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孙让(孫讓)
辞让。孙,通“ 逊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公孙于 齐 ” 晋 杜预 注:“讳奔,故曰孙,若自孙让而去位者。”春秋·庄公元年“夫人孙于 齐 ” 唐 孔颖达 疏:“昔 帝尧 孙位,以让 虞舜 ;故假彼美事而为之名,犹孙让而去。”
分類:辞让
《漢語大詞典》:不辞(不辭)
(1).不辞让;不推辞。庄子·天下:“ 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徧为説万物,説而不休,多而无已。” 成玄英 疏:“不辞谢而应机,不思虑而对答。”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象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
(2).谓不向人告别。楚辞·九歌·少司命:“人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王逸 注:“言神往来奄忽,入不言语,出不诀辞。”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
(3).文词不顺,不成文。《公羊传·襄公五年》:“ 吴 何以称人? 吴 鄫 人云则不辞。” 陈立 义疏:“方欲抑 鄫 在 吴 下,若 吴 仍常例称国,则必书‘ 吴 鄫 人’,是辞不顺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周易·履六三象传‘不足以与行也。’按‘以’字衍文……学者不知‘与’字之即‘以’字,后更加‘以’字於‘与’字之上,转为不辞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故由语法而言以‘子明保’释为‘掌邦治’实甚不辞,而 罗君 所据《多方》《洛诰》二语亦同不足据。”
《漢語大詞典》:无辞(無辭)
(1).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 郑玄 注:“辞,让也。”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 宋 梅尧臣 《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叶圣陶 《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漢語大詞典》:让王(讓王)
(1).辞让王位。庄子《让王》篇, 陈鼓应 题解:“‘让王’,辞让王位。篇中多借辞让王位而写生命的可贵,轻视利禄名位,取此意为篇名。” 唐 崔曙 《颍阳东溪怀古》诗:“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邠 土初成邑, 虞 宾竟让王。”
(2).指让去帝王之位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
《漢語大詞典》:苦辞(苦辭)
(1).忠言,逆耳之言。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因苦辞諫 敞 , 敞 涕泣为谢,多从其所规。” 唐 元稹 《酬乐天重寄别》诗:“却报君侯听苦辞,老头抛我欲何之?” 宋 苏轼 《叶嘉传》:“上饮踰度, 嘉 輒苦諫,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坚决辞让。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汝阴人》:“﹝少年﹞诣 许 曰:‘小妹粗家,窃慕盛德,欲託良缘於君子,如何?’ 许 以其神,不敢苦辞。”
(3).再三陈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漢語大詞典》:辞爵(辭爵)
(1).谓辞让奉养之酒。礼记·射义:“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郑玄 注:“发,犹射也;的,谓所射之识也。言射的必欲中之者,以求不欲女爵也。” 孔颖达 疏:“酒既养老,又以养病,今射者非病非老,故求射中以辞让此爵者,辞让见养老也,不敢当其养礼也。” 孙希旦 集解:“君子无所争之意也。”
(2).犹辞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回目:“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徵君 辞爵还乡。”
《漢語大詞典》:留步
(1).停步。 唐 宋之问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诗:“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唐 羊士谔 《故萧尚书瘿柏斋前玉蕊树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同赏》诗:“留步苍苔暗,停觴白日迟。”
(2).主人送客,客人辞让之语。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 子明 ,奶奶,都请留步吧!” 巴金 《寒夜》二六:“到了楼梯口, 钟老 客气地要他留步,他却坚持着把客人送到大门。”
《漢語大詞典》:恳辞(懇辭)
恳切辞让。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尹愔》:“ 开元 中,以道士 尹愔 为諫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兼知史舘事,赐朝散阶, 愔 恳辞。”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事断不能了,总求老父臺代我恳辞。”
分類:恳切辞让
《漢語大詞典》:辞让(辭讓)
(1).谦逊推让。礼记·曲礼上:“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孟子·公孙丑上:“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史记·李斯列传:“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遂定速纳两 浙 地图,请效土为内臣。上一再辞让,遂受之。”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领导决不敢,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
(2).责问。后汉书·班超传:“有顷,巫至, 超 即斩其首以送 广德 ,因辞让之。”
《漢語大詞典》:高让(高讓)
拱手相让。旧时表示推让、辞让,往往高拱其手,故称。 晋 陆云 《盛德颂》序:“陛下犹復允执高让,成功靡有。”晋书·郑冲传:“公屡以年高疾篤,致仕告退……高让弥篤,至意难违。”南史·梁纪下论:“ 敬帝 遭家不造,绍兹屯运,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於己,时无 伊 霍 之辅,焉得不为高让歟。”
《漢語大詞典》:避荣(避榮)
辞让荣华。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也避荣。” 唐玄宗 《放姜皎归田敕》:“朕每欲其戒盈,用克终吉,未若避荣公府,守靖私第。”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避荣言屡切,请外志难回。”
分類:辞让荣华
《漢語大詞典》:固让(固讓)
再三辞让。后汉书·阴兴传:“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 兴 皆固让,安乎里巷。”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伏愿陛下因百姓之心振万邦之命,岂可逡巡固让。”
分類:再三辞让
《漢語大詞典》:避让(避讓)
(1).辞让,谦让。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阁下抗章避让,言论坚正。”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让官表》:“矜其驱策之勤,为日已久;察其避让之固,於心不欺。”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帅臣避让,岂我之力,阴有诛之,实徼侯福。”
(2).避开;躲让。 元 袁桷 《桐柏观赋》:“丹凤昔焉以来仪,凡羽厥今以避让。”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汽车的喇叭声从背面把他们的清梦惊醒了,他们忽然仓皇起来,忙着向路边避让。” 许杰 《平湖秋月的红菱》:“我急忙俯身寻找,她欠身避让。”
《漢語大詞典》:让爵(讓爵)
辞让爵位。后汉书·循吏传·王景:“至 辽东 , 閎 与郡决曹史 杨邑 等共杀 调 迎 遵 ,皆封为列侯, 閎 独让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 唐 钱珝 《代史馆相公让官表》之一:“今之让爵,盖惧生灾。”
分類:辞让爵位
《漢語大詞典》:让还(讓還)
辞让、退还。后汉书·桓荣传:“及篤,上疏谢恩,让还爵土。”新唐书·藩镇传·杨志诚:“而遣部将 王文颖 入谢,让还所命。” 宋 宋祁 《赐田况让识不允诏》:“嘉此成效,已令进秩,何循谦执,乃乞让还。”
分類:辞让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