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顗

相关人物:共 72 位
共 6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古城岩下半庄山,恰对澄江水一湾。
列岫拖岚围竹坞,小塘分绿浸柴关。
醉招猿鹤惊相下,清爱渔樵去复还。
此景近来频入梦,病身何日可投閒。
隔林沙径到岩扃,绕舍奇峰叠翠屏。
野话有时逢衲子,溪行随处课租丁。
看云净扫松间石,避暑閒登竹下亭。
一自别来空怅望,移文真愧北山灵。
天台大师俗姓陈,其名智顗华容人。
隋炀皇帝崇明因,号为智者诚敬申。
师初孕育灵异频,彩烟浮空光照邻。
尧眉舜目熙若春,禅慧悲智严其身。
长沙佛前发弘誓,定光菩萨示冥契。
恍如登山临海际,上指伽蓝毕身世。
东谒大苏求真谛,智同灵鹫听法偈。
得宿命通弁无碍,旋陀罗尼华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东,八载瓦官阐玄风。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华顶中,因见定光符昔梦。
降魔制敌为法雄,胡僧开道精感通。
又有圣贤垂秘旨,时平国清即名寺。
赎得鱼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讲流水。
后主三礼洞庭里,请为菩萨戒弟子。
炀皇世镇临江涘,金城说会求制止
香火事讫乃西旋,渚宫听众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横亘万里皆禀缘。
炀皇启请回法船,非禅不智求弘宣。
遂著《净名精义传》,因令徐柳参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师因东还遂初志。
半山忽与沙门颠,俄倾逡巡偡韬秘。
止观大师名法源,亲事左溪弘度门。
二威灌顶诵师言,同禀思文龙树尊。
荆溪妙乐间生孙,广述祖教补乾坤。
写照随形殊好存,源公瞻礼必益敦。
俾余赞述斯讨论,庶几亿载垂后昆。
按:(《传教大师全集·天台灵应图本传集》卷二,转录自《东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专号》)。
闾邱访二士,丰干笑饶舌。
携手相与去,入崖祗一瞥。
寺额云梦兆(国清寺为隋僧智顗所建相传初至天台梦佛指授有寺若成国即清之语因以为寺额),未识金刚偈(叶)
西方极乐国,金田银界道。
是地岭为名(自金地岭下折谷中深篁密树间二水穿络又西遇银地岭有磨崖佛陇二大字智顗尝登此讲经而岭以金地银地命名颇含佛经界道之义),其义殊易晓。
纳于芥子中,分疏自了了。
天台最高处,凌云数十里。
阴晴皆见日,殊难明其理(华顶为天台最高处旧相传其上虽晦雨可见日出入但日出必至地平以上人始得见华顶虽高岂能见于未出之前或夏秋之雨远近阴晴不同尚有罅漏可见若遇连阴云翳四宇咸周安能独遗日出入处略无遮蔽耶其说盖山僧傅会揆之于理殊不足信顶有经台亦智顗故迹)
经台传何人,依稀始智顗
博哉匠人之心。穷地之产。
览如意之形制。实用周而事简。
惟竹也何慕。实存乎贞素。
伊筱簜之既敷。持斧斤而方顾。
择其罕节。稽此有裕。
燥之以火。首之曲也中钩。
裁之以金。本之长也合度。
茜练冰削。离褷瓜布。
靡加雕饰之劳。卒获提携之遇。
被以嘉名。允臻厥成。
匪求荣观。自惬幽情。
彼用玉之为宝。我则不谓其贞。
彼用铁以为固。我则利在乎轻。
指事明义。此焉攸寄。
执之者安。创之者智。
巾几周用。丘园共贲。
外青中素。合二妙于阴阳。
尚质贵诚。符两仪之简易。
尔乃林栖冲寂。室处虚白。
义窟之党。速道流之客。
发奥涤元。遐钩独索。
必资振击以耸听。常假指麾而就适。
则知好尘尾者。将害物以婴咎。
执象笏者。徒徇禄而何有。
用恻于心。亦劳于手。
既因时而能迁。在理顺而体便。
素质或轻于流俗。贞姿或重于高贤。
故形其贞。则示屈而表伸。
致其用。则物疏而道亲。
岂节歌于烈士。可投赠夫幽人。
愿如君意以靡极。与灵寿而为邻。
引用典故:沧洲 魏阙
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
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
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本家关西族,别业嵩阳田。
云卧能独往,山栖幸周旋。
垂竿不在鱼,卖药不为钱。
藜杖闲倚壁,松花常醉眠。
顷辞青溪隐,来访赤县仙。
南亩自甘贱,中朝唯爱贤。
仍空世谛法,远结天台缘。
魏阙从此去,沧洲知所便。
主人琼枝秀,宠别瑶华篇。
落日扫尘榻,春风吹客船。
此行颇自适,物外谁能牵。
弄棹白蘋里,挂帆飞鸟边。
落潮见孤屿,彻底观澄涟。
雁过湖上月,猿声峰际天。
群峰趋海峤,千里黛相连。
遥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圆。
昔闻智公隐,此地常安禅。
千载已如梦,一灯今尚传。
云龛遗影,石窟无人烟。
古寺暗乔木,春崖鸣细泉。
流尘既寂寞,缅想增婵娟。
山鸟怨庭树,门人思步莲。
夷犹怀永路,怅望临清川。
渔人来梦里,沙鸥飞眼前。
独游岂易惬,群动多相缠。
羡尔五湖夜,往来闲扣舷。
天台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智者大师现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建国清。废修禅之号。号为道场。自大师没一百九十馀载。长老大比邱然公。光照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比邱法智。洒埽大师之□居。以护宝所门人。安定梁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讳智顗。字德安。时号智者。其先颍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感应缘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之训。寝而不章。出世之道非大师。则三乘四教之旨。晦而不明。昔如来乘一大因缘。菩萨以普门示现。自华严肇开。至双林高会。无小无大。同归佛界。及大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病之。乃用权略。制诸外道。乃诠智度。发明宗极。微言东流。我惠文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思大师。当时教尚密。不能广被。而空有诸宗。扇惑方夏。及大师受之。于是开止观法门。其教大略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说而诠解脱。演善权以鹿菀为初。明一实用法花为宗。合十如十界之妙。趣三观三智之极。自发心至于上圣。行位昭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涣然冰释。心路不惑。窥其教者。藏焉修焉。盖无入而不自得焉。大师之设教也如此。若夫弛张体用。开阖语默。高步海内。为两朝宗师。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万物。繇是言佛法者。以天台为司南。殊涂异论。往往退息。缘离化灭。涅槃兹山。是岁隋开皇十七年也。夫名者实之宾。教者道之门。大师溷其宾。辟其门。自言地位。示有證入。故感而应之。应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界。现为比邱。等觉欤。妙觉欤。不可得而知也。当是时也。得大师之门者千数。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大师讳灌顶。灌顶传缙云威禅师。禅师传东阳。东阳与缙云同号。时谓小威。小威传左溪朗禅师。自缙云至左溪。以元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门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师。道高识远。超悟辩达。凡祖师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辩惑者。不可悉数。盖尝谓肃曰。是山之佛陇。亦邹鲁之洙泗。妙法之耿光。先师之遗尘。爰集于兹。自上元宝历之世。邦寇扰攘。缁锡骇散。而比邱法智。实营守塔庙。庄严佛土。回向之徒。有所依归。繄斯人是赖。汝吾徒也。盍纪于文言。刻诸金石。俾千载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子稽首受命。故大师之本迹。教门之继明。后裔之住持。皆见乎辞。其文曰。
诸佛出世,惟一大事。
天台教源,与佛同意。
赫赫大师,开示奥秘。
载宏要道,安住圆位。
白日丽天,天下文明。
大师出现,国土化城。
无生而生,生化两冥。
薪尽火灭,山空道行。
五世之后,閒生上德。
微言在兹,德音允塞。
明明我后,易名净域。
此山有坏,此教不极。
早早诗 现当代 · 沈祖棻
张氏外孙女,前年尚襁褓。
八月离母腹,小字为早早。
生辰梅正开,学名唤春晓。
一岁满地走,两岁嘴舌巧。
娇小自玲珑,刚健复窈窕。
长眉新月弯,美目寒星昭。
肤色异两亲,玉雪何皎皎。
母云似阿婆,白晰人皆道。
汝母生已迟,汝幼婆已老。
惟馀双鬓白,肌肉久枯槁。
今日成老丑,昔时岂佼佼。
汝独爱家家(湖北方言呼外祖母曰家家。),膝下百回绕。
喜同家家睡,重愁家家抱。
关心唤吃药,饮茶试凉燠。
分食与家家,儿自不嫌少。
惟愿快长大,为婆洗衣袄。
随母休沐归,相亲复相扰。
夺帚争扫地,脱衣唤洗澡。
玩水瓶时灌,弄火锅空烤。
倒罐更翻篮,到处觅梨枣。
帐竿当竹马,手杖满地捣。
淩空学杂技,一跌意未了。
吓人装老虎,怒吼势欲咬。
打狗踢苕猪,不怕舞牙爪。
偷攀自行车,大哭被压倒。
婆魂惊未定,儿身痛已好。
一晌转安静,向人索纸稿。
移凳伏书桌,画鱼又画鸟。
积木堆高低,皂泡吹大小。
三餐端正坐,家家喂饭饱。
饮河期满腹,美馔视藐藐。
不喜著新衣,敝服曳缁缟。
阿母责顽劣,此语使儿恼。
鸡鸡不洗脚,上床胡乱搞。
狗狗不睡觉,半夜大声吵。
我是最乖儿,家家好宝宝。
外祖远归来,初见话琐琐。
明朝更相昵,爷爷膝上坐。
挽颈因摸胡,抱足还抚髁。
家家抱不动,爷爷可抱我。
推车买牛奶,递刀削蘋果。
爷爷喂鸡鸡,早早吃鸡卵。
爷爷烫手痛,早早不近火。
爷爷睡高床,小心翻身堕。
共爷嬉戏多,向婆提问夥。
表情万态殊,表声众音哆。
惊叹疑问号,诨名固自妥。
爷爷回沙洋,早早意谓叵。
今夜爷爷走,门由我来锁。
不见爷爷面,常唤归来可。
生小爱交游,门前解迎客。
一见笑相呼,未尝感跼蹐。
爷爷与奶奶,阿姨共叔伯。
但辨年貌异,不管辈分隔。
拍床请客坐,指茶叫客吃。
每见小友来,糖果多让客。
客来逢新正,恭喜学拜揖。
问之道姓名,竖指示岁月。
客去知相送,慢走防倾跌。
再见屡挥手,来玩趁空隙。
举家多粗疏,儿独礼无缺。
邻里皆爱怜,才去问归夕。
儿性却开朗,来去任倏忽。
纵教三宿留,不作桑下惜。
临别告家家,好好多休息。
别后想家家,一日几回说。
时时对像片,家家叫不歇。
归来却欢喜,依依傍肘腋。
相携看大水,东湖连天碧。
沿堤采野花,向波投小石。
笑指蝴蝶飞,喜看高鸟击。
回家插花瓶,欣赏动颜色。
有时堕甑破,闯祸前请责。
家家怜不扑,举手自挝拍。
暂留伴家家,不随父母归。
邻人来相问,家中有阿谁。
爸爸在厂里,妈妈值班期。
爷爷放牛去,家家是老师。
因取眼睛戴,一册两手持。
为摹看书状,迂腐诚可嗤。
儿勿弄文墨,劝学历朝暮。
一旦哭途穷,回车遂改路。
儿生逢盛世,岂复学章句。
书足记姓名,理必辨是非。
毛泽东思想,指路路不迷。
但走金光道,勿攀青云梯。
愿儿长平安,无灾亦无危。
家家老且病,难见儿长时。
赋诗留儿箧,他年一诵之。
共 6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