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繁体或异体字:澀濇澁
拼音:sè  韵部:
澀、濇、澁
〈形〉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sè)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 同本义
    • 濇,不滑也。——《说文》
    • 短而濇。——《素问·至真要大论》
    • 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一切经音义》
    •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刘禹锡《砥石赋·序》
  • 又如:涩噎(因不滑润而梗噎);涩道(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涩巴巴(形容不滑润);涩浪(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文纹状);涩脉(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
  • 味不甘滑
  • 又如:涩苦(又涩又苦);涩赤(干涩发红);涩重(干涩沉重)
  • 说话、写文章迟钝艰难、生硬、不流畅
    • 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宋书·南郡王(刘)义宣传》
  • 又如:生涩(言词、文字等不流畅);文句艰涩;涩笔(看似拟古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涩僻(文词生涩冷僻);涩辞(言语迟钝);涩体(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 道路险阻;不通畅的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涩难(险阻);涩道(无级次的石砌陡斜小路);涩滞(险阻;不通畅)
  • 急。如:涩奈(涩耐。心意不安,羞渐,差涩)
康熙字典

  • 唐韻》《韻會》色立切《集韻》《正韻》色入切,𠀤音濇。 (緝韻)
  • 與歰同。《說文》不滑也。《風俗通·十反篇》冷澀比干寒蜒。
  • 又牆叠石作水文爲澀浪。《溫庭筠詩》澀浪浮瓊砌。
  • 又竹名。《范成大·桂海草木志》澀竹,膚麤澀如砂紙。《集韻》或作瀒𣥒澁。𣥒字原作刃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