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臧质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南史曰: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围汝南戍。文帝遣臧质北救。至盱眙。太武已过淮。自广陵返攻盱眙。就求酒。封溲便与之。且报书云。不闻童谣言邪。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冥期使然。非复人事。尔智识及众岂能胜苻坚邪。顷年展尔陆梁者。是尔未饮江。太岁未卯耳。时魏地有童谣。故引之云。
轺车北来如穿雉。不意虏马饮江水。
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宋书》臧质传。南史臧质传。《诗纪》五十五。)
左云。古辞。《唐书》乐志曰:石城乐者。宋臧质所作也。石城在竟陵。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因作此曲。古今乐录曰:石城乐。旧舞十六人。
生长石城下,开窗对城楼。
城中诸少年,出入见依投。
虏马渡江水,佛狸死卯年(○《宋书》臧质传。)
澧州新城颂 中唐 · 戎昱
四言诗
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美贤人将帅折冲于未然也。自周建五长。秦制百郡。地非城不安。故分诸侯之符。美专城之称。尚矣。澧州荆之近庸。国之南屏。水陆吴楚。风俗夷獠。溪蛮好乱。相寇仍梗。澹津之墟尚在。天门之垒可辨。虑危杜渐。非贤孰能。古城之东垣。不盈百仞。地偏而僻署斜向。日正而阴阳气互。遂使灾沴屡降。水旱更作。乾元中盗不盈百。即州将失守。间岁微泸军溃。即郡人涂炭。向使崇堵可固。廪藏是蓄。何蕞尔之寇。得残生人乎。前年春。天子辍伊吕之佐而牧守澧。公行不加惧。布无恩之惠。人和乐而不使。公尝曰。一日必葺其墙宇。而况于城池乎。遂度木于山。浮木于水。选巧匠于退卒。就啬夫于庸保。人急于利。役无劳焉。因旧址而板筑云集。创新规而雉堞霞映。峭壁屹立。修廊虹亘。讼堂铃阁。从俭制焉。不三四旬。功乃就矣。倚连冈以起伏。面长江以演漾。登观则山川在目。雄镇则黔巠可抗。澧人歌之曰。可怜地上楼。百姓不知修。上有清使君。下有清江流。虽臧质石城之谣。不是过也。耳目风化。得无颂乎。
敧危江城,榛芜上平。
廨宇改卜,垣墉半倾。
肇自二纪,凶渠再惊。
廪不我食,人不我生。
大贤为政,革故鼎新。
畚走锸举,榱冲忽陈。
俄耸雉堞,如驱鬼神。
虽崇澧城,不劳澧人。
南楼峨峨,下压澄清。
画角晓吹,啼乌夜过。
浦珠自还,野童自歌。
我公之祉,如山如河。
近报 其二 南宋 · 黄文雷
七言律诗
青青塞草始知春,又见平林枣颊赪。
蛇起天津流枉矢,鸟飞淮甸覆行尘。
漆城按堵宁辞荫,石马沾沟会有神。
千古睢阳无处觅,不知臧质是何人。
我昔生外家,半世犹相依。
至今连墙居,日日相闻知。
诸表如群从,休戚真同之。
耐翁生而秀,爱惜从儿时。
文采既俊发,吏才人共推。
低徊久选调,每每为叹咨。
兹行佐王人,未到声已蜚。
邮置屡得书,论事语益奇。
使长首推荐,婉画多所资。
近观会稽编,分析及毫釐。
益知足心计,荐书遍诸司。
正欲助才选,非敢请以私。
惜君年欲侵,正以远大期。
得书再三读,惘然增愕眙。
非所望于子,所言何背驰。
江湖两路间,弄兵分潢池。
羽檄以时至,庙堂日三思。
调度供军需,发兵匝四垂。
吾事诚可虑,彼亦安能为。
岂曰白头贼,指日当诛夷。
使子任贼冲,尚望羽扇挥。
如何隔千里,遽求奉檄归。
长沙屹巨镇,洞庭渺无涯。
鄂渚屯重兵,上游藉兵威。
当思深远谋,胡为先自萎。
此言及同寮,必为人所窥。
归以语闺门,徒惊妾与妻。
无端使禀议,在此何为辞。
望子置私忧,志立官无卑。
张巡起县令,力抗百万师。
逆徒哽喉牙,蔽遮赖涣濉。
韦宽守玉璧,臧质全盱眙。
丈夫立节义,有才尤当施。
杀身以成仁,致命须见危。
读书不念此,万卷终何裨。
但当安义命,前定无参差。
勉哉尽所职,造物不汝遗。
况复受国恩,当与相维持。
今子仕高沙,偶然脱危机。
正须加义方,岂应使同斯。
向也未得禄,遑遑不自支。
既入红莲幕,图进亦其宜。
今日宁为民,此乃无聊词。
归来事若定,又思登王畿。
胸中空扰扰,祸福不在兹。
倘能悟愚言,便可知昨非。
著枕必安寝,食淡甘如饴。
老悖非强聒,鄙见不可移。
少安当毋躁,通籍看金闺。
秦时王次仲,六书变体创八分。
梁初周散骑,义之碎字编《千文》。
羽人已化大鸟去,侍郎鬓发嗟如银。
迢遥应千载,源流一一区河汾。
八分鸿都石经后,元常隼尾波势尤超群。
开元碑颂仅具体,韩梁张史徒云云。
《千文》智永擅神妙,八百分散留江濆。
吴兴王孙所传十七卷,俗书依仿赝本尤纷纷。
松陵陆子嗜古有奇癖,虫形鸟迹远欲窥皇坟。
一丸隃糜作鍪甲,三寸柔翰供锄耘。
京华旅食坐无事,闲窗素纸舒萝纹。
割分篆隶缀晋字,规模曹蔡凌右军。
当其捉腕时引而不发,有如劲弩县千斤。
及其纵手快盘空夭矫,有如鸷鸟摩秋雯。
倏如长矛扫锋锷,突如巨石崩崖垠。
屹如巍堂列柱础,绵如远岫霏烟云。
攫张如怒群龙奋鳞爪,敷纷如缀百卉垂葩芬。
或如淇园风动千竹叶薿薿,或如湘流帆转九折波沄沄。
纤浓各意态,直曲随锯釿。
含文复包质,强力还丰筋。
书成应置国门外,摹观纸价逾元纁。
嗟予学奇觚,拙手空辛勤。
华山岱岳未经到,合阳酸枣凭传闻。
玄黄剩句《兔园册》,《凡将》《急就》同断断。
绾蛇萦蚓自嗤笑,偶游燕市欣逢君。
一编示我插高架,缥囊珍重薰香芸。
恍悬师宜帐,疑曳羊欣裙。
何当数晨夕,泥饮乘酣醺。
便从窃柎学梁鹄,还持奇字师刘棻。
昨宵残月正离毕,飞雨飘霅雷砏磤。
晓来西山起晴色,豁开东牖延朝昕。
摩挲旧籍忽三叹,沈吟拂几心殷殷。
张生石鼓李潮篆,杜诗韩笔万丈光炘炘。
我生已晚学芜劣,文章岂直殊莸薰。
摇毫掷简不知暮,起看遥树漠漠含斜曛。
潼关 明末清初 · 李寄
潼关之失,实系天下存亡。当是时,贼虽破中州诸郡邑,然破而不守,或守而不固。而我楚豫诸大帅尚犄角其閒,既得秦中,则天下形势全为贼据。假名号以耸动四方,资险阻以休养气力,于是回戈东指,席捲晋赵矣。晋赵非不能守也,胆落于潼关之破,而不能守也。枝叶既披,根本自拔,燕京孤城,有探囊取耳。向使潼关不失,贼决不敢率乌合之众竟抵京师,何者,顿兵坚城之下,旬月不克,天下勤王之师,四面而至,如虎投阱,弗可逃矣。由是言之,潼关之失,岂止一城一卫事而已哉。昔杜子美作潼关吏,有曰: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今则曰慎勿学孙传廷可也。予故即前诗之意,反覆极论以告,不厌烦屑云。
潼关何崔嵬,云是秦门户。
左河而右华,天然键钥处。
金城虽千里,藉此领天府。
有事但闭关,孰敢间险阻。
我闻孙传廷,受命总师旅。
天予禦平台,赐剑亲授斧。
部署嚄唶将,所统貔貅伍。
誓当靖妖氛,岂特有此土。
夜半闻贼来,仓皇窜河浒。
堂堂大督师,可怜抱头鼠。
将士夺门奔,反恨关城堵。
满街头击撞,贼到跪道左。
解甲搏颡降,刳胸换肺腑。
为贼作前行,尽是干城侣。
晨从华阳来,解鞍日未午。
登城步屧周,春风淡相煦。
语燕立平沙,草坡散群牯。
以见證所闻,百二今犹古。
壮哉造化心,洪缝铸此苦。
连山势奔腾,到此实左顾。
黄河南面趋,万里抱其股。
坚城绾其口,河山益轩举。
屹如当道罴,悍若负嵎虎。
秦岭手护头,中条子顾父。
泾渭为内束,函谷乃外拒。
一夫禦万夫,诚哉古人语。
临晋渡既防,弥缝阙易补。
贼势虽猖狂,所下皆绝圉。
顿兵坚城下,仰攻势自阻。
地道既难通,冲车敢乱舞。
凭高发礧石,坐看贼糜腐。
奇兵出贼后,间道绝挽输。
城堡无可掠,栖亩少稷黍。
当时众大帅,旌旗壁楚豫。
坚守旬月开,大兵定云赴。
函谷如箧底,天设此阱罟。
尚当诱之入,何况死自取。
合击此敝师,全部俱可虏。
二崤先轸谋,盱眙臧质武。
河阳靴中刀,□昌城头鼓。
四者有一焉,足以报圣主。
不然如宁州,女秀强支拄。
丈夫拥强兵,岂不如一女。
奈何弃关奔,天险资闯鼓。
称号耸四方,休力养毛羽。
徵粟于云阳,取材于杜鄠。
三辅五凉閒,壮勇就喔咻。
诸股贼小帅,源源集幕府。
颓然抵燕京,孤城难撑拄。
君为社稷死,臣系新朝组。
窈窕上林花,凄凉故宫虞。
东镇出下策,开关纳猰貐。
鹿死不择音,事急将伯助。
借仇报仇来,以毒攻毒去。
毒去国已亡,元气有几许。
岂知久耽耽,竟堕其术数。
贼为虏先驱,我为虏开路。
鹬蚌兢相持,两肉归渔父。
痛哉三百年,百战我太祖。
我观天下形,地势争尺咫。
潼关与渝关,险厄实相似。
渝枕山海閒,潼介河山里。
秦陇天下头,渤碣天下尾。
东西气相应,潼失渝亦启。
向使潼不失,据险誓效死。
何至明天下,呜呼竟若此。
兴亡屈指筹,夕阳去如驶。
悲歌下城头,潼关祸之始。
怀古 明末清初 · 李寄
盱眙山腰,隐隐状城郭,同骑者适盱眙人也,云古盱眙城在山上,永乐南下,三攻之不克,后夷平,使居民散居其下,甲午夏,余舟过盱眙,见县无城,郭又在山下,不类古书所载,心甚讶之,今南来始悉其故。乙酉,豫王渡淮,抵扬州实道此云。
畴昔读南史,实壮盱眙城。
佛狸百万师,饮马长江滨。
两淮无立草,何况兖与青。
玄漠弃军走,义恭议南奔。
盱眙弹丸地,气足吞虏人。
臧质固勇悍,沈璞何英英。
封溲怒致敌,杀尸与城平。
三旬锐尽退,中国威始伸。
夕阳登南岭,山腰垒星星。
如环连复断,心疑城郭形。
鞭视询父老,果云古城根。
人和固第一,地利亦非轻。
如此据高险,兵士有所凭。
所以虏势众,仰攻势不能。
土山既难栖,冲车颓数升。
不然虏百万,肉薄何难登。
忠如常山守,竟遭禄山烹。
思政守长社,终于城溃奔。
人地两相济,负隅虎敢撄。
我昔长淮来,县在山之阴。
惊讶卑散甚,今始豁心情。
于兹知古人,形胜咫尺争。
奈何无远谋,自撤金陵屏。
有险不肯踞,坐令寇纵横。
谨按,瑞应图曰: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又按《宋志》曰:王者明惠及下则白鹿至。夫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今麑而白,尤为奇瑞也。恭惟皇上圣哲天纵,仁孝性成,至诚立本,稽古好学,乘中兴之运,锐有为之志,大明彝伦,釐正祀典,崇德报功,继绝举废。及近率祖宪,远追王章,文思焕发,道术纯备。至于畏天忧民,敬一无间,佑直催枉,明断罔愆,赈荒恤狱,惠爱周流,蠲逋却贡,恩赉覃沓,穷檐蔀屋,莫不涵濡德泽。鼓舞神化,鸟兽咸若,草木敷荣,凡厥含生,莫不被及。今兹白麑,岂非明徵乎?皇上谦不自有,乃祇荐于庙,恭呈两宫,以归功于祖考,赞美于慈颜。申敕百工,益修厥德。于是大夫庶士,咸极歌诵,群黎百姓,远迩腾欢,将观德化之成,底于太平之盛治。臣某窃幸遭逢,叨承密勿,踊跃忻忭,倍万恒情。
圣人建皇极,中兴应时行。
敷理协玄化,修身臻至诚。
敬天严秩祀,尊亲先正名。
酬功举绝世,崇道釐徽称。
不遗先圣轨,遂使百度贞。
扬材达遐隐,察物无遁情。
施仁及茕独,至德本好生。
详刑洗冤牍,赈荒起疲氓。
丕谟耀洪昊,厚德浃太宁。
中州显神育,瑞麑昭物灵。
窈尔冰雪姿,粹然金玉精。
含文好无极,驯性安不惊。
如从王囿伏,靡逐蒿野鸣。
抚臣重嘉异,来贡天子庭。
肃雍献宫庙,万姓腾欢声。
昔年甘露降,再见黄河清。
昨者灵鹊至,又看玉兔呈。
灼哉彰盛德,允矣徵太平。
皇谦益修纪,饬尔百辟卿。
惟善身之宝,惟贤国之祯。
进贤止至善,干禄百福盈。
群臣拜稽首,嵩呼诵王明。
子孙当千亿,圣寿当万龄。
帝俞曰噫嘻,天休予其承。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