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铜雀(銅雀)
(1).铜制的鸟雀。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 长安 城西有双闕,上有双铜雀,一鸣五穀成,再鸣五穀熟。’”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诗》:“鳐鱼显嘉瑞,铜雀应丰年。”
(2).指 铜雀台 。 南朝 陈 张正见 《铜雀台》诗:“凄凉 铜雀 晚,摇落墓田通。”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蒋珊渔残稿:“泪尽英雄公一笑, 魏 家 铜雀 晋 铜驼 。”参见“ 铜雀臺 ”。
(3).亦作“ 铜爵 ”。传说中的 秦始皇 名马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 秦始皇 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躡景、犇电、飞翮、铜爵、神鳧。”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秦始皇马》:“有七名马……六曰铜雀。”
《漢語大詞典》:铜雀台(銅雀臺)
(1).亦作“ 铜爵臺 ”。 汉 末 建安 十五年冬 曹操 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 铜雀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与 金虎 、 冰井 合称三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五年﹞冬,作 铜雀臺 。” 晋 陆翙 邺中记:“ 铜爵臺 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鄴西 三臺……中曰 铜雀臺 ,高十丈,有屋百一间。” 清 赵翼 《邺城怀古》诗:“霸图开国古 漳 滨, 铜雀臺 高逈入云。” 吕志伊 《读史感赋》:“而今立马西陵望, 铜雀臺 荒繐帐空。”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铜雀台题解:“一曰《铜雀妓》《鄴都故事》曰:‘ 魏武帝 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 鄴 之西岗上,与 西门豹祠 相近,无藏金玉珠寳。餘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臺,臺上施六尺牀,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輒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漢語大詞典》:铜台(銅臺)
(1).“ 铜雀臺 ”的省称。 唐 张说 《邺都引》:“试上 铜臺 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明 陈恭尹 《邺中》诗:“ 铜臺 未散吹笙伎,石马先传出水文。”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悲咽 铜臺 ,念分香而啜泣。”
(2). 唐 杜牧 《赤壁》:“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冯集梧 注引《许彦周诗话》:“意谓 赤壁 不能纵火,为 曹公 夺二 乔 置之 铜雀臺 上也。”后因以“铜臺”借指囚禁才女之所。 元 王逢 《题〈蔡琰还汉图〉诗》:“铜臺春深边草緑, 琰 因名父千金赎。”
《漢語大詞典》:魏台(魏臺)
指 铜雀台 。 明 唐顺之 《送人赴真定幕》诗:“雁起分 秦 塞,雀栖辨 魏 臺。”
分類:铜雀台
《漢語大詞典》:三台(三臺)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三公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漢語大詞典》:雀台(雀臺)
即 铜雀台 。 汉 建安 十五年 曹操 所建,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西出登 雀臺 ,东下望云闕。”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十二:“是以 隋 珠日月,无益 驪山 之火; 雀臺 絃管,空望 西陵 之松。”
《漢語大詞典》:铜雀台(銅雀臺)
(1).亦作“ 铜爵臺 ”。 汉 末 建安 十五年冬 曹操 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 铜雀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与 金虎 、 冰井 合称三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五年﹞冬,作 铜雀臺 。” 晋 陆翙 邺中记:“ 铜爵臺 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鄴西 三臺……中曰 铜雀臺 ,高十丈,有屋百一间。” 清 赵翼 《邺城怀古》诗:“霸图开国古 漳 滨, 铜雀臺 高逈入云。” 吕志伊 《读史感赋》:“而今立马西陵望, 铜雀臺 荒繐帐空。”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铜雀台题解:“一曰《铜雀妓》《鄴都故事》曰:‘ 魏武帝 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 鄴 之西岗上,与 西门豹祠 相近,无藏金玉珠寳。餘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臺,臺上施六尺牀,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輒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漢語大詞典》:铜雀瓦(銅雀瓦)
铜雀台 的瓦。后人取而制为砚,因代指砚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铜雀台瓦:“ 相州 , 魏武 故都。所筑 铜雀臺 ,其瓦初用铅丹杂胡桃油捣治火之,取其不渗,雨过即乾耳。后人於其故基,掘地得之,鑱以为研,虽易得墨而终乏温润,好事者但取其高古也。” 元 刘永之 《寄淦州友人》诗:“古砚自磨铜雀瓦,坐氊还叠罽宾羭。”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四》:“铜雀瓦虽奇品,然终燥烈易乾。乃其发墨,倍于端矣。”亦称“ 铜臺瓦 ”。 清 陈维嵩 《还京乐·万红友为香奁诗三十首用填此阕寄跋卷尾》词:“恰翠承朱亚,澄心纸镇铜臺瓦。”
《漢語大詞典》:铜雀砚(銅雀硯)
从 三国 魏 铜雀台 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悄书斋树阴满窗,铜雀砚墨花轻漾。”亦省称“ 铜研 ”、“ 铜砚 ”。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四月,夜,禾生於 魏帝 铜研,旦长数寸,有穗。” 元 倪瓒 《走笔次陶蓬韵送叶参谋归金华》:“手调白羽箭,陋彼磨铜砚。”
《漢語大詞典》:爵台(爵臺)
即 铜雀台 。爵,通“ 雀 ”。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登 爵臺 而羣悲,眝美目其何望?”
分類:铜雀台
《漢語大詞典》:邺瓦(鄴瓦)
用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瓦制成的砚。质地细润而坚。 宋 苏轼 《得澄泥砚》诗:“举世争夸鄴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清 余怀 《砚林》:“ 相州 古 鄴都 , 魏武 铜雀臺 在其处,瓦絶大……予为铭 建安 者曰‘鄴瓦’。”参见“ 鄴臺瓦 ”。
《漢語大詞典》:邺台瓦(鄴臺瓦)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鄴臺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琢治之为方研,愈薄而益坚,縝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参见“ 鄴瓦 ”。
《漢語大詞典》:邺台瓦(鄴臺瓦)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鄴臺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琢治之为方研,愈薄而益坚,縝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参见“ 鄴瓦 ”。
《漢語大詞典》:邺瓦(鄴瓦)
用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瓦制成的砚。质地细润而坚。 宋 苏轼 《得澄泥砚》诗:“举世争夸鄴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清 余怀 《砚林》:“ 相州 古 鄴都 , 魏武 铜雀臺 在其处,瓦絶大……予为铭 建安 者曰‘鄴瓦’。”参见“ 鄴臺瓦 ”。
《漢語大詞典》:分香卖履(分香賣履)
东汉 末, 曹操 造 铜雀台 ,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 铜雀臺 ,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餘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见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絶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清 查慎行 《曹操疑冢》诗:“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繐帐陈。” 吕志伊 《读史感赋》:“预争皇后怜诸妇,终作分香卖履人。”亦省作“ 分香 ”。 唐 罗邺 《邺城》:“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漢語大詞典》:铜爵楼(銅爵樓)
楼阁名。在 铜雀台 上。 晋 陆翽 邺中记:“又作 铜爵楼 ,巔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飞。”参见“ 铜雀臺 ”。
《漢語大詞典》:铜雀台(銅雀臺)
(1).亦作“ 铜爵臺 ”。 汉 末 建安 十五年冬 曹操 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 铜雀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与 金虎 、 冰井 合称三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五年﹞冬,作 铜雀臺 。” 晋 陆翙 邺中记:“ 铜爵臺 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鄴西 三臺……中曰 铜雀臺 ,高十丈,有屋百一间。” 清 赵翼 《邺城怀古》诗:“霸图开国古 漳 滨, 铜雀臺 高逈入云。” 吕志伊 《读史感赋》:“而今立马西陵望, 铜雀臺 荒繐帐空。”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铜雀台题解:“一曰《铜雀妓》《鄴都故事》曰:‘ 魏武帝 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 鄴 之西岗上,与 西门豹祠 相近,无藏金玉珠寳。餘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臺,臺上施六尺牀,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輒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