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贯(一貫)
(1).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邢昺 疏:“言 夫子 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 唐 张九龄 《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万殊,道以一贯。”
(2).谓同一个道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煖寒暑,其实一贯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下》:“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
(3).同样;一样。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韩非子·显学:“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 唐 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清 顾炎武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淆良窳为一贯,因内嗛而成蚩,此又一误也。”
(4).连贯;相联。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 唐 絶万首,惟 韦苏州 ‘踏阁攀林恨不同’及 刘长卿 ‘寂寂孤鶯啼杏园’二首絶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胜’、‘升’古通用,谓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气已上升也,正説‘冬至火从之’之义,如此则与下文一贯矣。”
(5).从不改变;一向如此。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沈相国 一贯倾其同官 沈鲤 ,大兴妖书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为了重新骑在 中国 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
(6).表数量。古时千钱为一贯。汉书·武帝纪“初算緡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7).表数量。用于成串的东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北史·赵柔传:“ 柔 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縑。”
《漢語大詞典》:共贯(共貫)
贯通;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当 尧 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 殷 民族传播的,故南北共贯。”
分類:贯通连贯
《漢語大詞典》:连气(連氣)
(1).犹同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2).犹连贯。《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只不做声,寻思了半晌” 清 金人瑞 批注:“二句不得连气读下。”
《漢語大詞典》:缀属(綴屬)
(1).谓撰著文辞。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元稹:“ 稹 诗变体,往往宫中乐色皆诵之,呼为才子。然缀属虽广,乐府专其警策也。”
(2).连属;连贯。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自 曹 氏父子以文章自命,宾僚缀属,云集 建安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把卷静坐,即尔昏昏欲睡,思有所作,握管三四行后,意即不相缀属。”
《漢語大詞典》:串贯(串貫)
连贯。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联句积章,以串贯为度。”
分類:连贯
《漢語大詞典》:一脉(一脈)
亦作“一脉”。
(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臟之阳气也。五臟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臟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漢語大詞典》:断绝(斷絶)
(1).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管子·幼官:“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絶。” 尹知章 注:“其用刑则断昼之昧断絶而戮之也。” 唐 綦毋潜 《春泛若耶》诗:“幽意无断絶,此去随所偶。” 梁斌 《红旗谱》四五:“学校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2).犹拒绝。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輒断絶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3).妙绝;绝无仅有。 唐 张鷟 《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4).彻底。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箇断絶,不要辞了官头,又留箇官尾。”
(5).形容极其悲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伯文 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絶,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 南朝 宋 鲍照 《东明行》:“涕零心断絶,将去復还诀。” 宋 苏轼 《中秋月寄子由》诗之二:“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断絶。”
(6).指死亡。《世无匹》第一回:“ 非烟 哀慟痛恨,又被老鴇羞辱了一场,当夜悬梁自尽。 权一庵 闻知断絶,心中甚觉畅快。”
(7).判决完毕。 宋 王安石 《赐敕奖谕权大理少卿蔡冠卿》:“四月一日已前下寺公案,并已断絶。”
《漢語大詞典》:珠络(珠絡)
(1).缀珠而成的网络。头饰之一种。 唐 杜牧 《少年行》:“春风细雨走马去,珠络璀璀白罽袍。”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二:“ 冯拯 姬媵颇众。在中书,密令堂吏市珠络,自持为遗。” 明 唐寅 《进酒歌》:“ 洞庭 秋色儘可沽, 吴 姬十五笑当炉,翠鈿珠络为谁好,唤客那问钱有无。”
(2).比喻晶莹连贯之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上至 喷雪 ,则悬瀑落峯间,一若疋练下垂,一若玉筯分泻。分泻者,交縈石隙,珠络纵横。”此喻分泻的瀑布。 郭沫若 《下龙湾》诗:“群鱼跃海联珠络,万屿排空列画屏。”此喻跃海的鱼群。
《漢語大詞典》:然则(然則)
连词。连接句子,表示连贯关系。犹言“如此,那么”或“那么”。诗·周南·关雎序:“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繫之 周公 。” 唐 韩愈 《上兵部李四郎书》:“ 齐桓 举以相国, 叔向 携手以上。然则非言之难为,听而识之者难遇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花一败而树随之,根亡故也。然则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
《漢語大詞典》:珠串
(1).成串的珠玉。 巴金 《灭亡》第三章:“他看不清楚……她底被花冠上垂下的珠串遮住的脸。”
(2).比喻歌声等之连贯圆润。 唐 李商隐 《拟意》诗:“银河扑醉眼,珠串咽歌喉。” 元 郑元祐 郯韶 《学诗斋联句》:“响当贯珠串,辙始輳车轨。”
《漢語大詞典》:断绠(斷綆)
(1).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前后不连贯。《〈通志〉总序》:“语其异也,则前王不列於后王,后事不接於前事……如此之类,岂胜断綆?”
(2).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夫妇恩断缘绝。 清 洪升 《长生殿·情悔》:“只指望两情如金似鈿,又怎知翻做断綆。”
《漢語大詞典》:冗杂
繁杂,缺乏统一协调。例如:事情冗杂。
指长而混乱,毫不连贯
《漢語大詞典》:连贯(連貫)
连接,贯穿。汉书·律历志上:“斗纲之端连贯营室。”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道旁荒塚如奕,草深没踝,路灯如萤,连贯不絶。” 吴晗 《灯下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戏的困难之处是历史时间太长,人物的线索太长,无法连贯起来。”
《漢語大詞典》:贯属(貫屬)
连贯,连属。 宋 彭龟年 《策问》之七:“天下之势,当使如脉络贯属,而邮置者,盖脉络之所以行者也。” 清 唐甄 潜书·为政:“举数千里之内,转相贯属,视听指使,如在一室。”
分類:连贯连属
《漢語大詞典》:路脉(路脈)
(1).连贯而相通的路线。 宋 刘克庄 《北山作》诗:“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2).比喻指文章的脉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