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先生令赵重
 
入贡全璧
  
全赵璧
 
回赵璧
    
抱璧还
 
指图睨柱
 
冲冠发
 
璧终全
 
相如璧
 
睨柱吞赢
 
碎壁
 
秦城未易
 
秦璧归
 
能回赵璧
 
蔺卿全璧
 
冲冠发
  
赵璧犹全
     
连城贵
 
酬赵璧
 
重连城
 
头碎柱
 
头与璧俱还

相关人物
秦昭王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39~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閒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钟大理书〉~900~
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笑与抃会。当自白书,恐传言未审,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乃不忽遗,厚见周称,邺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嘉贶益腆,敢不钦承。谨奉赋一篇,以赞扬丽质。

例句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方干 送郑端公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 李商隐 一片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 李峤

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李白 古风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 李白 送窦司马贬宜春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杜甫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杨炯 夜送赵纵

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 窦冀 怀素上人草书歌

因知君有用,高价伫连城。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 褚亮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韦嗣立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韩愈 县斋有怀

《國語辭典》:连城(連城)  拼音:lián chéng
1.并列相连的城。《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汉兴,大封诸侯王,连城数十。」
2.比喻物品贵重。如:「价值连城」。
3.县名。参见「连城县」条。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连城价(連城價)
价值连城。形容珍贵难得。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明 徐复祚《红梨记·诉衷》:“那解元风雅连城价,谱鸳鸯无端輳咱。”参见“ 连城璧 ”。
分類:珍贵难得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连城珍(連城珍)
指价值极其昂贵的宝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又世俗率神贵古昔,而黷贱同时……虽有连城之珍,犹谓之不及 楚 人之所泣也。”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双珠出海底,俱是连城珍。”
《漢語大詞典》:连城宝(連城寶)
指极珍贵的宝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连城之宝,非贫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 唐 元稹 《赋得玉卮无当》:“共惜连城宝,翻成无当卮。” 元 刘因 《和陶·和饮酒》:“指授种艺方,如获连城宝。”参见“ 连城璧 ”。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连城玉(連城玉)
见“ 连城璧 ”。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连城璞(連城璞)
见“ 连城璧 ”。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一字连城(一字連城)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 崔光 读暮春羣臣应詔诗。至 勰 诗, 高祖 仍为之改一字…… 勰 曰:‘臣闻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国语辞典》:连城之价(连城之价)  拼音:lián chéng zhī jià
比喻极高的价值。《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分类:价值
《国语辞典》:连城之珍(连城之珍)  拼音:lián chéng zhī zhēn
异常珍贵的宝物。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久承所撰隋纪缮写咸毕,前舍弟与家人往,并有书借,咸不见付。岂连城之珍俟楚文而乃进?」唐。骆宾王〈上兖州启〉:「时逢和氏,荆山有连城之珍。」
《国语辞典》:连城县(连城县)  拼音:lián chéng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支流连水上游。富森林资源,农产输出有稻米、甘藷、笋、香菇等,并出产瓷器。所产连城纸全国著名。
《漢語大詞典》:等价连城(等價連城)
同样有连城之价。形容同等珍贵。《梁书·儒林传·范缜》:“ 晋 棘 、 荆 和 ,等价连城,驊騮、騄驪,俱致千里。”
《漢語大詞典》:价等连城(價等連城)
谓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北史·彭城王勰传:“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参见“ 价值连城 ”。
《國語辭典》:价值连城(價值連城)  拼音:jià zhí lián chéng
战国时,赵国有块宝玉叫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来换取。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以价值连城形容东西十分珍贵。《精忠岳传》第一○回:「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谅小子安敢妄想,休得取笑!」
《國語辭典》:价值连城(價值連城)  拼音:jià zhí lián chéng
战国时,赵国有块宝玉叫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来换取。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以价值连城形容东西十分珍贵。《精忠岳传》第一○回:「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谅小子安敢妄想,休得取笑!」
《漢語大詞典》:全璧
比喻完整而无缺损的东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缘其书目,广求之,始为全璧,未可为此刻误也。”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國語辭典》:完璧归赵(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
《國語辭典》:怒发冲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样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也作「发上冲冠」、「发踊冲冠」、「冲冠发怒」。
《漢語大詞典》:赵璧(趙璧)
见“ 赵氏璧 ”。
《漢語大詞典》:赵氏璧(趙氏璧)
亦作“ 赵王璧 ”。 和氏 璧的别称。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宝玉。 战国 时,为 赵惠文王 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 秦昭王 曾恃强遗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蔺相如 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 赵 。“赵氏璧”遂以著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却哂 赵王 璧。” 清 孙枝蔚 《旅兴》诗:“贵若 赵氏 璧,富若 猗顿 囷。”亦省称“ 赵璧 ”。 唐 方干 《送陈端公》诗:“ 随 珠此去方酬德, 赵 璧当时误指瑕。”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篇终有意责 赵 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明 沈鲸《双珠记·珠传女信》:“看此物既着神奇,如 赵 璧有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