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会(神會)
(1).在心神上领会。 隋 王通 中说·关朗:“ 淹 曰:‘敢问藏之之説。’子曰:‘泯其迹,閟其心,可以神会,难以事求,斯其説也。’” 唐 白居易 《记画》:“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故其措一意,状一物,往往运思中与神会髣髴焉,若敺和役灵於其间者。” 明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含章自可贞,岂敢图侥倖。且向残编断简中神会而心领。”
(2).指迎神赛会。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王氏 生下一个孩子,小名 喜儿 ,方纔六岁,跟邻舍家儿童出去看神会。夜晚不回。” 清 赵翼 《风气》诗:“戏场千步埒,神会八掆舆。”
《漢語大詞典》:醮会(醮會)
迎神赛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两广民变档案》:“据称 广东 连州 有 美国 医院、教堂,因村民醮会起衅,致将教堂焚毁。”
分類:迎神赛会
《漢語大詞典》:马头(馬頭)
(1).马的头。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元封 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马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2).船只停泊处。即码头。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又於 黎阳 筑马头,为度河之势。” 胡三省 注:“附河岸筑土植木夹之至水次,以便兵马入船,谓之马头。”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马都官宛溪浮桥》:“马头分朱栏,水底裁碧天。”儒林外史第六回:“少刻,船拢了马头。”
(3).指商业城市;都会。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我今做主,将你嫁与这个官人为妾,即今便过 乔官人 船上去。 寧海郡 大马头去处,快活过了生世。”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兴哥 久闻得‘上説天堂,下説 苏 杭 ’,好个大马头所在,有心要去走一遍。”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水陆商贾聚集之所曰马头。”
(4).马夫头目。《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马头:马夫之头目。”
(5).旧时迎神赛会,让孩子们装扮着戏里的角色,骑马游行,叫“马头”。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
《漢語大詞典》:看马(看馬)
(1).备马。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正旦冬至节导驾:“尝记 毘陵 胡公 奏尚书,其末云‘行礼毕,请上位看马’两言,大声直説,不类奏事也。”
(2).旧时迎神赛会中的神灵所乘的马。装饰华美却是空鞍,因以喻充摆设的东西。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我闻得这两个女子,娶便娶将来,不过是镜里的鲜花,水中的明月,你又不曾有实在的便宜被他占去,就留在家中,做两疋看马也好,为甚的定要遣他?”
《漢語大詞典》:驱傩(驅儺)
旧时岁暮或立春日迎神赛会,驱逐疫鬼。始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幘皁製,执大鼗。 方相氏 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眉。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宂从僕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 唐 孟郊 《弦歌行》:“驱儺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驱傩:“《礼纬》曰: 高阳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二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於是以正岁十二月命祀官持儺以索室中而驱疫鬼。《轩辕本纪》曰: 东海 渡塑山 有 神荼 、 鬱垒 之神,以御凶鬼,为民除害,因制驱儺之神。” 马南村 《燕山夜话·守岁饮屠苏》:“驱傩的意思是要驱逐疫疠之鬼,与我们现在说的送瘟神的意思相同。”
《漢語大詞典》:阁子(閣子)
(1).酒楼、茶楼等特设的小房间。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大嫂,茶客也未来哩,我且在这阁子里歇一歇。”《水浒传》第三八回:“两箇坐在阁子里,叫那卖酒的过来,安排酒菓肴饌菜蔬来,就酒楼上两箇饮酒。”
(2).泛指小室。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第二场:“ 继宗 ,你就放在小阁子里。”
(3).方言。阁楼。
(4).指迎神赛会时用的神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大家都像旧前祈雨时抬龙王阁子的人一样。”
《漢語大詞典》:社火
(1).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鬭鸡、説諢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 蕃釐观 。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 丁玲 《三日杂记》:“他们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小伙子们都乐意跟着他们跑,任他们驱遣。”
(2).犹同伙。《水浒传》第五八回:“ 李立 道:‘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漢語大詞典》:出会(出會)
旧时一种迎神赛会活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恶俗·出会》:“每当三春无事,疑鬼疑神,名曰出会,咸谓可以驱邪降福,消难除蝗。一时哄动,举邑若狂。”《冷眼观》第六回:“我有一天,刚挑了一担柴进城叫卖,走到那一带红墙的庙宇左近,忽然遇见出会……见他们后面抬的,不是庙里那种泥塑木雕的神像,是抬的个活菩萨。”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七:“在农村里,出会玩灯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乱的。”
分類:迎神赛会
《漢語大詞典》:讶鼓(訝鼓)
宋 代民间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之一。又名迓鼓或村里迓鼓。相传创始于军中。舞者装扮成男女、僧道及不同行业的种种人物。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教军士为讶鼓:“ 王子醇 初平 熙河 ,边陲寧静,讲武之暇,因教军为讶鼓戏,数年间遂盛行於世。其举动舞按之节与优人之词,皆 子醇 所製也。或云 子醇 尝与西人对阵,兵未交, 子醇 命军士百餘人装为讶鼓队绕出军前,虏见皆愕眙,进兵奋击,大破之。”《宣和遗事》前集:“三官此夕欢谐,金莲万盏,撒向天街。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参阅类说卷四七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
《漢語大詞典》:社赛(社賽)
指社日迎神赛会。这是古代农民祭祀土神的一种风俗。《三国演义》第四回:“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
《漢語大詞典》:走会(走會)
(1).旧时迎神赛会,扮演鬼神或戏文角色者边走边表演以娱神,谓之“走会”。《三侠五义》第九九回:“初见时只当做走会的槓箱官,细瞧来方言是新印的 金太守 。”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哼!走会是为朝山敬神的,今天会给 日本 人去当玩艺儿看!真没骨头!”
(2).指边走边演的文娱形式。 浩然 《抬头见喜》:“他们把高桌抬出来,摆上茶水,柿子大枣儿,还有的放了烟卷儿,请走会的人吃东西,抽烟、喝茶。”
《漢語大詞典》:社夥
即社火。古代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 清 西厓 《谈徵·言部·社伙》:“今人看街坊杂戏场曰社伙,盖 南宋 遗风也。 宋 之百戏皆以社名……伙者,方言凡物盛而多也。或作‘社火’,言如火燃,一烘而过也。”参见“ 社火 ”。
《漢語大詞典》:社火
(1).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鬭鸡、説諢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 蕃釐观 。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 丁玲 《三日杂记》:“他们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小伙子们都乐意跟着他们跑,任他们驱遣。”
(2).犹同伙。《水浒传》第五八回:“ 李立 道:‘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漢語大詞典》:抬阁
同“擡阁”。旧时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攟馀》:“郡城於四月望赛元帅会……更以行院姣女,饰之绣縚画茧,緑絁红兜,扮演故事,谓之抬阁。”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漢語大詞典》:驱祟(驅祟)
旧时岁暮迎神赛会以驱逐鬼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除夜:“自禁中动鼓吹,驱祟出 东华门 ,转 龙池湾 ,谓之埋祟而散。”
《漢語大詞典》:过会(過會)
旧时迎神赛会时,扮演各式杂耍人员,边行进,边表演。红楼梦第十九回:“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内中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於巷外。”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过会》:“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槓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鈸、高蹻、秧歌、什不閒、耍罎子、耍狮子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最易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