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杂佩(雜珮)
亦作“ 杂珮 ”。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漢語大詞典》:体貌(體貌)
亦作“ 体皃 ”。
(1).体态容貌;模样。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玉 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词。” 李周翰 注:“言 玉 容貌美丽,能为几微之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君才过人,而体貌躁,非女婿才。”一本作“ 体皃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海人:“时月正明,见十数人自海连臂而出,登屿笑语,语不可解,体貌与人无异,但裸形耳。”
(2).形容;描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 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 曰:“体貌本谓体态与貌相……舍人此处独用作动词,犹言‘形容’‘描绘’也。”
(3).体制;规矩。国语·楚语上:“体貌以左右之,明行以宣翼之。”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内严体貌,增堂陛之峻,外絶缔交,去辅车之势。”
(4).礼貌。体,通“ 礼 ”。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启》:“优为体貌,略去等夷。”
(5).谓以礼相待;敬重。体,通“ 礼 ”。战国策·齐策三:“ 淳于髠 为 齐 使於 荆 ,还反,过 薛 , 孟尝君 令人体貌而亲郊迎之。”一本作“ 礼貌 ”。 宋 苏轼 《赐知永兴军韩缜三上表陈乞致仕不允断来章诏》:“朕体貌诸老,仪刑四方。” 清 方苞 《二贞妇传》:“家人重其义,故於其子亦体貌焉。”
《漢語大詞典》:朝章
(1).朝廷的典章。后汉书·胡广传:“﹝ 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南史·到仲举传:“ 仲举 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 袁枢 。”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 李慈铭 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2).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3).犹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参见“ 朝服 ”。
《漢語大詞典》:朝服
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举行隆重典礼时亦穿着。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緇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论语·乡党:“吉月,必朝服而朝。”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袭朝服,乘法驾。” 唐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下:“ 宣德 五年,驾幸少师 杨士奇 第,时漏下已二皷。 士奇 惊起,朝服出迎。”红楼梦第五三回:“次日由 贾母 有封誥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
《漢語大詞典》:襜襜
(1).摇动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迴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李善 注:“《楚辞》曰‘裳襜襜以含风。’ 王逸 曰:‘襜襜,摇貌。’”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2).盛装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子路 盛服而见 孔子 。 孔子 曰:‘ 由 ,是襜襜者何也?’” 向宗鲁 校证引 卢文弨 曰:“‘襜襜’,荀子·子道篇作‘裾裾’,家语·三恕篇作‘倨倨’,《外传》三作‘疏疏’。”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令仪襜襜,敛玉手兮。”
《漢語大詞典》:鉴照(鑑照)
亦作“鉴照”。 鉴识照察。 汉 班昭 《东征赋》:“庶灵祇之鉴照兮,祐贞良而辅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 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 曰:“谓鉴识照察洞彻分明也。”朱子语类卷四五:“一以贯之,固是以心鉴照万物而不遗,然也须多学而识之始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檀越功德,佛已鉴照。”
《漢語大詞典》:索饼(索餅)
面条。释名·释饮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 王先谦 补证引 成蓉镜 曰:“索饼,疑即水引饼,今 江 淮 间谓之切麵。”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伤寒病人﹞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麪条子:“索饼,乃今麪条之专名。”
分類:面条证引
《漢語大詞典》:课文(課文)
(1).推敲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雅》《颂》未闻, 汉 魏 莫用,悬领似如可辩,课文了不成义,斯实情讹之所变,文浇之致弊。” 詹鍈 义证引 郭晋希 注:“课,责也。引申有推求之义。课文,推敲文字。”
(2).督促读书做文章。 明 唐顺之 《章孺人传》:“两弟夜读书,课文夜过半,孺人即又虑其劳以病也。”
(3).窗课,习作文字。 清 吴敏树 《业师两先生传》:“先生怪其课文有异,召詰之曰:‘汝年少,文字当令生嫩秀发,奈何作如许老成状?’”
(4).教科书中的正文。 冰心 《记事珠·我的童年》:“我提到这一幅对联,因为这是我开始识字的一本课文。”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就是先不讲课文的内容,而由教员从另外一种事物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
《漢語大詞典》:靡密
(1).繁琐细碎。汉书·循吏传·黄霸:“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 霸 精力能推行之。” 颜师古 注:“米盐,言碎而且细。” 宋 王禹偁 《潭州岳麓山书院记》:“米盐靡密,推行不倦。”
(2).细致精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库中有 汉 时故乐器及神车木偶,皆靡密巧丽。”
(3).绵密而纤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仲宣 靡密,发端必遒; 伟长 博通,时逢壮采。” 詹鍈 义证引 曹丕 《与元城令吴质书》:“ 仲宣 独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跋〈辋川图〉后:“世传此图本多,物象靡密而笔势钝弱,今所传则赋象简远而运笔劲峻。盖 摩詰 遗蹟之不失其真者。”
《漢語大詞典》:长股(長股)
(1).长腿。 汉 焦赣 《易林·比之蹇》:“长股善走,趋步千里。”
(2).黄鹂的别称。又名黄莺。大戴礼记·夏小正:“有鸣仓庚。仓庚者,商庚也;商庚者,长股也。” 孔广森 补注:“长股者,黄鸝也。”
(3).青蛙的别名。广雅·释鱼:“鼃、蟈,长股也。” 王念孙 疏证引 郑司农 曰:“蟈当为蜮。蜮,虾蟇也。”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昆虫·蛙:“蛙,一作鼃,虾蟆之属也。一名蛤鱼,一名螻蟈,一名长股,一名田鸡,一名水鸡。”
《漢語大詞典》:鸟籀(鳥籀)
指鸟篆和籀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苍頡》者, 李斯 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 詹鍈 义证引 张立斋 《〈文心雕龙〉注订》:“ 彦和 辞旨在述 李斯 辑作,遵所沿习,鸟篆与籀书,皆古之遗文也。”
《漢語大詞典》:吹律定姓
吹律定声,以别其姓。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圣人吹律定姓以纪其族。” 陈立 疏证引 马骕 绎史:“圣人兴起,不知其姓,当吹律定声以别其姓。”又引 惠士奇 礼说·世奠系鼓琴瑟:“司商,乐官也。人始生,吹律合之,定其姓名。”参阅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漢語大詞典》:枎疏
大树枝柯四布貌。说文·木部:“枎,枎疏,四布也。” 桂馥 义证引 汉 枚乘 《七发》:“根枎疏以分离。”今本枎作“扶”。
《漢語大詞典》:证引(證引)
(1).谓举证和攀引他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楚 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繫者甚众。”晋书·嵇康传:“后 安 为兄所枉诉,以事繫狱,辞相证引,遂復收 康 。”
(2).犹引证。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邵 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唐 杜牧 《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君安泰自如,令人旁读十三代史书,一闻不遗。客来与之议论证引,听者忘去。”
《漢語大詞典》:离言辨白(離言辨白)
分析文句,辨别文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釐者。所习不同,所务各异。” 詹鍈 义证引 潘重规 《读〈文心雕龙〉札记》:“按‘白’疑当作‘句’,形近之讹……又《丽辞》篇云:‘至 魏 晋 羣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釐。’皆与离言辨句之旨合。”
《漢語大詞典》:诎免(詘免)
谓谦卑退让,屈己下人。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所亡之地,弗求而自为来,尊宠不武而得之。可谓能詘免变化以致之。” 向宗鲁 校证引 卢文弨 曰:“免,疑‘俛’。”
贬斥罢免。晋书·何曾传:“在官积年,惠泽不加於人。然於考课之限,罪亦不至詘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