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浚

相关人物:共 129 位
共 1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180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徙居衡阳,字敬夫,一作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张浚子。
师胡宏,以古圣贤自期。
以荫补承务郎,参赞父幕府,人称其能,间以军事入奏,孝宗与定君臣之契。
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屡言事,力主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进战退守。
出知袁州,家居累年,复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诸蛮感悦。
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礼遇诸将,得其欢心。
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卒谥宣。
为人表里洞然,为学重义利之辩,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
有《易说》、《论语解》、《孟子说》及《南轩集》等。
全宋诗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赞》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为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为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栻(1133—118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曾任江陵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为南宋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一代学者宗师,著述甚丰。今存《南轩易说》等。作有《黄鹤楼说》文一篇,对黄鹤楼的各神传说、来源加以评论,论证“盖黄鹤名楼,以山得名也”,使黄鹤楼以山命名有了一个说法。又据王葆心考证,旧有“江汉亭”在“南楼蛇山间,绍兴中南轩先生张栻所建”。
全宋文·卷五七二一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后因避讳改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迁衡阳(今湖南衡阳)。浚子。早年师事胡宏,隆兴元年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居父丧,服除,主讲于城南、岳麓二书院。乾道五年,因刘珙荐,除知严州。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忤时宰,出知袁州。退而家居累年,授徒讲学。淳熙元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主管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公事。有善政,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求退,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与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淳熙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嘉定中赐谥曰宣,淳祐中从祀孔子庙。著作有《论语解》十卷(存)、《孟子说》七卷(存)、《南轩易说》(存)、《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存)等。见朱熹《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杨万里《张左司传》及《宋史》卷四二九《张栻传》。
张献之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三○八
张献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张浚曾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89 【介绍】: 宋郓州人,后徙兴国,字景文,号雪山。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官太学正。孝宗时,屡易宰相,质上疏极论,忌者言其年少好异论,被罢职。后为枢密院编修官。虞允文当国,荐质可为右正言,时中贵用事,惮质,阴沮之,遂奉祠以终。博通经史,善为文。有《雪山集》、《绍陶录》、《诗总闻》等。
全宋诗
王质(一一三五~一一八九),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
年二十三游太学,与九江王阮齐名。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召试馆职,为言者论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
先后入汪澈荆襄、张浚江淮幕。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入为太学正,旋以建言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六)。
会虞允文宣抚川陕,辟质偕行。
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时虞允文当国,荐可右正言,复为曾觌所沮(《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传》),出通判荆南府,改吉州,皆不行,奉祠山居。
淳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五。
有《雪山集》、《绍陶录》、《诗总闻》等传世。
事见《雪山集》卷首王阮序、卷五《退文序》、卷八《与赵丞相书》,《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王质诗,《雪山集》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孔氏微波榭抄本(简称孔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嘉庆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藏北京图书馆);《绍陶录》二卷,亦以四库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翁栻校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清乾隆孔氏微波榭抄本(简称孔本)。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全宋文·卷五八○五
王质(?
——一一八八),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治今山东郓城)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
博通经史,善属文,游太学,有时名。
中绍兴三十年进士第。
御史中丞汪澈宣谕荆襄,枢密使张浚都督江淮,皆辟为属官。
入为太学正,上疏论政事,忌者谓其好异论,罢职去。
虞允文宣抚川陕,偕行。
再入朝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
后奉祠家居,淳熙十五年卒。
著有《诗总闻》二十卷(存)、文集四十卷、《夷坚别志》二十四卷、《正法世谱》、《绍陶录》二卷(存)、《林泉结契》五卷(存)等。
宋史》卷三九五有传,又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四四、五四,《宋史》卷二○二、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宝臣。
自卒伍补官。
金兵围汴京,为京城四壁都巡检使。
高宗建炎初,加御营司都统。
金兵自山东趋扬州,琼避其锋,引兵至寿春府,被讥为不敢杀敌,遂怒而纵兵入城杀掠。
苗刘之变时,与苗傅书问往来,不肯进兵讨伐,为吕颐浩、张浚合谋诛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213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公实。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为溧阳主簿,张浚遣子张栻从学。
知郡县,提举浙西常平茶盐,所至皆有政绩。
历任淮东、淮西总领,知宁国、绍兴府及泉、婺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初与韩侂胄交,及韩用事,遂与之绝。
全宋诗
刘颖(一一三六~一二一三),字公实,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溧阳主簿,教授全州。历知铅山、常熟县,签判潭州,入为太常寺主簿,迁太常丞。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二八),迁提刑。历江西转运判官、淮东转运副使、淮东总领。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为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召为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知平江府(《嘉泰会稽志》卷二)。嘉定元年(一二○八),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七十八。事见《水心集》卷二○《宝谟阁直学士刘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人。
初为阁门祗候。
由王渊荐,授武德大夫、知濠州。
以平丁进有功,进武功大夫、威州刺史。
高宗建炎三年,与苗傅发动兵变,杀王渊及宦官康履等,逼帝禅位于太子。
张浚等起兵勤王临城下,正彦出逃至浦城,为韩世忠生擒,与傅同磔于建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
苗履子。
初隶康王元帅府。
隆祐太后南渡,任统制官护送。
高宗于建炎三年至杭州时,以为扈卫。
因恨宦官康履用事,及嫉王渊拜同签书枢密院事,与刘正彦伏兵杀渊、履等,劫持高宗及隆祐太后,胁迫禅位于太子。
张浚等闻变,起兵勤王。
傅兵败遁逃,被执送行在,磔于建康。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苗傅(?
——一一二九),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履子。
隶康王元帅府。
隆祐太后与高宗南渡,傅为统制官,扈卫驻于杭州。
与内侍省押班康履结怨,又因王渊拜同签书枢密院事,傅不能平,乃于建炎三年结御营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杀渊,并尽杀内侍,引兵犯阙。
请隆祐太后同听政,逼高宗禅位于皇太子,并遣使与金人议和。
高宗许之。
张浚、吕颐浩、韩世忠等举兵勤王,执傅、正彦,磔于建康市。
见《宋史》卷四七五《叛臣传》上。
赵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衡山人。
少从胡宏学,慷慨有大志。
尝见张浚于督府,欲以右选官之,棠不为屈。
累以策言兵事,奇之,命子张栻与棠交,而棠之子赵方始从栻学。
薛庆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宋人。
高宗建炎初,据高邮起事,兵数万人。
张浚招归麾下,迁福州观察使,天长军镇抚使。
袭金兵于天长、六合间,得牛数百,贱售与民。
金人欲会兵攻楚州,庆南下扬州,与镇抚使郭仲威相约迎战,自为先锋,转战十余里。
因仲威按兵不动,孤军无援,战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
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
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
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
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
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
卒谥忠穆。
有《忠穆集》。
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共 1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