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明白
(1).清楚;明确。墨子·旗帜:“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 唐 元稹 《四晧庙》诗:“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朱子语类卷六七:“《易传》明白,无难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到底还是读书人説话明白。” 茅盾 《右第二章》:“四个五个黑点盘旋着来了,渐渐儿低了,那银灰色的机翼上两个红圆圈儿也看得明白了。”
(2).确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安 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既总闲牧,因择良马内 范阳 ,又夺 张文儼 马牧,反状明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继得旨: 陈晦 援证明白,无罪可待; 倪思 轻侮朝廷,肆言诬罔,可特降两官。”《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既贜证刀杖明白,叫小廝与我拴锁在门房内,明日写状子送到提刑所去。”
(3).明净;白净。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復朴。”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次曰 福娘 ,字 宜之 ,甚明白,丰约合度,谈论风雅,且有体裁。”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澹 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 崔鉉 辟入幕。” 元 宋旡 《次友人春别》诗:“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
(4).清白;光明。《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王逸 注:“言己修行清白,皎然日明。”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今日召见,果安详諳练,明白诚实。”
(5).公然;显然;不含胡。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夜与妻故来相别,不敢明白见你。”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那里是着我叫,明白是羞我。”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民女的家事官长怎么晓得的这样详细?还要求明白指教。” 杨朔 《昨天的临汾》:“来人左臂上绾的一块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诉我他是八路军的人员。”
(6).了解;知道。老子:“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庄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宋 欧阳修 《经旨·春秋论下》:“此疑似难明之事,圣人尤当求情责实以明白之。” 巴金 《中国人》:“他大概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无论如何摔不掉自己的祖国。”
(7).聪明;懂道理。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虑。”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説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老舍 《新爱弥耳》:“小孩子们不跟他玩耍,因为他明白,而他们糊涂。”
(8).犹明证。晋书·王恭传:“﹝ 王国宝 ﹞与其从弟 绪 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
(9).辩明;辩白。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生前无分辨处,做鬼也要明白此事。”
(10).了当。《何典》第二回:“若未曾明白,要防他赶上司。” 刘半农 注:“明白,了当也。”
《漢語大詞典》:剖明
辩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并移檄 鄂罗斯 ,剖明曲直。”
分類:辩明
《漢語大詞典》:分晓(分曉)
(1).拂晓。 唐 樊晦 《燕巢赋》:“霽光分晓,出虚竇以双飞。”
(2).明白,清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此尚书疏义《禹贡》之三江也,但説得不分晓。”《西游记》第三七回:“你年幼亦无分晓,禁你入宫,关了花园,大端怕漏了消息。” 萧三 《三个(上海的)摇篮歌》诗:“摇呵摇,孩儿小,有甚法子想,且听说分晓。”
(3).结果;底细。 宋 戴复古 《贺新郎》词:“讼庭不许频频到,这官坊,翻来覆去,有何分晓。”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军师,我料 尉迟公 必无此心,则怕其中有故,等 敬德 来时,便知分晓。”《水浒传》第三一回:“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
(4).犹道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这老的好无分晓,你的银子本少,我怎好多秤了你的,只头上有天哩!”《水浒传》第六六回:“你三个好没分晓,却怎地在那里説话!” 鲁迅 《三闲集·通信》:“现在很有些没分晓汉,以为‘问目的不问手段’是共产党的口诀,这是大错的。”
(5).分辩明白。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我便有那浑身是口也难分晓,则你那好前程可惜断送了。”
《漢語大詞典》:訚訚(誾誾)
(1).说话和悦而又能辩明是非之貌。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朱熹 集注:“誾誾,和悦而諍也。” 刘宝楠 正义:“諍者辩论其是非也。”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序:“将吏咸集,佩章有序,鏘鏘济济,侃侃誾誾。” 董必武 《挽陈毅同志诗》:“誾誾谈国事,了了述边情。”
(2).盛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誾誾。” 李善 注:“酷烈誾誾,香气盛也。”
(3).犬吠声。誾,用同“ 狺 ”。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五:“詈言不见血,杀人何纷纷,声如穷家犬,吠竇何誾誾。”
(4).高大貌。誾,通“ 言 ”。 唐 韩愈 《南山诗》:“誾誾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钱仲联 集释:“ 王元启 曰:誾誾恐取诗·大雅‘崇墉言言’之义。古字誾与言通。 毛 传云:‘言言,高大也。’ 方成珪 《笺正》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
《漢語大詞典》:辨明
(1).分辩明白,申明。辨,通“ 辩 ”。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臣本待辨明亦了,便拟杀身谢责,岂料圣慈尚在,薄贬 同州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不幸为匪人厚诬,弟辈又不为辨明。” 清 刘大櫆 《江先生传》:“先生未之辨明,则其説具载方册之中,而人顾莫之见。”
(2).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清 刘大櫆 《续难言》:“彼世之人,自京国以至閭阎,自王公以及黎庶,辨明而起,夜分而未息,採金于山,採珠于海。”参见“ 辨色 ”。
(3).辨别清楚。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漢語大詞典》:辨色
(1).犹黎明。谓天色将明,能辨清东西的时候。礼记·玉藻:“朝,辨色始入。” 郑玄 注:“辨犹正也,别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选内人美少者十餘辈,执烛跨乘列於 长兴 西门。既而将入,辨色,有朱衣吏驰报曰:‘ 胡子 郎君未及第。’诸炬应声掷之於地。” 明 高攀龙 《三时记》:“酒酣下榻,觉而辨色矣。”
(2).察看脸色。《再生缘》第六一回:“这件事,岂难决断岂难分,不要讲,详情就理须明印,就筭是,辨色观风也晓闻。”
《漢語大詞典》:辨晰
(1).辨析,分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紫柏评晦庵:“今 锡山 诸公,又祖 杨龟山 ,特于 朱 陆 异同,辨晰精核,则二 程 渊源,又将显著于中天矣。” 杨朔 《木棉花》:“我不过是说这次民族自卫战争很像一块试金石,一个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晰清楚。”
(2).分辩明白。辨,通“ 辩 ”。明史·丁元荐传:“ 元荐 復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
《漢語大詞典》:辩明(辯明)
(1).表述明白。史记·孝武本纪:“羣儒既以不能辩明封禪事,又牵拘於古文而不敢骋。”
(2).辩析明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原棋及苏王:“棋有三焉。围棋,博物志虽曰始於 尧 之授子,而 皮日休 《原弈》,则辩明始於 战国 无疑。”
(3).分辩明白。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我很气,但并不辩明。”
《漢語大詞典》:辩晰(辯晳)
(1).聪慧明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其人亦生而辩晳,即穷巷下佣,无不能言语进退者,亦其风气使然也。”
(2).分辩清楚,分辩明白。 严复 《论教育书》:“不敢以空虚无据之辞进,请即大报所论列者,相与扬搉辩晳之可乎?”
《漢語大詞典》:甲乙问(甲乙問)
故设甲乙双方,互为答问,以辩明疑难。晋书·礼志中:“ 安丰 太守 程谅 先已有妻,后又娶,遂立二嫡。前妻亡,后妻子 勋 疑所服。中书令 张华 造甲乙之问曰:‘甲娶乙为妻,后又娶丙,匿不説有乙,居家如二嫡,无有贵贱之差。乙亡,丙之子当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