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龙蛇(龍蛇)
(1).龙和蛇。易·繫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蛇”喻隐退。汉书·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太伯 清风,遯世立德,龙蛇 东岳 ,三让天下。”晋书·陆喜传:“ 孙晧 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沉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
(2).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3).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 。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
(4).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5).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参见“ 龙蛇混杂 ”。
(6).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7).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8).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10).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 段文昌 《古柏文》: 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11).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12).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 ,正在辰巳之间。”
(13).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14).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漢語大詞典》:龙蛇混杂(龍蛇混雜)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古尊宿语录卷二:“ 大慧普觉 禪师语録: 无著 却问:‘和尚此间佛法如何住持?’ 殊 ( 文殊 )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封神演义》第九三回:“此时龙蛇混杂,是非莫辨。”红楼梦第九回:“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及至走了这条路,説不尽的风尘骯脏,龙蛇混杂。”
《漢語大詞典》:蜿蜒
亦作“ 蜿蜑 ”。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漢語大詞典》:龙潜(龍潛)
(1).语出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潜”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七政告凶,陵谷易所。殷雷輷磕於龙潜之月,凝霜肃杀乎朱明之运。”按,龙潜之月,指冬季的月份。
(2).语出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喻帝王未即位。后汉书·爰延传:“陛下以 河南 尹 邓万 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 宋 陆游 《贺皇后笺》:“辅佐积勤,实自龙潜之日。”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宪皇用鄂文端:“ 鄂文端 任内务府时, 宪王 时龙潜藩邸,宪有所请。公拒之曰:‘皇子宜毓德春华,不可交结外臣。’上心善其言。”
(3).指贤士潜形匿迹。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伍大夫 昭关 马渡, 张留侯 沧海龙潜。”
《漢語大詞典》:勃郁(勃鬱)
亦作“ 勃欝 ”。
(1).风回旋貌。文选·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鬱烦寃,衝孔袭门。” 李善 注:“勃鬱烦寃,风迴旋之貌。” 宋 沈遘 《七言和君倚景灵行》:“风尘勃欝千丈高,素衣化緇双眦塞。” 清 曹寅 《春寒偶题》诗:“无边勃鬱东风意,遽许青红眩太阳。”
(2).指龙蛇盘屈的样子。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去瓯歌》:“太平天子驻云车,龙鑪勃鬱双蟠拏。”
(3).茂盛;旺盛。 宋 苏轼 《南行前集叙》:“山川之有云,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鬱而见於外。”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上:“东西二京,人文勃鬱。”《中国同盟会宣言》:“吾党义烈之士,对兹山河,雄心勃鬱,其亦力任艰巨,以光吾国而发挥其种性乎。”
《漢語大詞典》:宛延
(1).曲折延伸貌。文选·扬雄〈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张铣 注:“长曲貌。” 宋 王安石 《和蔡枢密南都种山药法》诗:“区种抛来六七年,春风条蔓想宛延。”
(2).龙蛇行貌。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姚宋当为相》:“上皇初登极,梦二龙一符自红雾中来。上大隶 姚崇 、 宋璟 四字,扐之两大树,宛延而去。”
(3).谓辗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超勇王:“唯餘 青滚杂卜 父子数人,宛延沙漠中,迷失道路,为官兵所擒。”参见“ 蜿蜒 ”。
《漢語大詞典》:蜿蜒
亦作“ 蜿蜑 ”。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漢語大詞典》:蜒蜒
龙蛇之类曲折爬行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之百灵秘怪,怳惚毕出,蜿蜿蜒蜒,来享饮食。”
《漢語大詞典》:蜲蛇
(1).形容歌声回旋曲折。文选·张衡〈西京赋〉:“ 女娥 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薛综 注:“蜲蛇,声餘詰曲也。”
(2).形容舞步邪行、曲行。文选·傅毅〈舞赋〉:“蜲蛇姌嫋。” 李善 注:“説文曰:委蛇,邪行去也。姌嫋,长貌。蜲与逶同。”
(3).形容山川绵延曲折。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讼》:“蜲蛇循流,东求大鱼。预且举网,庖人歌謳。” 晋 陆机 《感时赋》:“山崆巄以含瘁,川蜲蛇而抱涸。”
(4).形容龙蛇等曲折前进。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
(5).神话传说中的蛇名。传说见之者可以成霸业。文选·张衡〈东京赋〉:“斩蜲蛇,脑方良。” 李善 注:“庄子:蜲蛇之状,其大若轂,其长若辕,紫衣而朱冠也。”
《漢語大詞典》:蝹蜦
龙蛇行动貌。
《漢語大詞典》:骇龙走蛇(駭龍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夫人皆为其主笔,呼风唤雨,警天动地,号神泣鬼,骇龙走蛇,而 法国 中央之气象一变。”
《漢語大詞典》:蝉蜕蛇解(蟬蜕蛇解)
(1).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於太清,轻举独往,忽然入冥,凤皇不能与之儷,而况斥鷃乎?”
(2).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