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亡名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僧缄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京兆人。少习儒。聪慧有材识。辞章绝群。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及第。乾符中。避巢寇游渚宫。主中令成汭。属汭败。遂薙落。转徙夔峡间。后唐同光三年。居净众寺。与伪蜀进士王处厚会。因自言。生于文宗之太和初。逮今且一百三十馀载矣。复谓处厚子名成。身退皆俟。明年忽别去。已而扣关访处厚偕游。故太尉幽公杜琮祠。方坐西庑下。有数人吏服缀行。进拜处厚前。缄曰。就参新官。处厚惶懅不知所为。缄曰。公知泰山举公为司命否。此辈他日公所驱策者。又何惧。且府君念公壮志未酬。议必登第。后施行。明年春榜人数已定。既可为公贺。亦可为公吊也。处厚问明年春榜诸人姓名。缄遗之短书曰。必试罢而后坼。及试罢坼。而视其书。仅四句。曰周成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为程。二王则处厚慎言也。俄而处厚暴卒。计之仅百馀日。若是则缄之神明。将盘礴天地而参赞造化。非可以求之世间者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僧缄者。
俗名缄也。
姓王氏京兆人。
少而察慧辞气绝群。
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成事。
秘书监冯涓即同年也。
乾符中巢寇充斥。
随流避乱。
至渚宫投中。
今成汭。
汭攻淮海不利。
遂削发出家。
属雷满据荆州。
襄州赵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诛灭焉。
江陵遂属高氏。
缄避地夔峡间。
后唐同光三年入蜀。
寻访冯涓已死矣。
遂居净众寺。
而髭发皓然且面色红润逍遥。
然人不测其情伪。
有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乙卯岁于伪蜀落第。
则周显德二年也。
入寺写忧于松竹间见缄。
缄曰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
何遽呼耶。
缄曰。
偶知耳遂说本唐文宗大和初生。
止今一百三十馀载矣。
处厚曰。
某身迹奚若。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明日再寻杳沈声迹。
一日复扣关自来云。
暂去礼峨眉。
结夏于黑水。
方还。
缄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抽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试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也。
缄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
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携处厚入寺之北隅。
同谒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缄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懅而作。
缄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人姓名为谁耶。
缄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须臾吏散。
缄携手出庙及瞑而去。
至春试罢。
缄来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僧堂中问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
云周成同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乎榜出验之有八士也。
二王处厚与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置酒高会极遂性之欢。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也。
详其缄之生于文宗太和初也。
成身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也。
次伪王蜀城都大慈寺僧亡名
恒讽诵法华经令人乐闻时至分卫取足而已。
身微所苦有示方药。
伊僧策杖入青城大面山。
采药沿溪越险。
忽然云雾四起不知所适。
有顷见一翁。
僧揖之序寒暄问何以至此。
僧曰。
为采少药也。
翁曰。
庄舍不远。
略迂神足。
得否。
僧曰。
迷方失路愿随居士。
少顷云散见一宅宇阴森既近。
翁曰。
且先报庄主人矣。
僧入门睹事皆非凡调。
问曰。
还斋否。
曰未食。
焚香且觉非常郁悖。
请念所业经。
其僧朗声诵经。
勉令诵彻部。
所馈斋馔皆大慈寺前食物。
斋毕青衣负竹器以香草荐之。
乃施钱五贯令师市胡饼之费。
翁合掌送出。
或问云。
此孙思邈先生也。
到寺已经月馀矣。
其钱将入寺。
则黄金货泉也。
王氏闻之收金钱。
别给钱五百贯。
其僧散施之。
将知仙民恒在名山。
次嘉州罗目县有诉孙山人。
赁驴不偿直。
乞追摄问。
小童云。
是孙思邈也。
县令惊怪出钱代偿。
其人居山下。
及出县路见孙公取钱二百以授之。
曰吾元伺汝于此。
何遽怪乎。
得金钱僧不知其终所。
神僧传·卷第九
释僧缄。俗姓王氏。京兆人。恒居于净众寺。髭发皓白而面色红润逍遥然。人莫测其情伪。有华阳进士王处厚者。于伪蜀落第入寺写忧于松竹间见缄。缄曰。得非王处厚乎。处厚惊曰。未尝相狎何遽呼耶。缄曰。偶然耳。处厚心知其异。咨曰。和尚某身迹奚若。缄曰。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而今而后事可知矣。意言蜀将亡也。嘱令勿泄。一日缄于案头拈文卷。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曰考乎真伪。非君烛下之文。何多诳乎。遂探怀袖赋藁示之。此岂非程试之真本乎。处厚惊竦不已。乃曰。仆后偶加润色。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师何从得是本乎。缄曰。非但一赋。君平生所作之者皆贮之矣。明日访之。携处厚入寺。谒太尉豳公杜琮之祠。坐于西庑下。俄有数吏服色厖杂。自堂宇间缀行而出。降阶再拜。缄曰。新官在此便可庭参。处厚惶惧而作。缄曰。此辈将为君之驱策。又何惧乎。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君亦预其间。斯乃阴注阳受也。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此阳注阴受也。处厚震骇不知所裁。但问明年及第姓名。缄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诫之严密藏之。脱泄祸不旋踵。至春试罢。缄来处厚家留一简云。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后往寺觅之。已他适矣。乃拆短封视之。但书四句云。周成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为程。及榜出有八士也。二王处厚与王慎言也。王居一焉。恶其百日为程。处厚唯狎同年。置酒高会极遂性之乐。由是荒乱不起。是夜暴亡。同年皆梦。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验其策名之荣。止一百二十日。详其缄之年生于文宗太和初。成名在宣宗大中。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台州天台人,俗姓陈。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故本名不显。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登戒后,历游观方。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后住晋州大梵寺。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
七岁丧父。
哀毁过礼。
服除白母。
求出家。
母意难之。
即断一指示所志。
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
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病苦也。
故名。
久之游方抵淩郊。
时河阳方苦旱。
病适至因按经法。
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
果大霔千里沾足。
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
苗稼偃拔。
雉堞皆颓弛。
识者以为毒龙使然。
病为持密语禳之。
自尔无患。
民立祠肖貌祀焉。
大历元年。
登太行入霍山。
结茅深𨗉以遁。
或有盗其所蓄者。
欲遽去。
而二虎据路口。
会病从他处归。
盗扣头陈悔。
病慰喻之斥虎使去。
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
中山庙尤灵异。
昔神尧初起义师。
尝沮阴雨。
迷道于此。
而神阴助有功迹。
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
病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
于是造庭对像语。
使从己受佛戒。
像忽颔首若许者。
旁顾神妇像略不动。
病则毁撤之曰。
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
如此。
百姓以告太守。
太守怒系之。
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
旬浃启视病则兀尔禅寂自若。
众闻而坌至。
或击磬以出其定。
太守遣邀之弗听。
使再往。
约曰。
如必弗来者。
则断其头来。
病谩斩一指付使者。
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
仍徙病大梵寺且营浮图。
以葬指节。
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山积。
有忌者赂贫女。
以鸩酒进曰。
妾夫善酿。
今兹其酿诚加美。
幸和尚小酌。
以种福田。
经云佛不违众生愿。
惟和尚慈悲病。
曰汝非佛耶。
贫女喜尽以情告。
病笑釂曰。
吾所坐地当裂。
徐视之。
果裂。
其毒气之酷可想见。
今俗以酒供养始此。
岁饥必募粮设会。
以饱饿者凡八设会。
而燕赵赖之。
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
别众跏趺。
如入禅定。
弟子疑其不灭。
列香华供养如常时。
阅一岁肤肉觉坚缩。
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
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
风雨莫之庇。
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
宣宗复教。
作亭徙置之。
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
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
史亡其名。
隐居兴元褒城之中梁山言行直率。
不为世俗规矩所制。
饮酒啖肉自若。
其侪辈举非之。
然以齿腊之。
长。
获纪纲寺职。
而议论设施。
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
少年后生。
间有效其所为者。
上座闻而骇曰。
未得净心地。
何敢尔。
吾弟当以折伏之。
一日戒庖者。
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
独地坐掇枯骼腐胔。
铺饼餤裹食之。
如鲜美隽永物。
众环视哕呕不能已。
上座顾谓众曰。
汝等能食此否。
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
及柳公仲郢。
镇兴元时躬诣礼敬。
年八九十乃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代病者。台州天台人也。姓陈氏。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致本名不显矣。诞育之辰祥光充室。邻里异焉。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今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为毒龙为之也。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亡是患。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盗本樵子。愿依附为苦行焉。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乡人怪之闻白州邑。太守怒之曰。此唐高祖初起至此。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厥后砻石为像。荐飨无亏。此之髡师无状敢尔。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倾城咸往观礼。或声磬舒徐而起。太守急召之不来。以至约令断头。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太守感之。躬就迎请。移置大梵寺。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窴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绐之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后于赵州救斯荒歉。作施食道场前后八会。遐迩赖之道感多类。以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香华供养。至于隔岁肤肉渐坚。方知永逝。遂漆布缋画之。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或议之移入陶灶中。既而生瑞草一本。其状亭亭若盖。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宣宗即位佛事中兴。纲紏比丘造小亭。移真形窴于此。先于嘉泉寺断指节。已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或属兵革城陷指亡。后有赍出逃难。事息归还。亦阴福其逋亡者。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代病者。天台人也。姓陈氏。诞育之辰祥光满室。邻里惊异。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称毒龙为害。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无是患。共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音阐)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寘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给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只给与净水。饮之必瘳。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邓,建州邵武县(今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详。禅宗僧侣,约生活于中唐。尝谒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与南泉普愿论道,终为马祖法嗣。后至五台山金刚窟前示灭。《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二一、《景德传灯录》卷八均有传。诸书录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邓。
建之邵武人。
姿性若狂。
騃而刚毅。
有执不可或挠。
既纳具。
初见马祖未有所得。
再往石头亦不契。
终嗣马祖。
则其所得可知矣。
峰在石头时。
问云。
如何得合道去。
头云。
我亦不合道。
峰云。
毕竟如何。
头云。
汝不合道来。
得多少时耶。
峰无语。
一日石头刬草次。
峰叉手傍立。
头掷刬子。
向峰前。
刬一株草。
峰云。
和尚只刬得者个。
不刬得那个。
头提起刬子。
峰接得乃作刬势。
头云。
汝只刬得那个。
不刬得者个。
峰云。
者里是甚么所在。
说者个那个。
峰一日推土车次。
祖展足坐路上。
峰云。
请师收足。
祖云。
已展不缩。
峰云。
已进不退。
乃推车过。
祖归法堂。
手执斧子云。
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
峰便出于祖前引颈。
祖乃置斧子。
峰到南泉。
与众僧参次。
泉指净瓶云。
铜瓶是境。
不得动著境。
与老僧。
将瓶中水来。
峰便拈净瓶于泉面前泻水云。
何曾动著。
泉便休。
到沩山。
上座头。
解放衣钵。
沩山闻到。
先具威仪。
下堂看师叔。
峰见山来。
便作睡势。
山归方丈。
峰发去。
少间山问侍者。
师叔在否。
者云已去也。
山云。
去时有什么言语。
者云无言语。
山云莫道无语。
其声如雷。
元和中游五台。
道出淮西。
吴元济方以蔡城。
抗王师。
久相持未决胜负。
峰云我知所以息其暴厉者。
乃掷锡空际。
飞步过之。
两军之士。
皆仰望叹服。
慈让之心。
油然以生。
善恶逆顺之理顿判。
元济之缚。
蔡城之破。
诚不待李愬之谋也。
遍阅灵迹。
乃复倒植于金刚窟中。
以示灭焉。
观其履天戴地。
衣裾裤褶。
无所垂褪。
而肢体不露。
众欲舁举。
则坚莫之动。
后其女弟之为尼者至。
而咄之曰。
兄生慢法律。
死犹惑乱世俗耶。
徐抵之仆。
噫异矣。
遂阇维。
塔舍利其地。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隐峰。
俗姓邓氏。
建州邵武人也。
稚岁憨狂不侚父母之命。
出家纳法后往观方。
见池阳南泉禅师令取澡罐。
提举相应为愿公所许焉。
终认嗣马禅师耳。
峰元和中言游五台山。
路出淮西。
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
峰曰。
我去解其杀戮。
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
介两军阵过。
战士各观僧飞腾。
不觉抽戈匣刃焉。
既而游遍灵迹。
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
亭亭然其直如植。
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
屹定如山并力不动。
远近瞻睹惊叹希奇。
峰有妹为尼。
入五台瞋目咄之曰。
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
死且荧惑于人。
时众已知。
妹虽骨肉岂敢携贰。
请从恒度。
以手轻攘偾然而仆。
遂荼毗之收舍利入塔。
号邓隐峰。
遗一颂云。
独弦琴子为君弹。
松柏长青不怯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
任向君前试取看。
系曰。
僵尸累足于事一同。
立逝坐亡为修三昧。
此者头支厚载履蹈青冥。
逆恒理以难知谅。
是人而不测若斯倒置。
振古一人。
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为女𡡓之骂焉。
如幻之功善权大矣。
或曰。
淮西之役唐书胡弗载隐峰飞锡解阵邪。
通曰。
小说所传或得其实。
是故春秋一经。
五家作传可得同乎。
又汉州开化寺释亡名
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
遂誓舍身剋苦为期。
忽于殿中焚香次。
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
有菩萨乘五色云。
下庭中曰。
汝极坚至必当得道。
吾求證汝。
亡名叩头礼拜。
斯须不见。
寺僧至云。
学院内皆变琉璃色。
叹嗟不已。
其僧复勤节行焉。
又邓州有僧亡名
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间。
日食二雉鸠。
僧俗共非之。
老僧终无避回。
尝馔羞之次有贫士求餐。
分其二足与之食。
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出。
一则能行。
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鸠二足复全。
其僧实不食此禽。
自尔众人崇重号曰南阳雉鸠和尚也。
有叹之曰。
昔青城山香阇黎饮酒啖肴。
然后吐出鸡羊肉。
皆化作本形。
飞鸣而入坑穴中同也。
神僧传·卷第八
释隐峰。俗姓邓氏。建州邵武人也。稚岁憨狂不徇父母之命。出家纳法。元和中言游五台山。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峰曰。我去解其杀戮。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介两军阵过。战士各观僧飞腾。不觉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灵迹。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睹惊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五台嗔目咄之曰。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于人。时众已知。妹虽骨肉岂敢携贰。请从恒度。以手轻攘偾然而倒。遂茶毗之收舍利入塔。号邓隐峰。遗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亡名
长庆中自远而至。
状辄粗暴。
见寺中净人。
咄曰。
与吾将钱沽酒。
寺僧见之怒其勿遮戒检。
辱我僧坊其何以堪。
遂夺其瓶击寺外柏树。
瓶则铿然已碎。
其酒凝滞不流。
著树如绿玉焉。
摇之不散嗅之无臭。
寺僧惊怪顾客何为。
客曰。
某常持金刚般若。
须预饮此物一杯。
则讽吟浏亮率以为常。
非此不可。
上人勿怪。
寺僧迟回之际。
愀然其容将器就树盛之。
其酒尽落器中略无孑遗。
观者如堵奄然流啜。
斯须器窳而酣畅。
不知其僧往复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