参军,调徽州婺源县主簿。
入权邦彦、李光幕府。
光南迁,罢居黄山之隅。
后知江州德安县,通判筠州、虔州。
召为礼部员外郎。
绍兴二十七年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移浙西路,迁本路提点刑狱兼权湖州。
除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副使。
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拜起居郎,除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
出知池州,以病移徽州。
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
见《南涧甲乙稿》卷二○《吕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1162 【介绍】: 宋越州嵊县人,字令威,号西溪。
姚舜明子。
以荫补官。
吕颐浩、李光帅江东,皆招至幕中。
秦桧执政,以旧怨抑而不用。
后以贺允中、徐林、张孝祥荐,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
博学强记,精天文历算。
工词章、篆隶及工技之事,尝集古今用弩事实及造弩制度,为《弩守书》以献。
有《西溪集》、《史记注》、《战国策补注》、《西溪丛语》等。
全宋诗
姚宽(一一○五~一一六二),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舜明子。以父荫补官,初监进奏院六部门,官至权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召对时卒于殿廷,年五十八。有《西溪集》十卷,已佚,传世有《西溪丛话》二卷。《宝庆会稽续志》卷五有传。 姚宽诗,以《江湖后集》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四三八○
姚宽(一一○五——一一六二),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浙江嵊州)人,舜明子,宏弟。以父任补官,一时名流争礼致之。以贺允中等荐入监进奏院六部门,权尚书户部员外郎,兼权金、仓、工部、屯田郎,枢密院编修官。博洽工文,绍兴三十二年卒,年五十八。著有《西溪集》十卷、注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补注战国策》三十一卷、《西溪丛语》三卷(存)、《五行秘记》一卷、《玉玺书》一卷。见《宝庆会稽续志》卷五。

人物简介

简介
权汉功(권한공),朝鲜人,高丽王朝官员。
本贯安东权氏。
权汉功于忠烈王在位期间等第直史馆。
忠烈王与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时候,王惟绍等人离间王父子,权汉功为忠宣王的从臣,出仕忠宣王府邸,与崔诚之主选法。
忠烈王薨,忠宣王归国后,赐冠带,常常出入宫禁,时不时召见,拜密直副使骤升佥议评理。
当时忠宣王经常滞留元朝不归国,从臣们都想要回国。
汉功、诚之同掌铨注,贪其贿赂,无意东还。
李思温、金深弹劾于徽政院,将权汉功逮捕下狱。
忠宣王怒,将此事告诉皇太后。
于是权汉功被释放,李思温、金深遭到流放。
忠肃王即位后,表彰权汉功、崔诚之、朴景亮跟随父亲忠宣王之功。
忠宣王奉御南游江浙,权汉功与李齐贤跟随。
权汉功、崔诚之、李光逢等人跟随忠宣王在大都之时大肆收受贿赂,滥封亲戚故旧为官,使得忠肃王非常不满。
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后,权汉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
权汉功欲自厕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没家产流放远岛,金廷美则被释放。
权汉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没有进入海岛,而是在洪州界聚众扰民。
不久后,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
权汉功怨恨忠肃王,于是投靠了沈王王皓。
权汉功纠集沈王的党羽,在慈云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废黜忠肃王、改立王皓的请愿书上签字。
当时忽降大雨冰雹,监察执义尹宣佐便说此是猪狗不如的事,聚集签字,百官纷纷效仿,于是失败了。
权汉功多年跟随忠宣王,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时候还向权汉功寄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忠惠王继位后,得知权汉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护军朴伊刺赤纳之宫中。
伊刺赤先将其强奸,忠惠王得知后大怒,皆扑杀之。
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议上书其鸣冤。
权汉功说:「昔殷太甲不明于德,伊尹放诸桐三年,然后悛心改行,复于君位。
又有一国,介于要冲之地,杀其朝觐诸侯及天子之使,于是天子遣人诛之。
又有一国之臣使于他国,及其还,天子之使斩其君首而去,其臣诣尸所陈祭而哭,亦令斩之。
今王无道,天子诛之,何得而救乎?
」后来权汉功官至都佥议政丞、醴泉府院君。
曾奉元朝之命,为太子左赞善。
忠定王元年卒,谥文坦。
著有文集《一斋逸稿》。
权汉功有二子:权仲达、权仲和。
其中权仲和在朝鲜太宗在位期间担任过领议政之职。
《高丽史》将权汉功列为奸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94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直翁,号真隐居士。
史诏孙。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建王赵慎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
孝宗即位,累除参知政事。
曾对张浚恢复之举持异议,力主守江。
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首言赵鼎、李光无罪,申辨岳飞之冤。
旋因反对张浚北伐,为御史王十朋所劾,罢知绍兴府。
淳熙五年,复为右丞相。
寻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
卒谥文惠,改谥忠定。
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等。
全宋诗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号真隐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为馀姚尉。历温州教授,召为太学正,迁国子博士。三十年,权建王府教授。建王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寻除参知政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绍兴府。八年,判福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为侍读学士。五年,拜右丞相。十年,致仕。封魏国公。光宗绍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谥文惠。有《鄮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史浩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鄮峰真隐漫录》为底本,参校清缪荃孙跋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新辑集外集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四三九七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号真隐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绍兴十五年第进士,调馀姚尉。
历温州教授、太学正、国子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
绍兴三十一年迁宗正少卿。
三十二年建王立为皇太子,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
太子继位,以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
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无罪,为岳飞雪冤。
旋因反对张浚北伐,罢知绍兴府。
淳熙五年再相,因与孝宗意见不合求去,拜少傅,充醴泉观使。
绍熙五年卒,年八十九。
追封越王,谥文惠,改谥忠定。
著有《尚书讲义》(存)、《周官讲义》、《论语口义》、《鄮峰真隐漫录》(存)。
见楼钥《攻愧集》卷九三《纯诚厚德元老之碑》及《宋史》卷三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孝章。
李光孙。
宁宗嘉定四年进士。
历监察御史、右正言。
苟于仕进,排斥朝中贤臣殆尽。
累升侍御史,迁右司谏,进右谏议大夫、兵部尚书。
理宗亲政,提举嵩山崇福宫。
端平初,为御史劾,镌秩罢祠,徙瑞州居住。
与梁成大、莫泽被世人指为“三凶”。
全宋诗
李知孝,字孝章,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光孙。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累官监察御史。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迁兵部尚书,六年,出知宁国。后镌秩徙瑞州。苟于仕进,排斥诸贤殆尽,世指其与梁成大、莫泽为三凶,卒以贬死。《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全宋文·卷七三二四
李知孝,字孝章,绍兴府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李光之孙。
嘉定四年进士。
为丞相府主管文字,差充干办诸司审计司。
历官监察御史、右正言、侍御史、右司谏、谏议大夫。
在言职多秉承史弥远旨意,诋毁魏了翁、真德秀诸儒,排斥异己,世人指为「三凶」之一。
绍定五年迁工部尚书,进兵部。
理宗亲政,令提举宫观。
继罢祠,送婺州居住,再徙瑞州。
后死于贬所。
见《宋史》卷四二二《李知孝传》,《宋史新编》卷一五八。
宋登科记考
李光孙。
字孝章。
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
嘉定四年(1211年)进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炜(一一○六~一一五六),字元光,原籍晋陵(今江苏常州),南渡后徙居嵊县(今属浙江)。
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上书李光反对和议,十八年知黄岩县。
十九年,因忤秦桧除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谓在二十二年)。
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一。
事见《鸿庆居士集》卷四一《右从政郎台台州黄岩县令杨元光墓表》。
全宋文·卷四三九三
杨炜(一一○六——一一五六),字元光,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建炎之乱,家于会稽之嵊县。
父为左朝散大夫,奏任将仕郎,历池州建德县主簿,新昌县主簿兼尉,监秀州海盐县盐场,监明州都酒务,监漳州之南岳庙,台州黄岩县令。
绍兴十九年以曾遗李光书入狱,除名徙万安军。
秦桧死后放还。
二十六年行次英州遇疾卒,年五十一。
见孙觌《右从政郎台州黄岩县令杨元光墓表》(《鸿庆居士集》卷四一),《嘉泰会稽志》卷一九,《宋史翼》卷一一。
共 3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