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卞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8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季通,号西山。蔡发子。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宁宗庆元间,沈继祖等上疏攻击朱熹,连及元定,被编管道州。道至春陵,来学者日众。卒谥文节。博涉群书,深究义理。其学问多寓于朱熹书集中,熹疏释“四书”,作《易传》、《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其往复参订。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全宋诗
蔡元定(一一三五~一一九八),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发子。孝宗乾道间从朱熹学,熹扣其学,以为不当在弟子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尤袤、杨万里荐于朝,以病辞。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韩侂胄专政,开伪学之禁。二年,以布衣谪道州。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四。有《律吕新书》等,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西山公集》一卷。事见《云庄刘文简公文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宋元学案》卷六二有传。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蔡元定(一一三五——一一九八),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发子。
长从朱熹学,韩侂胄禁伪学,谪道州。
庆元四年卒,年六十四,后追谥文节。
著有《大衍详说》、《律吕新书》(存)、《燕乐原辩》、《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八阵图说》、《阴符经解》、《运气节略》、《脉书》及《诗柬杂说》若干卷。
见《刘云庄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本传。
郑师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思孟。
宋福州宁德人,字齐卿,号存斋。
家贫力学,六经注疏,皆手自抄录。
受业朱熹之门。
有《洪范讲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精通五行。
有《洪范福极奥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晋江同安人,字似之。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四年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通判漳州,权发遣徽州。
再擢权仓部郎官,上言君子小人情状与天下治乱安危之机,一时称之。
十四年迁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奏乞取仁宗《洪范政鉴》与《敬天图》列置座右,孝宗嘉叹久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7—1230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仲默,学者称九峰先生。蔡元定次子。少承家学,师事朱熹。庆元党禁,随父谪道州。父殁,隐居九峰,受朱熹命注《尚书》,凡十余年,于宁宗嘉定二年成《书集传》。其书融会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全宋诗
蔡沈(一一六七~一二三○),字仲默,号九峰,建阳(今属福建)人。元定三子。少从朱熹游。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从父谪道州。父没,护柩以还,隐居九峰山下,传熹《》、元定《洪范》之学。理宗绍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有《蔡九峰集》(《永乐大典》卷八九九),已佚。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九峰公集》一卷。事见《九峰公集》附录宋真德秀《九峰先生蔡君墓表》,《宋史》卷四三四、《宋元学案》卷六七有传。 蔡沈诗,据《九峰公集》及《永乐大典》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八八五
蔡沈(一一六七——一二三○),字仲默,建宁府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元定季子。
少师朱熹,伪学之禁,从父谪道州。
父殁,屡荐不就,隐居九峰,著书授徒,学者称九峰先生。
绍定三年卒,年六十四。
著有《书集传》六卷(存)、《洪范皇极内篇》五卷(存)等。
后人辑有《九峰公集》(收入《蔡氏九儒书》卷五)。
见《真文忠公集》卷四二《九峰先生蔡君墓表》,《宋史》卷四三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6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执中。幼从胡瑗学。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朐山令,有惠政。神宗时除都水丞,改知虔州,著《正俗方》,以医易巫。加直史馆,知桂州。以禁与交阯人互市而失钦、廉、邕三州坐贬,除名为民。哲宗元祐初召还,卒于道。有《七经中义》、《水经注》、《明善集》、《居阳集》等。
全宋诗
刘彝(一○二一~一○九一),字执中,福州(今属福建)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为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令。神宗熙宁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属,以言新法不便罢。后除都水丞,转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桂州。九年(一○七六),交阯攻陷钦、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又除名为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哲宗元祐六年以都水丞召,病卒于道,年七十(《淳熙三山志》卷八)。有《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三四、《东都事略》卷八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四
刘彝(一○一五——一○九一),字执中,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幼从胡瑗学,登庆历六年进士第,为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令。
颇有政绩。
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
熙宁初,为制置三司条例官属,以言新法非便罢。
除都水丞,为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
熙宁七年加直使馆,知桂州。
交阯陷钦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
又除名为民,编隶涪州,徙襄州。
元祐初,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年七十。
著有《洪范解》六卷、《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赣州正俗方》二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等。
见《宋史》卷三三四本传及卷二○六、二○七《艺文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75 【介绍】: 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
仁宗朝进士,为大理法直官。
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授群牧、三司户部判官,为英宗书《洪范》于殿屏,加直龙图阁。
神宗立,出知齐州,改京东路转运使,力行新法。
后累官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
全宋文·卷一○五○
王广渊(一○一六——一○七五),字才叔,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嘉祐间为殿中丞。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任群牧、三司户部判官。熙宁中,由兵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徙河东,擢宝文阁待制,历知庆州、永兴军、渭州。熙宁四年为环庆路经略使,七年泾原路安抚使。八年卒,年六十。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二○四、二一一、二一四、二二○、二五六、二六九,《东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蔡元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漳浦人。
少能文章。
宋初屡征不就,讲学大帽山,人称蒙斋先生。
有《中庸大学解》、《语孟讲义》、《洪范会元》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2 【介绍】: 宋明州人,字清臣。
宁宗庆元二年进士。
历知常、湖、和、庐等州,累官至江淮制置使,击败李全犯淮东,进兵部尚书。
理宗嘉熙间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有《洪范统论》、《春秋三传通议》等。
全宋诗
赵善湘(一一七○?~一二四二),字清臣,鄞(今浙江宁波)人。濮安懿王五世孙。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调金坛县丞。五年,知馀姚县。开禧元年(一二○五),添差通判婺州。嘉定元年(一二○八),判无为军兼淮南转运判官、淮西提点刑狱。历知常州、湖州、和州、庐州、镇江府。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为沿海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绍定元年(一二二八),兼江东转运副使。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授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改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二年卒。有诗词杂著三十五卷,已佚。事见《宝庆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有传。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
赵善湘,(?
——一二四二),字清臣,宗室,寓鄞县(今浙江宁波)。
庆元二年登进士第。
调金坛县丞,历知馀姚县,开禧元年通判婺州。
嘉定中历知常州、湖州、和州、庐州、镇江府。
宝庆二年知建康府。
绍定元年兼江东转运副使,转江淮安抚制置使。
嘉熙中知庆元府、绍兴府。
淳祐二年卒。
著有《周易约说》等多种,今仅存《洪范统一》一卷。
见《宝庆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
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
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
六年,知制诰。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
寻召为翰林学士。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
八年,复相。
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
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
后改封荆。
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赠太傅。
绍圣中谥文。
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
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
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
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
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
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
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