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令狐绹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别号石司马。
故唐乐工。
少为宰相令狐绹所赏,为之延誉,号称“琵琶石深”。
乱后入前蜀,多游显贵家,以宾客待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1688 【介绍】: 清江南江都人,字季角,号蛟门、觉堂。康熙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与修《明史》,被劾归。文章师法王安石,诗为王士禛弟子,而慷慨深沉,风格与乃师不同。有《百尺梧桐阁诗集、文集、遗稿》、《锦瑟词》。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汪懋麟,字季角,号蛟门,江都人。康熙丁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有《百尺梧桐阁集》。
清诗别裁集
字季用,江南江都人。康熙丁未进士,官刑部主事。著有《百尺梧桐阁集》。○比部师法韩、苏两家,故才情横溢。归田后,留心经学,皮毛剥落矣,因未见晚年作,故仍取才华绚烂之篇。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蛟门,江都人,官主事,有《百尺梧桐集》
锦瑟词·序一
戊申重九,偶滞广陵,策杖过红桥,登法海寺,遥望平山堂可二里许,欲造而观焉。而小雨微茫,路湿秋草,辄兴尽而返。因窃叹曰:「欧、苏两公,千古之伟人也。其文章事业,炳耀天壤,而此地独以两公之词传,至今读《朝中措》、《西江月》诸什,如见两公之须眉生动,偕游于千载之上也。世乃目词学为雕虫小技者,抑独何欤?以词学为小技,谓欧、苏非伟人乎?」汪子蛟门以《锦瑟词》见示,予笑谓之曰:「是可以传矣。」蛟门曰:「自释褐以来,一二年间,偶一为之,同于博弈耳,未敢自位古人也。愿卒业于古文焉,诗焉。源深而流远,殆茫茫乎未见其所止矣。」予曰:「勇哉。」充之大之,皎皎如日星,行地如江河不得量之矣。词犹龙之片甲,凤之一羽耳。徐而读之,淙淙乎春涧之泻壑也,蔼蔼乎秋云散空而变态万千也,谡谡乎松籁之咽也,锵锵乎追风蹑影雹散而冰裂也。余所期于蛟门者,文章事业,如欧、苏两公而足矣。则蛟门之词,不可与两公之词并传也哉?魏塘曹尔堪撰。
锦瑟词·序二
尝读少陵《曲江值雨》诗云:「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是时少附授左拾遗,年已近五十,而此老犹兴复不浅,况夫青年科第,显名雁塔,杏园春宴,为探花使者乎?无怪乎义山赋「锦瑟无端」,又曰「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也。岂独义山,彼飞卿《金荃》好词,端己《浣花》新味,要皆妙解风流,燃脂弄粉,盖年少才人,不如此,情不深,词不丽耳。同里汪子蛟门,制科文章之外,名久著于古学诗歌,予每吟咏其好句,艳于郑之鹧鸪,谢之蝴蝶,至其情词缱绻,唾月羞花,尤于诗馀一道,沈眠周柳,今读其十咏十索诸词,不令人不销魂不可得。且其词若干首,尽得之酒边花下,马上舟中,才捷腕敏,以建安之七步,使玉溪之三眠,人方疑其惨淡撚须,孰知蛟门昵语温柔,从十指冰弦中,不异轻调锦瑟消长昼乎?集成,而命以《锦瑟》,以汪子科甲得第之早岁,将来勋业名位,正未易量也。他日或以此词嫁名于河阳书记,亦无妨也。东原完元鼎撰。
锦瑟词·序三
蛟门为家司徒叔父,丁未南宫所拔获官禁。近时时往来,予故得从后堂丝间,披襟挹袂,叙述孔李通家之好。每读长短句,未尝不叹其匠心措意,轶秦排柳,以为当代词人也。未几,予捧檄南驰,蛟门亦请假还广陵,虽隔京江,未及千里,反不能如向日长安时,香清酒热,同为歌啸。因嗟拙宦栖迟,正如亭皋落叶,随风飘泊,方难自遣。乃今岁花朝,蛟门忽以《锦瑟词》见寄,嘱予与徐子电发互相釐定。遂从簿书之暇,按谱微吟,转觉藻采飙流,艳逸竞爽,髣髴花影郎中、清狂从事,令人益想竹西烟月、红桥画舫中,歌出柳绵佳句,低按银筝,醉弹锦瑟。窃愿携此词以献家叔司徒公,亦应击节唤奈何也。时康熙丙辰仲春望日,柳村梁允植撰。
锦瑟词·跋
或曰:「锦瑟,古乐器也。
宋人诗馀皆被弦管,故设大晟乐正,所以协宫徵而宜音律,自金元院本继兴,搊筝擘阮,遂不复能缠弦旧词。
今蛟门以锦瑟名集,亦欲按红牙檀板,与柳郎中争胜于歌头犯尾之下欤?
」或曰:「锦瑟,令狐丞相家青衣也,当时义山少受知于令狐楚,复为王茂元、郑亚所辟,令狐绹心恨之,不相款洽,李故托锦瑟及无题诸诗,冀其感动,岂蛟门亦有所托欤?
」皆不必深求。
要之,温柔昵语,正宜弹拨于鹍鸡雁柱中,至其豪迈宕往,淋漓感激,直欲上掩和凝,下淩温尉,非仅花间酒边,誇为丽句已也。
时康熙丙辰仲春花朝,吴江徐釚菊庄谨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和。
宪宗元和四年进士。
文宗大和中,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出为华州刺史。
开成初,为岭南节度使,为政廉洁。
武宗会昌初,迁山南东道节度使。
入朝,迁户部尚书。
宣宗大中初,为宣武军节度,加检校司空。
后为河东节度使。
九年,征入朝为左仆射。
宰臣令狐绹恶之,罢黜,又惧物议,以钧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懿宗初,复节度宣武。
卒年八十七,谥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4—860 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累佐使府。文宗大和五年(831)任左补阙,历衢、常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任华州刺史,改岭南节度使。武宗会昌中累徙山南东道、昭义、宣武节度使。宣宗大中四年(850)拜户部尚书,改太子少师,封范阳郡公。六年后历任河东、山南西道节度使,东都留守。懿宗咸通元年(860)致仕,卒,谥元。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钧字子和。范阳人。徙京兆蓝田。第进士。以拔萃补秘书正字。累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兼领昭义军。进检校左仆射。宣宗立。改吏部尚书。封范阳郡公。守太子太师。大中十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以检校司徒为东都留守。懿宗立。以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七。赠太保。谥曰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01—约866或约812—约870 【介绍】: 唐太原祁人,本名岐,字飞卿。温彦博裔孙。少敏悟,工诗词。数举进士不第。宣宗大中中,以搅扰试场,黜为随县尉。襄阳节度使徐商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至长安,任国子助教。贬方城尉,卒。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后收入《花间集》,为花间派词人之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时试律赋,八韵一篇,相传庭筠文思敏捷,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韵只须八叉八吟,故号为温八叉、温八吟,有《金筌集》及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870 本名岐,字飞卿,排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少负才华,尤长于诗赋,然生性傲岸,好讥讽权贵,得罪宰相令狐绹,因此累举不第,仅任方城尉、隋县尉、国子监助教等微职。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夏承焘有《温飞卿系年》。
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亦有诗名,当时与李商隐齐名,号为“温李”。
时人又称其与李商隐、段成式之诗风为“三十六体”,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也。
才性敏捷,每与试,押官韵,未尝起草,每一韵一吟,场中曰“温八吟”。
又谓八叉手成八韵,故又称“温八叉”或“温八韵”。
温诗语言风格较为秾艳,予人以绮错婉媚之感。
此种特征尤以乐府篇什为最。
其怀古之作,多含讽谕意义;其写女性之诗则多具悲剧色彩。
亦有少量直接揭示社会矛盾之篇什,故不能将温诗一概斥之为“侧艳之词”。
诗体以近体为较擅,气韵清拔,格调高峻,如《过陈琳墓》、《经五丈原》等。
其写景小诗则清新可喜,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向称名句。
由清人曾益编集作注、顾予咸补辑、顾嗣立补注重订之《温飞卿诗集笺注》,乃最完善之温诗注本,存诗近330首。
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温庭筠(约801-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情敏捷,每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人号“温八叉”。然恃才傲物,放浪不羁,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曾东游吴越,南极黔巫,西北至萧关、回中,行踪极为广泛。大中末,谪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咸通七年,官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工词,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祖。有《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均佚。今有《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九卷。
词学图录
温庭筠(?-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花间词人鼻祖。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皆佚,词存《花间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金荃词》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
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数举进士不第。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历方城隋县尉卒。

作品评论

《旧唐书•文苑传》
(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唐摭言
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北梦琐言
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口“救数人”也。
唐才子传
(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批点唐音》
温生作诗,全无兴象,又乏清温,句法刻俗,无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难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浅学耳。余恐郑声乱耳,故特排击之。
唐诗镜
温庭筠诗如浪芷浮花,初无根蒂,丽而浮者,伤其质矣。
唐音癸签
温飞卿与义山齐名,诗体丽密概同,笔径较独酣捷。七言乐府,似学长吉,第局脉紧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纵也。
《诗源辨体》
庭筠五言律有六朝体,酷相类。七言人录者调多清逸,语多闲婉,在晚唐另为一种。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澹远,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正如苎萝女,昵之虽欲倾城,然使其终身负薪,则亦不平。
《唐音审体》
飞卿乐府歌行,不妨出义山之上,而今体诗不逮远甚。虽曰义山学杜,飞卿学李,渊源本异,而工力浅深,自不可掩。
野鸿诗的
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
《唐诗别裁》
语曰:“情生于文,文生于情。”情不足而文多,晚唐诗所以病也。得此意以去取温诗,则真诗出矣。
一瓢诗话
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唯长诗则温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长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换之势;温则一束便住,难免有急龙急脉之嫌。
石洲诗话
飞卿七古,调子元好,即如《湖阴同》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节所本也。然飞卿多作不可解语。且同一浓丽,而较之长吉,觉有伧气,此非大雅之作也。
石洲诗话
温诗五律,在姚武功之上。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温飞卿久困名场,故学力独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师之攻!顾华玉盛诋之,亦蚍蜉撼树也。
《石园诗话》
愚谓飞卿才思艳丽,韵格清拔,随题措辞,无不工致,恰如其“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之妙。
《南堂辍锻录》
温飞卿五律甚好,七律唯《苏武庙》、《五丈原》可与义山、樊川比肩。五七古、排律则外强中干耳。
《东目馆诗见》
飞卿与玉溪并称,其歌谣岂玉溪所能几及!清拔处亦不似长吉刿心镂肝。
《唐七律隽》
温、李并称,飞卿松秀似胜义山,而宋人学西昆者有此精到否?
三唐诗品
其源滥觞明远,而衍派子山,是义山一流。顾律多浮藻,无婉密之音。五言规古,自存璆亮。歌行炼色揣声,密于义山,疏于长吉。刘彦和谓“穷力追新”,陆士衡谓“雅而能艳”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0—859 【介绍】: 唐朝皇帝。
初名怡,后改现名。
宪宗第十三子。
武宗会昌六年,宦官马元贽等拥立为皇太叔。
及即帝位,罢斥李德裕党,重用牛僧孺党。
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自肃宗、代宗以后,河西陇右尽没吐蕃,至是,河、湟克复。
曾与宰相令狐绹谋诛宦官,未成。
以服长生药致死。
在位十三年,谥圣武献文孝皇帝。
全唐文·卷七十九
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立为皇太叔。翌日即位。改今名。大中二年正月。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在位十三年。年五十。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咸通十三年。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澧州人。字文山。性旷逸,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裴度荐之,诏授弘文馆校书郎,未几乞归,卒。有《李群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8?—862 字文山,排行四,澧州(今湖南澧县)人。
少好吹笙,善书翰,屏迹林壑,苦心为诗。
宣宗大中八年(854),徒步远至京师,献诗三百。
令狐绹、裴休荐,授弘文馆校书郎。
与杜牧、姚合、方干、李频、段成式等交往酬唱。
4年后衔冤归乡,苦闷而卒。
光化三年(900),昭宗追赐进士及第。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五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
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之为“博解宏拔”之上入室。
李群玉诗五言警拔,七言流丽,名句甚多,为后世所传诵。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3卷,后集5卷。
今人羊春秋辑注《李群玉诗集》(岳麓书社)搜集资料较详备,校勘亦较精审。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续拾》录诗1首。
唐诗汇评
李群玉(约808-约860),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
工书能诗,不乐仕进,亲友强其应试,一上而止,屏居澧州十年。
开成初,东游吴越,又曾西入三峡。
会昌中,客裴休湖南幕。
后南游广州、桂州,依岭南节度使李玭,复归澧州。
又东游洪州,取道袁州、醴陵返乡。
患消渴疾。
大中八年,襄休、令狐绹为相,荐之。
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
有《李群玉诗》三卷、《后集》五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郑处约《李群玉守宏文馆校书郎敕》
李群玉放怀丘壑,吟咏性情。孤云无心,浮磬有韵。吐妍词于丽则,动清律于风骚。冥鸿不归,羽翰自逸,雾豹远踪,文采益奇。
唐摭言
李群玉,不知何许人,诗篇妍丽,才力遒健。
唐才子传
夫澧浦,古骚人之国。屈平仕遭谮毁,不知所诉,心烦意乱,陚为《离骚》……群玉继秉修能,翱翔大化,人不知而不恤,禄不及而不言,挹杜兰之绪馨,款君门以披怀,沾一命而潜退。风景满目,宁无愧子古人。故其格调清越,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如“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句,已曲尽羁旅坎𡒄之情。壮心千里,于方寸不扰、亦大难矣。
唐音癸签
李文山有才健之目,而笔才实拙,通卷难觅全瑜。
《载酒园诗话又编》
文山虽生晚唐,不染轻靡僻涩之习,五言古颇有素风,但警拔处亦少。其于温、李,不为亦不能也。
《中晚唐诗叩弹集》
文山诗笔妍丽,五言长篇尤佳,只嫌一色少变化耳。然于晚唐诸家,最为超迈。
石洲诗话
李群玉五古,实胜司空表圣,不可以名誉而甲乙之也。
《东目馆诗见》
李群玉民律深稳,时出新异,七绝尤高绝。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郭景纯,奇采云诡,灵思霞谲,情词幽秀,唯沉厉少衰。升仙秋怨,辟啼感春,拾轨清尘,颉心香草。至若湖中古愁,汉阳春晚,亦足攀嵇步阮,与古为新。七言瑰丽,乾𦠆之流也。秣陵怀古,黄陵每怨,遥深一往,不以密藻伤神,是玉溪得力之处。
《诗学渊源》
李群玉……诗极类温、李,五言古诗尤得齐梁之遗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蜀人。字求古,一作承古。太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0? 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文宗大和五年(831)登进士第。历司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杭州、忠州、岳州、江州刺史,御史中丞等职。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七。与李商隐、许浑、温庭筠、杜牧等诗人交游。许浑以“赋似相如诗似陶”称之。《郡阁雅谈》谓“李远体物缘情,皆尽臻妙”(《诗话总龟》卷四五引)。又引卢尚书哭李诗云“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与许浑齐名,当时号“浑诗远赋”。李远诗赋俱有佳作,而赋更为人称道。今人李之亮有《李远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入1首。
唐诗汇评
李远,生卒年不详,字求古,蜀(今四川)人,郡望陇西(今属甘肃)。
大和五年(831),登进士第。
开成中,为监察御史,佐福建幕。
入朝,会昌元年,为尚书司门诗外郎。
大中十二年,宰相令狐绹荐为杭州刺史。
又曾任岳、忠、建、江诸州刺史,终御史中丞。
远善棋工诗,情地闲雅,与杜牧友善。
有《李远诗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
远。会昌九年官尚书司门员外郎。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世谓“(许)浑诗(李)远赋,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
《诗史》
许浑诗格清丽,然不干教化。又有李远以赋名,伤于绮靡不涉道。故当时号“浑诗远赋”。
诗话总龟引《郡阁雅言》
李远体物缘情,皆为臻妙。尝有《赠筝妓伍卿》诗云:“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五卿。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咏鸳鸯》云:“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试取鸳鸯看,多应共寸肠。”
唐才子传
少有大志,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早历下邑,问名卓然。
一瓢诗话
李求古《赠写御史客李长史》一篇,法律井井,不减开、宝时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沙人,守复愚,号文泉子。
宣宗大中进士。
累迁右拾遗、中书舍人。
忤宰相令狐绹,出为华阴令。
终商州刺史。
工文。
有《文泉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1?—? 字复愚,长沙(今属湖南)人。幼孤,母姚氏抚其成立。会昌、大中间游岭南、东川各地。宣宗大中三年(849)自荆州获解,次年登进士第,时称破天荒。初授寿州从官,再补校书郎,皆不久即去职。大中末,任太学助教、集贤校理。懿宗咸通四年(864)因言事得罪,贬华阴令。累迁中书舍人、户部郎中。官至商州刺史,约卒于僖宗乾符间。生平事迹散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陈寅恪《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及其自撰《先妣姚夫人权葬石表》(《关中石刻文字存逸考》卷四)。刘蜕工古文,文风奇崛,多愤激之言。著有《文泉子》10卷,已佚,明人辑为《刘蜕集》6卷。另《永乐大典》卷三一三四、《舆地纪胜》卷一五四收录刘蜕诗1首、断句2,《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二
刘蜕,字复愚,号文泉子。
桂阳(今属广东连州)人。
学有根柢,二十四岁已著书满十卷。
又上书南海崔尚书贡旧《投刺书》一卷、《杂歌诗》二卷。
唐宣宗大中四年(八五○)中进士,累官右拾遗、中书舍人、左拾遗,以极论令狐绹之子滈恃权纳货,触怒权贵,贬华阴令。
终商州刺史。
生平著述甚丰,尝聚十五年所为文,封土掩埋,刻石为《文冢铭》。
后编集十卷,名《文泉子》,早佚。
明天启间吴馡辑为六卷,崇祯间闽人韩锡合为一卷。
事见《登科记考》卷二二、邹鲁《广东通志》稿《列传》。
诗四首。
全唐诗补逸
刘蜕字复愚,长沙人。懿宗咸通间官左拾遗。曾流寓于射洪,聚生平所为文,掘土埋于南山,刻石曰文冢云。诗一首。(《全唐诗》无刘蜕诗)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蜕字复愚。
自号文泉子。
长沙人。
大中时擢进士。
累迁右拾遗中书舍人。
忤宰相令狐绹
出为华阴令。
终商州刺史。
豆卢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人。
登进士第。
累官左司郎中。
宣宗大中十年,为谏议大夫,丞相令狐绹荐为夔王侍读,官至同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字殷衡。
世称小杜公。
杜元颖从子。
登进士第。
历迁右拾遗、翰林学士承旨。
居翰林最久,终不漏禁近语,擢中书舍人。
宣宗大中十年,权知礼部贡举。
十一年,选士三十人,后多至达官。
懿宗立,拜吏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咸通九年,罢为镇海军节度使。
庞勋入攻淮南,审权与令狐绹、崔铉连师掎角,馈粟相衡,唐师赖济。
入为左仆射,寻出领河中、忠武节度使。
卒谥德。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