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衍

相关人物:共 239 位
共 23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后晋高祖天福进士。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工诗,有《金鳌集》。
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鳌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
连州人。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
避乱还乡。
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
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
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
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
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
高越强起为丰城令,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
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有《孟水部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后晋天福九年(944)登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县令。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复起为丰城令。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工诗,有名当时。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集》等,均佚。《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唐诗汇评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
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
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
初仕楚,为零陵从事。
楚亡,归南唐。
建隆二年(961),官丰城令。
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
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
有《金鳌集》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
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与李昉交善。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中进士。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及恭孝王希萼入金陵。宾于归南唐。累迁滏阳令。致仕隐玉笥山。自号偫玉峰叟。复起为水部员外郎。归老连州。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江南野史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
《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父奇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71 【介绍】: 名或作迥。
五代末宋初益州华阳人。
善文章,尤工诗词。
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国亡,降后唐,补秦州从事。
后复入蜀,事后蜀孟知祥,累官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从孟昶归宋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四年,岭南平,议遣炯祭南海,称病不出,被罢职。
旋卒。
其词多写艳情,今存四十余首。
又著有《花间集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6—971) 炯又作迥、回,当以炯为正。
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前蜀亡,补秦州从事。
后蜀建国,任中书舍人。
广政十二年(949)拜翰林学士。
次年,知贡举、判太常寺。
后迁礼部侍郎,领陵州刺史,转吏部侍郎,加承旨。
二十四年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后蜀亡,入宋为右散骑常侍,俄充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侍,后分司西京。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
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六。
炯工诗文,尤以词著称,乃花间词重要作家。
《花间集序》阐述花间词之渊源、特点,对后世词人颇有影响。
花间集》收欧阳炯词17首,《尊前集》亦录31首。
全唐诗》存词48首、诗6首、断句1联(其中《渔父歌》二首诗词重收)。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初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
后唐庄宗时,为秦州从事。
至知祥镇成都,炯复入蜀。
知祥即帝位,以炯为中书会人,拜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陵州刺史。
后蜀亡,炯随孟昶降宋,官右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年。
炯能吹长笛,喜为歌词,《花间集》录其词十七首。
全唐诗》存诗六首,残句一。
词学图录
欧阳炯(896-971) 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花间集》称欧阳舍人。善吹长笛,多作艳词,曾为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序。词存48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欧阳平章词》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炯。蜀人。仕后蜀。历官武德军判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历代诗馀》引《蓉城集》
(欧阳炯)曾为赵崇祚叙《花间集》。每言:“愁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语难工。”其同大抵婉约轻和,不欲强作愁思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72 【介绍】: 五代时高邮人,字亚元。少能属文。李昪辅吴,用为秘书省正字。及昪建南唐,宋齐丘辟置幕中十余年,历大理评事,屯田员外郎。久之,齐丘出镇洪州,始表为节度掌书记。李璟保大中,召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李煜嗣位,为殿中监,知贡举,时称得人,迁刑部侍郎。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8—972 乔匡舜,一作乔舜,乃避宋太祖讳。
字亚元,广陵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初为李昪所重,补秘书省正字。
南唐建国,历大理评事、屯田员外郎。
中主保大时入为驾部员外郎,旋知制诰,迁祠部郎中、中书舍人。
十三年(955),因谏中主亲征周师,流抚州。
后主时征为水部员外郎,改司农少卿。
后任给事中、刑部侍郎等职。
开宝五年(972)卒,谥贞。
生平见徐铉《乔公墓志》、陆游《南唐书》、《十国春秋》本传。
匡舜善属文,以典赡称。
徐铉称为“词赋离骚客”(《哭刑部侍郎乔公诗》)。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拟谣》10卷,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断句2。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77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临安人,俗姓黄。少出家于临安朗瞻院,后至天台山受戒。已而至襄州清溪修禅,嗣清溪洪进。后住洪州上蓝精舍。宋齐丘见而异之,历请住舍利、幽谷、双岭诸刹,所至学徒自成规矩。南唐李煜闻其名,召入禁中,敕住庐山圆通院。卒谥道济禅师。
禅林僧宝传·卷第八
禅师名缘德。
生杭州临安黄氏。
年十七。
师事东山老宿勤公。
剃发受具。
神观靖深。
中空外夷。
以精进为佛事。
年二十四遍游诸方。
烂熳丛席。
至襄州清溪。
谒进禅师。
栖迟不去久之。
江南李氏有国日。
德混迹南昌之上蓝寺。
楚国宋公齐丘。
至于经堂。
僧众趋迎。
德阅经自若。
宋公傍立睨之。
德不甚顾答。
宋公问。
上座看甚经。
德举示之。
宋公异焉。
力请住舍利幽谷双岭诸刹。
德无所事去留。
所至颓然默坐而已。
而学徒自成规矩。
平生著一衲裙。
以绳贯其褶处。
夜申其裙。
以当被。
后主闻其名。
致至金陵。
问佛法大意。
留禁中。
又创寺以居之。
昭惠后以其子宣城公薨。
施钱建寺。
于庐山之阴。
石耳峰之下。
开基日。
得金像观世音于地中。
赐名圆通焉。
本朝遣使。
问罪江南后主
纳土矣。
而胡则者据守九江不降。
大将军曹翰部曲。
渡江入寺。
禅者惊走。
德淡坐如平日。
翰至不起不揖。
翰怒呵曰。
长老不闻。
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德熟视曰。
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耶。
翰大奇增敬。
而已曰。
禅者何为而散。
德曰。
击鼓自集。
翰遣裨校击之。
禅无至者。
翰曰。
不至何也。
德曰。
公有杀心故尔。
德自起击之。
禅者乃集。
翰再拜。
问决胜之策。
德曰。
非禅者所知也。
太平兴国二年十月七日。
升堂曰。
脱离世缘。
乃在今日。
以衲衣并所著木屐。
留付山中。
使门人累青石为塔。
曰他日塔作红色。
吾再至也。
乃化。
阅世八十。
坐六十有三夏。
谥曰道济禅师。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福毅,字敏修。
姓李氏,武昌人。
年十五祝发,抵汉阳归元寺受具。
志慕宗乘至焦山,参硕庵行载,载命看无字话,十馀年无所入。
病几死,忽猛省,遂印可。
后主焦山、五州山及扬州平山、金陵圆觉、荆州承天、湖州弁山,所至均沾法利。
乾隆二年,复主焦山。
会镇江大旱,福毅托钵维扬,募米二万四千馀石以赈之。
储大文为之记,详山志。
后居瓜洲报本庵,年八十五无疾而化,塔于润州黄山之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8—1785 【介绍】: 清江苏高邮人,字芙裳,号醴谷。
雍正十一年进士,入翰林。
乾隆元年举鸿博,授翰林院检讨。
历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广东、湖南字政。
后主钟山丽正书院。
通经史,善诗文。
有《读史提要录》、《半舫斋诗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 【介绍】: 五代时人。仕南唐。历官给事中。李璟时,官至枢密使。时璟谋迁都洪州,镐赞同其议。后因洪州迫隘,官府营廨皆不能容,群臣日夕思归,璟悔怒不已,镐亦惭惧。寻发疾卒。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1 一作齐镐。
南唐时人,籍贯不详。
曾任给事中。
中主时,仕至枢密使。
时中主谋迁都洪州,镐赞和其议。
后因洪州迫隘,宫府营廨皆不能容,群臣日夕思归,中主悔怒不已,镐亦惭惧。
宋建隆二年(961)发疾卒。
事迹散见《南唐近事》、《新五代史》卷六二、《靖康缃素杂记》卷一、《十国春秋》卷一八。
镐能诗,南唐宫嫔窅娘善舞,后主作金莲,令官娘舞莲中,镐赋诗赞美。
全唐诗》存断句1联,《浩然斋雅谈》卷中录存其《金莲步》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 【介绍】: 五代时番禺人。仕南汉。刘䶮时第进士,累迁中书舍人。以文思敏捷,见知于刘晟。诰敕碑记,援笔立就。命教长子刘鋹,及鋹即位,颇见敬重,任为参知政事。大宝二年,鋹祀天南郊,允章与礼官登坛,四顾指麾,宦者许彦真诬其谋反,族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9 一作钟元章,误。其先邕州(今广西南宁)人,徙家番禺(今广东广州)。南汉刘䶮时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刘晟乾和间拜工部郎中、知制诰。六年(948)使楚求婚,为马希广所拒,遂建议乘楚乱而攻之。刘鋹时,拜尚书右丞、参政事。因得罪宦官,被诬谋反而遇害。《十国春秋》卷六四有传。《全唐诗》存断句2,《诗话总龟》卷四八引《古今诗话》谓此二句为南汉时伶人作。
全粤诗·卷一九
钟允章(? — 九五九),番禺人。淹博能文。南汉刘䶮乾亨三年(九一九)进士,累迁至中书舍人。尤见知于刘晟,推为“倚马才”,拜工部郎中,知制诰。乾和六年(九四八),使允章聘楚以求婚,楚不许,还,具言楚乱可攻之状。晟遣军伐之,克贺、桂、连、宜、严、梧、蒙七州,乃重赏允章。复命教长子卫王继兴。继兴即位,更名鋹,擢允章为尚书左丞,参政事。大宝二年(九五九),以尝请诛乱法宦者,遂为所诬,族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六四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二
允章。
其先邕州人。
徙家番禺。
一曰宣化人。
南汉先主时举进士。
累迁中书舍人。
三主时拜工部郎中知制诰。
后主立。
擢尚书左丞参知政事。
宦官许彦真诬以谋反。
族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 【介绍】: 五代时僧。福州人,俗姓吴。七岁依雪峰义存出家。受戒后,游方至筠阳,参九峰道虔,遂为其法嗣。后住吉州禾山大智院,学徒云集。南唐李璟召问之,诏居扬州祥光院。复乞归山,栖止翠岩院。卒谥法性禅师。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无殷。
殷生吴氏。
福州人也。
七龄雪峰存禅师见之。
爱其纯粹。
化其亲令出家。
年二十。
乃剃落受具。
辞游方至九峰虔公。
问汝远来何所见。
当由何路。
出生死。
对曰重昏廓辟。
盲者自盲。
虔笑以手挥之曰。
佛法不如是。
殷不怿。
请曰。
岂无方便。
曰汝问我。
殷理前语。
问之。
曰奴见婢慇勤。
殷于是依止十馀年。
虔移居石门。
亦从之。
及虔殁。
去游庐陵。
至永新。
见东南山奇胜。
乃寻水而往。
有故寺基。
盖文德中。
异僧达奚道场。
遂定居学者云集。
唐后主闻其名。
诏至金陵。
问佛法大意。
久之有旨。
延居杨州祥光寺。
恳辞归西山。
诏住翠岩。
又住上蓝寺。
赐号澄源禅师。
建隆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
三月二日令侍者开方丈。
集大众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于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
坐夏五十。
谥法性禅师。
塔曰妙相。
赞曰。
石霜言。
遍界不曾藏。
而其子闻公。
临化曰。
今日分明说似君。
我敛目时齐听取。
九峰言。
尽乾坤是汝当人自体。
何处安眼耳鼻舌。
而其子殷公临化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予观其父子兄弟。
语言行履。
如形著影出。
声呼谷应。
而近世禅者。
尚伫思。
可悲怜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0 【介绍】: 五代时潍州北海人,字叔言。少隐嵩山。后唐庄宗同光中擢进士第。工文章书画,名闻京洛,时称“韩夫子”。父韩光嗣坐事诛,熙载奔南唐。初补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李璟时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又令兼太常博士,擢知制诰。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风。累官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李煜时改吏部侍郎,拜兵部尚书。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衣冠常制新格,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然性细谨,蓄妓数十辈,纵其出入。卒谥文靖。有《拟议集》、《定居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2—970 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后唐同光四年(926)登进士第。
天成元年(926),南奔归吴,为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
元宗嗣位,拜虞部员外郎,历史馆修撰,贬和州司士参军。
后召为虞部员外郎,迁郎中,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后主时,改吏部侍郎,徙秘书监。
后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熙载目睹国势日蹙,且以北人南来,身处疑难,遂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
坐托疾不朝,贬为太子右庶子,分司东都。
复召为秘书监、兵部尚书。
官终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
开宝三年(970)卒,谥文靖。
生平事迹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本传、徐铉《韩公墓志铭》。
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
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
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湘山野录》卷下)。
熙载所撰诗文颇多。
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韩熙载集》5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〇记其《格言》5卷等,皆佚。
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后迁居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
后唐同光中,登进士第。
南奔吴,释褐校书郎,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烈祖受祥,官秘书郎。
中主即位,以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复以本官知制诰,为权要所嫉,贬和州司士参军。
征拜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后主即位,历吏部侍郎、秘书监、兵部侍郎,迁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卒。
熙载审音律,善书画,工文辞,有《格言》五卷、《拟议集》十五卷、《定居集》二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五首,残句一。
全唐诗补逸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
弱冠擢进士第。
李建南唐,召为秘书郎,傅东宫。
李璟立,迁虞部员外郎。
言事切直,宋齐丘、冯延巳忌之,贬和州司马。
起为中书舍人。
后主煜袭位,为兵部尚书,累官光政殿学士承旨。
宋开宝三年卒,年六十九。
(据徐铉撰《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志铭》)熙载工文,与徐铉齐名,称韩徐。
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七
熙载字叔言。
潍州北海人。
后唐同光中擢进士第。
奔吴补校书郎。
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代吴。
召为校书郎。
嗣主袭位。
累除中书舍人。
拜户部侍郎。
后主袭位。
改吏部侍郎。
拜兵部尚书。
坐托疾不朝。
谪授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
复为兵部尚书。
拜中书侍郎。
充光政殿学士承旨。
开宝二年卒。
年六十九。
赠右仆射同平章事。
谥文靖。

作品评论

《湘山野录》
韩熙载字叔言,事江南三主,时谓之神仙中人,风彩照物……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
江南野史
韩熙载初知贡举,人皆以为巨题。熙载是夕自赋五首,旦视诸生,皆有可观。及著格言五十馀篇,时辈罕及。诱掖后进,号“韩夫子”。
共 23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