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度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字愿安。
初从尔朱天光定关、陇。
后从宇文泰讨侯莫陈悦,以功拜平远将军、步兵校尉。
累从征伐,皆为先锋,每战必陷阵,然未尝自言其功。
西魏废帝三年,封长湖郡公。
北周武帝保定中,进位大将军。
天和中从宇文直攻陈郢州,孤军渡江,势孤,为陈将徐度所俘,送丹阳卒。
徐敬成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575 【介绍】: 南朝陈安陆人。
徐度子。
幼聪慧,好读书,机警善占对,以识鉴知名。
起家著作郎,陈废帝光大元年及宣帝太建五年,随吴明彻征战有功,进号壮武将军。
位终安州刺史。
卒谥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朱氏。
会稽人。
始名法京。
少有异志。
尝遇僧乞食。
谓之曰。
郎性嗜善。
今天台山有初依菩萨。
说法其间。
可从以出家。
陈太建十四年。
乃入山。
适值智者处高座开讲。
明遽礼拜。
智者下座笑曰。
宿愿力故。
复尔相遇。
因受禅法。
兼习法华。
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
陈祯明元年。
侍智者游杨辇。
诏居光宅。
以脩定业。
仍命之纲纪。
陈亡。
智者西上。
止庐山东林寺。
明行忏法于陶侃瑞像阁。
偶有僧谓曰。
至理晓朗。
照了三世。
因易名普明。
智者以为然。
及智者欲铸铜钟。
归天台供养。
而盲人适至炉韛之所。
明大恶之。
及出模。
果破缺不完整。
再铸而后克全。
声闻七十里。
国清房居水上。
其下多礓石。
不便于汲。
独念曰。
苟石能出水者。
岂不快哉。
数日石果出水。
国清讲堂狭小。
明欲易而高大之。
顶禅师谏以为不可。
俄括州刺史周孝节
舍杉柱泛海。
至明往迓之。
顶于赤城见明行林木中。
身长出林木上。
翼从数十人。
语顶曰。
兄勿苦谏我。
我事成矣。
顶知其异。
合掌曰。
不敢一听仁者所为。
立柱之日。
山灵见相。
尤奇诡。
造金铜丈六卢舍那坐像。
僧有施金十一两者。
曰从漕溪村来。
迹之无有。
侍者恒闻其房有人语声。
而明劝之脩善者。
视之则寂寥如常时。
忽晨起。
呼诸弟子励曰。
夫人命危脆。
宜自知时。
因更衣而逝。
寿八十六遗体端坐。
屈三指。
颜色经信宿不变。
寺主慧纲。
维持后事尤备。
而塔则其弟子荣泰奉焉。
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习禅四
释普明。
本名法京。
俗姓朱氏。
会稽人。
少小志操有异恒童。
口常称佛。
聚砂以为福事。
蒿艾以为殿塔。
不俗谈戏。
惟志崇法。
有僧乞食因即劝云。
郎子既有善性。
可向天台山出家。
其中有四依菩萨在彼说法。
遂以陈太建十四年。
踰山越涧来入天台。
正值智者处坐说法。
下讲竟。
顶礼归依愿尽此生以为弟子。
智者笑云。
宿誓愿力今得相遇。
晓夕左右伏膺无懈。
专求禅法兼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
诵法华经一部。
至祯明元年。
陈主敕迎智者出都。
从往金陵居光宅寺。
专以禅思为业。
同堂坐者奉命检校。
俄而陈国云亡。
智者即上江州庐山东林寺。
明于陶侃瑞像阁内。
行观音忏法。
冬十一月身不衣絮苦节行道。
见一僧云。
所名法京未为嘉称。
可改为普明。
此名晓朗照了三世。
忏讫启智者述之。
便云。
此冥中所示。
宜即改旧从新。
又随智者往荆州玉泉寺。
每于泉侧练若专思。
智者反路台峰令造大钟。
天台供养。
江陵道俗竞为经营。
当欲铸时。
盲人来看。
明悬鉴机知相不吉。
果尔开模钟破缺。
仍即倍工修造。
约语众中。
支不具者勿来看铸。
遂得了亮铮鑅声七十里。
钟今见在佛陇上寺。
后还国清所住之房。
去水悬远。
房头空地纯是礓石。
乃怀念曰。
若令此石出水。
岂不快乎。
言竟数日。
石中泉溜周给东西。
国清精舍随高置立。
明以讲堂狭小欲毁广之。
共顶禅师商量。
顶劝勿改。
有括州都督周孝节
遥闻此事即施杉柱泛海送来。
顶向赤城。
感见明身长一十馀丈。
高出松林之上。
翼从数十许人。
语顶曰。
兄勿苦谏。
事愿剋成。
顶知神异。
合掌对云。
不敢更谏。
一依仁者。
竖堂之日感动山王。
晨朝隐轸状若雷震。
摧树倾枝阔百步许。
自佛垄下直到于寺。
至乎日没还返旧踪。
砰砰磕磕势若初至。
又愿共道俗造当殿金铜卢舍那像坐身丈六。
时有一人称从槽溪村来。
施金十一两用入像身。
问其姓名终不肯说。
礼拜辞退。
周访彼村无人识者。
又比房侍者恒闻房内共人语话。
阴伺察视不见别形。
所听言音唯劝修善。
既而化缘就毕。
大渐时至。
清旦呼诸弟子。
夫人寿命不可常保。
汝等宜知。
便自脱新净之衣。
著故破者。
换衣才竟奄然就灭。
春秋八十有六。
经二宿左手仍内屈三指。
当于其时有房内弟子荣泰难提二人。
剃头沐浴见如此事。
即报寺主慧网。
合众惊集倍恸于怀。
然其为性不畜私财。
淅南诸州男女黑白归向者数不可纪。
所得布施随缘喜舍。
每参隋帝悉蒙命坐。
赐绢一百二十段。
用充六物。
不留寸尺。
悉造经像。
有敕施僧基业。
见于寺录。
造金铜尊像小大十躯。
悉人中已上十回作僧施。
读藏经二遍。
其外书写经论。
彫画殿堂。
修诸寺宇。
傍为利益。
及诸灵验。
功德费用。
运心应念即自送来充其支度。
不可具载。
神僧传·卷第五
释普明。
本名法京。
俗姓朱氏。
会稽人。
少小志操有异。
有僧乞食因劝云。
即子既有善性。
可向天台山出家。
其中有初依菩萨在彼说法。
遂以陈太建十四年。
踰山越涧来入天台。
正值智者处坐说法。
智者笑云。
宿誓愿力今得相遇。
随智者往荆州玉泉寺。
每于泉侧练苦专思。
智者反路台峰令造大钟天台供养。
江陵道俗竞为营造。
当欲铸时盲人来看。
明悬鉴机知相不吉果尔。
开模钟便破缺。
后还国清所住之房。
去水悬远。
房头空地纯是礓石。
仍怀念曰。
若令此石出水岂不快乎。
言竟数日石中泉溜。
周给东西。
国清精舍。
隋高帝置立。
明以讲堂狭小欲毁广之。
共顶禅师商量。
顶劝勿改。
有括州都督周孝节遥闻此事。
即施杉柱泛海送来。
顶向赤城感见明身长一十馀丈。
高出松林之上。
翼从数十许人语顶曰。
兄勿苦谏事愿剋成。
顶知神异合掌对曰。
不敢更谏一依仁者。
竖堂之日感动山王。
晨朝隐轸状若雷震。
摧树倾枝阔百步许。
自佛垄下直到于寺。
至于日没还返旧踪。
砰砰磕磕势若初至。
又愿共道俗造堂殿金铜卢舍那像坐身丈六。
时有一人称从曹溪村来。
施金十一两用入像身。
问其姓名终不肯说。
礼拜辞退。
周访彼村无人识者。
又比房侍者恒闻房内共人语话。
阴伺察视不见别形。
所听言音唯劝修善。
既而化缘就毕。
大渐时至清晨呼诸弟子曰。
夫人寿命。
不可常。
保汝等宜知。
便自脱新净之衣著故破者。
换衣才竟奄然就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池州青阳人,字子军。
登宪宗元和二年第。
母卒,既归而葬,以为“干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池州九华山十五年。
穆宗长庆中,殿院李行修举其孝节,拜右拾遗,冠卿不应命,时人高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军,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
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闻母病急,驰归,而母已卒。
费冠卿叹曰:“干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九华山。
穆宗长庆元年(821),殿中侍御史李行修举其孝节,诏书征拜右拾遗,辞不就,卒。
事迹见《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六〇、《万姓统谱》卷九四等。
其诗写隐居情怀,直抒胸臆,颇近自然。
与姚合、顾非熊、熊孺登友善。
死后其宅为九华山名胜之一,晚唐诗人李群玉、罗隐、杜荀鹤均有诗凭吊。
全唐诗》存诗11首。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冠卿字子军。
青阳人。
元和二年进士。
母丧庐墓。
隐居九华少微峰。
长庆三年。
御史李仁修举孝节
召拜右拾遗。
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