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骊珠(驪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漢語大詞典》:比目
(1).即比目鱼。 汉 班固 《西都赋》:“揄文竿,出比目。”
(2).常以喻情爱深挚的夫妻、情人。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明 陆采 《怀香记·夜香祈祐》:“做了比目离羣,连理分枝。”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鱼中比目鸟鸳鸯,尺素愁看字数行。”参见“ 比目鱼 ”。
(3).谓相比并而行。喻形影不离。鬼谷子·中经:“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张幼文》:“ 张幼文 与 张千仞 俱世家子…… 千仞 与之交甚密,出入比目。及院试发案,二人连名,人咸异之。”
(4).龙眼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吴氏本草》:“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漢語大詞典》:比目鱼(比目魚)
(1).鳒、鲆、鲽、鳎、舌鳎等鱼类的统称。这几种鱼身体皆扁平而阔,成长后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又名鳒、魪、魼、鞋底鱼、婢簁鱼、奴屩鱼、板鱼、箬叶鱼、偏口鱼、拖沙鱼等。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鰈。”史记·封禅书:“东海致比目之鱼。”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比目鱼:“比,并也。鱼各一目,相并而行也。”
(2).旧说此鱼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故古代常用以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或朋友。 宋 梅尧臣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不见沙上双飞鸟,莫取波中比目鱼。” 元 徐琰 《一枝花·间阻》套曲:“再几时能够那柔条儿再接上连枝树?再几时能够那暖水儿重温活比目鱼?” 明 张居正 《答石麓李相公书》:“昔为比目鱼,今作纷飞鸟,人生聚散离合,可胜嘆哉!”
《漢語大詞典》:鲛泪(鮫淚)
(1).犹眼泪。 明 王世贞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满掬挥鮫泪,轻裘渍酒绵。”参见“ 鮫珠 ”。
(2).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分類:龙眼眼泪
《漢語大詞典》:鲛珠(鮫珠)
(1).神话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 清 刘大櫆 《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酌》诗:“日落沉鮫珠,月昇荐 和 璧。”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漢語大詞典》:龙目(龍目)
即龙眼。桂圆。文选·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枝。” 李善 注:“《南裔志》曰:龙眼,荔枝,生 朱堤 南广县 ……龙眼似荔枝,其实亦可食。” 宋 范成大 《荔枝赋》:“觉龙目之幺么,咍蒲萄之甘酸。”参见“ 龙眼 ”。
分類:龙眼桂圆
《漢語大詞典》:龙眼(龍眼)
(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小,黄白色,圆锥花序。木质致密,可以制器具。是我国 福建 、 广东 等地的特产。 晋 左思 《吴都赋》:“龙眼橄欖,棎榴御霜。”太平御览卷九七三引 晋 顾微 《广州记》:“龙眼,子似荔枝,七月熟。”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八:“在龙眼开花时,我才认识他。”
(2).指这种植物的果实。为果中珍品。也称桂圆。东观汉记·南匈奴单于传:“南单于来朝,赐御仓及橙、橘、龙眼、荔枝。”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荔支方过,龙眼即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龙目:“龙眼正圆。”
《漢語大詞典》:益智
(1).亦作“ 益知 ”。增益智慧。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 宋 叶适 《送赵几道邵武司户》诗:“书多前益智,文古后垂名。”
(2).植物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益智,叶似丛(蘘)荷,长丈餘,其根有小枝,高者八、九寸,无叶萼,其子丛生著之,大如枣,中辨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
(3).龙眼的别名。参见广雅·释木
《漢語大詞典》:桂圆(桂圓)
果名。又称龙眼。果实球形,壳淡黄或褐色。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可生食,亦可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食品。干桂圆肉可作药用,有补心脾,养血安神功能。 茅盾 《小巫》三:“ 菱姐 把桂圆莲子汤端上楼去。”
《漢語大詞典》:荔枝奴
果名。龙眼的别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荔枝方过,龙眼即熟,南人谓之荔枝奴,以其常随于后也。”
分類:龙眼
《漢語大詞典》:燕卵
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分類:龙眼
《漢語大詞典》:聪明丸(聰明丸)
指龙眼。 南朝 梁 刘孝胜 《咏益智》:“寧推不迷草,詎灭聪明丸。”按,益智,龙眼的别名。见广雅·释木
分類:龙眼益智
《漢語大詞典》:绣水团(繡水團)
龙眼的别名。 宋 陶谷 清异录·绣水团:“龙眼金。余但知其名绣水团、川弹子而已。按《本草》,一号荔枝奴。”
分類:龙眼
《漢語大詞典》:龙眼(龍眼)
(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小,黄白色,圆锥花序。木质致密,可以制器具。是我国 福建 、 广东 等地的特产。 晋 左思 《吴都赋》:“龙眼橄欖,棎榴御霜。”太平御览卷九七三引 晋 顾微 《广州记》:“龙眼,子似荔枝,七月熟。”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八:“在龙眼开花时,我才认识他。”
(2).指这种植物的果实。为果中珍品。也称桂圆。东观汉记·南匈奴单于传:“南单于来朝,赐御仓及橙、橘、龙眼、荔枝。”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荔支方过,龙眼即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龙目:“龙眼正圆。”
《漢語大詞典》:凤眼(鳳眼)
(1).指小眼角向上的眼睛。亦用作对女子眼睛的美称。《水浒传》第一○一回:“凤眼浓眉如画,微鬚白面红颜。”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巴金 《春》一:“ 觉民 借着明角灯的烛光把 淑英 的一对清明的凤眼看了半晌。”
(2).引申为不凡的眼力。如谚语: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3).椿树上丛生的荚。可用于洗头。 清 曹寅 《椿下》诗之一:“遶堦收凤眼,合幕缀藤花。”参见“ 凤眼草 ”。
《漢語大詞典》:凤眼草(鳳眼草)
指椿树上丛生的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椿樗﹝附方﹞:“洗头明目,用凤眼草(即椿树上丛生荚也)烧灰淋水洗头,经一年眼如童子。”
《漢語大詞典》:圆眼(圓眼)
即龙眼。俗称桂圆。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圆眼三十斤,价一两五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 静观 ﹞又将人参汤、香薷饮、莲心、圆眼之类,调理 闻人生 ,无所不至。”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又剥了四个圆眼,一杯裡放两个,伺候停当。”
分類:龙眼桂圆
《漢語大詞典》:南鲜(南鮮)
我国南方所产的鲜果。如龙眼、荔枝、柚子、橙、蜜柑等。
《漢語大詞典》:龙荔(龍荔)
果名。壳如小荔枝,肉味如龙眼,树干、叶亦似二果,故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果:“龙荔壳如小荔枝,肉味如龙眼,木身、叶亦似二果,故名。可蒸食,不可生啖。生啖令人发癎。三月开小白花,与荔枝同时。”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牛蕉垂似剑,龙荔缀如珠。”自注:“龙荔实如小荔枝,味如龙眼,木与叶亦相似。”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