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卷:论政
论政一
- 原释名曰政正也下所取正也 礼记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宜先者五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不赡者 尚书曰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大戴礼曰德法者御民之衔勒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天子御者内史太史左右手也古者以法为衔勒以官为辔以刑为策以人为手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解惰
- 增又曰曾子曰敢问不费不劳以为明乎孔子愀然扬眉曰参汝以明主为劳乎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 原论语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 不偷
- 增左传曰季札聘于郑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 原管子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危可安覆可起灭不可得复也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又曰尧舜之民非生而治桀纣之民非生而乱故治乱在上又曰圣君设度量置仪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然故令往而民从之
- 增又曰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也故久而不胜其祸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也故久而不胜其福
- 原晏子曰景公问治国何患对曰患社鼠社有鼠不可灌人君之左右出则卖重寒热入则矫谒收利
- 增又曰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
- 原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 增又曰圣人无恒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 原商君书曰凡人主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兴者农战也令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也此为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又曰善治者使盗蹠可信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 韩子曰夫尧生在上位虽十桀纣不能乱者势治也桀纣亦生在上虽有十尧舜而不能治者势乱也 陆贾新语曰君子为治也混然无事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人亭落若无吏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 淮南子曰治国者若耨苖去害田而已今沐者堕发而犹为之不已以其所去者少所利者多也 又曰治国之道工无伪事农无遗力士无谄行官无失法譬若设网者引其纲而万目张 又曰张琴瑟者小弦絙而大弦缓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也舜为天下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周公肴膳不彻于前钟鼓不解于悬而四夷服嬴秦政昼决狱夜理书御史冠盖相接于道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而乱愈滋 又曰太清之始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其序风雨不降其虚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行凤麟至蓍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朱草生逮至衰世松柏箘簬宛而夏槁江河山川绝而不流夷羊在牧飞蛩满野 又曰楚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曰何明于治身不明于治国楚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 增孔丛子曰田骈以道术说齐王王曰愿闻国之政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若林木无林而可以为林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 又曰法之生也以辅仁义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故仁义者为厚基者也不益其基而张其广者毁不益其基而增其高者覆
- 原史记曰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守阿誉日闻矣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是子以币享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齐国震惧人不敢饰非
- 增又曰陆贾时时称说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长人之术也
- 原说苑曰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刑之夫至于刑则非王者之所贵也 新序曰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夫政犹张琴瑟也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是以位尊者德不可以薄官大者治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民众者政不可以苛独不闻子产相郑乎其抡材惟贤抑恶而扬善故有大略者不问其所短有德厚者不非其小疵其牧民之道养之以仁教之以礼因其所欲而与之从其所好而劝之赏之疑者从重罚之疑者从轻
- 增论衡曰魏文侯使西门豹往于邺告之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魏何曾上明帝疏曰汉宣曰百姓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此诚可谓知政之本也 晋刘颂受诏疏曰善为政者纲举而网疏纲举则所罗者广网疏则小必漏所罗者广则为政不苛此为政之要也唐书曰陈子昂上书言元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王政之大端也天地之道莫大乎阴阳万物之尊莫大乎黔首王政之贵莫大乎安人故人安则阴阳和阴阳和则天地平而元气正矣 宋史欧阳修传曰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可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论政二
- 原审礼 履事 化人 知贤 去烦 贵简 遗爱 绝私 徵令 轨物 贵清净 饰儒雅酌人言 求民瘼 禁末产如农功 务三政 釐百工 观淑慝 除苛虐 德教行政 法令为师 宽猛相济 法令滋彰 使民以时 官人以序 廉善廉能 足食足兵 不躬不亲弗刚弗柔 庶绩咸熙 彝伦攸叙 如玺印涂 犹金在镕 悦近来远 亲仁善邻 无反无侧 不放不忘 刑肃而俗弊 法出而奸生 择可劳而劳之 因所利而利之 临下以简 安民则惠 称物平施 振民育德 政清吏肃 事简民安 事举其中 化行于上
- 增九功 三德 九叙 八政 财成 参伍 平易 恭敬 制锦 置器 虚心 强骨 鱼噞 马败 囊鱼 肥羊 如金石 譬琴瑟 木有根 泥在钧 士无邪 鬼不神 御黠马 治乱绳 贵知变 疑不𩔖 若之何毁 不能无谤 损上益下 悬赏设法 三载考绩 六计弊吏
论政三
- 原 辨上下定民志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容民畜众 危以动则民不
- 增
- 原惟辟奉天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不贵异物民乃足不
- 增
- 原政必本天 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 政者君之所藏 为政在人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 食节事时 齐其政不易其宜修其教不易其俗 官职相序君臣相正 与其食浮于人宁使人浮于食 四达不悖则王道备 政不正则君臣危
- 增
- 原 民从上所行 为政以德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节用爱人 必闻其政 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任贤使能 利而勿害 贪利则治道乖通利则君道章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礼乐治之粉泽 弗富不足无人不兴无以合亲 缓法重刑 为国富民 帝王富民 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 若饥鱼之归饵渴马之赴泉 漫于政者害于国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达民之情然后从命 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
- 增
- 原国有二柄 术者主之所执 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国者君之舆势者君之马 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 赏罚国之粉黛 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官爵以利民 守我理因自然 因能受禄莫敢索官 利君之禄焉得不报 利以得民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世不吹毛而求疵不洗垢而索瘢 四疑不破损身失国 尧舜不易民而治治桀纣不易民而治乱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引其纪万目起引其纲万目张 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务德而安民利以安之 利以平民 物有其官 官修其方
- 增
- 原下之从上犹金在镕 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为政不行必变而更化 治有二机 政有三品 治民如御奔马
- 增
- 原振裘持领举网收纲 治化贵简易法令不欲多 知之者昌不知者亡 吏不徇功民不私力 各勤其官以久其任 官少则精精则职理 可以观政 教之以德则民有格心 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论政四
- 原表魏武帝陈损益表曰陛下即阼复蒙试用遂受上将之任统领二州内参机事实所不堪昔韩非闵韩之削弱不务富国强兵用贤任能臣以区区之质而当钟鼎之任以闇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顾恩念责亦臣竭节授命之秋也谨条遵奉旧训权时之宜十四事奏如左庶以蒸萤增明太阳言不足采 魏曹植降江东表曰臣闻士之羡永生者非徒以甘食丽服宰割万物而已将有以补益群生尊主惠民使功存于竹帛名光于后嗣今臣文不昭于俎豆武不习于干戈而窃位藩王尸禄东夏消损天日无益圣朝淮南尚有山窜之贼吴会犹有潜江之卤使战士未获归于农亩五兵未得戢于武库盖善论者不耻谢善战者不羞走夫凌云者泥蟠者也后申者先屈者也是以神龙以为德尺蠖以昭义昔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固仁者能以大事小若陛下遣明哲之使继能陆贾之踪者使之江南发恺悌之诏张日月之信开以降路权必奉圣化斯不疑矣
- 增议晋潘岳九品议曰天生蒸民而𣗳之君使司牧之勿失其性君不独治于是乎建牧立监陈其辅佐故曰天工人其代之然则高官厚禄非明崇贤所以兴治卑位下役非为鄙愚所以供职虽或开荣辱之门有争竞之弊而百王莫之能易者此道不可以二故也方今天下隆平四海攸同荐贤达善各以𩔖进夫观民宣化为治之本虽实小邑犹须其人又中正之身优劣悬殊茍知人者智则不知者谬矣莫如达官各举其属方岳九列朝所取信郡守虽轻有刺史荐举之当否实司其事考绩累名施黜陟焉进贤受赏不进贤甘戮沮劝既明则人自为谋庶公道大行而私谒息矣
- 原论后汉崔寔政论曰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以隆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悟政寖衰而不改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中兴之主亦匡时失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伟所闻简忽所见焉可与论国家大事哉孝宣皇帝明于人君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宄之胆海内清肃天下谧如嘉瑞并集屡获丰年荐勋祖庙享号中宗算计见效优于孝文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治国之道得失之理于斯可以鉴矣昔孔子作春秋褒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夫岂不美文武之道哉诚达权救弊之理也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约可复治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文帝乃除重刑非轻之也以严制平非以宽制太平也 王符潜夫论曰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以教学正乃得以义民贫则背善学淫则诈伪明君之法务此二者以为太平之基致休徵之隆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乏为本以鬻货为末三者守本则民兴富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民也治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馀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所谓治国之日舒以长者非能请羲和而令安行也乃君明察而百官理民安静而力有馀故视日长也所谓乱国之日促以短者非能谒羲和而令疾驱也乃君暗则百官乱而奸宄兴细民怀贿而趋走故视日短也 魏王粲儒吏论曰士同风于朝农同业于野虽官职务殊地气异宜然其致功成利未有相害而不通者也至乎末世则不然矣执法之吏不窥先王之典缙绅之儒不通律令之要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于几案之下长于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竹帛之儒岂生而迂缓也起于讲堂之上游于乡校之中无严猛断割以自裁虽欲不迂缓弗能得矣先王见其如此也是以博陈其教辅和民性达其所壅袪其所蔽吏服雅训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
- 增说明苏伯衡空同子瞽说曰三代之后取天下不必皆由仁义其才智高出于天下则取之矣至于维持天下系乎风俗维持风俗系乎政教则无古今一也故政教之得失风俗之美恶乃天下安危存亡之所系而国势之强弱弗与焉何以知其然邪西汉十有二君而其六君者贤君也成哀虽失德然祸不及民其国势可谓强固难动而王莽以斗筲穿窬之材不下陛而取之所以然者由高帝自谓得之马上安事诗书其政教不修其风俗不美也东汉自安顺以下日入于衰乱而桓灵之虐与三季之主无大相远宜其势之易动而董卓吕布袁绍袁术皆有绝人之姿曹操功盖当世而才百倍于莽此数人者莫不竭其智力而终莫能得焉所以然者由世祖敦尚学术兴厉名节以表正之明帝开设学校尊礼师傅以作新之政教修于上风俗美于下也然则政教风俗之于天下岂细故哉时君世主之务宜莫此之急矣或者乃以为取天下既无难则保天下宜亦易易然而于凡大闲漠不留意也可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