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裴识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维贞元五年夏四月。容州刺史经略使侍御史谯县男戴公至部之三月。以疾受代。回车瓯骆。六月甲申。次于清远峡而薨。春秋五十八。明年正月庚申。返葬于金坛玉京原之旧封。宜叙世德。以识幽穸云。公讳叔伦。字幼公。本谯国人。其先在宋为公族。于汉为儒宗。东汉则有司徒涉。西晋则有司农𨔵。𨔵后南渡。始居丹徒。八叶至宋临湘侯明宝。明宝曾孙梁左丞皓。皓元孙皇德州司士好问。公之曾王父也。王父修誉。父慎用。皆自縻天爵。不顾翘车。传次君之礼文。尽通奥旨。师安道之晦德。尤恶知名。故世风纯庆。及公而发。公早以词艺振嘉闻。中以材术商功利。终以理行敷教化。师履素王之训。周旋君子之儒。淑声休问。苾芬四畅。初抠衣于兰陵萧茂挺。以文学政事。见称萧门。文本菁华。而长于比兴。粲为采章。锵如珩璜。鼓钟于宫。累辟大府。分命于计相也。则为湖南河内留后。自秘书正字三迁至监察御史。曳裾于贤王也。则为湖南江西上介。由大理寺司直再转至尚书祠部郎中。其阜人成化也。则东阳一同之人沐旬岁之治。抚人饫三年之惠。容人被踰月之教。夔人闻诏而欢。承讣而哀。不及蒙其泽。历官十一。而云安不书。所至之邦。必刻金石。始在转运府也。董赋于南荆。会蜀将杨琳。拥徒阻命。诏书告谕。初无革志。宵引锐卒。劫胁使臣曰。归我金币。可以纾死。公山立不挠。勇生于仁。端其词气。强于师旅。暴叛知感。乞盟于公。黎明。率其徒西向拜泣。指期诣阙。冢臣列状。天子召对。而推功于府。不伐其劳。时谈翕然。勇让具举。其在临川也。清明仁恕。多省费方略。蜀郡崇儒之化。南阳均水之法。精力区处。民以便安。田壤耕辟。狱犴清净。居一年。玺书褒异。就加金紫。未几而有容州之拜。且都督府所治。列城十三。训戎抚俗之任。招徕式遏之寄。非通方明略。无以威怀。盖皇慈所轸。先于柔远。方将布恺悌于夷落。致风俗于休嘉。议者以九伯二男。可跂而至。天则不吊。末如之何。君直清笃厚。博物通理。有大学之明诚。大雅之疏达。静如渊泉。动如镆干。不缁不磷。与令闻终始。起布衣儒服。位视方隅。归全之日。才具祭器。去国见麾幢之盛。返葬备裧輤之仪。列松槚于旧封。展牲牢于新荐。哀荣之礼。乡党称焉。初公娶京兆韦氏。永州刺史采之女。继室以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殷之女。皆淑明柔嘉。不幸早世。允子曰郅曰邡。年甫及龀。哀如成人。公仲兄新城长伯伦。以予夙承公欢。且有遗托。既不获让。是用直书。铭曰。
信都九江,文礼章章。
百代弥光,司徒佐汉。
司农匡晋,乃炽而昌。
世无违德,时有通塞。
或行或藏,克生容州。
贵为诸侯,其道直方。
政成中和,播为颂歌。
化被二邦,列爵疏土。
灿烂龟组,鸾声锵锵。
宜享繁祉,以媚天子。
今也则亡,还葬故里。
仙山之趾,德音不忘。
府君讳有方。字某。天水略阳人也。曾祖崇本。皇朝散大夫滑州匡城县令。祖若讷。皇右补阙起居郎桂歙梓三州刺史。考仿。皇杭州紫溪县令。代以儒门四科为家法。故发于文则菁华。施于政则惠和。公承是休德。饰躬践行。得诗之无邪。易之通理。凡五授命。皆以推择。曰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太子通事舍人。陈州司法参军。亳州司士参军。以大理评事兼徐州蕲县令。满岁南游。遘疾于途。以贞元十六年夏五月。殁于楚州之旅馆。春秋若干。夫人河閒刘氏。乐城公仁轨之元孙也。明智才淑。有子曰长儒。弱冠举进士甲科。文行清修。苴枲其容。水浆不入。以某年某月日。得吉卜于某地。其引也。盖殡也。以舆师繁兴。未遑归窆于东周之大。姑刻圆石。书其略云。公夷通直信。睦姻任恤。位卑而志宏。居约而家肥。有为有守。不疚不跲。其初命再命。宫卫赞谒。虽未居真秩。而四方之嘉招狎至。其后掾二邦。奉六条。受禄不诬。实闻其政。或摄领通邑。或分乘轺车。皆有裕人之仁。急病之义。及理于蕲也。能遂物之宜。不夺人之时。嘉惠善利。洽于千室。犹即墨桐乡之理。无不及也。又尝馈师于回中。从事于夷门。皆有功利。称于其府。其去蕲也。西方节将议委以谋猷介僎之重。且谓弓旌之未称也。将以柱后惠文之冠招公。章既上而公大病。斯可叹己。犹子族子。自期及缌。侍疾承讣。奔波涂潦。又以见公夙训慈仁之所逮也。噫嘻。自匡城至公四代。而三为县大夫。皆用循政闻。且以两汉邴曼容陈仲弓为准。故不至丰禄。加以梓州之懿文盛德。排抑于时。道未光大。终于郡节。或者蕃祉必复。其在后裔乎。此宗门所以有望于公之孤之昌大也。既而缄公理命。命以论撰。小子愀然涕洟。而为之铭曰。
恭惟叔父,信厚清厉。
有车翘翘,将事匪懈。
掾吏二部,文而无害。
施化一同,蕲人以乂。
易象视履,谓耆而艾。
奄然不淑,力命相盭。
楚挽虞殡,风烟晦昧。
属词贞珉,宁此厚载。
汉兴五代。孝武思理。胶西相陈天人之际。王道之端。昌言大对。统纪条贯。纯嘏积厚。远而寖明。帝唐九叶。顺考古道。陇西公兼将相之重。承尉卫之崇。启心宣力。作率庆事。陟格宗工。能积其烈。公讳晋。字混成。河东虞乡人。廉忠温厚。絜矩通理。秉义以立。故不为利疚。知动之微。故每与吉会。初肃宗受端命以合兵车。思欲去元元于汤火。致王度于金玉。以文告威让远猷密布(一作命)之为重也。故公解巾披荆。校文视草。凡三徙官。被以采章。代宗御天下。乃清吏职。以为文宪弥纶。陪贰事任。百辟交修。则理道洽。故公再入御史府。三为尚书郎。历秘书监长府奉常武候之亚。今上建皇都以纂鸿业。思代天工。俾宁方内。故公出入屯夷。昭明有融。中居大僚。以至柄用。贞元五年春三月。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五年。除礼部尚书。用耆硕俊德。转迁兵部。分正宏化。以本官毕命为东都留守东都畿汝州都防禦使。安危注意。以左揆持相印。充宣武军节度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十五年二月丁丑。薨于位。享年七十六。罢朝三日。追命太傅。有司易其名曰恭惠。职丧法赙。皆峻彝等。所以视其践履而加优之也。初公以祠部郎为出疆从事。北方之强。骄蹇沓贪。伐功怙力。徵我厚币。使臣指顾。公摄其词。词达气直。虏皆震伏。殚威命于专对。辉光华于外区。仁者之勇。沛然馀力。其为太府。未浃日而理。乃珥貂蝉。实兼宪丞。含章以承顾问。秉直以司纪律。修起故事。京师肃然。其为华州。徵赴行在。以祭酒亚相。使于北河。其往也。蓟门不出。关东多垒。习俗故态。且相附离。公则破其从约。使循轨道。其还也。蒲坂既阻。王宫未清。婪婪二逆。恣睢相合。公则折其凶谋。因以郁没。凭轼有劳。扈跸而旋。益用尊礼。大其职业。司徼循也。五校严备。持重而不苛。处纲辖也。六职遵修。举直而不紊。典礼乐也。百神咸秩。荐信而不黩。其为相也。上戴元圣。下熙百工。柔惠小物。协宁大政。推明常古之制。章叙理平之业。粹和而不耀。敬让而不居。言陈于前。不可悉数。拜章八上。然后得请。其抚封也。尤为难理。先是在宥推恩。参授兵柄。至有恃凶器以邀好爵者。气燄不还。风波相沿。是邦再乱。人用恫恐。上以为陈留天下之郊也。非素重臣不可以率先赋政。公既受命。与一二从事记室。儒服而前。不待里言。不恃捍卫。宽信夷易。闇然风行。长城大蔡。蕴在灵府。悍将伏罪。齐人乐业。四邻诸侯。折中于公。居四年政成。力疾累求入觐。因条陈利病。请制于未然。上难其继。以致没代。噫夫。一邦之人。得公而理。失公而乱。劫介夫。杀大吏。犹原燎川溃于不可遏向。公之嘉猷密疏。如前知焉。其明智欤。董氏在春秋时。书法不隐。在战国时。赞明命闻于诸侯。自胶西而下。淳耀滋大。在魏有司徒昭。在蜀有尚书令允。扶义纳忠。以斡机衡。其族旧矣。公曾祖仁琬。皇州博士。祖大礼。赠右散骑常侍。考伯良。开州新浦主簿。赠尚书左仆射。三代有令德而无贵仕。蕃祉所钟。发为追崇。宜哉。有子四人。秘书省著作郎全道秘书郎溪大理评事全素太常寺太祝澥等。其承学也专。其就列也敬。斩然而孤。累然以哀。日于先远。象数协吉。以某年十月丁酉。奉理命家法。薄葬公于河南县万安山之原。以前夫人南阳张氏继夫人京兆韦氏祔焉。从周礼也。惟公自筮仕至捐馆。四十五年。无伐善。无违德。历官三十六。皆以理效闻。自建中以还。居中分阃。再调鼎实。一人而已。范文子所谓厚德者能享多福。惟公有之。全道等犹惧懿铄之不永于后。与陵谷之有迁也。以德舆奉行公之命书者三。宜金石刻。故迹其诔谥而为之铭。其词曰。
后王财成,隽乂昭明。
以建皇极,甫申居内。
方邵理外,周邦是式。
于惟陇西,求福不回。
文武宣力,调和公餗。
整训长毂,柔惠且直。
胶西章章,道可佐王。
屈相下国,绵代储庆。
至公而盛,位实配德。
孑孑干旟,昔往浚都。
俗既纾息,翻翻素旗。
今旋洛师,人用悽恻。
惟是壤树,资于四布。
万安之侧,德辉在兹。
永代有词,于以篆刻。
王者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则崇德报功。加恩饰终。与覆载照临相为用一也。惟正平节公以恺悌文敏为二千石尚书郎。人浮于食。位不配德。纂积后之绪业。贻克家之燕翼。流光裕蛊。为代师式。乃元和二年夏五月。追命告赠为尚书左仆射。孝本乎忠。荣生乎哀。用摅罔极。以刻金石云。公讳倩。字容卿。河东闻喜人。其先嬴秦同姓。因封受氏。魏晋已还。号为多才。八贤方驾。百族归重。自魏冀州刺史徽五代至中军将军双虎。中军五代至隋左光禄大夫皇朝赠原州都督忠公仁基。忠公生皇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定襄金牙两道节度行军大总管赠太尉闻喜宪公行俭。公之曾祖也。宪公生皇光禄大夫侍中兼吏部尚书宏文馆大学士赠太师正平忠献公光庭。公之王父也。忠献公生皇尚书祠部员外郎赠太子宾客祯。公之烈考也。公天姿宏裕。虚受通理。臧氏之有后于鲁。管氏之代祀于齐。远至之器。发于岐嶷。年十一。以相庭推恩。授家令寺丞。满岁。选部铨第甲乙。补太常寺主簿。居先府君丧。水浆不入于口。孺慕殆于灭性。宗门忧其死于孝。礼文俯就。衣服外除。历华阴冯翊二郡司户参军。转秘书郎。俄丁内艰。毁瘠如初礼。违难江介。就拜洪州司马。改太子司议郎。徵为殿中侍御史。拜度支驾部二员外。迁司勋郎中秘书少监。历信饶二州刺史。复徵为度支郎中。其佐钟陵也。领留府之重。居议郎也。赞计司之职。暨登中台亚中秘。皆兼柱下方书之任。自淮而南。涉江而西。荆衡汉沔。湘中夏口。半天下奥壤。为都府者十数。公四颛使车。连佩数印。督课郡国。调其盈虚。吏禄兵食之仰给。输将转漕之回远。法钱牢盆之制。田租口赋之差。权其轻重。商其功利。察下人之疾苦。廉长吏之善否。车不辍鞅。有劳于时。其始受命也。寇剧横厉。三川如燬。阴方出师。慕义助顺。代宗焦劳念虑。命德宗以雍邸总戎。赋舆所会。征缮不给。有诏辍东方军市之租。移用于中都。属受钺之臣。矜功觖望。师老专利。便文自营。公慨然牒书。讥切备至。向之废格。悉用平镌。义夫以之感激。王旅以之震跃。其理信州也。用宽惠诚厚。辑柔所部。穑事满野。嘉禾同颖。年以顺成。人斯洽和。复其庸亡五千室。辟其农耕二万亩。交代之日。不书于簿。且曰。吾以恤隐。岂当沽美。不伐之善。欲盖而彰。方帅表理行第一。增秩至正议大夫。加金印紫绶。其为饶州。属所代者非其人。因缘权幸。贪猾无状。公以廉平颁诏条。以惨怛抚痍伤。四封爱戴。如热斯濯。其后徵拜也。朝廷诛内臣。修百度。弥纶经费。委重有司。公以郎吏代故相第五琦专判度支事。方冀裁成九赋。超赞六职。以美利利斯人。令望日大。天胡不惠。以大历七年秋七月。考终命于长安光德里第。春秋若干。以某年月日。归全于万年县神禾原之大墓。礼官博士以公处难不谋其身。牧人不私其功。能固所守。以行制度。易嘉名以旌往行。礼也。惟公直而温。而文。才裕于物。器周于用。静若蓍龟。动如干镆。秉是贞厉。终焉节适。著文集十卷。湓城集五卷。比兴属和。声律铿然。引拔参佐。皆一时名士。风采资材。迈绝偫伦。齿位未极。为荐绅所痛。夫人京兆韦氏。扶风太守恒之长女。以大宗之家人。诸侯之内子。衿鞶承训。笾豆助祭。当室以敬。睦亲以仁。姿操卓淑。音徽宏大。盛德著于母仪。惠心通于佛乘。五蕴不入。六姻是宪。始封咸宁郡君。后三追锡至邠国太夫人。有子曰均。以御史大夫工部尚书尹正荆门。节制上游。就加吏部尚书右仆射。元和三年抗章入觐。真拜右仆射判度支。加秩金紫光禄大夫。由河东郡公进封郇国。岁中进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抚征汉南。临长诸侯。惟郇公直清宏重。有文武桢干。得时大行。为王室辅。虑善以动。官修其方。赋政以惠。南国宣威。以靖西蜀。师长百工。阜成中邦。兵符将印。焜耀章灼。树善程能之绩。勤身体远之用。居则有犹。动则有功。率循风训。以复尊大。君子曰。宪公忠献公之休烈丕矩。再世盛德。屈于郎位。必复之庆。其在是乎。初郇公之授律也。孝文追赠公绛州刺史。其进律也。顺宗赠公礼部尚书。今皇帝永怀义方。于是有左揆之命。公之积庆。郇公之孝思。可谓至矣。郇公以三代论撰。皆上台雄文。猥以通旧。忘其卑鄙。辞则不腆。庶传信之无愧焉。铭曰。
河汾之东,庆祉所钟。
公相葳蕤,德耀昭融。
矫矫节公,体仁修性。
乃贻后昆,实禀先正。
太尉经武,太师翼圣。
施于储宾,执德之柄。
公用循良,惠于二邦。
公有德泽,宣于四方。
急病尚仁,履险乘刚。
化被烦苦,斯焉乐康。
吉禄方挚,寿堂已閟。
蔼此家声,扬于令嗣。
恩崇鼎铉,绩茂师帅。
中外服劳,安危注意。
便蕃属任,宏大名器。
孝理是覃,义方所自。
九原之中,礼盛服充。
王三锡命,襚饰宗工。
连冈峥嵘,介原穹崇。
陵谷有变,令声无穷。
圣人之制祭也。
因物达情。
比象配类。
尽内心之享礼。
定黄目之彝器。
居樽之上。
察神之至。
黄其色。
保纯固于中央。
目以名。
洞清明于幽邃。
将以赞禘祫。
报天地。
成形而百代犹传。
遍祭而万灵具醉。
懿夫周礼尽在。
殷荐孔明。
郁鬯馨而外达。
湛醪华而内清。
濩落为用。
昭彰表诚。
自可配于龙勺。
焉取俦于兕觥。
当其霜露盛时。
金石奏庙。
告虔之始。
在物居要。
动明酌而曼醁腾光。
澄旧污而圆规纳照。
且礼经所纪。
象设有以。
首瑚琏之序。
助宗庙之美。
体含宏。
足擎跽。
从祝之献。
而如鼎之峙。
精气皎于外饰。
黄润艳于通理
严敬而挹。
且见夫爵盈。
明德之歆。
讵闻乎罍耻。
若乃笾豆并置。
陶匏共陈。
亦可以备观光之祭法。
摅素怀于蜡宾。
酌其中。
谅明明之取义。
华其睆。
将属属以交神。
至于夜燎之时。
宿设之所。
含霜若丽夫金质。
导气更宜夫桂醑。
自合礼于宗彝。
匪齐名于杜举。
是知纯嘏将降。
明禋在兹。
达臭阴于勿勿。
驻灵驾之偲偲。
尚礼然也。
明王用之。
方今乐和同。
礼无体。
粢盛式务。
郁器光启。
客有习于声诗。
愿奉樽而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