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太阳历(太陽曆)
即阳历。历法的一种。年的长短依据天象,平均长度约等于回归年,月的长短则是人为规定。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创始于 罗马 (公元前46年),后经教皇 格列高利十三世 于1582年命人修订,而成目前所用的阳历。
《漢語大詞典》:洋历(洋曆)
阳历。国际通用的公历。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他大约洋历八月初可到 北京 。”
《漢語大詞典》:三月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三个月
《漢語大詞典》:白露
(1).秋天的露水。《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二:“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 艾芜 《荣归》:“平野刚从叛乱里解脱出来,但危险和袭击,却还同秋风白露一道儿留着。”
(2).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 峻青 《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再不下种,过了节气,出不来苗,明春就抓瞎了。”
(3).茶的一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茗:“ 楚 之茶则有 荆州 之仙人掌、 湖南 之白露、 长沙 之铁色。”
(4).犹言陈述吐露。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漢語大詞典》:九月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第九个太阴月
九个月
《漢語大詞典》:大雪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汉书·律历志上:“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 南朝 梁 崔灵恩 《三礼义宗》:“十一月,大雪为节者,形於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二:“客程过大雪,家信只空函。”
(2).指降雪量大的雪。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漢語大詞典》:寒露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月八日或九日。逸周书·时训:“寒露之日,鸿鴈来宾。”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 三国 吴 韦昭 注:“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 元 吴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干部新风》:“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
(2).严寒和露水;寒凉的露水。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以 苍 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鸿臚 竇固 持节郊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耳。” 唐 白居易 《池上》诗:“嫋嫋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漢語大詞典》: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二月三、四或五日。逸周书·时训:“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史记·天官书:“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司马贞 索隐:“谓立春日是去年四时之终卒,今年之始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翦綵为鷰戴之,帖‘宜春’二字。”
《漢語大詞典》:平年
(1).阳历没有闰日或农历没有闰月的年份。阳历平年365天,农历平年354天或355天。
(2).农作物收成平常的年份。对“丰年”、“凶年”而言。
《漢語大詞典》:小雪
(1).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当于阳历11月22日或23日。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气候集解:“小雪,十月(夏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清 王士禛 《题〈徐骑省集〉后》:“寂寥小雪閒中过,斑驳新霜鬢上加。”
(2).少量之雪。后汉书·张宗传:“以 张将军 之众,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脚露在外边,蒙了白白一层霜,象小雪似的。”
《漢語大詞典》: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七、八或九日,农历七月初。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岁书大有。”
《漢語大詞典》:秋分
(1).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9月23日或24日。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等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2).指秋天。旧唐书·于志宁传:“以罪较量,明非恶逆,若欲依律,合待秋分。”
(3).农业集体单位秋季分配。《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党支部指示协助作秋收和秋分工作后,团支部就讨论。”
《漢語大詞典》:大寒
(1).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逸周书·周月:“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
(2).酷寒,极冷。吕氏春秋·尽数:“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新五代史·晋臣传·吴峦:“ 峦 善抚士卒,会天大寒,裂其帷幄以衣士卒,士卒皆爱之。”
《漢語大詞典》:小寒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一月五、六或七日。逸周书·时训:“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鴝。”汉书·律历志下:“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 吴伯箫 《“早”》:“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
(2).轻微的寒意。 元 萨都剌 《过嘉兴》诗:“ 吴 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緑沙。”
《漢語大詞典》:大暑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六月中,阳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一般为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逸周书·周月:“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
(2).极热,酷暑。山海经·大荒西经:“ 寿麻 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郭璞 注:“言热炙杀人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暑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