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生事
(1).古代始丧之礼。谓人死后葬前以生人之礼供奉之。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昺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於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於哀慼。”《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
(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春秋非之。”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
(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陘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
(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6).犹生计。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白居易 《观稼》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7).指产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
(8).犹世事。 唐 韦应物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沈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
(9).指世情。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漢語大詞典》:吹风(吹風)
(1).透露消息或表示意见。《好逑传》第一回:“相公,昨晚説的话,到京中切不可吹风,恐惹出祸来。” 老舍 《骆驼祥子》九:“老头子没了主意,咱们再慢慢的吹风儿,顶好把我给了你,本来是干儿子,再作女婿,反正差不很多。”《花城》1981年第4期:“自从上次‘吹风’以后, 者香 以市文化局长的身分以及‘对姐姐的爱’,又谈了两次话。”
(2).比喻制造事端。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正象《人民日报》一篇社论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要吹风嘛!他要吹几级台风。”
(3).用吹风机把热空气吹到头发上,使之干燥或定型。如:理发师正全神贯注地为顾客吹风。
《漢語大詞典》:造端
(1).开始;开端。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孔颖达 疏:“言君子行道,初始造立端绪,起於匹夫匹妇之所知所行者。”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之二:“ 周 家七百年,王业本农耕。造端无甚奇,至今称太平。” 鲁迅 《坟·人之历史》:“今乃敷张其义,先述此论造端,止于近世,而以 黑氏 所张皇者终。”
(2).制造事端。汉书·刘向传:“俗人乃造端作基,非议詆欺,或引幽隐,非所宜明,意疑以类,欲以陷之。” 宋 苏轼 《艾子杂说》:“虽无过者,巧造端以诱陷之。”
《漢語大詞典》:兴波(興波)
激起波澜。比喻制造事端,引起纷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万一兴波,公公自能箝制。”
《漢語大詞典》:滋扰(滋擾)
制造事端进行扰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缅 ﹞与我师相尾,滋扰 永昌 、 腾越 之间无寧日。” 清 林则徐 《会札澳门厅传谕义律条款》:“ 义律 率领多船,赴 九龙 滋扰,先行开礮伤我官兵。” 剑农 《武汉革命始末记》:“绅商所约者,为 清 军队申明纪律,不滋扰百姓。”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伤兵游勇短不了闯祸滋扰。”
《漢語大詞典》:作衅(作釁)
制造事端。 明 朱鼎《玉镜台记·开场》:“适五胡作衅,神州陵沉。”《再生缘》第二七回:“黄冠呀,尔本 鸞山 道士徒,不该作衅起风波。”
《漢語大詞典》:虚诬(虚誣)
(1).犹虚诞,虚妄。《左传·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唐 孔颖达 疏:“盖贱其虚诬,鄙其妖妄,故无所取之也。”旧唐书·皇甫鎛传:“事皆罔蔽,言悉虚诬,远近咸知,朝野同怨。”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第四着:愁反间,逆料虚诬。” 章炳麟 《东夷》诗之六:“一朝时世异,谱牒皆虚诬。”
(2).捏造事实加以毁谤或陷害。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恶直之人,憎於非党……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吾闻 晋 之 宣 、 景 、 文 、 武 四帝,居亲丧皆毁瘠踰制……于时天下之在重哀者,咸以四帝为法,世人何独不闻此而虚诬高人,不亦惑乎?”
《漢語大詞典》:诬蔑
同“诬衊”。捏造事实,构人以罪。
《漢語大詞典》:作料
作料 zuō liào:(1).匠人所用的材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至平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又在城里接了一个高手的裱匠,买了作料,一同到寺里来。”
(2).泛指材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三:“ 东坡 云:‘ 孟襄阳 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少。’”
作料 zuó liào:(1).特指烹调用的调味品。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海参杂膾,加味用作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他自己手里捧着油盐作料,走了进来。”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还有猪油盐呢,作料呢?”
(2).比喻可供制造事端的资料。《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倘或传到都老爷耳朵里,又替他们添作料了。” 浩然 《艳阳天》第五五章:“ 马立本 随着加作料。”
《漢語大詞典》:造衅(造釁)
制造事端。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於是 王韶 搆祸於 熙河 , 章惇 造衅於 梅山 。”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乘间造衅,窃弄戈兵。”
《漢語大詞典》:寻事(尋事)
故意制造事端或找麻烦。《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恐 公瑾 心怀妬忌,又要寻事害 亮 。” 茅盾 《子夜》十三:“天杀的强盗,赤老,平白地来寻事!”
《漢語大詞典》:谎报(謊報)
假造事实报告。越剧《二度梅》第二场:“ 彩环 ,你谎报有功,老爷赏你银子五两,快去请夫人、公子、小姐前来。” 刘绍棠 《鹧鸪天》五:“奴役劳动,形式主义,谎报高产,是他们的三大法宝,就是不顾社员死活。”
《漢語大詞典》:酿事(釀事)
制造事端。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刘家福传》:“ 刘家福 , 浙江 江山 人,常投入 清 营充当营勇,以酿事被斥,避地 福建 浦城 。”
《漢語大詞典》:造变(造變)
制造事变。三国志·魏志·张辽传:“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漢語大詞典》:诬赖(誣賴)
捏造事实硬说人有过恶或把自己的过恶推到别人身上。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咸杬子:“小人争鬭者,取其叶挼擦皮肤,輒作赤肿,如被伤,以诬赖其敌。”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抢亲》:“你藏了女儿,诬赖人命。” 老舍 《月牙集·新时代的旧悲剧》:“可是校长很简单的告诉 凤贞 :‘不准诬赖好人,也不准再勾引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