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萧条(蕭條)
(1).寂寞冷落;凋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宋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2).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縞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 楚 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赵太学 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家事日渐萧条。”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3).疏散;稀疏。 汉 扬雄 《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 五代 张泌 《边上》诗:“山河惨淡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宋 陆游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白髮萧条吹北风,手持巵酒酹江中。” 元 虞集 《画鹤》诗:“ 薛公 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郁达夫 《蜃楼》:“大约是因为一年将尽了,游客萧条。”
(4).匮乏。 元 无名氏 《鸳鸯被》楔子:“争奈囊底萧条,盘缠缺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阿姊千里间关,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黄金已尽,囊槖萧条。”
(5).犹逍遥。闲逸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周伯仁 :‘卿自谓何如 庾元规 ?’对曰:‘萧条方外, 亮 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 亮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 孙兴公 :‘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於斟酌时宣,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槟榔:“﹝ 俞益期 与 韩康伯 牋曰:﹞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
(6).消瘦貌。 明 唐寅 《题画白乐天》诗:“ 苏州 刺史 白尚书 ,病骨萧条酒盏疏。”
(7).简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 薛逢 )行李萧条。” 清 周亮工 《送朱静一还九华》诗:“萧条襆被好容颜,七十怀人涉远山。” 丁玲 《团聚》:“她看见这萧条的行旅时,暗暗的惊诧着。”
《漢語大詞典》:蹉跎
(1).失足。《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洪兴祖 补注:“蹉跎,失足。”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
(2).失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胡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
(3).衰退。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 唐 薛逢 《追昔行》:“嘆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
(4).失意;虚度光阴。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 清 周准 《塞下曲》:“持筹絶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5).参差不齐貌。 汉 蔡邕 《协和婚赋》:“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竖,雁行蹉跎,丽女盛饰,曄如春华。”
(6).阻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他要辞官被我爹蹉跎。”
《漢語大詞典》:荒落
(1).荒村。 宋 秦观 《游汤泉记》:“故墟荒落,晨汲暝舂。” 元 胡助 《怀来道中》诗:“荒落久寧静,富庶或成市。”
(2).荒芜冷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下二里,过 补虚菴 。亦稍荒落,恐日暮不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喷水:“ 莱阳 宋玉叔 先生为部曹时,所僦第,甚荒落。”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 黄 泛区,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3).荒疏;衰退。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二年:“﹝ 朱玫 ﹞使 萧遘 为册文, 遘 辞以文思荒落。” 明 高启 《送徐以文序》:“顾余乃浮沉閭里间,卒荒落而无所成。”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余虽学殖荒落,而文章之事,与有责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劳劳独躯壳之事是图,而精神日就於荒落,新潮来袭,遂以不支。”
(4).即大荒落。岁阴名。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龙集荒落,律纪蕤宾,余自 丰镐 归於 五津 ,从王事也。”参见“ 大荒落 ”。
《漢語大詞典》:大荒落
亦作“ 大荒骆 ”。亦作“ 大芒落 ”。亦作“ 大芒骆 ”。 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这一年称大荒落。尔雅·释天:“﹝ 太岁 ﹞在巳曰大荒落。”史记·天官书:“大荒骆岁:岁阴在巳,星居戌。”因以为十二地支中“巳”的别称。史记·历书:“祝犂大芒落四年。” 裴駰 集解:“芒,一作‘荒’。” 张守节 正义引 姚察 曰:“言万物皆炽盛而大出,霍然落之,故云荒落也。”史记·历书“彊梧大荒落四年” 唐 司马贞 索隐:“强梧,丁也。大芒骆,巳也。”
《漢語大詞典》:火老
(1).指五行中火的衰退。《淮南子·墬形训》:“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
(2).指残夏。火旺于夏,故云。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 宋 杨万里 《夏夜露坐》诗之一:“火老殊未热,雨多还自晴。”
《漢語大詞典》:淩迟(淩遲)
1.衰退;衰败。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梁书·侯景传:“兼属 魏国 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 华陵 ,北封 淮泗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凌迟不振,亦在陛下。”
2.俗称剐刑。封建时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始于 五代 , 清 末始废。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凌,一本作“ 凌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香洲先生》:“忽命舆大搜 张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报。”清史稿·诸王传六·允禩:“ 张明德 坐凌迟处死。”
《漢語大詞典》:萎靡
(1).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 孙中山 《大亚洲主义》:“到近几百年以来,我们 亚洲 各民族才渐渐萎靡, 亚洲 各国家才渐渐衰弱。”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七章:“ 燕 ,你怎么搞的?精神越来越萎靡。”
(2).衰退。 徐特立 《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笔记》七:“如果没有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注定要萎靡下去。”
《漢語大詞典》:销缩(銷縮)
(1).消沉;衰退。 唐 韩愈 《上李尚书书》:“老姦宿赃,销缩摧沮,魂亡魄丧,影灭跡絶。” 宋 李纲 《奏陈车驾不宜轻动札子》:“人情动摇,莫有固志;士气销缩,莫有关心。”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不唯无以释儿女之恨,而某亦从此销缩。”
(2).减少。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讼牒旧千计,销缩纔百餘。”
《漢語大詞典》:萎缩(萎縮)
(1).草木枯萎。 陈祖芬 《祖国高于一切》:“她变得像一朵萎缩了的花。”
(2).指物体干枯或体积变小、变形。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华丽的服饰和他萎缩的外形极不相衬。” 沙汀 《困兽记》十六:“而他一分钟前的昂奋的气势,也如突然吃了一针的气泡一样,一下子萎缩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七:“她吓得心里绞痛,身体像在萎缩。”
(3).萎靡。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的父亲-- 鲁贵 --约莫四十多岁的样子,神气萎缩。”
(4).衰退。 鲁迅 《花边文学·“彻底”的底子》:“弄文艺的人,如果遇见这样的大人物而不能撕掉他的鬼脸,那么,文艺不但不会前进,并且只会萎缩,终于被他消灭的。”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四节:“自土烟盛行,价廉易得,烟毒侵入贫民层,生产力的萎缩和破坏更不堪设想。”
(5).畏缩。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六:“假若他们也都像他的祖父那样萎缩,或者像他自己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敢勇往直前,岂不就是表示着民族的血已经涸竭衰老了么?” 茹志鹃 《在果树园里》:“这时,我才发现她没有一般童养媳那种萎缩模样。”
《漢語大詞典》:销沉(銷沉)
(1).犹消沉。谓衰退没落。北齐书·文宣帝纪:“《乐》云,销沉俱振。” 金 元好问 《颍水》诗:“胜概销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裴哀。”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儒学统一云者,他学销沉之义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各样同盟于是暂别,喊声于是低微,运动于是销沉,刊物于是中辍。”
(2).指使衰退没落。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錮蔽其聪明,夭閼其思想,销沉其志气,桎梏其灵能。”
(3).消逝,消失。 唐 杜牧 《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元 王学文 《绮寮怨》词:“当日登临,都化作梦销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譬如 陈师曾 、 齐白石 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 日本 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
(4).埋没无闻。 宋 叶适 《祭陈益之待制文》:“销沉至死,有困无亨。”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盖於诸女,悲其销沉,爰託稗官,以传芳烈。”
(5).凋落,死亡。 明 邵璨 《香囊记·酬恩》:“故旧销沉,往事难论。”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诗:“廿载销沉各老翁,江乡旧馆酹残红。”
《漢語大詞典》:衰谢(衰謝)
(1).精力衰退。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非復军旅之日。’” 唐 司空图 《偶书》诗之一:“衰谢当何懺,惟应悔壮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自是日渐衰谢,至饘粥不供。” 郭沫若 《新华颂·多谢》:“要战胜年龄的衰谢,是一场剧烈的斗争。”
(2).败落。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时 宋 道衰谢,诸王微弱。” 李广田 《银狐集·柳叶桃》:“这些柳叶桃是这人家的前一世人培植起来的,种花人谢世之后,接着就是这家业的衰谢。”
(3).凋谢。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然而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必归于衰谢,那是一切生命的规律。”
《漢語大詞典》:不衰
(1).不衰退;不减弱。《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王逸 注:“衰,懈也。” 汉 张衡 《思玄赋》:“潜服膺以永靚兮,緜日月而不衰。”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有 大梁 夙将 超唯 为岭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平日嗜酒,膳食尽废,清瘦柴立,而精明殊不衰。”
(2).不止。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讲诵弦歌不衰。”
《漢語大詞典》:才尽(才盡)
谓才思衰退枯竭。宋书·鲍照传:“上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 照 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 照 才尽,实不然也。”梁书·江淹传:“ 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 清 龚自珍 《才尽》诗:“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 叶圣陶 《〈叶圣陶选集〉自序》:“现在要我写过去写的那类小说,我还是能写,而且不至于太差,古来‘才尽’的说法未必一定靠得住。”
《漢語大詞典》:凌迟(凌遲,淩遲)
(1).斜平不陡。《韩诗外传》卷三:“夫一仞之墙,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而游焉,凌迟故也。”
(2).衰败,败坏。汉书·刑法志:“今隄防凌迟,礼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此刑之所以蕃也。” 唐 陈子昂 《上军国利害事·牧宰》:“不以才能任职,所以天下凌迟。”明史·孙玮传:“法纪凌迟,人心瓦解。” 清 戴名世 《刘陂千庶诗序》:“而其变愈下,彼此訾謷,互起迭仆,凌迟至於今。”
(3).封建时代一种残酷的死刑。又称“剐刑”。始于 五代 , 元 、 明 、 清 俱列入正条, 清 末始废。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陈氏 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 张驴儿 毒杀亲爷,姦佔寡妇,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 明 沈采《千金记·延访》:“告元帅,拿这 李左车 ,不知是要粗凌迟碎凌迟他。”《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六千金买得凌迟罪,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运命大概很悲惨,不是凌迟,灭族,便是立刻杀头,或者‘斩监候’,也仍然活不出。”
(4).折磨。《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牛头每日凌迟,狱卒终朝来拷。”
淩遲:1.衰退;衰败。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梁书·侯景传:“兼属 魏国 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 华陵 ,北封 淮泗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凌迟不振,亦在陛下。”
(2).俗称剐刑。封建时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始于 五代 , 清 末始废。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凌,一本作“ 凌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香洲先生》:“忽命舆大搜 张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报。”清史稿·诸王传六·允禩:“ 张明德 坐凌迟处死。”
《漢語大詞典》:迁谢(遷謝)
(1).犹言衰退败落。南齐书·武帝纪:“ 宋 德将季,风轨陵迟,列宰庶邦,弥失其序,迁谢遄速,公私凋弊。”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元 惟则 《示友人》诗:“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
(2).谓时间迁移流逝。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 宋 苏辙 《赠景福顺长老》诗序:“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
(3).谓身心衰老。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只为主人不了絶,遂招迁谢逐迷邪。”古尊宿语录·佛眼禅师:“初生时渐长,至三岁五岁,乃至二十时,决定不移,到四十五十,而此身念念迁谢,念念无常。” 宋 陈师道 《观音院修满净佛殿记》:“身既与物同其盛衰,心亦与时而迁谢。”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盖以众生汨没妄尘,念念迁谢,起灭不停。”
《漢語大詞典》:衰弱
(1).身体的机能、精力衰退减弱。战国策·楚策四:“今王疾甚,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窃意觉精力衰弱不足以终事者,良知也。” 柔石 《二月》一:“医生说他心脏衰弱,他自己有时也感到对于都市生活有种种厌弃。”
(2).事物由强转弱。汉书·魏相传:“上与后将军 赵充国 等议,欲因 匈奴 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復扰 西域 。” 宋 苏辙 《议论》:“公室既微,则三 桓 之子孙,天下之所谓宜盛者也,而终以衰弱而不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大同 巡抚 张宗衡 力言 插 部衰弱无能为。”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两线衔接愈近波形,运动的气势便愈见衰弱。”