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商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
医工,居善药。
时得其药,辅其方,辄易售。
朝官出入移贬,辄卖药迎送,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故有义声于京师。
邸挺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岚县人。
性孝友,乐施舍。
癸巳岁饥,出金粟赈济,颇著义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17 【介绍】: 元僧。宁州定平人,号福元,俗姓杨。幼嗜佛书。凡六经四论一律,无不穷究。游至京都,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后退隐以终。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德谦号福元。
姓杨氏。
宁州定平人也。
幼为勤策嗜诵佛书。
稍长即游秦洛汴汝。
逾河北齐魏燕赵之邦咨访先德。
初受般若于邠州宁公。
习瑞应于原州忠公。
受幽赞于好畤仙公。
学圆觉于乾陵一公。
究唯识俱舍等论于陕州頙公。
听楞严四分律疏于阳夏闻公。
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
而数公并以识法解义声名远闻。
谦皆亲熏炙之而必臻其道。
后至京都受华严于大司徒万安坛主。
初诏居万宁寺。
迁崇恩前后十纪。
道德简于宸衷。
流声扬于海外未尝以荣显宠遇改其志。
尝曰。
畦衣之士抗于世表。
苟不愧于朝闻夕死。
尚何慕焉。
自以重居巨刹久佩恩荣。
唯恬退为高尚。
乃让师席与弟子。
自居幽僻谢绝人事括囊一室。
以明其明乐其乐。
处世而遗世者也。
元延祐四年正月二十有六日示寂。
帝赐镃五十缗赙葬。
敕有司备仪卫。
幡幢音乐津送荼毗。
获舍利数十颗建塔于城之南隅。
世寿五十有一。
腊四十有三。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德谦。宁州定平杨氏子。幼从僧读佛书。稍长。用游秦洛汴汝。咨访先德。学苾刍之道。发于是乎落矣。遂逾河而北。谒见诸大法师。所闻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诸老并以识法解义。驰声四远。师皆亲熏而炙之。跻其堂而嗜其胾。故年未逾立。已有盛名于时。后至京师。受华严圆顿之宗。于万安坛主拣公之门。拣以师博学多能。甚器重之。初以诏居万宁寺。迁大崇恩。两住大刹。前后一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溢于海隅。未尝以宠遇显荣为之志。而改其素。尝语人曰。畦衣之士抗尘世表。苟不愧于朝闻夕死可矣。尚何慕于外哉。自是屏绝人事。括囊一室。以乐其道。延祐四年正月。终于隐所。世寿五十一。僧腊四十三。宰臣以闻。敕有司备仪卫。集京畿诸寺幡盖鼓乐以送之。火后获舍利。建塔于城南。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德谦,号福元,姓杨氏,定平人也。幼而勤敏,嗜诵佛书。稍长,即游秦、洛、汴、汝,逾河北齐、魏、燕、赵之邦,咨访先德。初受《般若》于邠州宁公,习《瑞应》于原州忠公,受《幽赞》于好畤仙公,学《圆觉》于乾陵一公,究《唯识》、《俱舍》等论于陕州頙公,听《楞严》、《四分律疏》于阳夏闻公,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数公并以识法解义,声名远闻,谦皆亲熏炙之,而必臻其道。后至京师,受《华严》于大司徒万安坛主。初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前后十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扬于海外,未尝以荣显宠遇改其志,尝曰:“畦衣之士,抗于世表,茍不愧于朝闻夕死,尚何慕焉。”自以重居巨刹,久佩恩荣,唯恬退为高,乃让席与弟子,自居幽僻,谢绝人事。括囊一室,以明其明,乐其乐,处世而遗世者也。元延祐四年正月二十有六日示寂,帝赐钱五十缗赙藏,敕有司备仪卫、幡幢、音乐送之。茶毗,获舍利数十颗,建塔于城南隅,世寿五十有一,腊四十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 【介绍】: 宋荣州人,字潜夫。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父伯琪,以义声著于乡。
时州有盐井,籍民煎输,多至破产,唯有禄之家得免,伯琪请于州,均之官户,而仕者诬诉之,赍恨以殁。
梦易为朝奉郎,力成父志,言于州县、刺史、三司,得上闻,还籍没者三百五十五家,蠲岁额三十万斤。
摄兴州,部刺史以事中之,罢归而卒。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辛齐光(?
~?
),字愧贤,澎湖奎璧澳人。
嘉庆六年(1801)台湾府学岁贡,十八年(1813)癸酉科钦赐举人。
家裕而乐善好施,尝捐数百金修文石书院及台湾府城试馆,又修路造桥、修堤建祠,遇贫困者周恤之,告贷不能偿者免之,多行善事,义声闻乡里。
少年力学,二十三岁为诸生,应乡试十馀科,内渡遭风几殆,时母年高,虑风波不测,遂决意杜门养母。
母九十馀岁没,齐光年六十六矣,尽哀尽礼。
服阕再赴秋闱,皓首登瀛,为澎士先。
耄年尤杖策一上公车,归课子孙,藏书满家,留心考据。
既又主讲文石书院,善诱后学,教人重实践,课诸生终日,谆谆不怠。
年七十六,无病而卒。
《澎湖续编‧人物纪‧列女》传记中有数则为辛齐光参与采辑。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01—约866或约812—约870 【介绍】: 唐太原祁人,本名岐,字飞卿。
温彦博裔孙。
少敏悟,工诗词。
数举进士不第。
宣宗大中中,以搅扰试场,黜为随县尉。
襄阳节度使徐商署为巡官。
不得志,去归江东。
后至长安,任国子助教。
贬方城尉,卒。
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后收入《花间集》,为花间派词人之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
时试律赋,八韵一篇,相传庭筠文思敏捷,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韵只须八叉八吟,故号为温八叉、温八吟,有《金筌集》及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870 本名岐,字飞卿,排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负才华,尤长于诗赋,然生性傲岸,好讥讽权贵,得罪宰相令狐绹,因此累举不第,仅任方城尉、隋县尉、国子监助教等微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夏承焘有《温飞卿系年》。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亦有诗名,当时与李商隐齐名,号为“温李”。时人又称其与李商隐、段成式之诗风为“三十六体”,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也。才性敏捷,每与试,押官韵,未尝起草,每一韵一吟,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故又称“温八叉”或“温八韵”。温诗语言风格较为秾艳,予人以绮错婉媚之感。此种特征尤以乐府篇什为最。其怀古之作,多含讽谕意义;其写女性之诗则多具悲剧色彩。亦有少量直接揭示社会矛盾之篇什,故不能将温诗一概斥之为“侧艳之词”。诗体以近体为较擅,气韵清拔,格调高峻,如《过陈琳墓》、《经五丈原》等。其写景小诗则清新可喜,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向称名句。由清人曾益编集作注、顾予咸补辑、顾嗣立补注重订之《温飞卿诗集笺注》,乃最完善之温诗注本,存诗近330首。《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温庭筠(约801-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才情敏捷,每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人号“温八叉”。
然恃才傲物,放浪不羁,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
曾东游吴越,南极黔巫,西北至萧关、回中,行踪极为广泛。
大中末,谪为隋县尉。
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
咸通七年,官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又工词,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祖。
有《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均佚。
今有《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九卷。
词学图录
温庭筠(?-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花间词人鼻祖。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皆佚,词存《花间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金荃词》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
庭筠本名岐。
字飞卿。
太原人。
数举进士不第。
徐商镇襄阳。
署为巡官。
历方城隋县尉卒。

作品评论

《旧唐书•文苑传》
(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唐摭言
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北梦琐言
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口“救数人”也。
唐才子传
(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批点唐音》
温生作诗,全无兴象,又乏清温,句法刻俗,无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难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浅学耳。余恐郑声乱耳,故特排击之。
唐诗镜
温庭筠诗如浪芷浮花,初无根蒂,丽而浮者,伤其质矣。
唐音癸签
温飞卿与义山齐名,诗体丽密概同,笔径较独酣捷。七言乐府,似学长吉,第局脉紧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纵也。
《诗源辨体》
庭筠五言律有六朝体,酷相类。七言人录者调多清逸,语多闲婉,在晚唐另为一种。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澹远,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正如苎萝女,昵之虽欲倾城,然使其终身负薪,则亦不平。
《唐音审体》
飞卿乐府歌行,不妨出义山之上,而今体诗不逮远甚。虽曰义山学杜,飞卿学李,渊源本异,而工力浅深,自不可掩。
野鸿诗的
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
《唐诗别裁》
语曰:“情生于文,文生于情。”情不足而文多,晚唐诗所以病也。得此意以去取温诗,则真诗出矣。
一瓢诗话
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唯长诗则温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长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换之势;温则一束便住,难免有急龙急脉之嫌。
石洲诗话
飞卿七古,调子元好,即如《湖阴同》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节所本也。然飞卿多作不可解语。且同一浓丽,而较之长吉,觉有伧气,此非大雅之作也。
石洲诗话
温诗五律,在姚武功之上。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温飞卿久困名场,故学力独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师之攻!顾华玉盛诋之,亦蚍蜉撼树也。
《石园诗话》
愚谓飞卿才思艳丽,韵格清拔,随题措辞,无不工致,恰如其“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之妙。
《南堂辍锻录》
温飞卿五律甚好,七律唯《苏武庙》、《五丈原》可与义山、樊川比肩。五七古、排律则外强中干耳。
《东目馆诗见》
飞卿与玉溪并称,其歌谣岂玉溪所能几及!清拔处亦不似长吉刿心镂肝。
《唐七律隽》
温、李并称,飞卿松秀似胜义山,而宋人学西昆者有此精到否?
三唐诗品
其源滥觞明远,而衍派子山,是义山一流。顾律多浮藻,无婉密之音。五言规古,自存璆亮。歌行炼色揣声,密于义山,疏于长吉。刘彦和谓“穷力追新”,陆士衡谓“雅而能艳”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3 【介绍】: 唐齐州临淄人,世居荆州,字柯古。段文昌子。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尤深于佛书。累迁尚书郎。历吉州刺史、太常少卿。懿宗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解印,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于以四六文撰写奏章公文,三人皆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又撰有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3 字柯古,排行十六,其先临淄邹平(今山东邹平)人,后家居荆州(今属湖北)。
宰相段文昌之子。
以父荫入仕,任职集贤院。
武宗会昌三年(843)为秘书省校书郎。
宣宗大中初出为吉州刺史。
七年(853)返京,后出为处州刺史。
十三年罢任,寓居襄阳,以闲放自适。
懿宗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后入为太常卿。
四年(863)卒于长安。
生平见《旧唐书·段文昌传》、《新唐书·段志玄传》附、《金华子》卷上、《唐诗纪事》卷五七等。
今人方南生有《段成式年谱》。
成式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殆遍,故文章冠于一时。
尤长于骈文,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三人排行皆为十六,故时人称为“三十六体”。
退居襄阳时,与温庭筠、余知古、元繇、韦蟾诸人同游徐商幕,赋诗唱和,编为《汉上题襟集》。
亦擅文,著书颇多,尤以《酉阳杂俎》最为知名,今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汉上题襟集》10卷,《宋史·艺文志七》记有《段成式集》7卷等,今皆佚。
全唐诗》存诗1卷,与张希复、郑符等游长安诸寺联句若干、词1首。
唐诗汇评
段成式(约803-863),字柯古,祖籍临淄邹平(今山东邹平),后徙荆州(今湖北江陵)。段文昌之子。以门荫入仕,官秘书省校书郎。开成五年,为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殿修撰,累迁尚书省郎中。大中和,出为吉、处二州刺史。大中末,居襄阳,与温庭筠、韦蟾等唱和。咸通初,出为江州刺史。官终太常少卿。成式博览群书,猎奇好异,撰《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今存。其与温庭筠等襄阳唱和之作编为《汉上题襟集》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词学图录
段成式(约803-863年) 字柯古。临淄人。唐开国功臣段志玄裔孙。与温飞卿、余知古、韦蟾、周繇等相唱和,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三人均排行十六,故时人号其诗为"三十六体"。多著述,其《酉阳杂俎》为唐人笔记名著,后世誉为"小说之翘楚"。父段文昌,穆宗宰相,子段安节,音乐家。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七
成式字柯古。宰相文昌子。以荫为挍书郎。累迁尚书郎。出为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

作品评论

唐音癸签
段成式与温、李同号“三十六体”,思庞而貌瘠,故厥声不扬。
《石园诗话》
段柯古,宰相文昌子,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与义山、飞卿齐名,时号“三十六体”。然其诗长于用典,较之温、李,固曹、郐也。
《卧雪诗话》
段酉阳与温、李并称“三十六体”,非唯不及李,亦不及温。僻典涩体,至不可解,与所著《酉阳杂俎》类书相似。其奇丽似长吉,实非长吉;其沉厚似昌黎,实非昌黎;其纤密似武功,实非武功。当为唐诗别派,后人亦鲜效之者。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为宪。
元锡之子。
郡望河南洛阳(今属河南)。
武宗会昌中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宣宗大中中为御史中丞。
大中后期,徐商镇襄阳,繇在其幕府与诗人温庭皓、段成式、韦蟾游,时相唱酬,尤与段成式多有唱和戏作。
全唐诗》所存周繇诗中即混有其《嘲段成式》、《看牡丹赠段成式》、《以人参遗段成式》、《和段成式》等诗。
生平见《元和姓纂》卷四、《唐诗纪事》卷五四《周繇》条(其中混有字允元之另一周繇事迹)、《唐才子传校笺·补正》卷八《周繇》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8 【介绍】: 唐太原祁人。温庭筠弟。懿宗咸通中,署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府。庞勋起事,以刃胁庭皓,使为表求节度使,庭皓倨答:“我岂以笔砚事汝耶?”遂遇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9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弟。
宣宗大中后期,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幕从事。
懿宗咸通中,为徐州节度使崔彦曾幕团练巡官。
九年(868),庞勋反,以刃胁庭皓,使作表求节度使。
庭皓拒之,次年为庞勋所杀。
事迹散见《旧唐书》卷一九〇、《新唐书·温大雅传》附、《唐诗纪事》卷五八。
庭皓擅辞藻,能诗。
其在山南东道节度使幕时,与段成式、韦蟾、元繇等时有唱和,成《汉上题襟诗集》。
所作尤以《观山灯献徐尚书》、《梅》诗著名。
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家贫,入中条山万固寺读书。
宣宗大中三年(849)登进士第,后为徐商山南东道观察判官,加授监察御史衔。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八。
能诗,曾和徐商诗。
全唐诗》存诗1首。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