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亡(遺亡)
亦作“ 遗亾 ”。
(1).遗落;散失。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书》:“臣以为始造簿书,以备用人之遗亾耳。” 宋 王十朋 《〈潜涧严闍梨文集〉序》:“平生製述甚多,旋已遗亡。”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聊辑见闻,以备遗亡耳。”
(2).指遗失、散落的东西。隋书·经籍志一:“ 魏氏 代 汉 ,采掇遗亡,藏在祕书中、外三阁。”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路无遗亡,器不雕伪。” 宋 苏轼 《论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夫子伤 周 道之残缺,而礼乐文章之坏也,故区区焉掇拾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 清 陈芝光 南宋杂事诗之七七:“他年十万军声乱,洲上遗亡何处踪?”
《漢語大詞典》:遗滞(遺滯)
(1).谓遗漏弃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宋 范仲淹 《奏策试方略等人各与缘边差遣事》:“虽程试之下,偶不及等,或晓习边事,经歷艰苦,或乡曲有誉,年未衰退,若只假以虚名,实恐多有遗滞。”
(2).指弃置未用的人才。 晋 傅玄 《答程晓》诗:“下罔遗滞,焦朽斯华。”旧唐书·赵憬传:“议举遗滞,则曰:‘官司既广,必委宰辅以举之。’” 宋 苏辙 《乞擢任刘攽状》:“陛下方网罗遗滞,以助大化,如 攽 之贤,不可多得。”
(3).延误,滞留。魏书·广陵王羽传:“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於卿。” 宋 曾巩 《舍弟南源刈稻》诗:“昼务诫遗滞,夜工督舂牏。”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其行围所有奏章,皆俟上还营后,披览发出,毫无遗滞。”
(4).指遗落。 清 蒋知庸 《江北妇女叹》:“秉穗无遗滞,饁餉还相将。”
《漢語大詞典》:遗堕(遺墮)
(1).犹弃置。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非我知子,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寧敢遗堕。”
(2).遗落;丢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晨起,睡舃遗堕,索着之,则硕大无朋矣。”
《漢語大詞典》:遗子(遺子)
(1).留给子孙。《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立身则十世可宥,遗子则一经而已。”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插架一万轴,遗子以固穷。” 明 汤显祖 《遂昌新作土城碑》:“衣食无所餘,至不能遗子嫁女。”
(2).产子;产卵。 宋 梅尧臣 《离芜湖至观头桥》诗:“争雏洲鹊鬭,遗子浦鱼跳。”《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立社事理》:“若自虫蝗遗子去处,委各州县正官一员,於十月内专一巡视本管地面。”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一》:“相传蝗为鱼子所化,故当大水之岁,鱼遗子於陆地,翌岁不得水,则变而为蝗矣。”
(3).遗落的种子。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经山晋杏:“ 丹阳 经山寺 大银杏,相传 晋 物也,树围连抱七人,半枯中空,遗子所出小株,从中挺上,亦已盈斗矣。”
(4).遗孤。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
《漢語大詞典》:遗金(遺金)
(1).遗落的金子。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羊子 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唐 方干 《处州献卢员外》诗:“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狱当时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见了丫鬟叙述道:‘昨日多蒙娘子美情,拾还遗金,今日特来造谢。’”
(2).《韩诗外传》卷十:“ 吴 延陵季子 游於 齐 ,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吾岂取金者乎?’”后人常以“遗金”赞叹 吴季子 其事。 北周 庾信 《五月披裘负薪赞》:“虽逢 季子 ,不拾遗金。” 南朝 陈 张正见 《行经季子庙》诗:“地絶遗金路,松悲悬剑枝。”
(3).谓留给子孙以黄金。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未若归教子,遗金徒满籝。” 宋 黄庭坚 《题胡逸老致虚庵》诗:“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4).指遗产中的金钱。 清 严榑 《纪王备五事》诗:“君不见富家子弟争遗金,鬩墻祸起干戈寻。”
赠送金钱。《前汉书平话》卷中:“遗金收 赵 ,修书赫 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只知道看街上卖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词俚曲,闹得他满肚皮的佳人才子,赠帕遗金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遗落(遺落)
(1).遗失;散失。汉武帝内传:“乃诵 伏羲 以来羣圣所録阴阳诊候及龙图龟策数万言,无一字遗落。”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幽埋力须掘,遗落貲心购。” 宋 司马光 《河间献王赞》:“唯 献王 厉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为忧,聚残补缺,校实取正。”红楼梦第三一回:“ 湘云 听了,方知是他(指 宝玉 )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在编者已经搜集到的杂志上,换了另一署名的文稿,也被遗落了。”
(2).遗漏;漏掉。魏书·库莫奚传:“初为 慕容元真 所破,遗落者窜匿 松漠 之间。”《玉娇梨》第九回:“想小姐十年待字,何等怜才,偏偏遗落我多情多恨的 苏友白 。”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才从魔鬼的指缝间遗落下来,直到轮船驶出 大沽口 ,才大胆地吸进一口自由的空气。”
(3).犹言散失流落。 唐 元稹 《桐花》诗:“ 舜 没 苍梧 野,凤归 丹穴 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復深。”
《漢語大詞典》:遗穗(遺穗)
亦作“ 遗穟 ”。
(1).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列子·天瑞:“ 林类 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 张湛 注:“收刈后田中弃穀捃之也。”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宋 郑侠 《醉翁行赠黎师醇》:“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无奈人能乐其乐,故有鼓琴重围,行歌遗穟,浩然充塞,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 金 元好问 《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野旷无遗穗,林疎有堕樵。”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收获时有遗穗可拾,平时呢?自然只好吃草根或者讨口了。”
(2).犹馀粮。 清 汤右曾 《穀贱行》:“问之市人笑卢胡,家有遗穗无逋租。”
《漢語大詞典》:遗粒(遺粒)
遗落的谷粒。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宋 张耒 《霜后步西园》诗:“野荒无遗粒,卒岁将何食?” 清 王士禛 《春不雨》诗:“今来穀贱復伤农,不见飢鸟啄遗粒。”
分類:遗落谷粒
《漢語大詞典》:遗宝(遺寶)
(1).前代遗留的宝物。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汉 诛 梁冀 ,得一玉虎头枕,云 单池国 所献,检其頷下,有篆书字,云是 帝辛 之枕,尝与 妲己 同枕之,是 殷 时遗宝也。”
(2).遗落的宝物。宋书·自序传:“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 林子 直去不顾。” 清 蒲松龄 《荷珠赋》:“倘是睡龙之遗宝,当齐重价於连城。”
(3).比喻弃置未用的人才。梁书·顾协传:“臣欲言於官人,申其屈滞, 协 必苦执贞退,立志难夺,可谓东南之遗宝矣。”
《漢語大詞典》:遗火(遺火)
(1).失火。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误遗火延及它舍, 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宋 司马光 《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清 梁恭辰 《广东火劫记》:“一子台内因吸水菸遗火,遂尔燎原。”
(2).遗落的火种。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 唐 胡璩 谭宾录:“ 永泰 初,禁中失火,焚屋室数十间……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 唐 唐彦谦 《新丰》诗:“ 沛中 歌舞百餘人,帝业功成里巷新。半夜素灵先哭 楚 ,一星遗火下烧 秦 。”
《漢語大詞典》:遗芥(遺芥)
(1).遗落的芥菜子。犹言极其轻微的东西。晋书·怀帝愍帝纪论:“然而扰天下如驱羣羊,举二都如拾遗芥,将相王侯连颈以受戮,后嬪妃主虏辱於戎卒,岂不哀哉。”
(2).丢弃芥菜子。形容鄙弃之甚。文苑英华卷六四五引 北齐 杜弼 《为东魏檄梁文》:“委慈母似脱屣,弃宠弟如遗芥。”梁书·萧介传:“弃乡国如脱屣,背君亲如遗芥。”
《漢語大詞典》:遗簪坠舄(遺簪墜舄)
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清 于庆元 《涂泥逃妇叹》:“十步九倒足趦趄,遗簪坠舄满路隅。”亦作“ 遗簪弃舄 ”。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还只是含悲向,他抛我,似遗簪弃舄;你怜我,知物在人亡。”
《漢語大詞典》:遗簪堕珥(遺簪墮珥)
(1).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髡 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以“遗簪堕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行》:“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繻。” 明 胡之骥 《〈汇注江文通集〉叙》:“感游女之思,遗簪堕珥;鬯豪士之怀,吐锦絶缨。”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新疆·乌鲁木齐风俗记》:“元夕张灯,妇女毕至,遗簪堕珥,终夜喧闐。”亦作“ 遗珥堕簪 ”、“ 遗珥坠簪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遗珥堕簪,蹙着鞦韆,不禁笑语声高。” 清 洪升 《长生殿·禊游》:“朱轮,碾破芳堤,遗珥坠簪,落花相衬。”亦省作“ 遗珥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或旰食而宵衣,或堕簪而遗珥。”
(2).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唐 袁不约 《长安夜游》诗:“长乐晓鐘归骑后,遗簪堕珥满街中。” 宋 李纲 《雨霖铃·明皇幸西蜀》词:“五家会处,花盈山谷,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鈿珠玉。” 明 何景明 《白纻歌》之六:“义如山,金如土,遗簪堕珥不復数。”亦作“ 遗簪坠珥 ”。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婺州斗牛俗》:“于是老妇孺子暨粉白黛緑者,譁然争避,或失足田中,或倒身岸下,遗簪坠珥,衣服沾濡,头面污损,相将相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