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依韵(依韻)
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 宋 刘攽 《贡父诗话》:“ 唐 诗赛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
《漢語大詞典》:窄韵(窄韻)
诗韵中字数较少的韵部。与“宽韵”相对。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前史言 退之 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輒傍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他却拈了五微,便悔恨道:‘偏是我拈了个窄韵。’”
《漢語大詞典》:嫌韵(嫌韻)
即出韵。格律诗中应该押韵的字越出规定的韵部。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 唐 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
《漢語大詞典》:出韵(出韻)
作韵文押韵时越出规定的韵部。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出韵诗虽是晚 唐 变体,然非晚不及盛之关係处。”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 宋 人七言律,首句閒出韵。”《负曝闲谈》第十一回:“等到做五言八韵诗,更觉烦难,又怕出韵,又怕失粘。”
《漢語大詞典》:合韵(合韻)
(1).同一韵律。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脱体别。”
(2).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
(3).即合元音。参见“ 合元音 ”。
《漢語大詞典》:合元音
旧时语音学上指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位比较高的几个元音。
《漢語大詞典》:旁转(旁轉)
(1).犹运转。晋书·天文志上:“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
(2).音韵学名词。谓古韵阴、阳、入三类韵部的字在本类内跟邻近各韵部的相互转变。 章炳麟 《国故论衡·成均图》:“‘冬’、‘侵’二部同居而旁转,故‘农’字音转则为‘男’。” 章炳麟 新方言·音表:“右二十三部古韵凡目,横迆则为旁转,纵贯则为对转。”
《漢語大詞典》:通韵(通韻)
亦作“ 通韵 ”。
(1).谓音乐声韵通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亹亹通韵,跡不蹔停。” 吕向 注:“言善谋所进,如音乐声韵通和。”
(2).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东”、“冬”可以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古体诗通韵较为宽广,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章炳麟 《訄书·述图》:“文辩反覆而无徵验,乐府通韵而违今古。”自注:“既非今韵,又非古音, 吴棫 毛奇龄 以来,其流緐矣。”
《漢語大詞典》:韵目(韻目)
韵书中韵部的标目。如诗韵上平声的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
《漢語大詞典》:进退格(進退格)
亦作“ 进退韵 ”。 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故名。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轆轤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郭绍虞 校释:“若律诗先二韵甲,次二韵乙,为轆轤格。两韵间押,为进退格。”诗人玉屑·诗体下·进退格引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 郑谷 与僧 齐己 、 黄损 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轆轤,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轆轤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齐梁格’、‘元和格’,则以诗之宗派而言;‘轆轤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亦有诗题标明为‘进退格’者,如: 宋 杨万里 有《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 柳亚子 有《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
《漢語大詞典》:哑韵(啞韻)
旧体诗中称声韵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韵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凡诗,押哑韵而能响者,其人必贵;押险韵而能稳者,其人必安。”
《漢語大詞典》:穷韵(窮韻)
谓作诗押韵,把一个韵部所有的字都押完。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段成式》:“予在城时,常与客联句,初无虚日。小酌求押,或穷韵相角,或押恶韵。”
分類:押韵韵部
《漢語大詞典》:狭韵(狹韻)
韵书中字数少的韵部。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压韵:“ 退之 诗好押狭韵累句以示工,而不知重叠用韵之为病也。”参见“ 宽韵 ”。
《漢語大詞典》:宽韵(寬韻)
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圣俞 戏曰:‘前史言 退之 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輒旁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歟?’”
《漢語大詞典》:宽韵(寬韻)
韵书中字数多的韵部。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圣俞 戏曰:‘前史言 退之 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輒旁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歟?’”
《漢語大詞典》:韵部(韻部)
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如广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部,《平水韵》分为一百零六部,中原音韵分为十九部。
分類:韵书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