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麻衣
(1).即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的常服。《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郑玄 笺:“麻衣,深衣。诸侯之朝,朝服;朝夕则深衣也。”参见“ 深衣 ”。
(2).古时丧服。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 郑玄 注:“谓之麻者,纯用布,无采饰也。” 唐 王建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诗:“ 汉 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刘白羽 《英雄城--平壤》:“有一次,在一个农民热诚者大会上,有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他穿戴了麻衣麻帽到会场上来,他说:‘同志们,我的麻衣是为了我们那里被 美国 兵杀死的一百一十七个女人穿的。’”
(3).麻布衣。古时平民所穿。 唐 杜甫 《前苦寒行》:“ 楚 人四时皆麻衣, 楚 天万里无晶辉。” 宋 谢翱 《青篛亭》诗:“归路逢樵子,麻衣草结裳。” 清 阎尔梅 《燕赵杂吟》:“麻衣桃杖出都门, 燕 赵 风光细讨论。”
(4).旧时举子所穿的麻织物衣服。 唐 李贺 《野歌》:“麻衣黑肥衝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王琦 汇解:“ 唐 时举子皆着麻衣,盖苧葛之类。” 宋 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诗:“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
(5).借指应试举子。 唐 韩偓 《及第过堂日作》诗:“暗惊凡骨升仙籍,忽讶麻衣謁相庭。”
(6).见“ 麻衣相法 ”。
《漢語大詞典》:深衣
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郑玄 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孔颖达 疏:“凡深衣皆用诸侯、大夫、士夕时所著之服,故《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 宋 司马光 《独步至洛滨》诗:“草软波清沙径微,手持笻竹著深衣。” 严复 《救亡决论》:“ 戴 、 阮 、 秦 、 王 ,直闯 许 郑 ;深衣几幅,明堂两个。”
《漢語大詞典》:麻衣相法
相书、相术名。后人假托传说中的 麻衣道者 作。 明 沈采《还带记·众朋就相》:“头顶方巾腰束絛,气傲;麻衣相法我独高,玄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一:“红红的一张脸,微点着几粒黑痣,按《麻衣相法》说,主多材多艺。”亦省作“ 麻衣 ”、“ 麻衣相 ”。 清 黄遵宪 《番客篇》:“相法推《麻衣》,推命本《硌碌》。” 沈从文 《顾问官》:“又谈到《麻衣》《柳庄》相法。”《中国谚语资料》中:“学会麻衣相,敢把人来量。”
《漢語大詞典》:必先
(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漢語大詞典》:试举(試舉)
(1).指科举考试。元史·选举志一:“惟贡举取士为便。凡 蒙古 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举,则用心为学矣。”
(2).试着举例。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故其一切条理,皆在於社会改良,今试举其特色者,略条论之。”
《漢語大詞典》:拟题(擬題)
(1).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拟题:“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拟题之讹:“今举子於场前揣主司所命题而预作之号曰‘拟题’。按 宋 何承天 私造《鐃歌》十五篇,不沿旧曲,而以己意咏之,号曰‘拟题’。此二字之始。今以为士子揣摩之称,误矣!”
(2).拟定题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求贤审官:“内出一书摺角,此係斯文精粹,惜试后未叩之拟题大臣也。”
《漢語大詞典》:发解(發解)
(1) 唐 宋 时,应贡举合格者,谓之选人,由所在州郡发遣解送至京参与礼部会试,称“发解”。 宋 司马光 《论诸科试官状》:“臣伏见朝廷取勘诸处发解考试诸科官,以所解之人到省十有九不中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罪发解官员:“ 后唐 明宗 长兴 三年,詔选人文解不合式,罪发解官员。”宋史·选举志一:“﹝ 崇寧 三年詔﹞天下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及试礼部法并罢。”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先是 开封府 发解,如诸州之制,皆府官专其事。是秋,以府事繁剧,始别勑朝臣主之,定名讫,送府发解如式。”
(2) 明 清 时乡试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卷下:“ 唐寅 字 子畏 ,少有逸才,发解 应天 第一。”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此位是本县大名士,你只看他今科发解,还是发魁?”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先生年踰弱冠,即发解 江 南,为第一人;旋登进士,入史馆。”
(3)泛指乡试考中举人。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莫稽 由此才学日进,名誉日起,二十三岁发解连科及第。”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铁花仙史》﹞ 诚斋 又招 儒珍 为西宾,而 蔡其志 晚年孤寂,亦屡来迎 王 ( 王儒珍 ),养以为子,亦发解,娶 诚斋 之女 馨如 。”
(4)犹起解。旧时谓押送犯人。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王兴 道:‘且莫细谈,明早老将军起身发解时,我站在傍边,你只看着我,唤我名字起来,小人自来与你分解。’”《说岳全传》第三四回:“﹝ 粘罕 ﹞遂传令叫小元帅 金眼郎郎 、 银眼郎郎 :‘你二人领兵一千,将 吉青 上了囚车,连军器马匹,一齐解往四狼主那边去。’二人领命,立刻发解起身。”
《漢語大詞典》:两闱(兩闈)
(1).借指两个宫廷机构。闱,皇宫寝侧的小门。《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两闈阻通轨,对禁限清风。” 李善 注:“两闈,谓东宫及中臺也。” 唐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诗:“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闈。”
(2).春闱和秋闱的合称。科举时代考试举人、进士的场叫闱,进士考试在春天,举人考试在秋天,故称。 严复 《救亡决论》:“每逢春秋两闈,闈内外所张文告,使不习者观之,未有不欲股弁者。”
《漢語大詞典》:定名笔(定名筆)
唐 时卖给应试举人答卷用的毛笔,称“定名笔”。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用:“ 唐 世举子将入场,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笔,其价十倍,号‘定名笔’。” 清 江湜 《寓斋杂诗》:“晴窗摹法帖,笔工来相挑。投我定名笔,曰兔之紫毫。”
《漢語大詞典》:获隽公车(獲隽公車)
汉 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